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稅收按法律效力劃分

稅收按法律效力劃分

發布時間: 2022-05-12 08:06:41

A. 稅法構成的三個基本要素有哪些

稅法的三個最基本的要素是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和稅率。

1、納稅人:納稅人,又稱納稅義務人,即納稅主體,是指法律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納稅人有兩種基本形式: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和法人是兩個相對稱的法律概念。自然人是基於自然規律而出生的,有民事權利和義務的主體,包括本國公民,也包括外國人和無國籍人。法人是自然人的對稱,根據《民法通則》第三十六條規定,法人是基於法律規定享有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具有獨立的財產和經費,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社會組織。我國的法人主要有四種:機關法人、事業法人、企業法人和社團法人。

2、征稅對象:征稅對象,又稱課稅對象、征稅客體,是指對何種客體征稅,即征稅的標的物。如消費稅的征稅對象就是消費品(如煙、酒等);房產稅的征稅對象就是房屋。征稅對象是稅法的最基本要素,是區分不同稅種的主要標志。

3、稅率:是指應納稅額與征稅對象數額之間的比例。稅率是計算應納稅額的尺度,反映稅負水平的高低。我國現行稅率分為三種:比例稅率、累進稅率、定額稅率。

(1)稅收按法律效力劃分擴展閱讀:

稅法體系中按稅法的功能作用、許可權劃分、法律級次的不同,可分為不同類型的稅法。

1、按照稅法的職能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稅收實體法主要是指確定稅種立法,具體規定各稅種的徵收對象、徵收范圍、稅目、稅率、納稅地點等。稅收程序法是指稅務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稅收管理法、納稅程序法、發票管理法、稅務機關組織法、稅務爭議處理法等。

2、按照主權國家行使稅收管轄權的不同,可分為國內稅法、國際稅法、外國稅法等。

3、按照稅收立法許可權或者法律效力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稅收法律、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章和稅收規范性文件等。

B. 現行稅法中屬於法律的有哪幾部屬於行政法規的有哪幾部

現行稅法中屬於法律的有9部。分別是: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噸稅法》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葉稅法》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

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現行稅法中屬於行政法規的有28部,分別是: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8修訂)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7修訂)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7修訂)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修訂)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3修訂)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實施條例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九、外國公司船舶運輸收入征稅辦法(2011修訂)

十、中華人民共和國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船舶噸稅暫行辦法(2011修訂)

十六、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2008修訂)

十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十八、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2007)

十九、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實施辦法(2007修訂)

二十、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暫行條例

二十一、外國在華常住人員攜帶進境物品進口稅收暫行規定

二十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

二十三、殘疾人專用品免徵進口稅收暫行規定

二十四、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稅收政策的規定

二十五、關於對進出口產品征、退產品稅或增值稅的規定

二十六、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人郵遞物品徵收進口稅辦法

二十七、國務院關於現役革命軍人在徵收農業稅時如何計算農業人口的規定

二十八、財政部關於稅收管理體制的規定

(2)稅收按法律效力劃分擴展閱讀

稅法是各種稅收法規的總稱。是稅收機關征稅和納稅人據以納稅的法律依據。稅法包括稅收法令、條例、稅則、施行細則、徵收辦法及其他有關稅收的規定。稅法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頒布,或由國家立法機關授權國家機關制定公布。

稅法體系中按稅法的功能作用、許可權劃分、法律級次的不同,可分為不同類型的稅法。

一、按照稅法的職能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稅收實體法主要是指確定稅種立法,具體規定各稅種的徵收對象、徵收范圍、稅目、稅率、納稅地點等。稅收程序法是指稅務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稅收管理法、納稅程序法、發票管理法、稅務機關組織法、稅務爭議處理法等。

二、按照主權國家行使稅收管轄權的不同,可分為國內稅法、國際稅法、外國稅法等。

三、按照稅收立法許可權或者法律效力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稅收法律、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章和稅收規范性文件等。

