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統計虛報個人需要法律責任

統計虛報個人需要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16 14:29:58

㈠ 泄露對統計違法行為的舉報情況是什麼違法行為

法律分析:統計違法行為情節輕重需要追究法律責任的主要有以下幾種1、虛報、瞞報統計資料的行為2、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的行為3、拒報或屢次遲報統計資料的行為4、侵犯統計機構、統計人員行使統計法規定職權的行為5、違反統計法的規定,未經批准自行編制發布統計調查表的行為6、違反統計法的規定,未經核定和批准自行公布統計資料的行為7、違反統計法有關保密規定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

第四十七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拒絕、阻礙統計監督檢查或者轉移、隱匿、篡改、毀棄原始記錄和憑證、統計台賬、統計調查表及其他相關證明和資料的,由上級人民政府、上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予以通報。

第四十八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有本條例第四十一條至第四十七條所列違法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

㈡ 什麼行為是屬於統計遲報,拒報.瞞報和虛報范圍

一、什麼是遲報、拒報統計資料?

遲報統計資料,是指行為人違反統計法律法規和統計制度的規定,不按法定的報送統計資料時間報送統計資料的行為。這種統計違法行為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1、行為人必須違反了統計法律法規和統計制度的規定;2、不按法定的報送統計資料時間報送統計資料。

拒報統計資料,是指具有上報統計資料義務的單位或個人,拒不執行國家統計制度,對統計部門進行統計調查的合法要求置之不理,不履行提供統計資料的義務。具體包括以下四種情況:1、明確表示拒絕上報統計資料的;2、被檢查單位的領導人及有關責任人員不按期據實答復《統計檢查查詢書》的;3、經《統計報表催報單》催報,仍不在限定期限內報送統計資料的;4、拒不參加年報會議,也不領取統計報表的。

二、遲報、拒報統計資料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對於遲報統計資料的違法行為,根據《統計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遲報統計資料的,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個體工商戶遲報統計資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的罰款。

對於拒報統計資料的違法行為,根據《統計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予以通報;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拒報統計資料的,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個體工商戶拒報統計資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三、如何認定遲報次數?

根據《統計法》的規定,統計調查對象出現一次遲報統計資料的違法行為就將受到行政處罰。如果出現多次遲報行為,行政處罰將會加重。

多次遲報統計資料是指已有遲報記錄,再次發生遲報統計資料的違法行為。

計算「多次遲報統計資料」的「次」,應根據調查對象超過法定期限報送的統計調查表的不同,分別計算。凡統計調查表的表名、表號、製表機關、批准或者備案機關、批准文號、報告期別、報告日期等其中之一不同的,就分別計作一次。但對於報告期和報送日期相同的一套統計調查表,無論其表名、表號、製表機關、批准或者備案機關、批准文號等是否相同,則應計作一次。例如,有一份統計調查表的報送日期為月後10日前,另一份統計調查表的報送日期為月後15日前,如果都遲報,則應認定為遲報兩次。又如,在同一報告期和報送日期的兩份以上統計調查表中,其中有一份統計調查表遲報,應認定為遲報一次;有兩份遲報,也應認定為遲報一次。

四、涉密數據還需上報嗎?

根據《統計法》的規定,統計調查對象必須依照本法和國家有關規定,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地提供統計調查所需的資料,不得提供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統計資料,不得遲報、拒報統計資料。同時,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對在統計工作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

對統計調查對象以保密為由,拒絕按時提供統計資料義務的行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根據統計法的有關規定,依法進行處理。

