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彩霞事件法律責任
❶ 法律擬明確冒名頂替入學法律責任是什麼
2021年1月20日草案指出,通過提供虛假材料、隱瞞事實真相等欺騙手段,冒用他人姓名和入學資格頂替入學的,或將被撤銷入學資格並責令停止參加相關國家教育考試一至三年;已取得學位學歷證書的將被撤銷;已經成為公職人員的,將依法給予開除處分;構成犯罪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冒名頂替行為去年也寫入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規定: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錄用資格、就業安置待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1)羅彩霞事件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多起冒名頂替上學事件曝光引爭議
近年來,冒名頂替事件時有發生,從2001年被稱為中國「憲法司法化」第一案的「齊玉苓案」,到2009年的「羅彩霞案」,都曾在全國教育系統引起風波,該案被曝光後,相繼出現了各地版「羅彩霞案」。
去年,山東「農家女」陳春秀、王麗麗、苟晶等反映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的系列事件相繼曝光後再次將這一話題推向輿論風口。在2018年-2019年的山東高等學歷數據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結果。273人在清查中被公示,其中242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
❷ 如何看待羅彩霞積極維護自己的尊嚴與權利
(1)①民法通則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上述案例中的盜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權的具體表現。」②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非法侵犯、限制公民的受教育權。上述案例中的冒名頂替行為導致羅彩霞當年失去了到大學讀書的機會,侵犯了公民的受教育權。
(2)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我國,沒有特殊的公民,也沒有特殊的權利。任何人不論職位高低、功勞大小,只要違反法律,就要負法律責任。王崢嶸被繩之以法充分說明了這一點。②公平正義應是社會和每個社會成員的義務或追求。面對侵犯他人的基本權利等不良社會現象,我們要樹立法制觀念,追求公平正義,為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而努力。③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在實際生活中,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❸ 冒名頂替入學將受到法律制裁和約束,此前有過哪些受害者案例
高考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情。最近“陳春秀、苟晶瑩先後被冒名或被頂替上大學”的事件引爆輿論,目前,苟晶事件的調查結果已經出來,處理了15名有關人員,陳春秀被頂替上大學的調查結果尚未揭曉。高考頂替者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呢?
二、刑事責任
1 偽造居民身份證罪
冒名頂替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需要使用被頂替者的姓名和身份,由此其往往可能需要偽造、變造身份證等能夠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可能觸犯刑法規定的偽造居民身份證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80條,偽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 偽造國家公文和證件罪
冒名頂替者為達到頂替的目的,可能偽造、篡改錄取通知書或其他國家公文或證件的,該行為可能觸犯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活動和信譽。國家機關製作的公文、使用的印章和證件是其在社會的一定領域、一定方面實行管理活動的重要憑證和手段。任何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行為,都會影響其正常管理活動,損害其名譽,從而破壞社會管理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80條的規定,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 行賄罪