參考資料國家稅務總局-稅收政策

參考資料網路-稅法

C. 稅收分為哪幾類,分別解釋指什麼

根據各種稅收的目的和作用不同,我國的稅收大致有以下五類:
1、按征稅對象不同,稅收可以劃分為:貨物勞務稅、所得稅、資源稅和財產行為稅;
2、按計稅依據不同,稅收可以分為:從量稅和從價稅;
3、按稅收與價格關系不同,稅收可分為:價內稅和價外稅;
4、按稅收管理和支配許可權的歸屬不同,稅收可分為:中央稅、地方稅、中央與地方共享稅;
5、按稅收負擔是否易於轉嫁,稅收可分為:直接稅與間接稅。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3-2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D. 我國稅收法律體系中各法律法規的級次是怎樣的

目前,中國有權制定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國家機關主要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等。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有關規范性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稅收法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范圍內普遍適用,具有僅次於憲法的法律效力。目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稅收實體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以下簡稱《車船稅法》);稅收程序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出的規范性決議、決定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其制定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比如,1993年1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有關規范性文件我國現行稅法絕大部分都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是稅收的基本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比如,現行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車輛購置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契稅、資源稅、船舶噸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煙葉稅、關稅等諸多稅種,都是國務院制定的稅收條例。二是法律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車船稅法》、《稅收征管法》,由國務院制定相應的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
三是稅收的非基本制度。國務院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通知、決定等。比如200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37號)中有關房地產交易營業稅政策的規定。四是對稅收行政法規具體規定所做的解釋。比如2004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第五條解釋的復函》(國辦函〔2004〕23號)。五是國務院所屬部門發布的,經國務院批準的規范性文件,視同國務院文件。比如2006年3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關於調整和完善消費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33號)。
三、國務院財稅主管部門制定的規章及規范性文件國務院財稅主管部門,主要是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和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國務院財稅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在本部門許可權范圍內發布有關稅收事項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包括命令、通知、公告等文件形式。具體為,一是根據行政法規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實施細則。二是在稅收法律或者行政法規具體適用過程中,為進一步明確界限或者補充內容而作出的具體規定。三是在部門許可權范圍內發布有關稅收政策和稅收征管的規章及規范性文件。四、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有關規范性文件,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和有關規范性文件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行政法規制定規章。根據中國現行立法體制,稅收立法權,無論中央稅、中央地方共享稅還是地方稅,立法權都集中在中央,地方只能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授權制定地方性稅收法規、規章或者規范性文件,對某些稅制要素進行調整。比如,《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規定,稅額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規定幅度內確定。再如,《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在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和省級人民政府)在國家統一審批減免稅項目之外,對屬於地方財政收入的某些需要從稅收上加以照顧和鼓勵的,可以實行減稅或者免稅,自治州、自治縣決定減稅或者免稅,須報省或者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五、省以下稅務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這是指省或者省以下稅務機關在其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適用於其管轄區域內的具體稅收規定。通常是有關稅收征管的規定,在特定區域內生效。這些規范性文件的制定依據,是稅收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及上級稅務機關的規范性文件。六、中國政府與外國政府(地區)簽訂的稅收協定稅收協定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權國家,為了協調相互之間在處理跨國納稅人征稅事務和其他涉稅事項,依據國際關系准則,簽訂的協議或條約。稅收協定屬於國際法中「條約法」的范疇,是劃分國際稅收管轄權的重要法律依據,對當事國具有同國內法效力相當的法律約束力。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對外談簽稅收協定至2010年底,已對外談簽了96個稅收協定,其中94個已經生效執行,與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也簽署了稅收安排。這些協定和安排在避免雙重征稅、吸引外資、促進「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以及維護國家稅收權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稅收征管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外國締結的有關稅收的條約、協定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依照條約、協定的規定辦理。目前,中央人民政府不在特別行政區征稅,特別行政區實行獨立稅收制度,參照原在香港、澳門實行的稅收政策,自行立法規定稅種、稅率、稅收寬免和其他稅務事項。立法會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其制定的稅收法律在特別行政區內具有僅次於基本法的法律效力。特別行政區法律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但備案不影響生效。

E. 廣義稅法范疇包括哪些方面

廣義的稅法包括全國人大制定的稅收法律、國務院制定的稅收法規或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稅收法規,有關政府部門制定的稅收規章。是由稅收實體法、稅收程序法、稅收爭訴法等構成的法律體系。

