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執業醫師法律責任

執業醫師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15 15:35:57

1. 醫師法將於2022年3月1日開始施行,具體規定了哪些法律

為了加強醫師隊伍建設,提高醫師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保護醫師合法權益,保護人民健康,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投票通過了醫生法,口腔從業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投票通過了醫生法,該法將於明年3月1日通過。明確規定每年8月19日為中國醫師節。保護醫師的合法權益,規范醫師執業行為,加強醫師隊伍建設。

醫生的人格尊嚴和人身安全顯然是不可侵犯的,明確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阻礙醫生依法執業,干擾醫生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明確禁止以侮辱、誹謗、威脅和毆打等方式侵犯醫生的人格尊嚴、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對醫師在法律允許的醫療衛生機構以外或者注冊地、執業類別、執業范圍以外執業的違法行為,明確法律責任,加大處罰力度。

2. 執業醫師拿出去掛靠出了人命誰負責

其行為違反了衛生法律,是違法行為。
違法的協議自始是無效的,不受法律保護。如果出現事故,執業葯師及掛靠單位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國家是不允許出租掛證的。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要求各級食品葯品監管部門繼續加大對葯品經營企業執業葯師配備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對於查實的「掛證」執業葯師和存在「掛證」行為的葯品經營企業,依法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

3. 醫師在執業活動中該當實行哪些法定義務

依據 我國《執業醫師法》第21條的規則 ,我國醫師的權益 包括:
(1)執業自主權。在注冊的執業范圍內,在恪守 法律、法規和醫療衛生規章制度的前提下,醫師有權依據 病人的狀況 進行必要的醫學診斷反省 ,自主地選擇恰當的醫療方案、預防措施、保健辦法 協助 病人恢復安康 ;醫師有權根據 病情、疫情的需要進行疾病調查或盛行 病學調查,採取預防措施和必要的醫學處置措施;同時,醫師有權依據 病情的需要和醫療結果出具相應的醫學證明文件。

(2)執業要求 保證 權。依據 國務院公布 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衛生部制定的有關規范 ,醫師在各類醫療衛活力 構執業,有權取得 與其執業活動相當的醫療設備基本要求 ,醫療衛活力 構該當 提供相應的基本要求 (法律義務)並逐漸 改善提升 (品德 義務),保證醫師執業技術 和程度 的充沛 發揮。

(3)專業研習權。醫師有權參與 專業學術集團 ,從事醫學研究、學術交流,參與 專業培養訓練 ,承受 醫學繼續教育。

(4)取得 尊重權。醫師職業 是防病治病、救死扶傷的神聖勞動,醫師的執業活動和職業 次序 受法律維護 。醫師在執業活動中,人格尊嚴、人身平安 和人身自在 不受進犯 ,以維護醫師的榮譽和尊嚴。

(5)獲取報酬權。醫師依法、依約和根據 相關政策享有的取得 勞動報酬的權益 受法律維護 ,並享有國家規則 的和合同商定 的福利待遇。

(6)參與民主管理權。醫師有權對所在機構的醫療、預防、保健職業 和衛生行政部門的職業 提出意見和建議,並依法參與所在機構的民主管理。

醫師的義務

醫師的義務是指醫師執業依法實行 的職務性義務,即在執業活動中該當 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范圍和限制 。在醫患關系中,醫師的義務對應於病人的權益 。鑒於醫師處於行業壟斷位置 ,病人對醫師服務通常只能主動 承受 ,如何反省 、診斷、醫治 和進行醫學處置,悉聽醫師決議 ,處於弱者和不利位置 。為了均衡 醫患關系,完成 社會公正 正義,各國醫師法通常 著重規則 甚至專門規則 醫師的義務,而關於醫師的權益 則少有規則 或許 不規則 。例如:日本《醫師法》關於醫師的權益 僅規則 了業務壟斷權(第17條)和稱號 壟斷權(第18條)兩條,而關於醫師的義務卻規則 了六條,包括應診、出診和交付診斷書的義務(第19條),親身 診察的義務(第20條),報告異常死亡的義務(第21條),交付處方箋的義務(第22條),進行保健指點 的義務和病志記載及保管 的義務(第24條)。

依據 我國《執業醫師法》第22條的規則 ,醫師在執業活動有如下法定義務:

(1)依法執業的義務。醫師作為公民除該當 恪守 國家法律以外,還必需 恪守 有關衛生法律、法規和規章,恪守 有關衛生規范 和醫療衛生技術操作標准 。衛生部1982年4月7日頒發的《醫院職業 人員職責》規則 各級醫師和其他醫務人員均應仔細 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慣例 ,親身 操作或指點 護士進行各種重要的反省 和醫治 。

