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調取監控錄像法律責任

調取監控錄像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16 14:57:45

① 私自調取小區監控是否違法

法律分析:如果錄像內容不是自己的,公民個人是不可以調取的。如果擁有監控錄像的人或單位同意他人調取,就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公民調取後泄露內容也涉嫌觸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公共區域的監控錄像由政府或者公用事業部門管理,不是政府公開的內容,個人無權隨意調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條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一)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② 調取監控錄像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相關部門及個人因工作需要須查看監控錄像資料,應經部門領導同意,並填寫調看監控錄像審批表,方能到監控室進行查看;查看錄像須講明原因,說明要查看的時間、地點及相關內容,由監控室操作人員進行查看後,將結果反饋給查看者;凡查看的錄像資料,監控室工作人員都應把查看的具體時間和情況進行記錄,以備以後查閱。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二條??人民法院調查收集的物證應當是原物。被調查人提供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復製品或者影像資料。提供復製品或者影像資料的,應當在調查筆錄中說明取證情況。

第二十三條?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視聽資料、電子數據,應當要求被調查人提供原始載體。提供原始載體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復製件。提供復製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在調查筆錄中說明其來源和製作經過。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電子數據採取證據保全措施的,適用前款規定。

③ 外來人員有權利隨意調取中控室監控錄像嗎

不可以
調取監控錄像法律規定:徵求意見稿中規定,「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因司法工作需要,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因行政執法工作需要
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因調查、處置突發事件需要,可以查閱、復制或者調取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的基礎信息或者採集的視頻圖像信息,相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予以配合」。條例一旦通過,也將成為今後公安機關調取公共場所視頻監控系統的法律依據。

④ 賓館私自給別人調查監控錄像是否違法

賓館私自給別人調查監控錄像違法。只有國家公安機關才有權利調取酒店監控!不建議這樣操作,因為可能會涉嫌侵犯他人隱私!但是可以盡快起訴離婚,讓法官給開調取證據通知書,幫忙調取。
法律分析
酒店監控錄像屬於視聽資料或者電子數據(主要區別在於數據載體是光碟還是移動存儲設備),是法律規定的證據形式。公共區域的監控錄像由政府或者公用事業部門管理,個人無權隨意調取。因為錄像內容可能涉及隱私,法律保護他人隱私,不經過一定的審批程序不允許當事人查看酒店登記信息屬於個人隱私,公安機關不能隨意查看。 如果在辦理案件中,需要調查某些事實,可以在報經領導批准後,依法查詢,並要保存查詢記錄。酒店是特種行業,需要特殊管理,而公安機關是特行的管理單位,因此,有權對登記的信息隨時進行查詢。派出所民警可以通過警務通(當然電腦上也可以查詢的),輸入姓名或身份證號就可以查到的。在哪個酒店住過,都是可以查出來的,平時酒店登記記錄都會上交到派出所。所以住房一定要有身份證,沒有身份證酒店會帶你去派出所復印登錄之類,很麻煩的。關於用身份證查住宿記錄:私人是不能查詢的,但是可以在派出所查到。身份證號查開房記錄是可以查到的,一般的開房都需要身份證。住宿時間肯定有,還可以查到住宿的賓館等消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⑤ 辦案過程中,調取監控視頻是依據哪一條法律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二條 調查人員調查收集計專算機數屬據或者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的,應當要求被調查人提供有關資料的原始載體。提供原始載體有困難的,可以提供復印件。提供復印件的,調查人員應當在調查筆錄中說明其來源和製作過程。

⑥ 私自調取治安監控錄像違法嗎

如果錄像內容不是自己的,公民個人是不可以調取的。如果擁有監控錄像的人或單位同意他人調取,就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公民調取後泄露內容也涉嫌觸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公共區域的監控錄像由政府或者公用事業部門管理,不是政府公開的內容,個人無權隨意調取如果是公安機關設置的監控設施。
法律分析
如果錄像內容不是自己的,公民個人是不可以調取的。如果擁有監控錄像的人或單位同意他人調取,就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公民調取後泄露內容也涉嫌觸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公共區域的監控錄像由政府或者公用事業部門管理,不是政府公開的內容,個人無權隨意調取如果是公安機關設置的監控設施,那麼都應該在當地110指揮中心調取,個人也是無法要求提供,應該向有關部門提出該申請。不過,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提交書面申請。申請書應當載明被調查人的姓名或者單位名稱、住所地等基本情況、所要調查收集的證據的內容、需要由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的原因及其要證明的事實。因此,如果個人因訴訟案件或者其他案件需要的,可以聘請律師調取向法院申請調查令或者申請法院調取。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十七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
(一)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⑦ 私自調取監控違法嗎

法律分析:現在安裝監控錄像有很多單位或者個人,監控管理人查看是正常行為。至於司法機關的監控私自查看是違反規定的,但是沒有涉及修改監控內容,還不能構成違法行為的。但是如果涉及到機密問題,那就另當別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八條 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行為人或者其監護人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⑧ 私自到調取賓館監控犯法嗎

私自調取賓館監控犯法,監控錄像屬於視聽資料或者電子數據是法律規定的證據形式,但是調取過程必須合法,個人無權隨意調取。
法律分析
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未經同意私自進行拍攝、窺視、竊聽、公開私密活動是屬於侵犯權益的行為,例如侵犯肖像權、隱私權等,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相關法律法規承擔侵權責任, 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當侵權行為人實施的侵權行為仍然處於繼續狀態時,受害人可以依法要求法院責令加害人停止侵害人身或財產權的行為,這是一種基本的侵權民事責任形式,停止侵害可以及時制止侵權行為,防止侵害後果的繼續擴大, 當侵權行為人實施的侵權行為使受害人的財產權利、人身權利無法正常行使時,受害人有權請求排除妨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條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一)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⑨ 商場監控可以隨意調取嗎

不可以隨意調取。有合理的要求是可以的,市民一旦在公共場所發生意外,調看監控錄像的要求被拒絕時,一定要及時報警。民警到場後,當事人可以請求民警調取並封存證據,即使不能當即調取監控錄像,當事人也要讓出警人員把「保存錄像」的申請記錄在案,這樣日後涉及訴訟時,如果責任單位再以時間太久、過期為由,不提交錄像,則要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法院會推定當事人的主張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七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第八條 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第九條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第四十八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應當依照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一)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備商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時未作說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商品標準的;
(四)不符合商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五)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六)銷售的商品數量不足的;
(七)服務的內容和費用違反約定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形。
經營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熱點內容
昆明市司法鑒定 發布:2025-02-05 13:30:52 瀏覽:984
李晨被法院 發布:2025-02-05 13:19:50 瀏覽:10
考研刑法學碩 發布:2025-02-05 12:21:09 瀏覽:764
永遠居留條例 發布:2025-02-05 12:05:08 瀏覽:796
美國律師守則 發布:2025-02-05 11:15:41 瀏覽:138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
省司法廳張敏 發布:2025-02-05 10:08:43 瀏覽:375
公司監事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5 10:03:50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