冒名頂替者在實施冒名頂替行為時往往需要相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協助,如果在此過程中,其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提供財物以達到謀求頂替目的,其將因此行為觸犯行賄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89條的規定,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是行賄罪。在經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以行賄論處。因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是行賄。
4 受賄罪
相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如在冒名頂替事件中向頂替者索要財物或者非法收受財物,其行為將因此觸犯受賄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85條的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國家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論處。
❹ 問下羅彩霞案件貴州師范大學的處理結果
王佳俊的學籍、黨籍、戶籍被注銷、工作被開除。
王佳俊的父親王崢嶸因偽造、變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涉嫌犯罪,已被邵陽市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涉及此案的邵東縣一中教師張文迪,被給予留黨察看一年和降級處分。 原邵東縣公安局界嶺派出所所長姚亮生因違紀違規,被邵東縣紀委立案查處,被給予留黨察看一年和行政降級處分。 其他戶籍地公安、教育部門等有關人員以及錄取學校貴州師大的相關人員正在接受調查,等待他們的是嚴正的法紀。 同時,羅彩霞向法院提出的控要求恢復姓名權、受教育權以及精神撫慰金等賠償金額13.5萬元,也進入了法律程序。
❺ 對羅彩霞事件進行評析
從「羅彩霞事件」看公共事件的網意操盤手
http://www.youth.cn 2009-05-19 13:54:00 中國青年網
湖南省女生羅彩霞被同學王佳俊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備受公眾關注,而近期一些論壇的討論基調卻從對羅彩霞的同情,慢慢演變成對王佳俊的同情和對羅彩霞的聲討。對此,有網友猜測這些「挺王倒羅」的聲音可能出自網路槍手公司。
網路槍手公司的網意操盤手也是按勞取酬,即便他們給明星刷票,即便他們為利益集團代言,職業本身並不需要我們去批判,道理很簡單:一者,他們沒有悖逆公序良俗,沒有突破社會的底線,即便偶爾打了擦邊球,也只能證明某些規則需要打補丁;二者,我們與他們之間的話語權是對等而公平的,即便他們系統而專業地「批量發言」,社會話語平台也不會因此就傾斜。換言之,只要公共事件的裁判權不在槍手那裡,偽裝民意或變造民意並不會戕害公共利益;某種意義上說,反倒有助於公眾在博弈中辨識真民意,增益公共參與的智慧。
具體到羅彩霞事件上來,事實已然釐清,責罰自有法律法規去追究,網路上大量疑似槍手的帖子,諸如《我看完了羅彩霞的博客,對王佳俊小妹妹更加同情了》《前期同情羅彩霞,現在感覺她太高調,甚至有點虛偽》等,並不會影響「公道」,頂多會誤導「人心」——只要這個社會的道德評判標准不至於淪喪,只要網路平台不至於喪失基本中立的立場,這些帖子越多,反而更能激發正義立場上的「鬥志」。
站在權利與自由的立場看,即便這些網意操盤手的確來自冒名頂替方的授意,我們也應理解並接受這種行為。形而下地說,言說的自由就應該涵蓋兩個層面:一是站在正義制高點的批判,二是規避錯誤或掩飾罪惡的申辯。因為,今天我們不是冒名頂替者,明天我們也許會犯大小不等的錯,捍衛他們發聲的自由,其實也是保護我們不被封口的權利。
公共事件中的網意操盤手,只要無涉公權,就好比街頭吵架中的「有償助架」方,是參差多態的社會生活中的風景。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就不需要對此保持必要的警惕——我們應該警惕的,恰恰是公共事件中為政府職能部門杜撰網意、虛構民情的操盤手:一方面,這種行為虛耗的是納稅人財政供給,給公共決策提供虛假信息;另一方面,這種網意往往是為某種壞政策吹號角,為某種有失公允的決定打根基,甚至是試探民意反彈的底限,居心惡毒。
公共事件無論如何繁復糾結,只要公權不偏不倚,我們總會不斷逼近真相,不斷走向公平與正義。政府若要保持客觀公允的立場,不僅不能自請網意操盤手選擇性發言,還得關注真實民意的聲音——在寬容民間網意操盤手羞答答登場的時候,更要防止其利用物質能量屏蔽普通公民的發言權。(三點水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
羅彩霞的受教育權能否貼地而行
http://www.youth.cn 2009-05-19 13:52:00 中國青年網
雖然羅彩霞案現在有陷入網路輿論陷阱之中的危險,但既然羅彩霞已經就「冒名頂替」一案再一次以姓名權、受教育權被侵害為由,正式起訴王佳俊、王崢嶸等人,那麼,我們不妨暫時離開「挺王倒羅」的網路偽民意,回到實實在在的法律問題上來。
法院已經立案,但羅彩霞的訴訟看起來並不會太順利。在這個案件中,羅彩霞有兩項權利被侵犯,一項是姓名權,這個《民法通則》上有規定,問題不大;另一項是受教育權,這個權利要維護,卻存在不小的法律障礙。
