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自殺者的法律責任

自殺者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16 08:51:18

㈠ 如果有人死在店自殺事因店主的有得倍嗎

從這個意義上講,店裡絕對不對自殺人承擔法律責任。因為無論哪種違約都不要求守約方承擔責任,而跳樓事件自殺者是造成死亡的過錯方,屬於法定的免責事由。

於是有人會問,那我們見到的判決書,怎麼總是說要賠償呢? 其實這是根據民法的公平原則,由致害方或者經濟上強勢的一方給予的道德補償,一般不會超過損失的10%。

對於商城而言,五萬十萬的賠償確實不是什麼大數目,但對於往往是弱勢群體的逝者家屬也算一點安慰,避免社會矛盾激化。不過假設跳樓者家庭條件富裕,那自然不會有補償。

大家對於這種要看開點,包括汽車撞人沒責任都要賠一些,這都符合我國國情,一般推定駕車者屬於經濟上強勢的一方。

這種補償往往都是家屬經濟確實困難去法院起訴才會形成判決的,都有個案背後的無奈。

事實上,自殺風險其實在我國已經是普通經營風險了,員工若跳樓企業多多少少都會補償一些。外人其實也是社會一份子,企業的社會責任大點那麼國家的社會責任就輕一點,這道理你們都明白吧。跳樓者家屬情緒穩定點,社會就多點安定,這道理你們也懂的。

㈡ 自殺算犯罪嗎

自殺不屬於犯罪。在我國《刑法》中,沒有相關對自殺者進行定罪的規定,所以不構成犯罪。但是,在實施自殺行為時,侵害到他人人身財產的權益,或者危害到社會公共安全,該行為可能涉嫌違法,嚴重的,則可能構成犯罪。在此情況下,如果自殺者實際死亡的,則不再追究其法律責任;如果未死亡的,仍應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構成犯罪的要被追究刑事責任。例如,如果行為人在公共場所採用爆炸式自殺的,就對公共安全造成了威脅。如果實施爆炸後,行為人自己沒有死亡的,就應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㈢ 跳樓自殺砸死路人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一、刑事責任:
1、如果自殺者未死,則要承擔過失致人死亡的刑事責任;
2、如果自殺者已死,免去了刑事責任;
3、法律依據:《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民事責任:
1、需要對路人的死亡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2、《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3、具體的賠償項目和金額的計算標准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裡面有詳細的介紹,建議查閱

㈣ 2人吵架後,一方自殺,請問另一方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但是要賠錢,付民事責任,因為你是間接導致他人自殺,當然付的責任很小,賠點錢了事 不過,在道德上,你是說不過去的

㈤ 輕生的人被救回來需要拘留嗎是否要承擔什麼責任

輕生的人被救回來也是要拘留的。

輕生的人被救回來可以以「擾亂公共秩序」為由進行拘留,需要承擔行政處罰。但也不一定,這個要看試圖自殺者的行為,是真的想自殺還是想此行為發泄情緒。如果真自殺,警方一般不會拘留,在自殺者打消念頭之後,做警告處理。警方肯定會這樣做,萬一自殺者在拘留之後還是自殺了,那樣會很麻煩,警方不願自己製造有理說不清的情況。如果是發泄情緒,拘留是肯定的。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 聚眾擾亂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商場、公園、影劇院、展覽會、運動場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聚眾堵塞交通或者破壞交通秩序,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情節嚴重的,對首要分子,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以上就是針對「輕生的人被救回來需要拘留嗎?」和「是否要承擔什麼責任?」的問題進行的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㈥ 討債不成而自殺+欠債人應承擔什麼法律後果

債務人不需要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欠錢不還,債權人因此而自殺的,與債務人無關,但對於欠錢不還的情形,債務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法律分析
自殺是指個體在復雜心理活動作用下,蓄意或自願採取各種手段結束自己性命的危險行為。不屬於違法犯罪,由當事人自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另外如果屬於教唆自殺或者脅迫自殺的,教唆者或者脅迫者涉嫌故意殺人刑事犯罪,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債務人和債權人由於欠錢不還只是民事糾紛,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可處分性的,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所有違反這一概念的行為就會引起民事糾紛。民事糾紛分為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和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其解決機制有自力救濟、社會救濟、公力救濟。發生了民事糾紛,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調解委員會、有關單位、有關行政部門進行調解,也可以依法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如果借款人欠錢不還,應按照法律法規以及合同約定,在還清本金的情況下,支付利息以及產生的逾期利息。借款人依舊拒絕償還的,貸款人可以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法院經審理確有借款事實存在的,判決借款人予以償還。如果借款人依舊堅決不予執行,貸款方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借款人財產,那麼借款人很可能會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所以,欠債可以起訴,自殺屬於自己的行為跟欠債人無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一條 貸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日期、數額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日期、數額收取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的日期、數額支付利息。
第六百七十七條 借款人提前返還借款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應當按照實際借款的期間計算利息。