稅法
稅法是各種稅收法規的總稱。是稅收機關征稅和納稅人據以納稅的法律依據。稅法包括稅收法令、條例、稅則、施行細則、徵收辦法及其他有關稅收的規定。稅法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頒布,或由國家立法機關授權國家機關制定公布。一般說來,主要的稅收法規,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公布施行;各稅條例(草案)和徵收辦法,由國務會議審議通過,公布施行;稅法實施細則,由財政部根據稅收基本法規作出解釋和詳細規定;有關地方各稅的征免和各稅具體稽徵管理制度,一般由省級人大常委會或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稅法由一些基本因素所構成:納稅人、課稅對象、稅率。其他因素有:納稅環節、納稅期限、減免稅和違章處理等。

稅法體系中按稅法的功能作用、許可權劃分、法律級次的不同,可分為不同類型的稅法。

1.按照稅法的職能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稅收實體法主要是指確定稅種立法,具體規定各稅種的徵收對象、徵收范圍、稅目、稅率、納稅地點等。稅收程序法是指稅務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稅收管理法、納稅程序法、發票管理法、稅務機關組織法、稅務爭議處理法等。

2.按照主權國家行使稅收管轄權的不同,可分為國內稅法、國際稅法、外國稅法等。

3.按照稅收立法許可權或者法律效力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稅收法律、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章和稅收規范性文件等。

F. 我國稅收制度的法律級次有哪些

目前,中國有權制定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國家機關主要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等。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稅收法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范圍內普遍適用,具有僅次於憲法的法律效力。目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稅收實體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以下簡稱《車船稅法》);稅收程序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出的規范性決議、決定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其制定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比如,1993年1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我國現行稅法絕大部分都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稅收的基本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比如,現行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車輛購置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契稅、資源稅、船舶噸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煙葉稅、關稅等諸多稅種,都是國務院制定的稅收條例。

二是法律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車船稅法》、《稅收征管法》,由國務院制定相應的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

三是稅收的非基本制度。國務院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通知、決定等。比如200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37號)中有關房地產交易營業稅政策的規定。

四是對稅收行政法規具體規定所做的解釋。比如2004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第五條解釋的復函》(國辦函〔2004〕23號)。

五是國務院所屬部門發布的,經國務院批準的規范性文件,視同國務院文件。比如2006年3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關於調整和完善消費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33號)。

三、國務院財稅主管部門制定的規章及規范性文件

國務院財稅主管部門,主要是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和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國務院財稅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在本部門許可權范圍內發布有關稅收事項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包括命令、通知、公告等文件形式。

具體為,一是根據行政法規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實施細則。二是在稅收法律或者行政法規具體適用過程中,為進一步明確界限或者補充內容而作出的具體規定。三是在部門許可權范圍內發布有關稅收政策和稅收征管的規章及規范性文件。

四、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有關規范性文件,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行政法規制定規章。

根據中國現行立法體制,稅收立法權,無論中央稅、中央地方共享稅還是地方稅,立法權都集中在中央,地方只能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授權制定地方性稅收法規、規章或者規范性文件,對某些稅制要素進行調整。比如,《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規定,稅額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規定幅度內確定。再如,《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在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和省級人民政府)在國家統一審批減免稅項目之外,對屬於地方財政收入的某些需要從稅收上加以照顧和鼓勵的,可以實行減稅或者免稅,自治州、自治縣決定減稅或者免稅,須報省或者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

五、省以下稅務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這是指省或者省以下稅務機關在其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適用於其管轄區域內的具體稅收規定。通常是有關稅收征管的規定,在特定區域內生效。這些規范性文件的制定依據,是稅收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及上級稅務機關的規范性文件。

六、中國政府與外國政府(地區)簽訂的稅收協定

稅收協定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權國家,為了協調相互之間在處理跨國納稅人征稅事務和其他涉稅事項,依據國際關系准則,簽訂的協議或條約。稅收協定屬於國際法中「條約法」的范疇,是劃分國際稅收管轄權的重要法律依據,對當事國具有同國內法效力相當的法律約束力。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對外談簽稅收協定至2010年底,已對外談簽了96個稅收協定,其中94個已經生效執行,與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也簽署了稅收安排。這些協定和安排在避免雙重征稅、吸引外資、促進「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以及維護國家稅收權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稅收征管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外國締結的有關稅收的條約、協定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依照條約、協定的規定辦理。