應當說,受教育權在我國憲法和其他法律中有明確規定,屬於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無疑。國內針對受教育權的訴訟也有不少先例。如董斐針對鄭州大學提起的受教育權訴訟,法院撤銷了鄭州大學的不當處分。
但問題在於,《教育法》規定的受教育權只是公民公法上的一種權利,也就是說,針對國家機關、學校這些單位侵犯公民受教育權的,人們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但受教育權在私法上是不是一項權利,在《民法通則》和諸多民法法律中並沒有相應規定,也就是說,如果公民的受教育權受到其他公民、法人的侵犯,要提起民事訴訟,就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當然,每一位公民都可以稱,憲法都規定了受教育權,法院理應維護這一權利。問題在於,我們的憲法並沒有「可司法性」,也就是說憲法並不能作為法院判案的直接依據。
2001年,在與羅彩霞被冒名上大學案基本相同的山東齊玉苓案中,我們曾經見過一點曙光。這一年,最高法院下發給山東高院的《批復》認為:「經研究,我們認為,陳曉琪等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了齊玉苓依據憲法規定所享受的受教育權,並造成了具體的損害後果,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這個《批復》給孤獨無助的齊玉苓以權利救濟,同時也給憲法司法化開了一個小小的口子。但好景不長,2008年12月18日,最高院發布公告稱,該《批復》因「已停止適用」而被廢止。
既無法尋求民事法律,又無法求助於憲法,我真為羅彩霞的訴訟感到擔心,盡管《憲法》明文規定了公民的「受教育權」,但沒有落地生根,法院根本就不敢進行判決,羅彩霞乃至千千萬萬公民的受教育權如何受到保護呢?
一個可行的辦法是,由受理法院在審判中創造性地運用民事法律中的「一般人格權」原理,來維護羅彩霞的受教育權。
在民法理論中,人格權由具體人格權與一般人格權組成。具體人格權是民事法律明確規定的人格權,如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一般人格權是法律沒有規定但應當為公民所享有的人格權,包括人身自由權和人格尊嚴權等等。
比如我們都比較熟悉的「貞操權」,法律並沒有明確規定,但廣東東莞中院在一起判決中卻認為,貞操權是一項男女共享的獨立人格權,男方以坑騙方式侵害女方的貞操權,屬於人身侵害。
而且,《民法通則》有明確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以及「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等基本原則。私法領域的公民受教育權,雖然法無明文規定,但法官完全可以將受教育權作為一般人格權,作出公正判決,幫羅彩霞討回公道。
當然,最終解決公民在私法上的受教育權空白問題,還是要靠法律的進一步細化,至少是要讓憲法上的受教育權可以司法化。
畢竟,無論如何,都應當讓公民受教育權貼地而行,能為公民所用,而不是高懸在半空中。(楊濤)
❻ 羅彩霞事件的法律審判
一審如下:
2009年10月26日,湖南省邵陽市北塔區人民法院對湖南省邵東縣學生王佳俊冒名頂替羅彩霞上大學事件案作出一審公開宣判,王佳俊的父親原湖南省隆回縣公安局幹警王崢嶸犯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偽造證件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二年,與原犯的受賄罪所判處的有期徒刑三年刑罰數罪並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四年。
❼ 我國擬明確冒名頂替入學法律責任是怎麼樣的
2020年,冒名頂替行為寫入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規定: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錄用資格、就業安置待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2021年1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教育法的修正草案擬進一步明確冒名頂替入學等相關行為的法律責任。
通過提供虛假材料、隱瞞事實真相等欺騙手段,冒用他人姓名和入學資格頂替入學的,將被撤銷入學資格並責令停止參加相關國家教育考試一至三年;已取得學位學歷證書的,將被撤銷;已經成為公職人員的,將依法給予開除處分;構成犯罪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7)羅彩霞事件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公民的受教育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公民的姓名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 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第一款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相關行為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第一款規定的考試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 【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
