會計電子化法律效力
Ⅰ 電子會計憑證的什麼均可以實現電子化管理
修訂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肯定電子會計檔案的法律效力,明確電子會計憑證的獲取、報銷、入賬、歸檔、保管等均可以實現電子化管理。
Ⅱ 會計憑證如何形成電子檔案
1、建立財務檔案庫房;
2、參照國家財政部、國家檔案局發布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及結合企業(部門)自身情況指定出有效的會計檔案管理制度;
3、明確會計檔案包含內容,編制財務檔案明細登記表;
4、專人專管、進出(借、還)登記、按規定擺放或定期整理裝箱;
5、有條件的對能掃描的原件建立電子文檔庫(PDF格式),方便查閱、減少原件的借閱;
6、由IT部門協助對電子文檔庫設置共享許可權級別。
一、新《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規定:
第八條 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單位內部形成的屬於歸檔范圍的電子會計資料可僅以電子形式保存,形成電子會計檔案:
1、形成的電子會計資料來源真實有效,由計算機等電子設備形成和傳輸;
2、使用的會計核算系統能夠准確、完整、有效接收和讀取電子會計資料,能夠輸出符合國家標准歸檔格式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表等會計資料,設定了經辦、審核、審批等必要的審簽程序;
3、使用的電子檔案管理系統能夠有效接收、管理、利用電子會計檔案,符合電子檔案的長期保管要求,並建立了電子會計檔案與相關聯的其他紙質會計檔案的檢索關系;
4、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電子會計檔案被篡改;
5、建立電子會計檔案備份制度,能夠有效防範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人為破壞的影響;
6、形成的電子會計資料不屬於具有永久保存價值或者其他重要保存價值的會計檔案。第九條 滿足本辦法第八條規定條件,單位從外部接收的電子會計資料附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規定的電子簽名的,可僅以電子形式歸檔保存,形成電子會計檔案。
二、新《管理辦法》在會計檔案的范圍、保管、移交、銷毀等方面對電子會計檔案均進行了相應規定,主要包括:一是將電子會計檔案納入了會計檔案的范圍,規定會計檔案包括通過計算機等電子設備形成、傳輸和存儲的電子會計檔案。二是規定滿足一定條件時單位內部生成和外部接收的電子會計資料可僅以電子形式歸檔保存。三是要求電子會計檔案移交時將電子會計檔案及其元數據一並移交,且文件格式應當符合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特殊格式的電子會計檔案應當與其讀取平台一並移交。四是要求電子會計檔案的銷毀由單位檔案管理機構、會計管理機構和信息系統管理機構共同派員監銷。
Ⅲ 在電算化會計核算時產生的各種資料中,具有法律效力文件有哪些為什麼
會計報表,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的。是納稅的依據。股份公司的會計報表還用來作為信息披露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可以作為分紅的依據。最具有法律效力的當然是原始憑證呢!
Ⅳ 中級會計職稱電子證書與紙質證書法律效力一樣嗎
自2021年12月17日起,經濟專業技術資格等24項由部委批准頒發證書的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專用章」電子印章制發電子證書。因此大家也知道了之後大家只需要登錄網站列印自己的證書即可,無需領取紙質證書啦!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https://www.gaon.com/zhongji
1、由部委批准頒發的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電子證書從何時開始推行?
自2021年12月17日起,經濟專業技術資格等24項由部委批准頒發證書的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專用章」電子印章制發電子證書。
2、電子證書與紙質證書法律效力一樣嗎?
