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究侵權法律責任
『壹』 採用什麼方式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您好,根據不同的情形採納不同的方式進行追究,民事責任形式包括:1、停止侵害專。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屬。4、返還財產。5、恢復原狀。6、修理、重作、更換。7、賠償損失。8、支付違約金。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10、賠禮道歉。
根據具體情形進行適用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貳』 侵犯著作權的行為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1、停止侵害;2、消除影響;3、賠禮道歉;4、賠償損失等。(發起方式:被侵權方專向有管屬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責任:1、責令停止侵權;2、沒收沒法所得;3、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4、罰款;5、情節嚴重的還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發起方式:發現違法線索後進入行政程序)刑事責任: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以營利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權情形之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3)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4)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
『叄』 使用專利侵權產品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嗎
根據中國專利法第十一條,中國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的侵權無非是這么幾種狀態:
專利是產品的,則侵犯行為是為生產經營目的地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專利是方法的,則侵犯行為是使用這種專利方法,或者為生產經營目的地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方法獲得的產品。外觀設計的侵犯行為就是為生產經營目的地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帶專利外觀設計的產品。
專利本身具備新穎性和創造性
判斷專利是否侵權需要比對對方產品技術特徵是否全面覆蓋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的技術特徵,如果必要技術特徵構成全面覆蓋則可以判定構成侵權。
涉案產品或者技術方案是否落入該專利權利要求書請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要對專利權利要求和被控侵權技術方案進行技術特徵劃分, 然後將相應的技術特徵進行 特徵對比,之後判斷被控侵權技術方案對於專利權利要求是否構成相同侵權,在特定情形下,還需進一步判定被控侵權技術方案對於專利權利要求是否構成等同侵權。
未經專利權人許可, 為生產經營目的地製造、使用、許諾銷售涉案產品的
《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 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 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 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因此,按照現行專利法的規定,為生產經營目的作 出銷售專利產品等意思表示,也是法律所禁止的。
『肆』 我國公民可以依據憲法追究侵權行為的法律責任嗎
不可以。
在我國,不能在具體案件中援引憲法相關條文進行維權。追究侵權行為可以依據《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合同法》、《勞動法》……等具體的法律法規進行維權。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適用於國家全體公民,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
1.權力作用
(1)鞏固和維護國家權力
(2)規范國家權力有效運行
2.法製作用
(1)為法制的統一奠定基礎
(2)為法制的完善奠定基礎
3.政體作用
(1)確立和維護國家政治制度
(2)改革國家政治體制
4.經濟作用
(1)保護自己的經濟基礎
(2)促進經濟的發展
5.必備條件
(1)憲法的充分實施
(2)法制的健全和完備
內容
1.審查法律、法規及法律性文件的合憲性
2.審查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的合憲性
3.審查各政黨、團體、企業事業等組織以及全體公民的行為的合憲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本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伍』 我國公民可以依據憲法追究侵權行為的法律責任嗎
憲法規定了公民的權利,如選舉權、被選舉權、人身自由權、言論自由權、宗教信仰自由權等等。憲法可以作為侵權的法律依據,但要追究法律責任就要靠有處罰規定的專門法律了,如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等。
『陸』 侵犯知識產權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一、侵害知識產權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企業在建立商業秘密保護系統和符合商業秘密條件的前提下,有權依據中國法律追究侵權人的民事責任。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民事責任的構成必須同時具備下列四個要件:
一是侵權人主觀上有過錯,表現為具有侵犯權利人商業秘密故意。
二是侵權人實施了侵犯權利人商業秘密的行為;
三是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四是侵權人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了損害。
二、刑事責任
商業秘密權利人在已採取商業秘密保護措施和符合商業秘密條件的情況下,認為其商業秘密受到侵害並造成重大損失的,向公安機關申請,要求追究侵權人的刑事責任。
公安機關偵查後,認為侵權人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對侵權人追究刑事責任的,由人民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
人民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對侵權人追究刑事責任:
對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的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屬於「給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的「造成特別嚴重後果」,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至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的行為,按照本解釋規定的相應個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的三倍定罪量刑。
對明知他人實施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而為其提供貸款、資金、賬號、發票、證明、許可證件,或者提供生產、經營場所或運輸、儲存、代理進出口等便利條件、幫助的,以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共犯論處。
我國的法律法規也會在各個方面都規范著公民的行為,如果有不法分子做出了侵害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後,也是會給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造成危害,同時給社會的治安的秩序造成惡劣的影響,所以司法機關也會對犯罪嫌疑人做出相應的處罰,一般會包括民事和刑事處罰。
『柒』 經常說的"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是什麼意思
暫時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追究責任,但不排除以後可以提起訴訟追究責任的權利。這句話並不內屬於法容律專業術語,也沒有什麼實質意義。行為人現在所實施的行為,不意味自己已經放棄對被開除者繼續追究刑事責任或者民事責任的權利。
法律責任,有廣、狹兩義。廣義指任何組織和個人均所負有的遵守法律,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的義務。狹義指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上的責任。法律責任同違法行為緊密相連,只有實施某種違法行為的人(包括法人),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7)追究侵權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法律責任的特點:
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
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
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
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捌』 影視版權侵權真的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嗎
任何侵犯版權的行為都是應該制止的。我國著作權法對侵犯著作權或者版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權賠償有明確法律依據。
根據《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
第五十條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權利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
如能提供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