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風險與法律責任
Ⅰ 個人所得稅申報有哪些風險 個稅申報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個人所得稅申報有哪些風險:
1、工資薪金重復申報;
地稅在對個稅申報軟體系統比對時,有發現同一人在不同單位有多份工資,這樣,通過各單位工資的合計看是否超過個稅起征點(目前是3500元),如果超過,則會向單位下發通知補繳。
這項措施從個稅軟體起用之日起,就進行了比對,所以,個人在單位申報代扣代繳個稅時,一定要對此加以說明。
2、股利所得未扣繳股利分紅所稅個稅;
按《個稅》規定,股息、紅利所得要扣繳20%稅額,在風險核查時,所比對的就是未分配利潤年初與年末的變化與扣除20%個稅後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則要說明原因。
二、個稅申報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個人所得是否全部納入應征所得額范圍;
即是否將本單位發放給個人的包括現金、實物等形式支付的所有報酬都計入收入總額;是否包括了除工資、薪金之外的津貼、獎金、年終加薪以及與受雇相關的其它所得。
2、適用范圍的年終獎金計算適用是否正確;
雖然將年終獎金納入了應征范圍,但計算方法不一樣,會造成個稅產生少繳的風險,這也是需要注意的問題。比如是否需要平攤到全年各月,還是不需要分攤,在實務中要分別對待。
3、個稅申報人數與實際支付所得的所有人員是否一致。
按 《個稅暫行辦法》(國稅發【2005】205號)規定,「應向地稅機關進行全員全額明細扣繳申報。
Ⅱ 個稅所得稅避稅行為要承擔哪些責任
如你當月累計收到工資:5440元時:應納個稅所得額=5440-3500=1940;應交個稅=1940*10%=194,速算扣除=105,實交個稅=194-105=89;你的到手工資收入:5440-89=5351元。
那 這樣你明白了吧。和你說一下,這個3500元扣減是2011年9月1日開始至今天的政策。所有的中國公民在中國境內都得執行的。只要你的月收入超過3500元就得自覺交的個人所得稅,這個政策至今天還在執行哦。個人所得稅是實行的收付實現制,就是你上月沒有發合在這個月發了,只要超過3500元就得交個人所得稅的。你所交的個人所得稅在你當地的地稅都能查到的,而且你當地的地稅應該每年都會給納稅人一封納稅興榮的掛號信的。當你合理地避稅了,但不要被查到,查到你得有個合理的解釋哦,這樣就不要承擔責任的。但是你如沒有正常的理由,那是要被補交稅和同時交滯納金的。再嚴重的話是要被按規定處罰哦。不曉得你是不是問這個問題哦
Ⅲ 個人所得稅繳納風險有哪些
1、個人所得是否全部納入應征所得額范圍;
即是否將本單位發放給個人的包括現金、實物等形式支付的所有報酬都計入收入總額;是否包括了除工資、薪金之外的津貼、獎金、年終加薪以及與受雇相關的其它所得。
2、適用范圍的年終獎金計算適用是否正確;
雖然將年終獎金納入了應征范圍,但計算方法不一樣,會造成個稅產生少繳的風險,這也是需要注意的問題。比如是否需要平攤到全年各月,還是不需要分攤,在實務中要分別對待。
3、個稅申報人數與實際支付所得的所有人員是否一致。
按 《個稅暫行辦法》(國稅發【2005】205號)規定,「應向地稅機關進行全員全額明細扣繳申報。
Ⅳ 【收藏】不要挑戰!24種工資個稅風險提示!