㈦ 如果警察救助自殺者而犧牲,自殺者有沒有法律責任

這個沒有的,警察救人是職責所在,如果不幸犧牲,那麼有相應的撫恤。對於自殺者,我們只能道德譴責。

㈧ 老人被打了事後服毒自殺怎麼追究對方責任

應當以侮辱罪依法追究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責任。因為,行為人以暴力行為致使老人無法忍受而服毒自殺,情節惡劣。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幫助。

㈨ 如果一個人想要自殺,我是唯一勸過他的人,那我會不會承擔法律責任

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自殺者只要是個精神正常的成年人,那就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自殺這樣的行為,他自己負責。

㈩ 自殺在什麼地方有罪

般為講自然死亡後,不追究刑事責任。但在公共場合一旦自殺未成就可能犯罪很多人都覺得,我們每個人是自由的,雖然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但是可以決定自己的死亡,認為我們是有權利決定自己的身體與生命的,有的人則不這樣子認為,他們決定,無論是誰,都沒權利決定自己的死亡
所謂自殺,是指故意用某種手段終結自己生命的行為。其基本特徵是;
(1)自殺者主觀上有戕害自己生命的故意;
(2)自殺行為所指向的客體是本人的生命。
這是自殺與他殺的根本區別。本文結合我國的司法實踐,參考國外的一些情況,對有關自殺案件中的法律問題,作一粗淺探討。
二、自殺者應否承擔法律責任
這是西方學者爭論了幾個世紀的問題。諸家的思想歸結起來主要有兩種觀點:
一種主張認為,自殺是人的自然權利,為了逃避人生的痛苦,每個人都有權結束自己的生命。歷史上,伏爾泰,盧梭、霍爾巴赫等人都贊成自殺。在十八世紀,甚至把自殺視為英雄行為。
另一種主張認為,自殺並不純粹是個人的事情,它對社會、家庭和他人造成的影響是沉重的。自殺的犧牲者不僅是自尋短見的那個當事人,其家庭、親友和集體都因他的自殺而受到波及,所以,自殺是一種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的行為。
關於自殺是否為犯罪行為,在英美刑法學家中有不同看法。有的認為,自殺是犯罪行為,其理由是;刑罰乃根據犯罪而來。因此,自殺行為完成者,只不過不能對其適用刑罰而已,但仍應視自殺者為有罪。認為自殺不構成犯罪的理論根據是:犯罪的成立以刑罰為要件,自殺既遂者,已無法再對他適用刑罰。因此,自殺為法所不罰的行為,亦即自殺非罪。
從各國法例來看,只有英國早期的普通法、美國若干州的法律及印度刑法等,把自殺作為犯罪。英美普通法把自殺作為謀殺罪的一種,理由是有「犯罪預謀」。「自殺」一詞本身就含有「自我謀殺」之意。英國早期普通法,視自殺為重罪,對自殺既遂者,在其死後還要施以羞辱性喪葬,並沒收其全部財產。《印度刑法典》第三0九條規定:「任何人企圖自殺,並為實現該犯罪而實施任何行為的,應處刑期可達一年的單純監禁,或罰金,或二者並科。」
【拓展資料】
我們認為,自殺問題並不純粹是個法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個道德問題,在有些國家還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對自殺問題的探討必須持嚴肅認真的態度,要設身處地去考察引起自殺的種種復雜因素。既要看到絕大多數自殺者有值得同情的一面,同時也不能忽視某些自殺行為對社會和他人帶來的嚴重後果。同樣,對於自殺者應否承擔法律責任,也不能採取絕對主義的觀點,認為一切自殺行為都是合法的,而是應當分別情況,區別對待。我們認為,對以下兩種自殺行為進行法律制裁,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一)畏罪自殺。某些罪行嚴重的犯罪分子,在其罪行敗露後,為了逃避法律制裁或掩護同夥,往往畏罪自殺,企圖一了百了。有的先行毀滅罪證,製造假象,然後自殺,千方百計阻撓偵查工作的進行。對於這種自殺未遂的犯罪分子,在量刑時可作為從重情節,對於自殺既遂的,如果按其罪行應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的,就應該宣布剝奪他們的政治權利。因為,其人雖死,但他還可能享有著作權、榮譽權、社會福利等項權利。

熱點內容
這得問候南京那位法官 發布:2025-02-05 16:30:58 瀏覽:497
保安法律知識培訓ppt 發布:2025-02-05 16:22:37 瀏覽:20
法家法治國誤導 發布:2025-02-05 16:14:19 瀏覽:427
很多公司上班時間與勞動法不一致 發布:2025-02-05 16:11:11 瀏覽:900
陽泉市礦區法院 發布:2025-02-05 16:10:01 瀏覽:289
司法拍賣北京房產 發布:2025-02-05 15:50:12 瀏覽:11
非全日製法律碩士學費 發布:2025-02-05 15:39:35 瀏覽:993
民法課推薦 發布:2025-02-05 15:33:50 瀏覽:4
昌平法院法官遭槍殺 發布:2025-02-05 15:33:45 瀏覽:56
單位規章制在哪公示 發布:2025-02-05 15:30:02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