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專用章」電子印章或證書頒發單位電子印章的電子證書,與紙質證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更多關於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的問題,可以進入高頓教育網站咨詢(https://www.gaon.com/)。
Ⅳ 新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對電子會計檔案作了哪些方面規定
你好,會計老鄭·一點通網校回答你的問題:
新《管理辦法》肯定了電子會計檔案的法律效力,電子會計憑證的獲取、報銷、入賬、歸檔、保管等均可以實現電子化管理。
新《管理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會計憑證、賬簿等會計資料不再列印紙質歸檔保存,同時要求建立會計檔案鑒定銷毀制度,完善銷毀流程,推動會計檔案銷毀工作有序開展。這些新的規定將節約大量紙質會計資料的列印、傳遞、整理成本以及歸檔後的保管成本,減少社會資源耗費,推動節能減排,有利於形成綠色環保的生產方式。
新《管理辦法》明確將電子會計檔案納入會計檔案范圍,將大力推動電子會計數據的深度開發和有效利用,為政府決策和管理提供更多維度、更具參考價值的會計信息。
Ⅵ 2016年1月實行新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肯定了電子會計檔案的法律效力。那麼可以怎麼實現電子化呢
你可以通過使用財務軟體實現會計電算化在財務軟體里所有的資料都可以電子保管使用excel形式保管不需要單獨建立系統
Ⅶ 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核算和傳統會計核算的區別
一、會計無紙化問題
電子商務的流行必將促使企業信息系統全面計算機網路化,在會計方面表現為會計系統與企業的其他業務計算機系統化實現無縫聯結。由此產生下面兩個問題:
(一)會計習慣性的數據原件問題。法律上最有效的證據是記錄業務發生的原件,在手工會計環境下,企業的經濟業務發生均記錄於紙張上,按會計數據處理的不同過程分為原始憑證、記帳憑證、會計帳簿和會計報表。這些紙張上的書面數據形成會計人員所熟悉的會計證據原件,這些紙質原件的數據若被修改可容易辨別出修改的線索和痕跡,這就是傳統紙質原件的基本特徵。但是,在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中的電子商務(無紙貿易)使原來紙質的會計原始憑證的數據直接記錄在磁碟或光碟上,由於對電子數據非法修改可做到不留有竄改的痕跡,這樣就很難辨別哪一個是業務記錄的「原件」。然而,在電子數據形成和存儲管理過程加強控制和傳統觀念轉換的條件下,電子數據像紙張憑證一樣可作為會計的原件。如果法律上不承認電子數據可作為數據「原件」,那麼電子商務的許多數據就要模仿手工操作的方法形成紙張式的原件,會計的無紙化也就無法開展,也必定影響電子商務的推廣和普及。
(二)電子會計數據的法律效力問題。在法律能否接受計算機記錄的電子會計數據(無紙化數據)作為有效的證據,已是一個國際性的問題。特別地,無紙化的電子會計數據能否作為審計和稅務檢查的有效證據,是會計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就目前的會計電子化實務看,有關法規對企業要求將計算機記錄的原始數據都要列印到紙張上並由責任人簽字,可作為審計和其他法定需要的證據。但這種做法是計算機網路應用初期的暫時性措施,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普及,電子數據作為有效的會計證據和法律證據是必然的。聯合國在70年代已由其國際貿易法律委員會開始研究這一問題,於1996年12月由聯合國通過了下正式的法律範本《電子商務示範法》,明確指出電子數據可作為有效的法律證據,但必須滿足基本條件:
(1)電子數據的生成、存儲和傳遞過程是可靠的;
(2)有關責任人(包括交易業務的對方)已以某種加密數字簽字確認;
(3)執行數據專人管理和確保數據的完整性等。類似這樣的法律的制定是推進我國電子商務開展和計算機網路化會計的當務之急。
二、電子原始數據的審核和確認
在現有會計電算化環境下,絕大多數會計還保持著傳統的紙張式的憑證審核和手工編制會計記帳憑證,因而,在這種電算化初期情況下會計原始數據的審核仍然可用傳統方法。然而在電子商務流行的情況下,面對「無紙」的會計數據,會計人員特別關心的是怎樣審核和確認存放在計算機系統中(以磁碟或光碟存儲)的數據與業務發生時的原始形式是一致的。磁碟和光碟的數據可通過適當的計算機工具修改並且可以做到不留任何修改「痕跡」,因此,確保這些電子數據是以原始形式保存下來是無紙信息系統的關鍵。所以,會計要審核一份企業交易的電子原始數據,就不是簡單地像傳統會計的審閱紙張式原始憑證那樣,而是要考慮到電子原始數據生成的確認,數據存儲的管理控制以及傳遞過程和方法的可靠性。
