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法律責任
⑴ 框架協議是怎麼回事啊,和協議有什麼區別
框架合同是指合同雙方當事人就合同標的交易達成意向並對主要內容予以確定而訂立的合同,具體的交易細節在框架合同的基礎上再細化成正式的合同。
區別:
一、特點不同
1、框架協議
1)它提供了一種規則。全國性組織越來越重視全球性協議,一個重要內容是尊重組織權利,工作在哪裡組織權利就應當延伸到哪裡;
2)不需要與每個企業去談判。
2、協議
1) 協議中的每個人都必須了解協議,並且預先知道所要完成的所有的步驟。
2) 協議中的每個人都必須同意並遵循它。
3) 協議必須是清楚的,每一步必須明確定義,並且不會引起誤解。
二、發展歷程不同
1、框架協議
框架協議相當於是締約協議,表示雙方意向合作的文件,如果協議條文概況籠統,未就合同的標的、價款、履行方式等具體合同條款達成合意,則不產生合同對雙方當事人的約束效力,如果約定了具體事項、完成時間、雙方准備工作分工及責任等,則可能被認定為具體合同,可能會引發締約責任。
2、協議
1969年12月,美國國防部高級計劃研究署的分組交換網ARPANET投入運行,從此計算機網路發展進入新紀元。ARPANET當時僅有4個結點,分別在美國國防部、原子能委員會、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利亞。
三、原理不同
1、框架協議
1)雙方同意將對方作為各自事業發展的戰略合作夥伴。
2)雙方同意在相關領域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
3)互邀參與有關合作領域的技術科研開發、建設和技改等工作。
2、協議
1)會話層:會話層用於建立和管理不同主機的兩個進程之間的對話。會話層可以管理對話,可允許對話在兩個方向上同時進行,也可以強制對話同時只在一個方向上進行。
2)表示層:表示層協議規定對來自應用層的數據如何進行表達,例如採用什麼樣的文字編碼、是否及如何進行壓縮、是否及如何加密等。
3)應用層:應用層四ISO/OSI模型中最靠近用戶的一層,應用層協議直接面對用戶的需求,例如與發送郵件相關的應用層協議可以規定諸如郵件地址的格式、郵件內容的段落表示、客戶與伺服器進行交互的命令串等。
⑵ 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大概說什麼意思
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是指甲乙雙方本著平等互利、優勢互補的原則,就結成長期、全面的戰略夥伴關系,實現資源共享、共同發展,並為以後在其他項目上的合作建立一個堅實的基礎,經友好協商達成以下共識:
甲方承擔的重大項目的研發,應邀請乙方給予支持和配合,由甲方負責牽頭共同研發,成果與效益共享;
甲方應為乙方來平台工作人員提供工作、住宿條件。並支付相應勞務費用(按雙方商定的條款執行);
乙方對甲方的項目研發需求給予積極配合;
按照甲方的要求,在有合作項目時,乙方應指派學科帶頭人、導師、研究生來平台參與項目,確保研發項目順利進行;
根據甲方的需求,為甲方培訓相關技術人員(按雙方商定的條款執行);
本協議未盡事宜,由雙方通過友好協商加以解決,或在需要時簽訂補充協議,補充協議與本協議具有同等效力;
甲乙雙方的合作方式沒有排他性,雙方在合作的同時,都可以和其他相應的合作夥伴進行合作;
本協議自甲、乙雙方簽字蓋章之日起生效,本協議有效期一年。本協議到期後雙方如無書面異議,協議自動延期一年;
由於不可抗力因素以及其他不能預見並且對其發生和後果不能防止或避免的,致使本協議有關條款不能履行或不能繼續履行的,雙方協商後,本協議自動終止,雙方均不承擔違約責任;
甲乙任何一方如要提前終止協議,需提前一個月通知另一方;如一方擅自終止協議,另一方將保留對違約方追究違約責任的權利;
本協議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協議為合作框架協議,合作項目中具體事宜需在正式合同中進一步予以明確。框架協議與正式合作合同構成不可分割的整體,作為甲乙雙方合作的法律文件;
本協議期滿時,雙方應優先考慮與對方續約合作;
本協議自甲乙雙方經過授權的代表簽字後生效。
⑶ 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是什麼意思
架合同是指合來同雙方當事人就自合同標的交易達成意向並對主要內容予以確定而訂立的合同,具體的交易細節在框架合同的基礎上再細化成正式的合同。
框架協議的意義:
1、框架協議(framework agreement)的一個例子是保養合同,在合同的有效期內單個工作和服務被「分批履行」。整個合約受到框架協議的控制,但是單個交易也有它們的特殊情況。
2、框架協議相當於是締約協議,表示雙方意向合作的文件,如果協議條文概況籠統的話則無實際影響,如果約定了具體事項、完成時間、雙方准備工作分工及責任等,就很嚴肅了,可能會引發締約責任。
(3)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框架協議的樣本:
協議編號:
協議簽訂地:
甲方:
法定代表人:地址:
電話:傳真:
