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侵權責任法的法律效果

侵權責任法的法律效果

發布時間: 2022-05-13 01:26:23

A. 侵權責任法調整的是什麼法律關系

1,侵權責任法調整的是民事主體違反民事義務,侵害民事權益的民事法律關系。
2,侵權責任法中的民事權益規定在《侵權責任法》第二條中:
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B. 侵權責任法有效嗎

侵權責任法現已失效,被民法典侵權責任編所取代。《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條
本編調整因侵害民事權益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
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C. 侵權責任法在民法中的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於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中通過,由此可見,全國人大並沒有把《侵權責任法》當成是《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這樣的憲法意義上的基本法律來對待,反而是像通過《擔保法》一樣僅由常務委員會表決通過,這樣做實在是有失偏頗。在2015年的民事案件統計中,侵權類案件在民事案件中的佔比已經達到23.24%,僅次於合同類案件排名第二,可以說,《侵權責任法》在民法實務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此先援引王竹先生在《侵權責任法立法程序的合憲性解釋》一文中所寫的民法典大致結構;

第一編 總則(1986年《民法通則》第1~4章、第7章)

第二編 人格權法(2002年第一審)

第三編 婚姻法(1980年制定,2001年修訂《婚姻法》)

第四編 收養法(1991年制定,1998年修訂《收養法》)

第五編 繼承法(1985年《繼承法》)

第六編 物權法(2007年《物權法》)

第七編 合同法(1999年《合同法》、1995年《擔保法》第2章「保證」)

第八編 侵權責任法(2009年《侵權責任法》)

第九編 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法(1986年《民法通則》第8章)

本人對於該結構大致認同,特別是其將《侵權責任法》獨立於物權法等其他民事法作為單獨一章,可以說是對《侵權責任法》較為恰當安排,為什麼要將侵權責任法單列一章並且排在後方?有以下四個原因:

首先,《侵權責任法》的責任承擔方式融合了物權與債權的方式。德國民法典中侵權是債法的一部分,其承擔責任的方式僅有損害賠償一種,因為德國制定侵權條款主要在於維護社會交易安全,因此對應的責任只需要用財產賠償即可。而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十五條規定了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四)返回財產、(六)賠償損失……,前兩種明顯是物權性質的請求權、最後一種卻是債權性質的請求權,再由《侵權責任法》第二條可知我國侵權責任法是為了維護社會方方面面的穩定,學習德國法僅僅將其歸為債法的一部分是極其不合理的。因此,侵權責任法應該單獨成編。

其次,侵權責任法彌補了不要式合同、無合同違「約」的不足。在許多合同違約案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某個情況既可以起訴違約又可以起訴侵權,而合同往往因為約定了雙方義務與違約後果而成為利益受損一方的當事人起訴時最有利的證據,因此2015年違約案例在民事案例中佔了58.66%的比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做什麼都會簽訂一份書面合同,如同買賣小宗商品、熟人間贈與、保管、委託等等,我們會為了方便而簡化手續,一旦出現問題,我們無法拿出書面合同這樣有力的證據,於是,侵權責任法產生了,我們只需證明自己的權益確實收到了損害,並且加害方實施了侵權行為、其行為與我們的受到的損害具有因果關系,在一些特殊的案件中,甚至不需要加害方有過錯,這對於被侵權方是極大的利好,可以說,《侵權責任法》很好地保障了不要式合同與無合同行為受害者的權益,具有存在的意義。

再次,《侵權責任法》的「兜底性」使其需要排在民法典較末的位置。在我國目前以法典頒布的各個民事法律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都是為了解決一定范圍的民事問題而存在的,如《婚姻法》是為了解決婚姻家庭糾紛、《收養法》是為了解決收養事宜的糾紛、《繼承法》是為了解決繼承而產生的糾紛……,只有《侵權責任法》是特殊的存在,只要侵權行為發生了,它就可以解決婚姻問題、收養問題、繼承問題……,可以說,《侵權責任法》是以上法律無法解決的情況下被侵權人「最後的稻草」,因此,侵權責任法應該以其最終保障性單獨列於民法典的後方。

