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書有法律效力嗎
分享抄到: 收藏推薦 我由旅遊商易供應部好還我押金審判員反映情況,他們說朱風劉春平: 你來借反映朱鳳伯不執行調解協議,是由於在調解書上未註明與利決書有同等法律效力,其實並非如此,而是你沒有申請執行. 調解書是由人民法院製作的,記載當事人之間協議內容的法律文書,因此它與判決書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法院調解是人民法院行使審到權的一種方式,是民事訴訟活動,因此法院調解又叫做訴訟魂解.它與人民調解、仲裁調解等非訴訟調解有區別,它是由人民法院加蓋印章的法律文書,具有張制性的效力。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第三欲規定「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也就是說、調解書對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調解協議,如拒絕履行、法院可敘強制執行。可見法院的調解書與到決書有同等法律效力,這是硯無疑問的,勿須在調解書上註明。 朱鳳伯不度行調解協議,你有權向法院申請豉制執行。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六條第二欲規定:「調解書和其他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㈡ 和解協議有無法律效力,調解協議有法律效力對嗎
執行和解,是指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就執行標的的一部或全部,自願協商達成如何執行的協議。
對執行和解協議的效力,有的學者認為「執行和解協議不具有法律效力」,理由是執行和解協議是當事人之間自行和解的結果,
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仍要按原法律文書執行,只有原法律文書才具有法律意義上的約束力。
簽訂協議書就是為了解決問題,達成和解,至於和解協議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在法律上是有明確規定的。雙方在自願的情形下簽訂的協議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大家在簽訂協議書的時候也要看清和寫明協議書的基本內容,確保自身合法權益不受損。
《調解協議》與《民事調解書》不同。調解協議系案件各當事人自行判斷各方利益後,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達成的協議,提交給法院,法院據《調解協議》製作《民事調解書》。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89條的規定,法院調解書的內容包括以下三項:
一是訴訟請求。即原告向被告提出的實體權利請求。
如果被告向原告提出反訴的,調解書中也應當列明。有第三人參加訴訟的,還應當寫明第三人的主張和理由。
二是案件事實。即當事人之間有關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和雙方爭執的問題。
三是調解結果。即當事人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達成的調解協議的內容,其中包括訴訟費用的負擔。
拓展資料:
和解協議,是指債務人與債權人會議之間就債務清償、避免破產清算所達成的書面契約。和解程序開始後,為達成和解協議,債務人須向債權人會議提交和解協議草案,供其審査討論。
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和解協議,交法院裁定是否認可。法院裁定認可後,發布公告,中止破產程序。和解協議自公吿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通常,和解協議包括對債務人減免清償債務的數額,債務清償期限,清償方式,債務清償的擔保等內容。
由債務人提出草案、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法院認可的關於清償債務的協議。債務人提交的和解協議草案的內容應當包括:清償債務的財產來源;清償債務的辦法;清償債務的期限等。
1.雙方債務糾紛的情況、金額。
2.債務人承認的債務事實。
3.債務人償付債務的期限與金額。
4.債務支付的優惠。
5.延遲付款的後果。
6.雙方簽字、生效。
㈢ 調解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調解書生效以後是有法律效力的
生效的調解書具有以下法律效力:
(一)確定當事人間民事法律關系的效力
人民法院的調解書送達當事人,表明雙方當事人對曾經發生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已經取得共識並得到法律的確認,原先爭議的法律關系演變為無爭議的法律關系,權利方應依法行使權利,義務方應依法履行義務,雙方當事人從此不得對此法律關系再發生爭議。這是法院調解書在實體法上的效力。
(二)結束訴訟的效力
當事人的調解協議是在人民法院主持下自願達成的;人民法院根據調解協議製作的調解書和調解筆錄,則是在法律上對當事人調解協議的確認。因此,人民法院的調解書送達當事人和調解筆錄依法生效後,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益爭議,在法律上已最終解決,當事人不得以同一事實和理由向人民法院再行起訴,這是法院調解在程序法上的效力。調解書和特定的調解筆錄依法生效後,其法律效力同法院生效判決書一樣,當事人即喪失了上訴權。當事人如對法院的調解書和調解筆錄有異議,也不能提起上訴。調解協議是雙方當事人根據自願、合法的原則,經過充分協商達成的,並在調解書送達前和調解筆錄依法生效前,還允許雙方當事人反悔。所以對生效的調解書和調解筆錄,在法律上不存在當事人上訴的問題。