(2)遵守 醫德的義務。醫師在執業活動中,該當 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堅持和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准繩 ,恪守 職業品德 ,盡職盡責為病人服務。衛生部1994年8月29日公布 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施行 細則》規則 醫療機構該當 組織醫務人員學習醫德標准 和有關教學材料 ,催促 醫務人員遵守 職業品德 。醫師應在注重 人的生命和尊重人格的狀況 下,維護病人的安康 ,減輕病人的辛苦 。

(3)依誠信准繩 所生附隨義務。醫師在執業活動中,有關懷 、保護 、重生 病人的義務和維護 病人隱私的義務。《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施行 細則》規則 醫療機構該當 尊重病人對本人 的病情、診斷、醫治 的知情權益 。在施行 手術、特殊反省 、特殊醫治 時,該當 向病人作必要的解釋。因施行 維護 性醫療措施不宜向病人闡明 狀況 的,該當 將有關狀況 通知病人家眷 。該法還規則 醫療機構在診療活動中,該當 對病人實行維護 性醫療措施,並獲得 病人家眷 和有關人員的配合。同時,由於醫療活動的特點,病人主動或主動 地向醫生引見 本人 的病史、症狀、體征、家族史以及個人的習氣 、癖好 等隱私和秘密,這些個人的隱私和秘密該當 受到維護 。而且越來越多的人以為 病人的病情、醫治 方案也屬於當事人的隱私,也該當 受到維護 。因而 ,在醫療實際操作 中,病人的權益 就是醫師和其他醫務人員必需 實行 的義務。

(4)勤勉義務。醫師在執業活動中,要保證高質量的醫療服務程度 ,不只 要有良好的服務態度,還要具有 扎實的業務知識和純熟 的技術 。這就門檻 醫師在實際操作 中不時 承受 醫學繼續教育,努力研究 業務,更新知識,提升 專業技術程度 。醫師參與 專業培養訓練 ,承受 醫學繼續教育,既是醫師的權益 ,又是醫師的義務。我國《執業醫師法》規則 了縣級以上行政部門該當 制定醫師培養訓練 計劃和提供繼續教育的要求 ,同時採取有力措施對鄉村 和多數 民族地域 的醫務人員施行 培養訓練 。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該當 按計劃保證本機構醫師的培養訓練 和繼續考試界,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委託的承擔醫師考核考核的醫療衛活力 構該當 提供和發明 培養訓練 和承受 醫學繼續教育的要求 。
(5)衛生宣傳義務。醫師在執業活動中有向病人宣傳衛生保健知識、進行安康 教育的義務。隨著社會開展 和科技進步,人類對危害自身安康 要素 的看法 逐步 加深,衛惹事 業的內涵也不時 豐厚 擴展 。影響人類安康 的要素 更多 ,其中生活環境、公共衛生,以及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氣 對人體安康 的影響,曾經 惹起 社會的普遍 關注。對這些要素 的控制和改善,單靠衛生部門的職業 是不夠的。要樹立「大衛生」的觀念,動員全社會、各部門、各方面都關懷 衛生與安康 難題 ,在群眾中普遍 開展安康 教育活動,過關普及醫學衛生知識,教育和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氣 ,倡導文明安康 的生活方式,提升 安康 意識和自我保健才能 。這是醫師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這是關於 醫師在執業活動中該當 實行 哪些法定義務的解答。685

4. 非法行醫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一)民事責任

《侵權責任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廢止)第五十八條,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而非法行醫系違法我國《刑法》、《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及行政法規,應當推定其存在過錯並承擔賠償責任。

(二)行政責任

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四十四條規定: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執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其停止執業活動,沒收非法所得和葯品、器械,並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四十八條規定: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並可以處以5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三)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條規定: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非法行醫,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造成就診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條 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條 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具體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明確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明確同意。

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三十六條 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非法行醫,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造成就診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擅自為他人進行節育復通手術、假節育手術、終止妊娠手術或者摘取宮內節育器,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造成就診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5. 臨床執業醫師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

