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公示有法律效力嗎

公示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時間: 2020-12-22 22:41:52

A. 事業單位的公示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到擬錄用人員公示後,除非該擬錄用人員存在著用人單位不了解的不符合回錄用條件,答被別人舉報並經查實之外,招聘機關不允許取消擬錄用人員的錄用。
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應該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辦法等相關規定,一切招錄招聘程序都必須嚴格按招聘辦法進行。

另外,在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時,應該會有一份詳細的招聘簡章,招聘簡章是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辦法等相關規定來制定的,簡章具有法律效力。

按理來說,到了已經公示擬錄用人員名單這個地步的話,人事部門不會也不太可能反悔重新招聘工作人員,畢竟這要冒很巨大的風險。或許這位兄弟你聽錯了或者是了解錯誤了。

當然,如果人事部門真的反悔重新搞招聘的話,你可以採取到同級人民政府或者更高一級人事部門上訪的形式進行舉報,也可以向同級或更高一級紀檢監察機關舉報。當然,現在網路這么發達,你也可以在網上發帖提高影響力,以達到社會輿論監督的目的。

了解一點,如不滿意,參照其他兄弟的回答,望採用。。。。

B. 拆遷公示有沒有法律效力

「遷前公示」在性質上屬於法定程序。若沒有提出反對或其他意見,則可以理解為具有「法律效力」。

C. 政府公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請詳細點說明

在政府職權內的公示,應當具有法律效力;超越許可權的公示,不具備法律效力。

D. 公示的法律效力

報紙上的公告是否具有法抄律效力,要區分公告的類型以及法律是否有相關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司法解釋的規定,人民法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需要向當事人送達法律文書的的,可以採取公告的方式送達,公告時,可以採取在報紙上公告的方式實施,具有法律效力。
《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三十八條 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和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信息網路等媒體上刊登公告,發出公告日期以最後張貼或者刊登的日期為准。對公告送達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當按要求的方式進行。公告期滿,即視為送達。

人民法院在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的,應當採取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張貼過程。

E. 政府公示的內容是否有法律效力

當然有法律效力。

F. 營業執照只有上網公示才有法律效力嗎

營業執照經登記注冊核發給經營者,就產生法律效力。另外,根據10月1日施行的企業信息公示條例要求,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必需通過網上進行年度報告,不年報會被納入異常名錄;個體工商戶自願。求採納

G. 公示未加蓋公章有法律效力嗎

農民維權是吧,支持。
但僅抓住公示這一環節是沒用的,因為公示只是程序問題回,大不了重新答來一次,何況已經被人撕去了,你有什麼證據說沒公章?誰撕的你知道嗎?
關鍵是分配方案是否合法,合理,民主,是否經村民大會合法通過,不能僅是村委會幾個人就敲定了,而且只要有村民認為有問題,就可以通過合法途徑向上反映,但不要亂鬧事。

H. 公司如何公示規章制度才有法律效力

案例:姜某與某公司勞動糾紛案

姜某是某公司業務員,平時對自己的本職工作認真負責,每月總是很好地完成公司規定的目標任務。2009年3月18日,姜某和客戶洽談業務時發生爭吵。事後,公司根據內部規章制度,要求姜某交納罰款200元。姜某未按時交納罰款,公司以其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為由,於2009年4月1日向姜某下發了書面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姜某認為公司從未告知其該規章制度,於是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要求公司撤銷解除勞動合同決定。仲裁委認為,該公司在規章制度訂立方面履行了民主程序,經過職工代表大會的討論通過,但未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該規定對姜某不發生效力,遂裁決:撤銷該公司作出的解除姜某勞動合同的決定。

律師點評:

《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也就是說,用人單位若認為職工嚴重違反單位規章制度,至少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單位必須依法制定明確、具體的規章制度;二是單位必須將相關的規章制度書面告知勞動者或公示。案例中,該公司在規章制度訂立方面履行了民主程序,經過職工代表大會的討論通過,但未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該規定對姜某不發生效力。仲裁委遂裁決撤銷該公司作出的解除姜某勞動合同的決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I. 物權公示的效力

簡單說物權公示的效力是指在物權法上所產生的公信力和確認依公示方法所取得的物權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所謂公信力,是指一旦當事人變更物權時,依據法律的規定進行了公示,則即使依公示方法表現出來的物權不存在或存在瑕疵,但對於信賴該物權的存在並已從事了物權交易的人,法律仍然承認其具有與真實的物權存在時相同的法律效果,以保護交易的安全。根據物權法定的原則,物權的內容,效力,變動等必須由法律統一確定,不允許依當事人的意思自由創設。物權的公示是法律為透明物權關系而採取的強制措施,主要目的在於保護當事人的交易安全,而物權公示保護交易安全的主要途徑就是為公眾提供了解物權的歸屬以及物上所存在的其它支配權。物權的效力如上所述,包括三個方面,即三大效力:
(一)物權轉讓的效力,即未經登記的不動產物權變動以及未經交付的動產物權變動不發生物權之得失變更的法律效力。
(二)權利正確性推定的效力,即推定以不動產登記薄所記載的當事人的權利內容為正確的不動產權利,以動產的佔有為正確的權利人佔有。即使不動產登記薄所記載的物權與實際的不動產物權不一致,或者動產的佔有與實際的動產物權不一致,但無論其是基於權利人,相對人或者不動產登記機關的過錯,登記對任意之善意第三人均為正確,動產佔有人則被推定為所有人。
(三)善意保護的效力,即通過法定方式取得的物權不受原權利人的追奪,即使登記錯誤,從登記名義人處取得物權的善意第三人仍受保護;即使佔有非為權利人,從佔有人處取得物權的善意第三人仍受保護。
上述三種效力的表述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充分說明了物權公示的效力第一個效力亦可以表述為公示對於物權變動的效力。 從各國的規定來看,有四種模式:
⑴意思主義,即物權的變動無須登記或者交付,此為法國立法模式;
⑵對抗主義,即物權變動非經登記或者交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但在當事人之間可產生物權變動的效力,此為日本立法模式;
⑶要件主義,即物權變動必須以登記或者交付為要件,詞為奧地利,俄羅斯立法模式。中國的民法通則也是採用這種立法模式;
⑷形式主義,即物權變動除進行登記或交付外,當事人還應就物權變動作成一個獨立於債權契約的以物權變動為內容的合意,稱為物權行為。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