今天會計網小編帶大家了解下24種工資個稅風險提示,來看看吧。
1.個人工資薪金長期為0元或1元明顯不符合常理;
2.大部分員工長期工資薪金不高於3500元明顯不符合常理(比如辦公地點在北京西城金融街);
3.長期僅為1、2個員工代扣代繳申報明顯不符合常理;
4.規模較大或經營狀況較好的單位長期申報稅額為0元等明顯不符合常理情形(比如有大額收入卻沒有個稅);
5.未將全部雇員錄入個稅扣繳系統;
6.存在逾期申報或未申報現象;
7.盜用非本單位雇員信息虛假申報;
8.已離職員工未及時做非正常處理,仍繼續代申報個人所得稅;
9.工資、獎金未足額扣繳個人所得稅;
10.福利費、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各種補貼、補助,不屬於免稅的福利費是否與當期工資薪金合並扣繳個人所得稅;
11.以誤餐補助名義發給職工的補貼、津貼,是否與當期工資薪金合並扣繳個人所得稅;
12.暖氣費、物業費、護眼費、降溫費、洗衣費(當地無稅前扣除標准或超出當地規定標準的)等是否與當期工資薪金合並扣繳個人所得稅;
13.未將其他應稅收入合並作為應發工資扣稅;
14.繳存的住房公積金超過標准,未將超出部分並入個人收入;
15.工資、薪金所得與勞務報酬所得相混淆,少扣繳個人所得稅;
16.離退休人員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各類補貼、獎金、實物,是否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扣繳個人所得稅;
17.以各種發票報銷會議費、郵電費、差旅費等方式套取現金,支付給個人手續費、回扣、獎勵、發放交通補貼(如油費)、誤餐補助、加班補助、通訊費補貼(當地無稅前扣除標准或超出當地規定標準的)等,是否計入其工資、薪金所得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18.企業向職工或其他個人集資,有否對支付的利息未按規定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19.企業向參股的職工或者其他個人支付的股息、紅利收入未全額扣繳個人所得稅;
20.未足額扣繳的其他情形;
21.姓名包含非法字元(如××等、××公司、阿拉伯數字、××納稅、××扣繳申報等);
22.居民身份證的號碼不符合身份證編碼規則(例如1111……,123456……,電話號碼等);
23.是否有應扣繳稅額≠應納稅額-減免稅額,應補退稅額≠應扣繳稅額-已扣繳稅額;
24.收入額、免稅所得、應納稅所得額、應扣繳稅額小於0。
想第一時間了解會計資訊?想知道考證如何復習才有效?想知道會計行業小故事?
Ⅳ 幫同學掛靠扣個稅,不買社保,有什麼風險
簡面言之,有兩個風險,第一,就是企業與個人的風險,企業要為掛靠的個人偽造勞動合同、工資單等,極易造成勞動糾紛,員工一旦以此為要挾,要求工資、加班工資、年假等,企業將有口難言。第二個風險就是企業要承擔的違規和違法的風險,掛靠個人並非本企業員工,企業卻違規為其繳納社會保險,這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Ⅵ 個稅來了,哪些人會受影響
(一)稅收更加公平
在原有個人所得稅分類制模式下,容易造成所得來源多且綜合收入高的納稅人反而不用交稅或交較少的稅,所得來源少且收入相對集中的人卻要多交稅的現象。同時,由於資本所得的稅負輕於工薪(勞動)所得,工薪階層成為了個稅繳納的主體。稅收公平難以體現。改革後實行分立型混合所得稅制,對實行綜合徵收的部分所得,不分所得性質和來源,適用統一的費用扣除標准及稅率,符合稅收公平原則。若未來我國個人所得稅法允許以家庭為申報單位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允許納稅人將家庭負擔計入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准。這些改革將使個人所得稅的繳納與納稅人實際取得的所得掛鉤,與納稅人的實際生活水平相適應。可以預見,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實際效果極可能是中低收入或生活負擔較重的人群稅收負擔減輕,高收入人群稅收負擔增加。個人所得稅將更能體現收入分配職能,更加公平。
(二)個人自行申報責任加重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了納稅義務人自行辦理納稅申報的幾種情形:(1)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2)從中國境內兩處或者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3)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4)取得應納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5)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情形。這一規定限定的納稅人自行申報的情形較少,且實踐中並未得到嚴格的執行。一旦我國實行個人所得稅改革,納稅人自行申報將成為個稅征管的常態,個人的納稅申報責任將加重。納稅人也應學習相關知識,避免錯報、漏報,承擔不必要的法律風險。
(三)納稅人識別號制度強化個稅監管
建立分立型綜合所得稅制要求稅務機關能夠及時並有效的掌握納稅人的相關信息,加強稅務機關征管能力。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國擬建立納稅人識別號制度。
Ⅶ 個人所得稅避稅有何風險
風險當然是避稅不成反成逃稅,如果金額較小的話,補交後再交點罰款就行了,如果金額大的話,逃稅的處罰是比較重的,但是與其他稅種的逃稅相比,目前對於個人所得稅的處罰基本上就是補交加罰款,除非你還有其他事情犯了。
下面是稅收征管法相關條款,供參考:
第六十條 納稅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申報辦理稅務登記、變更或者注銷登記的;
納稅人不辦理稅務登記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經稅務機關提請,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其營業執照。