學員提問:臨床執業醫師在執業過程中哪些行為和情況是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
環球網校老師回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相關規定,臨床執業醫師在執業過程中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如下,請參考。
第三十六條 以不正當手段取得醫師執業證書的,由發給證書的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吊銷;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七條 醫師在執業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者技術操作規范,造成嚴重後果的;
(二)由於不負責任延誤急危患者的搶救和診治,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造成醫療責任事故的環球網校`搜集整理;
(四)未經親自診查、調查、簽署診斷、治療、流行病學等證明文件或者有關出生、死亡等證明文件的;
(五)隱匿、偽造或者擅自銷毀醫學文書及有關資料的;
(六)使用未經批准使用的葯品、消毒葯劑和醫療器械的;
(七)不按照規定使用麻醉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精神葯品和放射性葯品的;
(八)未經患者或其家屬同意,對患者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的;
(九)泄露患者隱私,造成嚴重後果的;
(十)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十一)發生自然災害、傳染病流行、突發重大傷亡事故以及其他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緊急情況時,不服從衛生行政部門調遣的;
(十二)發生醫療事故或者發現傳染病疫情,患者涉嫌傷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規定報告的。
第三十八條 醫師在醫療、預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依照法律或者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九條 未經批准擅自開辦醫療機構行醫或者非醫師行醫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取締,沒收其違法所得及其葯品、器械,並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醫師吊銷其執業證書;給患者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 阻礙醫師依法執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醫師或者侵犯醫師人身自由、干擾醫師正常工作、生活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未依照本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導致嚴重後果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並對該機構的行政負責人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二條 衛生行政部門工作人員或者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工作人員違反本法有關規定,弄虛作假、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 執業醫師超范圍執業會受到什麼處罰

超范圍會根據范圍大小和所造成的影響和損失大小綜合處罰。具體由衛生部門聯合醫院視倩節和法律條文綜合處罰。

7. 執業醫師承擔法律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相關規定,臨床執業醫師在執業過程中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如下:

第三十六條 以不正當手段取得醫師執業證書的,由發給證書的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吊銷;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七條
醫師在執業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者技術操作規范,造成嚴重後果的;

(二)由於不負責任延誤急危患者的搶救和診治,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造成醫療責任事故的;

(四)未經親自診查、調查、簽署診斷、治療、流行病學等證明文件或者有關出生、死亡等證明文件的;

(五)隱匿、偽造或者擅自銷毀醫學文書及有關資料的;

(六)使用未經批准使用的葯品、消毒葯劑和醫療器械的;

(七)不按照規定使用麻醉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精神葯品和放射性葯品的;

(八)未經患者或其家屬同意,對患者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的;

(九)泄露患者隱私,造成嚴重後果的;

(十)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十一)發生自然災害、傳染病流行、突發重大傷亡事故以及其他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緊急情況時,不服從衛生行政部門調遣的;

(十二)發生醫療事故或者發現傳染病疫情,患者涉嫌傷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規定報告的。

第三十八條 醫師在醫療、預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依照法律或者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九條
未經批准擅自開辦醫療機構行醫或者非醫師行醫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取締,沒收其違法所得及其葯品、器械,並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醫師吊銷其執業證書;給患者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
阻礙醫師依法執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醫師或者侵犯醫師人身自由、干擾醫師正常工作、生活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未依照本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導致嚴重後果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並對該機構的行政負責人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二條
衛生行政部門工作人員或者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工作人員違反本法有關規定,弄虛作假、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8. 執業醫師法中規定的醫師的權力和義務是什麼

根據我國《執業醫師法》第21條的規定,我國醫師的權利包括:
(1)執業自主權。在注冊的執業范圍內,在遵守法律、法規和醫療衛生規章制度的前提下,醫師有權根據病人的情況進行必要的醫學診斷檢查,自主地選擇恰當的醫療方案、預防措施、保健方法幫助病人恢復健康;醫師有權依據病情、疫情的需要進行疾病調查或流行病學調查,採取預防措施和必要的醫學處置措施;同時,醫師有權根據病情的需要和醫療結果出具相應的醫學證明文件。
(2)執業條件保障權。根據國務院頒布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衛生部制定的有關標准,醫師在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執業,有權獲得與其執業活動相當的醫療設備基本條件,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提供相應的基本條件(法律義務)並逐步改善提高(道德義務),保證醫師執業技能和水平的充分發揮。
(3)專業研習權。醫師有權參加專業學術團體,從事醫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培訓,接受醫學繼續教育。
(4)獲得尊重權。醫師工作是防病治病、救死扶傷的神聖勞動,醫師的執業活動和工作秩序受法律保護。醫師在執業活動中,人格尊嚴、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以維護醫師的榮譽和尊嚴。
(5)獲取報酬權。醫師依法、依約和依據相關政策享有的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受法律保護,並享有國家規定的和合同約定的福利待遇。
(6)參與民主管理權。醫師有權對所在機構的醫療、預防、保健工作和衛生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並依法參與所在機構的民主管理。
醫師的義務
醫師的義務是指醫師執業依法履行的職務性義務,即在執業活動中應當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范圍和限度。在醫患關系中,醫師的義務對應於病人的權利。鑒於醫師處於行業壟斷地位,病人對醫師服務通常只能被動接受,如何檢查、診斷、治療和進行醫學處置,悉聽醫師決定,處於弱者和不利地位。為了平衡醫患關系,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各國醫師法一般著重規定甚至專門規定醫師的義務,而關於醫師的權利則少有規定或者不規定。例如:日本《醫師法》關於醫師的權利僅規定了業務壟斷權(第17條)和名稱壟斷權(第18條)兩條,而關於醫師的義務卻規定了六條,包括應診、出診和交付診斷書的義務(第19條),親自診察的義務(第20條),報告異常死亡的義務(第21條),交付處方箋的義務(第22條),進行保健指導的義務和病志記載及保存的義務(第24條)。