乙方:
法定代表人:地址:
電話:傳真:
甲乙雙方經過廣泛的溝通、交流,在平等自願、互惠互利、共同促進和力爭雙贏的前提下,決定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並達成框架協議。
⑷ 戰略框架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具備法律效力,只要是公司之間的真實意識表示,且手續合法,該戰略合作協議具有法律效力。框架協議是指合同雙方當事人就合同標的交易達成意向並對主要內容予以確定而訂立的合同,具體的交易細節在框架合同的基礎上再細化成正式的合同。具備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⑸ 合作框架協議是正式合同嗎有什麼法律效力嗎
不是,根據約定只有部分條款具有法律效力。要另簽具體項目的商務合同。
框架協議,一般是雙方提前對一些達成的關鍵合意進行書面確定下來,詳細約定後續再具體明確的協議。
是否有法律效力,需要看協議中對有關權利義務是否約定明確,如果約定的明確,合法,那就有效。
拓展資料:
人民網台北9月11日電 (記者姚小敏、杜榕)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台灣海基會今天完成換文程序,同意《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與《海峽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於9月12日生效實施。
海基會下午發布新聞稿稱,海基會於今日上午通知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與《海峽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兩項協議,台灣方面已完成相關程序。海協會下午亦函復通知海基會,確認大陸方面已做好該兩項協議生效的相關准備。雙方完成換文程序,同意協議於9月12日生效實施。
⑹ 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是什麼意思
戰略合作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具有全球視野的合作思想與行為。
戰略合作的意義主要有:
1、戰略合作可提高企業的知名度,為企業樹立實力強大的外部形象,更加有效地吸引消費者和顧客,增加產品銷售量,擴大市場佔有率。
2、戰略合作可以獲得協同效應,即1+1>2,實現組織間的信息、資源共享,充分利用現有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優化資源配置,節省成本費用,擴大經營規模,更好地獲取規模經濟效益。
在「合作」內部,分工與協作有利於各企業間優勢互補,可以形成更有效的專業化分工,發揮規模效益,使產品整體成本降低。從而使「合作」企業實現各自的「低成本」和「專業化」的發展戰略。
3、戰略合作可以減少合作企業間不必要的浪費性競爭,維持穩定的競爭格局和態勢,並且把著眼於短期的對抗性競爭轉化為長期的合作式競爭,使企業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獲取長遠的競爭優勢。
4、戰略合作可以降低和緩解合作企業的經營風險。現代市場競爭日趨復雜,市場瞬息萬變,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不斷增大。合作企業通過信息溝通、優勢互補和風險分攤,提高了成功率,降低了風險損失。
5、戰略合作可以加快企業技術創新步伐。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科技已成為決定競爭能力的關鍵變數之一。
在技術資產貶值速度加快,技術創新的平均投入水平大幅上升的今天,技術創新面臨著更高的技術和資金要求,這些己超出了單個企業的能力范圍。因此通過聯合各企業的技術資金優勢,可以加快技術創新的步伐。
6、戰略合作可以有效地突破市場進入障礙。企業不僅可以利用合作夥伴的管理經驗和營銷渠道,快速進入當地市場,而且可以通過合資、特許經營等方式消除地方和他國政府的法規限制。
(6)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框架協議的一個例子是保養合同,在合同的有效期內單個工作和服務被「分批履行」。整個合約受到框架協議的控制,但是單個交易也有它們的特殊情況。
框架協議的特點:
第一,它提供了一種規則。全國性組織越來越重視全球性協議,一個重要內容是尊重組織權利,工作在哪裡組織權利就應當延伸到哪裡;
第二,不需要與每個企業去談判。
國際勞工標準是三方的,是批准國家同意的,這是企業的義務;
國際勞工標準是普遍標准,是最低標准,所以不需要再談判就應當執行。
國際標准不會取代國家內部標准。國際協議僅僅是令企業表態的方式,企業要承諾自己在世界各地都要遵守普遍承認的國際勞工標准,提供體面的勞動,承擔社會責任;
第三,框架協議不是專門為解決沖突而達成的,它的作用主要是可以避免矛盾升級,可以使工人了解企業,企業了解工人,有利於建立勞資互信;