最後,我國的國情呼喚著《侵權責任法》。在現代社會,出現了許多「福利國家」,最典型的就是瑞典,在那裡,患者看病幾乎不要錢、失業的人可以靠政府的失業補貼過活……在多重保障下他們根本不用擔心權利被侵害後無法得到救助,他們甚至也不用去追索賠償,因為政府的補貼已經足夠彌補他們被侵害的權益,另外,在人人都富有的國度,也很少會有人故意去侵害他人的權益,在那樣的國度,《侵權責任法》或許並沒有那麼重要。但是,在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方面建設仍不夠完善的中國,我們的社會資源無法保障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政府的庇護下度過一生,我們的被侵權人必須運用法律的武器來為自己討回公道,因此,《侵權責任法》在現代的中國不可或缺。

D. 什麼是侵權責任法侵權責任法有哪些主要法律特徵

侵權責任法是調整侵權責任關系的法律。這里的侵權,主要還是指侵犯財產權和人身權。一般來說,這些侵權行為責任都是在當事人之間沒有合同關系的情況下發生的責任。如果有合同,可以按合同來處理;沒有合同,就都按侵權來處理。所以也有人把這些責任稱為「合同外的責任」。

實際上,關於侵權法的概念國內外始終缺少統一的見解。在我國民法學界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侵權法是有關侵權行為的定義和種類,對侵權行為如何制裁,對侵權損害後如何補救的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第二種觀點認為,侵權法是關於侵權行為和侵權行為民事責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第三種觀點認為,侵權法是調整有關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行為而產生的相關侵權責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我們認為,侵權責任法是規定不同的侵權行為應當如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的法律規范。

E. 侵權責任法,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侵權責任法》是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並版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權諧穩定,而制定的法律。它標志著在民事侵權專門法的最終誕生,有利於更好維護公民合法權益。該法於2009年12月26日審議並通過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自2010年7月1日起實施。《侵權責任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該法規定:
1、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2、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3、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F. 定製侵權責任法有什麼重要意義

法治的價值在於規范公權、保障私權,侵權責任法作為規范侵權行為應當承擔的相應法律責任的法律工具,作為確保民事主體合法權益在受到損害後得到合理彌補的重要法律形式,集中體現了法治的重要價值——保障私權。它是法治社會中一部重要法律,也是構建法治社會的基礎。侵權責任法越發達的國家,法治就越健全。所以,侵權法在世界各國的民事法律體系中都占據重要地位。我國民法通則中將侵權行為法獨立列為一節,也說明了其在我國民法體系中的重要位置。

G. 民法典關於侵權責任法規定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一共95條。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條本編調整因侵害民事權益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一千二百五十八條在公共場所或者道路上挖掘、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造成他人損害,施工人不能證明已經設置明顯標志和採取安全措施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窨井等地下設施造成他人損害,管理人不能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8月27日,備受社會關注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這是民法典編纂工作的重要一步,是我國民事立法中的一件大事。
侵權責任是民事主體侵害他人權益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侵權責任編在總結侵權責任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侵權領域出現的新情況,吸收借鑒司法解釋的有益做法,對侵權責任制度作出了必要的補充和完善。
侵權責任法規定,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實踐中,該規定因裁判標准不明導致適用范圍過寬,社會效果不是很好。為進一步明確該規則的適用范圍,統一裁判尺度,草案將侵權責任法規定中的『根據實際情況』修改為『依照法律的規定』。
草案擴大了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范圍,增加規定,故意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品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比如,有人故意將他人唯一的結婚照撕毀,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這種情況就可以考慮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7)侵權責任法的法律效果擴展閱讀]
據了解,實踐中,無償搭乘引發的損害賠償問題爭議較大,為了既保護受害者的權益,又鼓勵大家助人為樂,草案規定,無償搭乘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到損害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機動車駕駛人賠償責任。
為落實「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的要求,和「要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的決策部署,草案規定侵權人故意違反國家規定損害生態環境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草案還明確了生態環境損害的修復和賠償制度。