(三)強制執行的效力
調解協議是雙方當事人在人民法院主持下自願達成的,一般情況下當事人都能自覺履行。但在司法實踐中,有的當事人拒不履行調解協議確定的義務,於是就發生強制執行問題。依照法律規定,若調解書有給付內容的,一方當事人又不履行確定的義務,另一方當事人有權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㈣ 和解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協商不成,到法院起訴,以 顯失公平主張撤銷協議
《中華人回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答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㈤ 書上說和解、調解不具備法律強制執行力,請問什麼樣的調解書具備法律效力
由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主持下達成的「調解書」一經當事人簽收,即具有強制執行力,一方不遵守協議,對方可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和解是當時雙方經協商,自行達成的協議,這個不具有強制執行力,其本質就是雙方簽訂的一份民事合同。調解,是指爭議雙方經中間人撮合,雙方達成的協議,這個根據「中間人」的不同,效力不一。其他單位和人員主持下作出的調解均無強制執行力。
法律效力和強制執行力是不同的,沒有強制執行力的和解、調解書只要不違反法律強制規定,符合合同成立條件,均具備「法律效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5)和解書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在中國,和解與調解不同,和解是當事人之間自願協商,達成協議,沒有第三者參加;調解是在第三者(可能是群眾或者群眾組織,也可能是人民法院)主持下成立的。
調解書是指人民法院製作的確認雙方當事人協議內容的法律文書。它是法律應用寫作研究的重要文種之一。裁決書是仲裁庭或仲裁員根據經過調解雙方達成的協議製作的記載該調解結果的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文書。
雙方當事人互相協商達成協議,解決雙方的爭執。這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是當事人依法處分自己民事實體權利的表現(見處分原則)。和解成立後,當事人所爭執的權利即歸確定,所拋棄的權利隨即消失。和解一經成立,當事人不得任意反悔要求撤銷。
(5)和解書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網路-和解
網路-調解書
網路-法律效力
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㈥ 和解協議書的法律效力
法院、仲裁庭根據和解或調解協議做出的裁決書、調解書是具有法律內效力,一方反悔,另一容方可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七條規定:
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6)和解書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人民調解協議書一般分為四個部分:標題、首部、正文和尾部。
標題、首部和尾部這些格式都是固定不變的,比較容易掌握。較難的是協議書的正文部分,就是對當事人糾紛的簡要介紹及達成的協議內容的表述。
正文要求簡練,對糾紛的經過需用與有限的文字表達清晰、完整,達成的協議內容更是協議書的核心部分,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真正起到解決糾紛的目的。
所以,要寫好協議書的正文,製作一份高質量的人民調解協議書,筆者認為需做到「四要」。
㈦ 調解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調解協議書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簽字後,一般有法律效力內了。
《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三十三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當事人可以通過人民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㈧ 調解書還有無法律效力
首先來通過法院調解的調解書,源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當事人應履行調解的責任與義務。
你這有兩種情況:一是可能當時出筆誤,因為兩歲的兒子不可能民事能力和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當然這種情況下一定有監護人代為主張權利),從邏輯分析不應這樣辦,所以你可以到原調解法院調取卷宗,確實有誤可申請原法院更正或重調解。
二是你爸可能是凈身出戶並有財產分割給你了,而且財產數額遠大於這個數,這個法律關系就合理了,而且當時調解時你一定是有代理人代為你主張權利,這樣情況不僅是有效而且變更不了,也起訴不了,你就只能償還債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