偽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❽ 案例分析:2009年3月,即將從天津師范大學畢業的羅彩霞,面臨著因名字和身份證 號被盜用而無法獲得教
(1)①「民法通則」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已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上述案例中的盜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權的具體表現。 ②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非法侵犯、限制公民的受教育要。上述案例中的冒用頂替行為導致羅彩霞當年失去了到大學讀書的機會,侵犯了公民的受教育權。 (2)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我國,沒有特殊的公民,也沒有特殊的權利。任何人不論職位高低、功勞大小,只要違反法律,就要負法律責任。王崢嶸被繩之以法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如用「行為與後果」關系等觀點說明,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例:行為與後果具有一致性,有行為就會有後果,任何人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作為公民,應為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的道德的責任;或: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德和精神財富,誠信是為人做事的基本准則。王崢嶸的冒名頂替行為告誡我們,一個人一喪失誠信他也計會得逞一時,但終究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②公平正義是社會和每個社會成員的義務或追求(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社會成員是社會的責任,一個公平社會的關鍵在於它能把獲得這地位和財產的機會平等、公正地擺在絕大多數人面前,一個社會中得到公正、平等機會的成員越多,這個社會就越合理;維護正義是每一個社會成員的道德義務,正義要求我們:不要侵犯他人的基本權利;面對不良社會現象,要勇敢地加以制止)。面對侵犯他人的基本權利等不良社會現象,我們樹立法制觀念,追求公平正義,為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而努力。 ③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在實際生活中,學會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 身的合法權益。 |
❾ 頂替上大學擬入刑,頂替上大學算不算誤人終生
山東兩起冒名頂替上學事件調查處理結果來了
新華社
06-30 · 新華社官方賬號
山東通報聊城市冠縣、東昌府區兩起冒名頂替上學問題調查處理及相關情況
2020年6月20日,山東省紀委監委機關、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等部門單位組成工作專班,與聊城市、山東理工大學等有關單位一起,對聊城市冠縣陳春秀、東昌府區王麗麗被冒名頂替上學等問題進行了調查核實。目前,相關問題已經查清,並依規依紀依法對相關人員作出處理。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關於冠縣陳春秀被冒名頂替上大學問題的調查處理情況
被頂替者陳春秀,女,漢族,1984年3月生,2004年6月畢業於聊城市冠縣武訓高中,後長期在外務工,現為冠縣某私立幼兒園教師。
頂替者陳艷萍,女,漢族,1986年5月生,2004年6月畢業於聊城一中,後冒用陳春秀之名在山東理工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習,2007年7月畢業,同年12月通過村助理員公開招聘到冠縣煙庄街道(原煙庄鄉)工作。
(一)關於冒領錄取通知書問題。2004年陳艷萍高考成績為303分(文科),未達到專科一批錄取分數線。陳艷萍父親陳巨鵬(冠縣冠洲福星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舅舅張峰(時任煙庄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請托時任冠縣招生辦主任馮秀振,幫助陳艷萍頂替他人上大學。7月26日,馮秀振與陳巨鵬商定以陳春秀(高考成績為理科546分,高於當年專科一批錄取分數線27分)作為冒名頂替對象,並安排縣招生辦工作人員王新英列印出陳春秀的准考證交給陳巨鵬。經咨詢山東理工大學得知陳春秀錄取通知書已發出後,陳巨鵬找到時任冠縣郵政局副局長李成濤,謊稱來拿女兒的錄取通知書,持本人身份證從縣郵政局截取了陳春秀的錄取通知書。
