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喝酒了說話有法律責任么

喝酒了說話有法律責任么

發布時間: 2022-05-13 09:06:00

① 喝酒醉已經沒有意識了說出的話能有效嗎

肯定沒有效啊,醉酒的人說話已經失去了意識,耍起酒瘋來什麼都敢說。

② 喝酒後說話聲大一點,會受到什麼處罰,被關到精神病醫院一年之久,請問該不該提起訴訟

是可以提起公訴的,如果不影響到他人是不受任何處罰的。

③ 喝醉酒說的話有法律效率嗎

當然有法律效力,因為醉酒並非精神病沒有民事行為能力狀態。

④ 如果有人酗酒後亂罵人亂說可不可以報警,這一類屬於

有道君肯定的告訴你是違法的,甚至可能構成犯罪。根據其危害後果情節較輕的涉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構成違法。行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為,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才構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刑責。
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侮辱罪,是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侮辱罪屬於「不告不理」,即告訴的才處理的刑事自訴類案件,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另外侮辱違法行為的對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單位。侮辱法人以及其他團體、組織,不構成侮辱罪。
綜上,當然應該報警處置,依法維權。在公共場合辱罵他人,可能構成公然侮辱他人,

⑤ 喝酒後說的話,打官司能算證據嗎

不可以,除非法院允許喝酒後吐真言,如果這樣的話,來兩支白蘭地吧

⑥ 對方喝酒聊微信死了要承擔法律責任

對方喝酒聊微信死了,只要你聊微信,沒有過分的語言刺激他,你是沒有任何責任的。

⑦ 喝酒連帶責任的法律規定

您好,以下四種勸酒情形要承擔法律責任:
1、強迫性勸酒,比如用「不喝不夠朋友」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或在對方已喝醉意識不清沒有自製力的情況下,仍勸其喝酒的行為;
2、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比如明知對方身體狀況,仍勸其飲酒誘發疾病等;
3、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酒友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後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的,同飲者不僅要對共同飲酒的夥伴承擔責任,還要對因事故受害的相對方承擔相應的責任;
喝酒連帶責任的法律規定:1.故意灌酒型。在灌酒導致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由於灌酒者明知過量飲酒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而仍然實施這種行為;因此造成損害後果發生的,可認定為直接故意的主觀過錯,根據有關法律規定,灌酒者應當承擔賠償的主要法律責任。2.放縱型飲酒。對於該酒友的生命和安全不管不問、任其發展因而導致該酒友人身損害後果發生的,應認定為與受害人對飲的人具有間接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對對飲者應區別不同情況責令其承擔1/3以上賠償的法律責任。3.不予救助型。同飲人之間對於發現有不良反應情況後,均具有及時通知、及時協助救護、及時照顧和幫助等法律和道德上的義務。兩人以上沒有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4.雙方均無過錯型。酒友飲用了少量的酒,結果卻誘發了對方疾病甚至死亡後果的發生,而勸酒者先前不知不予救助型。同飲人之間對於發現有不良反應情況後,均具有及時通知、及時協助救護、及時照顧和幫助等法律和道德上的義務。兩人以上沒有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民法典》生效時間為2021年1月1日)。

⑧ 喝醉酒所作的口頭承諾有法律效力嗎

效力待定。

一、法律規定,口頭承諾是有效的。

二、如果明確是在醉酒的狀態下,則承諾的效力待定。或追認有效,或否認無效。

醉酒之人,意志模糊或喪失或失控,在此狀態下所做的承諾,是否是其真實的意思表示,是存在很大疑問的,其效力如何有待進一步明確:如果清醒後,承諾人追認的,有效且自始有效;如果否認的,無效且自始無效。

⑨ 喝酒後無意傷人要負法律責任嗎

《刑法》第十八條第四款明確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版。

《侵權責任法》第三權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因醉酒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從上述兩個法律規定可以看出,醉酒的人傷人的,構成犯罪的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造成他人人身損害的,要進行民事賠償。

熱點內容
南師大行政法學教授 發布:2025-02-06 03:31:45 瀏覽:752
仲裁進法律服務中心 發布:2025-02-06 03:04:53 瀏覽:717
自行車過紅綠燈法規 發布:2025-02-06 02:09:55 瀏覽:432
讓法治成為全民的信仰 發布:2025-02-06 00:55:22 瀏覽:695
我怎麼看新的勞動法 發布:2025-02-06 00:55:14 瀏覽:668
行政法和經濟法的區別 發布:2025-02-06 00:54:32 瀏覽:905
初級會計經濟法模擬題 發布:2025-02-06 00:40:59 瀏覽:822
海商法調整的船舶 發布:2025-02-06 00:40:22 瀏覽:638
刑法終審權 發布:2025-02-06 00:36:28 瀏覽:312
醫院執行勞動法情況 發布:2025-02-05 23:48:01 瀏覽: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