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效力舉例
㈠ 法律效益和法律效力的區別
(1)時間效力不同:法律效益,指法律的實施是否給人們或社會帶來某種有效的利益和好處,是否滿足了人們或社會的某種需要或目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
(2)層面不同:從宏觀層面看,法律效益包括法律的外部效益和法律的內部效益。法律的外部效益是指法律本身之外的社會各項收益與成本之比,具體包括法律的經濟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法律的內部效益是指法律自身運轉過程中的投入和產出的問題,具體包括立法效益、執法效益、司法效益、訴訟效益、守法效益等。
(1)法律效力舉例擴展閱讀
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②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③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④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原則。我國也是如此。採用這種原則的原因是: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
㈡ 法律效益和法律效力的區別是什麼
1、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蘊涵的、相對於一定的對象(與范圍)的作用力。 法律效益,指法回律的實施是否給人們或社答會帶來某種有效的利益和好處,是否滿足了人們或社會的某種需要或目的。
2、法律效益是指通過立法、執法、訴訟、守法過程中對法律權利資源的最優配置,除去各種成本耗費後,進而實現法律資源使用價值在質上的極優化程度和量上的極大化程度及其所得到的綜合效果。
3、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蘊涵的、相對於一定的對象(與范圍)的作用力。 法律效益,指法律的實施是否給人們或社會帶來某種有效的利益和好處,是否滿足了人們或社會的某種需要或目的。
(2)法律效力舉例擴展閱讀
(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
(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
(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
㈢ 借錢條怎麼寫有法律效力
6、約定管轄,明確因此發生糾紛的,有出借人所在地或者雙方約定一個地方基層法院管轄。
7、借條後面最好要附上借款人的身份證復印件,方便日後真的發生糾紛了,訴訟所需。很多當事人因為沒有身份證復印件,導致啟動訴訟程序時必須聘請律師去公安部門調取居住信息。
㈣ 電子簽名有沒有法律效力
電子簽名有法律效力。但是該電子簽名應當為電子簽名人專有的,並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才可以。電子簽名是指一種以數字技術手段來確定簽名人的真實身份的簽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第十三條
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視為可靠的電子簽名:
(一)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二)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三)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四)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當事人也可以選擇使用符合其約定的可靠條件的電子簽名。
第十四條
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㈤ 法律效益和法律效力的區別,一般說合同的話,是指具有法律效力嗎
你好,大律師網 小編為你解釋:以下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法律效力,是指法內律所蘊涵的、相對容於一定的對象(與范圍)的作用力。
法律效益,指法律的實施是否給人們或社會帶來某種有效的利益和好處,是否滿足了人們或社會的某種需要或目的。
舉例:效力,比如法律規定你必須納稅,你不納稅就處罰你。
效益,比如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未成年人,給未成年人法律效益。
㈥ 怎麼看一份合同或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我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了合同無效的法定情形: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只要沒有上述情形,雙方意思表示真實,合同都是有效的。
因違法法律強制性規定而無效的舉例: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
(6)法律效力舉例擴展閱讀:
《合同法》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
第四十四條 合同的生效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第四十五條 附條件的合同
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第四十六條 附期限的合同
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第四十七條 限制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
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八條 無權代理人訂立的合同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
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九條 表見代理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第五十條 法定代表人越權行為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
第五十一條 無處分權人訂立的合同
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網路-合同
㈦ 什麼是法律效力,你能列舉幾例嗎····十萬火急啊
法律生效的范圍。包括:(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②法律上的約束力。如某個合同發生法律效力,就是該合同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因而受到法律的保護。
1、法律效力,即法律約束力,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那樣行為,必須服從。
2、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本章所講的法律效力,即狹義的法律效力。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決書、裁定書、逮捕證、許可證的法律效力。
3、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②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③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④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原則。我國也是如此。採用這種原則的原因是: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
根據我國法律,對人
的效力包括兩個方面:
①對中國公民的效力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外的中國公民,也應遵守中國法律並受中國法律保護。
②對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適用問題,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在中國領域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法律適用問題;另一種是對其在中國領域外的法律適用問題。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在中國領域內,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適用中國法律。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中國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4、法律對事的效力法律對事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樣的行為有效力,適用於那些事項。這種效力范圍的意義在於:
①告訴人們什麼行為應當做,什麼行為不應當做,什麼行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對什麼事項有效,確定不同法律之間調整范圍的界限。
5、法律的空間效力,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適用於哪些地區。一般來說,一國法律適用於該國主權范圍所及的全部領域,包括領土、領水及其底土和領空,以及作為領土延伸的本國駐外使館、在外船舶及飛機。
6、法律的時間效力法律的時間效力,指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效力以及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時間和行為有無溯及力。
法律的生效時間主要有三種:
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②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生效時間
③規定法律公布後符合一定條件時生效
7、法律終止生效的時間法律終止生效,即法律被廢止,指法律效力的消滅。它一般分為明示的廢止和默示的廢止兩類。
明示的廢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規定廢止舊法。
默示的廢止,即在適用法律中,新法與舊法沖突時,適用新法而使舊法事實上被廢止。
8、法律的溯及力法律溯及力,也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沒有溯及力。(法律一般以不溯既往為原則。目前各國採用的通例是「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溯既往,但是新法不認為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新法。而在某些有關民事權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
㈧ 法律效力與法律實效的關系
法的實效是指法為了實現其目的而調整社會關系所產生的實際效果版,它表現為權利得到權享用,義務得到履行,禁令得到遵守,從而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追求的整個社會良好的法治狀態,促進和保障生產力發展,綜合國力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法的實效與法的效力不同,法的效力是法的約束力,屬「應然」范疇;法的實效是法規范通過遵守、執行和適用轉化為社會現實,屬「實然」范疇。法的效力是法的實效的前提之一,沒有這個前提,法就不可能取得實效,但是,僅有這個前提,而不遵守、執行和適用,就不可能有實效。從法的效力與法的實效的角度說,我國立法活動所追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