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未經批准違法佔地的法律責任

未經批准違法佔地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15 22:25:23

1. 侵佔土地怎麼處理

土地被侵佔的,可以直接要求侵佔人返還非法侵佔的土地;如果侵佔人拒不返還,可以到法院起訴追回。
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
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2. 違法佔地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違法佔地所引發的矛盾糾紛往往因為爭議土地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其權屬不明,即土地的權屬爭議是引發相關違法佔地現象和依法相關矛盾糾紛的實質原因。我國法律對於土地權屬爭議的解決已經有較為完備的規定。

(一)明確土地權屬,釐清法律關系

首先,協商為主,行政處理為輔。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發生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由相應的人民政府處理。

其次,對於協商不成,需要人民政府處理的具體分兩種情況: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最後,如果涉及該爭議土地的利害關系人對於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直接自接受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尤為注意的是,該起訴屬於行政訴訟的范疇。即對相應人民政府所作出的關於爭議土地的決定,提起訴訟。不是就該爭議土地直接向法院起訴。

綜上可知,對於土地權屬(包括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的解決,在各方當事人不能協商解決的情況下,尋求行政手段解決土地權屬爭議具有前置性,行政機關(相應的各級人民政府)在關於土地權屬爭議的解決中起著主導作用

對於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涉及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流轉)糾紛的解決,相關法律提供另外的解決途徑。主要歸納如下:首先,發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一旦上述途徑依然不能解決糾紛,當事人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其次,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當事人不服仲裁裁決的,可以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

因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主要是指在土地權屬明確的前提下產生的合同糾紛。對此,關於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可以在通過和解、調解以及仲裁仍不能解決的情況下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行政監管為主,司法保障為輔

對於權屬清晰的土地出現被違法佔有的情形,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於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有權要求被檢查單位或個人提供有關土地權利文件資料,並對相關問題做出說明。有權對被檢查單位或個人非法佔用的土地進行勘測,並責令其停止相關違法行為。

在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監管中對於各種違反法律規定的非法佔地情形有權根據其違法情節進行相應的行政處罰。對於在有關土地違法行為中構成犯罪的,應當將案件移送有關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 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 違法佔地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法律分析:違法佔地是國土資源違法行為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是指行為人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違法佔用土地進行非農業建設的行為。違法佔地的主體是違法佔用、使用土地的單位或個人,即實施具體違法佔地行為且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法佔地的法律責任 對於違法佔地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七十七條、八十條,《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五、三十六、四十二、四十三條有明確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七十四條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 違法佔地怎麼處罰

法律分析: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以不正當方式佔用耕地、林地或者其他農用地,改變土地使用方式,造成大量耕地、林地退化的,對相關人員進行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刑拘,並罰以一定數量的金錢。非法佔用土地的處罰標准:1、罰金、賠償、退還土地。2、涉及非法佔用田地的,以非法佔用田地罪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七十三條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六條 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超過批準的數量佔用土地,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第七十八條 無權批准徵收、使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超越批准許可權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或者違反法律規定的程序批准佔用、徵收土地的,其批准文件無效,對非法批准徵收、使用土地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應當收回,有關當事人拒不歸還的,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5. 未經同意佔用他人土地是什麼處罰

一、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未經同意佔用他人土地的,屬於侵權的行為,被佔用人可以要求佔用人返還土地,恢復土地原狀和賠償損失。二、【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條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超過批準的數量佔用土地,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第七十八條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第七十九條無權批准徵收、使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超越批准許可權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或者違反法律規定的程序批准佔用、徵收土地的,其批准文件無效,對非法批准徵收、使用土地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應當收回,有關當事人拒不歸還的,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非法批准徵收、使用土地,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6. 非法佔用農用地罪的責任認定是怎樣的

我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規定,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改變被佔用土地用途,數量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農用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1、犯罪對象

根據全國人大的相關解釋,本罪的犯罪對象包括耕地、林地、草地、養殖水面、濕地等,只要違反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的法律以及有關行政法規中關於土地管理的規定,都可以構成本罪。

2、行為特徵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土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改變被佔用土地用途,是指行為人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或者計劃,未經批准或者騙取批准,擅自將耕地、林地等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或者改為其他用途的情況。

3、數量較大

依照《破壞土地的解釋》,①非法佔用並毀壞防護林地、特種用途林地數量分別或者合計達到五畝以上;②非法佔用並毀壞其他林地數量達到十畝以上;③非法佔用並毀壞本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林地;

④非法佔用並毀壞本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林地,其中一項數量達到相應規定的數量標準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且兩項數量合計達到該項規定的數量標准。數量分別達到相應規定的數量標準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屬於「數量較大」。

4、大量毀壞

刑法和司法解釋中規定,非法佔用農用地「數量較大」和造成農用地「大量毀壞」才構成犯罪,這里所指的「大量」應當認為在「數量較大」的范圍之內,因此只要達到「數量較大」既可視為是「大量」毀壞。

(6)未經批准違法佔地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相關刑法處罰:

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 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改變被佔用土地用途,數量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農用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刑法第三百四十六條 單位犯本節第三百三十八條至第三百四十五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7. 未經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罪處罰標準是怎樣的

中國對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罪既遂的處罰標准: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罪刑事責任追究是,國家工作人員犯此罪的,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是致使國家或者集體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
《刑法》第四百一十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違反土地管理法規,濫用職權,非法批准徵收、徵用、佔用土地,或者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或者集體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8. 未經批准擅自挖掘道路、佔道施工或者從事其他影響交通安全的活動的,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未經批准,擅自挖掘道路、佔用道路施工或者從事其他影響道路交通安全活動的,由道路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恢復原狀,可以依法給予罰款;

法律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四條規定,未經批准,擅自挖掘道路、佔用道路施工或者從事其他影響道路交通安全活動的,由道路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恢復原狀,可以依法給予罰款;致使通行的人員、車輛及其他財產遭受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有前款行為,影響道路交通安全活動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迅速恢復交通。根據上述規定,未經批准,擅自挖掘道路、佔用道路施工或者從事其他影響道路交通安全活動的行為,屬於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

熱點內容
黃驊司法輔警 發布:2025-02-05 19:26:40 瀏覽:910
怎樣用物理方法治晚上打呼 發布:2025-02-05 19:07:27 瀏覽:407
刑事司法學英文 發布:2025-02-05 17:37:59 瀏覽:903
城陽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05 17:37:47 瀏覽:250
法院杜雲發 發布:2025-02-05 16:57:31 瀏覽:449
這得問候南京那位法官 發布:2025-02-05 16:30:58 瀏覽:497
保安法律知識培訓ppt 發布:2025-02-05 16:22:37 瀏覽:20
法家法治國誤導 發布:2025-02-05 16:14:19 瀏覽:427
很多公司上班時間與勞動法不一致 發布:2025-02-05 16:11:11 瀏覽:900
陽泉市礦區法院 發布:2025-02-05 16:10:01 瀏覽: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