目前,個別上市公司以保護商業秘密為由拒絕提供統計資料,已構成拒報統計資料的統計違法行為。股份上市公司作為企業事業組織的一種形式,應根據《統計法》的規定,履行如實提供統計資料的義務,不得虛報、瞞報、拒報、遲報,不得偽造、篡改。
二:虛報、瞞報
虛報統計資料,是指行為人違反統計法和統計制度的規定,高於實際統計數據報送統計資料的行為。虛報統計資料最基本的特徵是「以少報多」。例如,某企業6月份實際完成工業產值890萬元,但是由於統計員粗心,將該月的工業產值錯誤計算為980萬元,該廠統計負責人在沒有進行核實的情況下,就同意將統計結果報送給統計部門,致使該廠六月份的工業產值多報90萬元。
瞞報統計資料,是指行為人違反統計法和統計制度的規定,低於實際統計數據報送統計資料的行為。瞞報統計資料最基本的特徵是「以多報少」。例如:某企業2003年度上報職工工資總額為110萬元。統計執法檢查時發現該企業實際發出的工資總額為295萬元。原因一是該企業為了少交個人所得稅,故意少報;二是該企業未按統計制度規定,將發給職工的誤餐補貼計算在內。
從虛報、瞞報統計資料這兩種統計違法行為的主觀構成來看,並不僅僅是以故意為前提,而是以行為人有過錯為前提的。因此,只要行為人在主觀上有故意或者過失的過錯,並因為這種過錯導致實施了高於或者低於實際統計數據報送統計資料的行為就可以認定其已構成虛報或者瞞報統計資料的行為。也就是說,行為人因疏忽大意等過失而導致的多報或者少報行為,首先要認定為虛報或者瞞報統計資料的統計違法行為。

㈢ 虛報統計數據如何處罰

法律分析:會對統計人員進行處罰,只是針對單位進行處罰。其次,處罰與否要看當地統計局對情況的掌握。比如你單位差錯的數據多少、認錯態度如何等提供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統計資料的;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第七條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及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等統計調查對象,必須依照本法和國家有關規定,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地提供統計調查所需的資料,不得提供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統計資料,不得遲報、拒報統計資料。

第四十一條 作為統計調查對象的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予以通報;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一)拒絕提供統計資料或者經催報後仍未按時提供統計資料的;(二)提供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統計資料的;(三)拒絕答復或者不如實答復統計檢查查詢書的;(四)拒絕、阻礙統計調查、統計檢查的;(五)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或者拒絕提供原始記錄和憑證、統計台賬、統計調查表及其他相關證明和資料的。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的,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個體工商戶有本條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㈣ 法律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虛假統計資料騙取什麼

法律分析: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虛假統計資料騙取榮譽稱號、物質利益或者職務晉升。有一些單位和個人為了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局部利益、短期利益,甚至為了個人私利,通過篡改統計資料或者編造虛假統計資料,來騙取榮譽稱號、物質利益或者職務晉升。這一行為嚴重損害了統計數據質量,擾亂了統計工作秩序,損害了政府統計公信力,破壞了政府形象和社會公平公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利用虛假統計資料騙取榮譽稱號、物質利益或者職務晉升的,除對其編造虛假統計資料或者要求他人編造虛假統計資料的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外,由作出有關決定的單位或者其上級單位、監察機關取消其榮譽稱號,追繳獲得的物質利益,撤銷晉升的職務。

㈤ 虛報產值會追究誰的責任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10

㈥ 統計違法行為有哪些其法律責任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福建省統計工作管理辦法》的規定,統計違法行為有以下幾類。 虛報、瞞報、偽造、篡改等故意提供不真實統計資料的; ②脅迫、授意他人提供不真實統計資料的; ③遲報統計資料的; ④拒報統計資料的; ⑤錯報、漏報統計資料且在規定時間內不予更正的; ⑥干涉、妨礙統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的; ⑦包庇、袒護統計違法行為或對舉報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 ⑧毀滅原始記錄、統計台帳與統計記錄的; ⑨不按規定設置、保存原始記錄、統計台帳的; ⑩未經審批擅自開展統計調查,制發統計報表的; 11未經核定或批准擅自公布統計資料的; 12未依法辦理統計登記的; 13違反統計人員持證上崗規定的; 14違反《統計法》有關保密規定的行為等。 統計違法行為要負法律責任。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規定,統計法律責任形式有: (1)刑事責任。《統計法》第二十六條、《福建省統計工作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二十四條均規定,違反統計法規,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行政處罰。《統計法》第二十五條、《福建省統計工作管理辦法》第十八條、十九條規定,對統計違法行為可以給予警告、通報、罰款、暫停營業、吊銷營業執照等處罰。 (3)行政處分。《統計法》第二十五條、《福建省統計工作管理辦法》第二十條規定,對統計違法行為的有關領導,直接責任人,可由統計機構建議有關單位給予行政處分。