根據我國《執業醫師法》第22條的規定,醫師在執業活動有如下法定義務:
(1)依法執業的義務。醫師作為公民除應當遵守國家法律以外,還必須遵守有關衛生法律、法規和規章,遵守有關衛生標准和醫療衛生技術操作規范。衛生部1982年4月7日頒發的《醫院工作人員職責》規定各級醫師和其他醫務人員均應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常規,親自操作或指導護士進行各種重要的檢查和治療。
(2)恪守醫德的義務。醫師在執業活動中,應當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堅持和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原則,遵守職業道德,盡職盡責為病人服務。衛生部1994年8月29日頒布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規定醫療機構應當組織醫務人員學習醫德規范和有關教材,督促醫務人員恪守職業道德。醫師應在重視人的生命和尊重人格的情況下,維護病人的健康,減輕病人的痛苦。
(3)依誠信原則所生附隨義務。醫師在執業活動中,有關心、愛護、新生病人的義務和保護病人隱私的義務。《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規定醫療機構應當尊重病人對自己的病情、診斷、治療的知情權利。在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時,應當向病人作必要的解釋。因實施保護性醫療措施不宜向病人說明情況的,應當將有關情況通知病人家屬。該法還規定醫療機構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對病人實行保護性醫療措施,並取得病人家屬和有關人員的配合。同時,由於醫療活動的特點,病人主動或被動地向醫生介紹自己的病史、症狀、體征、家族史以及個人的習慣、嗜好等隱私和秘密,這些個人的隱私和秘密應當受到保護。而且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病人的病情、治療方案也屬於當事人的隱私,也應當受到保護。因此,在醫療實踐中,病人的權利就是醫師和其他醫務人員必須履行的義務。

(4)勤勉義務。醫師在執業活動中,要保證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水平,不僅要有良好的服務態度,還要具備扎實的業務知識和熟練的技能。這就要求醫師在實踐中不斷接受醫學繼續教育,努力鑽研業務,更新知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醫師參加專業培訓,接受醫學繼續教育,既是醫師的權利,又是醫師的義務。我國《執業醫師法》規定了縣級以上行政部門應當制定醫師培訓計劃和提供繼續教育的條件,同時採取有力措施對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的醫務人員實施培訓。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應當按計劃保證本機構醫師的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委託的承擔醫師考核考核的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提供和創造培訓和接受醫學繼續教育的條件。
(5)衛生宣傳義務。醫師在執業活動中有向病人宣傳衛生保健知識、進行健康教育的義務。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人類對危害自身健康因素的認識逐漸加深,衛生事業的內涵也不斷豐富擴大。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生活環境、公共衛生,以及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對這些因素的控制和改善,單靠衛生部門的工作是不夠的。要樹立「大衛生」的觀念,動員全社會、各部門、各方面都關心衛生與健康問題,在群眾中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通過普及醫學衛生知識,教育和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這是醫師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

熱點內容
刑事司法學英文 發布:2025-02-05 17:37:59 瀏覽:903
城陽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05 17:37:47 瀏覽:250
法院杜雲發 發布:2025-02-05 16:57:31 瀏覽:449
這得問候南京那位法官 發布:2025-02-05 16:30:58 瀏覽:497
保安法律知識培訓ppt 發布:2025-02-05 16:22:37 瀏覽:20
法家法治國誤導 發布:2025-02-05 16:14:19 瀏覽:427
很多公司上班時間與勞動法不一致 發布:2025-02-05 16:11:11 瀏覽:900
陽泉市礦區法院 發布:2025-02-05 16:10:01 瀏覽:289
司法拍賣北京房產 發布:2025-02-05 15:50:12 瀏覽:11
非全日製法律碩士學費 發布:2025-02-05 15:39:35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