H. 侵權責任法的好處和壞處

1、好處
(1)第一、確立「同傷同價」、「同命同價」賠償原則。該法第17條規定: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
(2)第二、首次明確規定精神損害的賠償標准。該法第22條規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這是我國法律中首次明確精神損害賠償,明確了死亡賠償金、殘疾賠償金,包含精神損害賠償金的金額、計算辦法等。這個規定,一是把精神損害賠償嚴格限制在侵害人身權益上,侵害人身權益就包括侵害生命權、健康權、名譽權、隱私權等,但不包含財產權。二是什麼情況下構成精神損害,新法使用了「嚴重精神損害」這個詞。三是條文只規定「可以」,而不是「應當」。
(3)第三、保護見義勇為,使英雄的流血不流淚。該法第23條規定: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權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責任,被侵權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4)第四、明確醫療損害責任,化解醫患矛盾糾紛。第57條規定: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未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59條規定:吃了問題葯,可向醫院索賠。因葯品、消毒葯劑、醫療器械的缺陷,或者輸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損害的,患者可以向生產者、血液提供機構或者醫療機構請求賠償。第61條規定:患者要求查閱、復制規定的病歷資料的,醫療機構應當提供。

2、壞處,也就是不足之處。
(1)被扶養人生活費的問題。「第十六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該條沒有規定造成死亡的,可以要求賠償「被扶養人生活費」,是不是以後我們的受害人就不能主張該項費用。
(2)同命同價的不足之處。「第十七條 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雖然說是為了確定「同命同價」的問題,但對如果同一侵權人造成多人傷殘的,能不能要求相同數額的殘疾賠償金。如果能,侵權責任法沒有作出規定。如果不能,那麼有可能再次出現「同命不同價」的翻版。
(3)根據第七章醫療損害責任來看,是不是取消了醫院的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如果患者要起訴醫院的話,必須提供相應的證據證實「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存在過錯」,醫院才承擔賠償責任。
(4)「法律銜接」未能「無縫」。《侵權責任法》第五條規定:「其他法律對侵權責任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該條規定看起來很簡單,即特別法優於一般法。但如果這樣規定,勢必會造成人民法院適用法律上困難。主要是與《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的沖突問題。
(5)立法程序有欠妥當。我國《憲法》《立法法》均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無論如何,全國人大常委會無權制定民事基本法律,而侵權責任法居然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
(6)體系結構不夠科學。《侵權責任法》共十二章,92條。在體繫上,採用了「總則-分則-附則」的結構。總則是一般規定,分則是特殊侵權責任的規定,附則是關於法律適用的規定。因而,《侵權責任法》採用「總則-分則-附則」這樣的結構是很好的選擇,但在具體把握上,存在不足之處,主要是第四章「關於責任主體的特殊規定」的內容混雜,不倫不類。

希望以上回答有參考意義。

I. 侵權責任法的功能有什麼

法律分析: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並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制定本法。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條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J. 侵權責任法還有效嗎

法律分析:仍然有效,但如果跟侵權責任法有沖突的,則適用侵權責任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發文單位:最高人民法院 文 號:法發〔2010〕23號發布日期:2010-6-30 執行日期:2010-6-30四、人民法院適用侵權責任法審理民事糾紛案件,如受害人有被撫養人的,應當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將被撫養人生活費計入殘疾賠償金或死亡賠償金。通過這些不難看出,這個《若干問題的解釋》還是有效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熱點內容
南師大行政法學教授 發布:2025-02-06 03:31:45 瀏覽:752
仲裁進法律服務中心 發布:2025-02-06 03:04:53 瀏覽:717
自行車過紅綠燈法規 發布:2025-02-06 02:09:55 瀏覽:432
讓法治成為全民的信仰 發布:2025-02-06 00:55:22 瀏覽:695
我怎麼看新的勞動法 發布:2025-02-06 00:55:14 瀏覽:668
行政法和經濟法的區別 發布:2025-02-06 00:54:32 瀏覽:905
初級會計經濟法模擬題 發布:2025-02-06 00:40:59 瀏覽:822
海商法調整的船舶 發布:2025-02-06 00:40:22 瀏覽:638
刑法終審權 發布:2025-02-06 00:36:28 瀏覽:312
醫院執行勞動法情況 發布:2025-02-05 23:48:01 瀏覽: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