第六十一條 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帳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記帳憑證及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二條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三條 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四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八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納或者應解繳的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九條 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Ⅷ 個稅問題,公司和我分別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1.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
2.凡支付個人應納稅所得的企業(公司)、事業單位、機關、社團組織、軍隊、駐華機構、個體戶等單位或者個人,為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
也就是我國個稅是公司為個人代扣代繳,如果少繳個稅,應該是公司的責任。
Ⅸ 昌堯講稅: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的風險有哪些
1.員工多處取得工資薪金,多處扣除費用標准,少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風險解析:
根據個人所得稅相關規定,為了有利於征管,對僱傭單位和派遣單位分別支付工資、薪金的,採取由支付者中的一方減除費用的方法,即只由僱傭單位在支付工資、薪金時,按稅法規定減除費用,計算扣繳個人所得稅;派遣單位支付的工資、薪金不再減除費用,以支付全額直接確定適用稅率,計算扣繳個人所得稅。
2.發放的過節費、免稅旅遊、高溫補貼等人人有份的福利,未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風險解析: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相關規定,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都為工資薪金所得。
這就是說,個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與任職、受雇有關,不管其單位的資金開支渠道或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旅遊、福利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課稅對象。
3.公司現金發放或報銷的形式,向員工支付超標準的車輛補貼、通訊補貼,未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風險解析:
個人因公務用車和通訊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務用車、通訊補貼收入,扣除一定標準的公務費用後,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也就是說,公司無論是以現金或報銷油料、維修、租賃費、通訊費等形式向員工支付車輛補貼或通訊補貼超過當地政府部門規定的公務用車、通訊補貼標準的,都需要並入工資薪金繳納個人所得稅。
4.公司為員工報銷的MBA、EMBA等社會學歷教育或非學歷教育費用,未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風險解析:
根據職工教育經費使用相關規定,企業職工參加社會上的學歷教育以及個人為取得學位而參加的在職教育,所需費用應由個人承擔,不能擠占企業的職工教育培訓經費。
也就是說,雖然該費用由公司承擔,實際上應作為員工在任職期間取得的其他所得,應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5.企業在產品促銷活動中,以社會公眾為對像,隨意發放的促銷禮品,未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風險解析: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相關規定,企業在業務宣傳、廣告等活動中,隨機向本單位以外的個人贈送禮品,對個人取得的禮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項目,全額適用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
6.企業在年會、展銷會、開業慶典等活動期間,向員工家屬贈送的禮品,未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風險解析: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相關規定,企業在年會、座談會、慶典以及其他活動中向本單位以外的個人贈送禮品,對個人取得的禮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項目,全額適用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
7.個人股東在公司借款逾期,既未用於公司生產經營,也未歸還,未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風險解析: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相關規定,企業個人股東向企業借款,在納稅年度終了後既未歸還,又未用於企業生產經營,應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的20%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的稅務風險還有很多,以上這些問題只是眾多中的一部分。在實際工作中,還需財務人員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和自身工作能力方能應對足夠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