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主承擔連帶責任法律依據
㈠ 交通事故 車主負連帶責任 需要賠償
如果車輛購買了保險,則先由承保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回
法律依據: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同時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商業保險(以下簡稱「商業三者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同時起訴侵權人和保險公司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規則確定賠償責任:
(一)先由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業三者險的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予以賠償;
(三)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由侵權人予以賠償。
被侵權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優先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具體的賠償項目和金額的計算標准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裡面有詳細的介紹,建議你查閱一下
㈡ 交通事故里什麼情況下車主承擔連帶責任
交通事故里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即明知駕駛人無駕駛資格或者未取得相應駕駛資格的,或明知駕駛者飲酒駕駛機動車等情況的,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根據《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並適用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確定其相應的賠償責任:
(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機動車存在缺陷,且該缺陷是交通事故發生原因之一的;
(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無駕駛資格或者未取得相應駕駛資格的;
(三)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因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葯品或者麻醉葯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等依法不能駕駛機動車的;
(四)其它應當認定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過錯的。
(2)車主承擔連帶責任法律依據擴展閱讀: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六十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一)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
(二)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三)各方均無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屬於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
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無責任。
㈢ 車主是否應承擔連帶責任聽說新交通法沒明確規定車主責任
這個問題新交通法沒有明確,但法律稱「駕車者」為「機動車一方」,顯然包含了車主,本案車主將車輛交給無駕駛證的人使用,車主有重大過錯,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㈣ 交通事故中車主承擔連帶責任是按照什麼法律依據
《侵權責任法》來第四十九條因自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㈤ 交通事故司機與車主責任是怎麼劃分的
交通部門認定責任後,司機和車主承擔連帶的民事賠償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5)車主承擔連帶責任法律依據擴展閱讀:
如果當事人對某一起交通事故負有責任,則必定因其由行為引起,沒有實施行為的當事人不負事故責任。交通事故認定是確定當事人行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程度的技術認定,在認定交通事故責任時,應實事求是地表述當事人行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的程度,不須考慮法律責任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公
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是過錯認定原則。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即指有因果關系的行為在事故中的所起的作用;過錯的嚴重程度。其中「過錯的嚴重程度」是以「當事人的行為」為前提的。在認定交通事故責任時,先看「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然後,確定該行為過錯的嚴重程度」。
參考資料:網路-交通事故責任
㈥ 車主負連帶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被盜車輛發生交通事故的責任承擔。
車輛買賣未過戶發生交通事故的責任承擔。
分期付款買賣情況下的責任承擔。
雇員駕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主的責任承擔。
出租或有償借用車輛發生交通事故的責任承擔。
無償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的責任承擔。
車輛被質押、被修理保管情況下發生交通事故的責任承擔。
機動車掛靠情況下被掛靠人的責任承擔。
肇事者擅自駕駛發生交通事故的責任承擔。
㈦ 無償或有償借車發生的交通事故車主承擔連帶責任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只有在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時,才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例如車主明知出借的機動車存在故障或某些隱患,事先沒有向使用人說明情況,故意隱瞞機動車瑕疵真實情況而造成損害的。
2012年11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指出,車輛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車輛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在以下4種情況下,應單承擔賠償責任:
1、明知車輛存在缺陷(如車輛超過報廢年限),且該缺陷是交通事故發生原因之一;
2、明知借車人無駕駛證;
3、明知借車者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葯品或者麻醉葯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等依法不能駕駛機動車的,還將車出借;
4、其他應當認定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過錯的。
㈧ 什麼情況下車輛所有人與駕駛員承擔連帶責任。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道路交通管理辦法》有說明,車主知道駕駛人無駕照或喝了酒、吸毒等不允許駕車的情況時,還將車交給駕駛人駕駛發生交通事故的,車主和駕駛人應承擔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