(二)關於偽造檔案問題。陳巨鵬取得陳春秀錄取通知書後,馮秀振利用縣招生辦統一發放考生檔案的便利,將陳春秀檔案交給陳巨鵬。為使檔案相關信息與陳艷萍一致,張峰找到時任武訓高級中學校長崔吉會,崔吉會安排副校長兼辦公室主任李建民和學生處主任郭蘭忠,在貼有陳艷萍照片的空白高中畢業生登記表上加蓋了武訓高級中學公章,張峰加蓋了煙庄鄉政府公章,偽造了姓名為陳春秀、照片及相關信息為陳艷萍的高中畢業生登記表,並替換到陳春秀的考生檔案中。
(三)關於戶籍造假問題。2004年8月,張峰以外甥女考上大學但戶口丟失為由,找到時任冠縣公安局煙庄派出所所長任書坤為陳艷萍出具虛假戶口遷移證明,任書坤違規安排戶籍民警郭偉偽造了名為陳春秀、地址為煙庄鄉東南庄村的《戶口遷移證》。2007年7月陳艷萍大學畢業後,陳巨鵬再次找到任書坤請其幫助偽造新戶籍,任書坤違反規定,以戶口補錄為名將有關材料上報時任縣公安局分管副局長王俊朝簽字同意後,偽造了名為陳春秀的新戶籍。
(四)關於入學報到及資格審查問題。2004年8月31日,陳艷萍到山東理工大學經濟學院報到,由於所持報到材料不全,張峰通過時任該校教務處處長助理杜言利協調,幫助陳艷萍辦理了入學手續,經濟學院未對其身份進行實質性審核。9月中旬,山東理工大學部署新生資格審查工作,經濟學院安排該院學生科具體負責此項工作,但因該校新生資格審查程序設計不夠嚴密,且相關人員未認真履職,未能發現陳艷萍冒名頂替陳春秀入學問題。
(五)關於參加工作問題。2007年10月,冠縣統一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含村級助理員),時任冠縣人事局人事爭議仲裁辦公室副主任馮桂秋把關不嚴,未發現陳艷萍相關信息不一致的問題,導致其通過審核參加此次招聘考試並被聘用。
(六)關於有關人員在陳春秀查證被冒名頂替中失職失責問題。2020年5月27日,陳春秀到冠縣招生辦查詢本人高考信息,冠縣招生辦工作人員張洪春在其符合查詢條件的情況下,仍要求其到村裡開具介紹信,違反了《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通知》(魯政辦字〔2018〕146號,2018年8月下發)中關於「六個一律取消」的規定。5月28日,陳春秀到冠縣公安局萬善派出所要求查找冒名頂替者,派出所民警張建勛、郭東勇工作失職失責,未能及時查找、比對出冒名頂替人員,造成不良後果。
根據以上調查情況,依規依紀依法對有關人員處理如下:
1.陳艷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對其冒名頂替取得的學歷山東理工大學已予以注銷,解除其聘用合同,公安機關已對其涉嫌犯罪問題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
2.陳巨鵬,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公安機關已對其涉嫌犯罪問題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
3.張峰,冠縣人大常委會機關四級調研員,時任冠縣煙庄鄉鄉長、黨委書記,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檢監察機關審查調查。
4.馮秀振,冠縣教育和體育局正科級幹部、冠縣一中校長,時任冠縣招生辦主任,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檢監察機關審查調查。
5.任書坤,冠縣公安局煙庄派出所原所長,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給予其開除黨籍處分,降低退休待遇。
6.郭偉,冠縣公安局煙庄派出所戶籍警,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應給予其撤銷黨內職務、降低崗位等級處分,因其沒有擔任黨內職務,給予其黨內嚴重警告、降低崗位等級處分。
7.崔吉會,冠縣武訓高中原校長,違反工作紀律,應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因其沒有擔任黨內職務且已退休,給予其黨內嚴重警告處分,降低退休待遇。
8.李成濤,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聊城市分公司主任科員,時任冠縣郵政局副局長,違反工作紀律,給予其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9.杜言利,山東理工大學網路信息中心主任,時任該校教務處處長助理,違反工作紀律和廉潔紀律,取消其中共預備黨員資格,給予其降低崗位等級處分。
10.李文森,山東理工大學工程實訓中心副主任,時任該校經濟學院學生科科長,違反工作紀律,應給予其撤銷黨內職務、降低崗位等級處分,因其沒有擔任黨內職務,給予其黨內嚴重警告、降低崗位等級處分。