㈦ 統計負責人承擔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統計負責人主要承擔統計調查、統計報告、統計監督的責任。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有關部門、單位的負責人必須依法履行相應的職責,不得利用職務之便,自行修改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依法搜集、整理的統計資料,不得利用任何方式要求統計機構、統計人員及其他機構、人員偽造、篡改統計資料。同時,必須依照相關法律和國家的有關規定,保證統計結果的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及時性,並且對於統計工作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必須予以保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第三十七條 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有關部門、單位的負責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予以通報:(一)自行修改統計資料、編造虛假統計數據的;(二)要求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或者其他機構、人員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的;(三)對依法履行職責或者拒絕、抵制統計違法行為的統計人員打擊報復的;(四)對本地方、本部門、本單位發生的嚴重統計違法行為失察的。

第三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有關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一)違法公布統計資料的;(二)泄露統計調查對象的商業秘密、個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統計調查中獲得的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身份的資料的;(三)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造成統計資料毀損、滅失的。統計人員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四十條 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泄露國家秘密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㈧ 統計違法違紀行為主體有哪些

第一類是對統計工作負有領導責任的領導人員,包括地方、部門以及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領導人員。

依據《統計法》及其實施細則,地方、部門、單位的領導人不得自行修改統計數據,不得強令或者授意統計機構、統計人篡改統計資料、編造虛假數據,不得對拒絕、抵制篡改統計資料、編造虛假數據的統計人員進行打擊報復。《處分規定》據此設定了領導人員的統計違法違紀行為及其處分種類和幅度;

第二類是負責組織實施統計調查活動的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包括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

這些機構和人員是政府統計調查的具體實施者,應當嚴格依法履行職責,如果執法犯法,參與篡改統計資料、編造虛假數據或者強令、授意統計調查對象弄虛作假,拒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法定職責,將承擔相應的紀律責任;

第三類是具有統計資料報送義務的統計調查對象。

《統計法》規定,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等必須依法如實、及時提供統計資料。虛報、瞞報、偽造、篡改、拒報、屢次遲報統計資料的統計調查對象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有關責任人員要承擔紀律責任。需要說明的是,《處分規定》的適用對象是有統計違法違紀行為的單位中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以及有統計違法違紀行為的個人,而且這些人員應當屬於監察對象。

㈨ 個人所得稅虛報處罰規定

個人所得稅虛假申報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並處罰款。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㈩ 虛報統計報表應受什麼處罰

首先,不會對統計人員進行處罰,只是針對單位進行處罰。
其次,處罰與否要看當地統計局對情況的掌握。比如你單位差錯的數據多少、認錯態度如何等

熱點內容
行政法規立法程序是什麼 發布:2025-02-05 13:51:27 瀏覽:52
昆明市司法鑒定 發布:2025-02-05 13:30:52 瀏覽:984
李晨被法院 發布:2025-02-05 13:19:50 瀏覽:10
考研刑法學碩 發布:2025-02-05 12:21:09 瀏覽:764
永遠居留條例 發布:2025-02-05 12:05:08 瀏覽:796
美國律師守則 發布:2025-02-05 11:15:41 瀏覽:138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
省司法廳張敏 發布:2025-02-05 10:08:43 瀏覽: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