目前,中央人民政府不在特別行政區征稅,特別行政區實行獨立稅收制度,參照原在香港、澳門實行的稅收政策,自行立法規定稅種、稅率、稅收寬免和其他稅務事項。立法會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其制定的稅收法律在特別行政區內具有僅次於基本法的法律效力。特別行政區法律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但備案不影響生效。

G. 按法律級次劃分 稅法分為

你好

分為。稅收法律 。稅收行政法規 。稅收規章

通俗來講,法內律人大立法容,法規國務院立法,規章國家稅務總局立法。

看發布單位和文號,法律只能是人大訂立,通過主席令發布,法規是國務院訂立,通過總理令發布,規章是部級單位訂立,通過部令的形式發布
另外,法律一般只能叫某某法,法規一般叫某某條例,規章一般叫某某辦法


(如有參考價值請採納)

H. 稅法與民法有什麼關系

稅法作為新興部門法與民法的密切聯系主要表現在大量借用了民法的概念專、規則和原則。但是屬稅法與民法分別屬於公法和私法體系,其調整對象不同、法律關系建立及調整適用的原則不同、調整的程序和手段不同。

稅法是各種稅收法規的總稱。是稅收機關征稅和納稅人據以納稅的法律依據。稅法包括稅收法令、條例、稅則、施行細則、徵收辦法及其他有關稅收的規定。稅法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頒布,或由國家立法機關授權國家機關制定公布。



(8)稅收按法律效力劃分擴展閱讀:

稅法與社會再生產,特別是物質資料再生產的全過程密切相連,不論是生產、交換、分配,還是消費,都有稅法參與調節,其聯系的深度和廣度是一般行政法所無法相比的。

稅法是一種義務性法規,並且是以貨幣收益轉移的數額作為納稅人所盡義務的基本度量,而行政法大多為授權性法規,少數義務性法規也不涉及貨幣收益的轉移。

I. 按照稅法的基本內容和效力的不同,可以將稅法

稅法體系中按稅法的功能作用、許可權劃分、法律級次的不同,可分為不同類型的稅法。
1. 按照稅法的職能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
2. 按照主權國家行使稅收管轄權的不同,可分為國內稅法、國際稅法、外國稅法等
3. 按照稅收立法許可權或者法律效力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稅收法律、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章和稅收規范性文件等。

J. 稅法的基本內容和效力的不同,可分為稅

稅法是國家制定的用以調整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在納稅方面的權利及義務關系的法版律規范的總稱權。稅法是稅收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
稅法體系中按稅法的功能作用、許可權劃分、法律級次的不同,可分為不同類型的稅法。
1. 按照稅法的職能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稅收實體法主要是指確定稅種立法,具體規定各稅種的徵收對象、徵收范圍、稅目、稅率、納稅地點等。稅收程序法是指稅務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稅收管理法、納稅程序法、發票管理法、稅務機關組織法、稅務爭議處理法等。
2. 按照主權國家行使稅收管轄權的不同,可分為國內稅法、國際稅法、外國稅法等。
3. 按照稅收立法許可權或者法律效力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稅收法律、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章和稅收規范性文件等。

熱點內容
看社會與法寫一篇小故事 發布:2025-02-06 06:33:11 瀏覽:312
王群司法局 發布:2025-02-06 06:19:40 瀏覽:429
婚姻法2018年 發布:2025-02-06 06:07:44 瀏覽:633
萬國道德會王鳳儀 發布:2025-02-06 05:53:42 瀏覽:270
2016三大訴訟法對比pdf 發布:2025-02-06 05:45:34 瀏覽:779
法官閣下21 發布:2025-02-06 05:42:42 瀏覽:501
司法審計費用 發布:2025-02-06 05:12:05 瀏覽:487
民法分論論文 發布:2025-02-06 05:00:30 瀏覽:983
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 發布:2025-02-06 05:00:26 瀏覽:402
社會與法我想要個家 發布:2025-02-06 04:46:44 瀏覽: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