(一)電子數數據生成的確認。按傳統的會計審核,原始數據可認定是原本的,一般以業務發生的時所作的紙張記錄的憑證(如發票、合同和支付轉帳單等)為基本依據,並在一筆業務的不同種類原始憑證之間作比較核對,同時要確認憑證上的有關責任人簽名的有效性。在紙質的憑證上的簽名證實書面材料,會計人員很容易辨識。但對電子商務中發生交易業務的電子數據審核,除了對一筆業務的不同數據記錄之間核對外,還要特別關注業務經辦人、批准人、簽約人等人員的電子簽字以保證有關責任人對業務和相應記錄的完整性負責。會計怎樣認證這種的電子簽字的有效性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電子簽字若是現在大多數會計核算軟體中用那種普通的漢字或字母代碼填寫,就容易產生偽造和舞弊,會計人員就無法辨認這些數據的真偽性。解決簽字有效性的做法是採用加密碼簽字。
(二)交易業務數據的存儲管理和電子數據傳遞過程的可靠性。企業交易(采購和銷售等收支業務)數據一經確認就不再作修改,它是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數據。在手工信息處理系統下,一般把原始憑證用復寫方式產生幾份憑證分發給不同的部門作為業務發生的依據並分別保管;在計算機化環境下,是以業務發生時在不同的門(特別強調在會計部門)同時形成相同的業務數據幾份「原本」,並且形成備份數據,同時幾備份數據和計算機系統內的數據應由不同人員保管,以保持相互牽制和審計線索,防止有人企圖修改已確認的數據。許多電子數據需要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傳輸的,傳輸的數據是否准確和安全,涉及到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可靠性和網路系統的安全管理問題。因此,會計人員也必須想辦法解決會計電子數據安全的問題。
在無紙化的信息系統環境下,電子原始數據審核和確認後,就可利用會計記帳憑證編制的軟體模塊自動生成電子記帳憑證,自動形成後的電子記帳憑證就不讓任何人進行修改,而且可由這些電子記帳憑證或電子原始數據可直接生成帳簿數據和會計報表,這些由電子原始數據直接生成的電子記帳憑證、電子帳簿和電子報表都是派生性的數據。如果所用的軟體的是正確的,會計系統中的派生數據的正確性、真實性和完整性完全取決於電子原始數據。
資料來源:http://news.netshop168.com/fwnr/0105249936.html
Ⅷ 新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對電子會計檔案作了哪些規定
1、新《管理辦法》肯定了電子會計檔案的法律效力,電子會計憑證的獲取、報銷、入賬、歸檔、保管等均可以實現電子化管理。
2、新《管理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會計憑證、賬簿等會計資料不再列印紙質歸檔保存,同時要求建立會計檔案鑒定銷毀制度,完善銷毀流程,推動會計檔案銷毀工作有序開展。這些新的規定將節約大量紙質會計資料的列印、傳遞、整理成本以及歸檔後的保管成本,減少社會資源耗費,推動節能減排,有利於形成綠色環保的生產方式。
3、新《管理辦法》明確將電子會計檔案納入會計檔案范圍,將大力推動電子會計數據的深度開發和有效利用,為政府決策和管理提供更多維度、更具參考價值的會計信息。
4、新《管理辦法》共31條,與原《管理辦法》相比,主要作了以下調整:一是完善了會計檔案的定義和范圍。二是增加並明確了電子會計檔案的管理要求。三是完善了會計檔案的銷毀程序。四是明確了會計檔案出境的管理要求。五是調整了會計檔案的定期保管期限,並延長了會計檔案向單位檔案管理機構移交的期限。
Ⅸ 修訂出台新《管理辦法》有什麼重大意義
答:一是有利於推動互聯網創新經濟的發展。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積極推動「互聯網+」行動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國基於互聯網的新業態、新模式蓬勃興起。新《管理辦法》肯定了電子會計檔案的法律效力,電子會計憑證的獲取、報銷、入賬、歸檔、保管等均可以實現電子化管理,將大大推動電子憑證的在線傳遞和線上應用,為互聯網創新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是有利於促進形成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式。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新《管理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會計憑證、賬簿等會計資料不再列印紙質歸檔保存,同時要求建立會計檔案鑒定銷毀制度,完善銷毀流程,推動會計檔案銷毀工作有序開展。這些新的規定將節約大量紙質會計資料的列印、傳遞、整理成本以及歸檔後的保管成本,減少社會資源耗費,推動節能減排,有利於形成綠色環保的生產方式。
三是有利於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大數據的支撐,需要通過廣度信息聚合、深度數據挖掘、扁平網路傳遞,實現決策科學化、管理精細化。電子會計檔案是電子會計資料的歸屬,新《管理辦法》明確將電子會計檔案納入會計檔案范圍,將大力推動電子會計數據的深度開發和有效利用,為政府決策和管理提供更多維度、更具參考價值的會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