對陳艷萍冒名頂替、偽造檔案、戶籍造假等問題負有直接責任和領導責任的冠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時任冠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楊一和,冠縣公安局原黨委委員、副局長王俊朝等5人;對陳艷萍入學資格審查把關不嚴等問題負有領導責任的山東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時任該校經濟學院黨總支書記、院長)劉國華等5人;對陳艷萍招聘報考資料審核把關不嚴等問題負有直接責任和領導責任的冠縣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時任冠縣人事局人事爭議仲裁辦公室副主任)馮桂秋等4人;對在陳春秀查證被冒名頂替中失職失責的冠縣招生辦工作人員張洪春等5人,分別給予黨紀政務處分或組織處理。
二、關於東昌府區王麗麗被冒名頂替上中專問題的調查處理情況
被頂替者王麗麗,女,漢族,1978年7月生。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在聊城農業學校農經專業學習。曾於1996年使用「王麗」名字報考聊城農業學校畜牧獸醫專業。
頂替者陳偉,女,漢族,1978年6月生,1996年10月至1999年7月在聊城農業學校計算機專業學習,2000年6月參加工作,2011年11月任東昌府區閆寺街道黨工委委員,2016年12月任東昌府區柳園街道黨工委委員。
(一)關於冒名錄取問題。1996年5月,聊城農業學校招收有實踐經驗的學生,王麗麗以王麗的名字報名參加該校畜牧獸醫專業實踐生入學考試,考試總分為312分,未達到統招錄取分數線。陳偉的父親陳丙苓獲悉後,請托時任聊城農業學校校長李廣運幫助其運作陳偉上學之事,李廣運利用職權將陳偉以王麗之名違規錄取為聊城農業學校畜牧獸醫專業學生,隨計算機專業學習。為確保入學,陳丙苓還請托時任聊城農業學校副校長、黨總支副書記馮明全幫助辦理入學具體事宜。時任聊城農業學校副校長周廣洪在履行新生入校「清假」職責中,未嚴格審核陳偉的入學檔案,未能發現陳偉以「王麗」的名義頂替入學。
(二)關於偽造戶籍問題。1996年10月,陳丙苓請托聊城市公安局於集派出所時任所長杜青為其女兒出具虛假戶口遷移證明。杜青按照陳丙苓提供的信息,偽造了名為「王麗」的虛假戶口遷移證明。
(三)關於職務晉升問題。2011年,在檔案審核中,區人社局檔案室工作人員孫倩未發現陳偉檔案中存在的信息前後不一致等問題,致使其檔案問題未能及時處理。同年11月,在鎮(街道)領導班子換屆考察中,區委考察組組長呂國棟、副組長姜建生未認真履行審查職責,致使陳偉在檔案存在嚴重問題的情況下,仍被提拔使用。
根據以上調查情況,依規依紀依法對有關人員處理如下:
1.陳偉,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已於2020年6月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公安機關已對其涉嫌犯罪問題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
2.陳丙苓,東昌府區柳園街道辦事處陳庄居委會居民,中共黨員,違反組織紀律,隱瞞入黨前嚴重錯誤,予以除名;公安機關已對其涉嫌犯罪問題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
3.杜青,聊城市公安局東昌府分局辦公室主任,時任於集派出所所長,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給予其留黨察看一年、政務撤職處分。
4.李廣運,原聊城農業學校校長,1999年6月因貪污、受賄等問題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2000年1月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不再追究有關責任。
5.馮明全,原聊城農業學校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違反工作紀律,給予其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6.周廣洪,原聊城農業學校副校長,違反工作紀律,給予其黨內警告處分。
對在陳偉職務晉升過程中檔案審核把關不嚴及對王麗麗反映問題處理不及時等問題負有責任的東昌府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時任區委考察組組長)呂國棟等11人,分別給予黨紀政務處分或組織處理。
除本次通報的這兩起冒名頂替上學問題外,工作專班正對反映我省「242人冒名頂替取得學歷」問題開展調查。現已初步查明,上述冒名頂替問題發生於1999年至2006年之間,主要有被冒名頂替者完全不知情被冒名頂替、被冒名頂替者主動放棄入學資格被冒名頂替、被冒名頂替者知情並與頂替者之間存在交易行為等情形。下一步,工作專班將組織省市縣專門力量,對上述問題逐人逐件進行調查處理,同時對工作中發現及群眾舉報的其他類似問題,堅持零容忍態度,查實一起、處理一起,絕不姑息。
對濟寧市任城區苟晶反映的被冒名頂替問題,工作專班正與濟寧市一起開展調查,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對涉及的被冒名頂替者的合理訴求,工作專班將督促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最大限度維護其合法權益。
2020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