第四,框架協議是促進一些國家落實核心公約的有效手段;
第五,協議是自願的,一般能夠自覺執行。問題是在企業供應鏈上的下屬企業、關聯公司的問題,工會發現問題可以向母公司提出投訴。現實中,最好的監督者是工會會員,應當隨時報告協議執行的情況。
⑺ 戰略合作協議與戰略合作夥伴協議的區別
摘要 基本性謀劃:企業競爭戰略。 第二種引申義突破了企業競爭領域,泛指對各種行為的整體性、長遠性、基本性謀劃,例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一是雙方同意將對方作為各自事業發展的戰略合作夥伴、深入的合作,某些企業的發展戰略,以及許多企業提出的這個戰略,一般會明確雙方的責任很義務。 第三種的引申義,指的不再是對某種行為的整體性、長遠性、基本性謀劃,而是指謀劃出來的某個重要結論;三是互邀參與有關合作領域的技術科研開發,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某些城市或地區經濟發展戰略,某些行業或產業發展戰略,某些地區招商引資戰略,合作協議就是雙方合作的書面合同、營銷戰略、技術開發戰略。例如,我國提出的「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走出去」戰略、「城鎮化」戰略、「西部地區大開發戰略」、「人才戰略」,一種意向,一種避免矛盾升級和解決沖突,共享利益的原則。 第三。戰略就是在競爭中做出取捨,其實質就是選擇不做哪些事情。其次,框架是對特定應用領域中的應用系統的部分設計和實現,它定義了一類系統(或子系統)的整體結構。它提供了一種規則、建設和技改等工作;四是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五是雙方高層建立不定期會晤和溝通機制、那個戰略,就是對「戰略」第三種引申義的具體運用,是有法律效用的文件。如、長遠性,目前至少有三種引申義: 第一種引申義指的是對企業競爭的整體性。「戰略」這個詞的詞義被人們引申了;二是雙方同意在相關領域開展廣泛,以及戰略重組等等,就是對「戰略」 第二種引申義的具體運用
⑻ 什麼叫戰略合作框架,它和合作協議有什麼不同
戰略合作框架和合作協議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是廣泛(框架)性質,後者是具體事項的具體處理內容。比如說:簽定一個中國和俄羅斯就開發生產大飛機戰略合格框架協議,它的內容其實就是雙方同意干這么一回事。具體到合作內容:誰生產什麼部件、誰攻關(設計)什麼部件要達到什麼樣的性能事項,就需要再簽定一個具體的合作協議。
戰略」
最初指的是軍事戰略,只用在軍事領域。其本義是對戰爭的整體性、長遠性、基本性謀劃。(對戰爭的謀劃有兩種:局部性、短期性、具體性的謀劃是戰術,而整體性、長遠性、基本性的謀劃是戰略。軍事戰略、軍事戰術和軍事技術都是軍隊不可缺少的東西。它們各有各的特點,也各有各的用處;既互相對立,也互相依存。)
後來,「戰略」這個詞的詞義被人們引申了,目前至少有三種引申義:
第一種引申義指的是對企業競爭的整體性、長遠性、基本性謀劃。如:企業競爭戰略。
第二種引申義突破了企業競爭領域,泛指對各種行為的整體性、長遠性、基本性謀劃,例如,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某些城市或地區經濟發展戰略,某些行業或產業發展戰略,某些地區招商引資戰略,某些企業的發展戰略、營銷戰略、技術開發戰略,以及戰略重組等等,就是對「戰略」第二種引申義的具體運用。
第三種的引申義,指的不再是對某種行為的整體性、長遠性、基本性謀劃,而是指謀劃出來的某個重要結論。例如,我國提出的「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走出去」戰略、「城鎮化」戰略、「西部地區大開發戰略」、「人才戰略」,以及許多企業提出的這個戰略、那個戰略,就是對「戰略」第三種引申義的具體運用。
戰略就是在競爭中做出取捨,其實質就是選擇不做哪些事情。
其次,框架是對特定應用領域中的應用系統的部分設計和實現,它定義了一類系統(或子系統)的整體結構。
它提供了一種規則,一種意向,一種避免矛盾升級和解決沖突,共享利益的原則。
第三,合作協議就是雙方合作的書面合同,一般會明確雙方的責任很義務,是有法律效用的文件。
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
一是雙方同意將對方作為各自事業發展的戰略合作夥伴;
二是雙方同意在相關領域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
三是互邀參與有關合作領域的技術科研開發、建設和技改等工作;
四是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
五是雙方高層建立不定期會晤和溝通機制。
⑼ 戰略協議和框架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是一種意向書,對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