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下列各項中法律效力僅次於會計法的是

下列各項中法律效力僅次於會計法的是

發布時間: 2022-05-16 20:43:43

A. 會計行政法規有哪些

當代中國執行的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於1999年10月31日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該法分為總則、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法律責任、附則等6章。

除《會計法》外,中國還制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總會計師條例》、《企業會計准則》等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 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制定的法律。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作出修改。自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是為了發揮注冊會計師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鑒證和服務作用。加強對注冊會計師的管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制定的法規。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於1993年10月31日通過,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總會計師條例》,為了確定總會計師的職權和地位,發揮總會計師在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中的作用,制定本條例,自1990年12月31日起施行。

《企業會計准則》由財政部制定,於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令第33號發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我國企業會計准則體系包括基本准則與具體准則和應用指南。

基本准則為主導,對企業財務會計的一般要求和主要方面做出原則性的規定,為制定具體准則和會計制度提供依據。

(1)下列各項中法律效力僅次於會計法的是擴展閱讀

會計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會計法是指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定的各種會計法規性文件的總稱,包括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地方性會計法規等。狹義的會計法僅是指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通過一定的立法程序,頒發施行的會計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就是狹義的會計法。

西方國家的會計法規一般分兩大類:

一類是政府會計法規,由議會或政府制定頒發,如美國1921年公布的《預算和會計法》,1956年公布的《會計和審計法》;日本1947年公布的《會計法》,1948年公布的《公認會計士法》等。

另一類為企業會計准則,由政府或會計的職業團體、學術團體制訂。由職業團體或學術團體制訂的准則雖無法律效力,但有權威性。

在美國,執業會計師協會先後發布過若干會計准則,成為會計師所遵守的、公認的企業會計工作規范。在日本,企業會計准則,一般由大藏省制定頒布,具有法律效力。此外,許多西方國家在商法、公司法和稅法中還有關於企業會計方面的具有效力的規定。

參考資料:網路-會計法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網路-總會計師條例 網路-企業會計准則

B. 會計准則和會計法的法律效力僅次於什麼

首先 法律效力的 從高到底的順序依次為
會計法、 國務院頒布的 條例 法規 等 、部門令頒布的部門規章 最後是規范性文件
會計准則 是 國務院發布的
所以 僅此於 部門規章

C. 我國現行的會計法律體系包括( )

你好!選ABCD

會計法規體系
一、會計法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法律,《會計法》版、《注冊會計師法》等
二、權會計行政法規——國務院頒布的法規,《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總會計師條例》等
三、會計規章——財政部以財政部長令發布實施的會計文件。
四、會計規范性文件——財政部(不以部長令形式)發布的會計文件。

回答如滿意,請點擊 選為滿意答案 謝謝合作!

D. 我國的會計法律有那些是由什麼機關制定的其法律效力如何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注冊會計師注冊辦法》等,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制定的,是最高會計法律體系,其它會計制度法規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制定並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制定的;《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注冊會計師注冊辦法》是由財政部制定的。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八條,國家實行統一的會計制度。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制定並公布。

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依照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對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有特殊要求的行業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或者補充規定,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審核批准。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可以依照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軍隊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備案。

(4)下列各項中法律效力僅次於會計法的是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七條,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第六條,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執行業務,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依法獨立、公正執行業務,受法律保護。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第八條,具有高等專科以上學校畢業的學歷、或者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中國公民,可以申請參加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員,可以免予部分科目的考試。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第九條,參加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成績合格,並從事審計業務工作二年以上的,可以向省、自治區、直轄市注冊會計師協會申請注冊。除有本法第十條所列情形外,受理申請的注冊會計師協會應當准予注冊。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第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申請的注冊會計師協會不予注冊: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因受刑事處罰,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至申請注冊之日止不滿五年的;

(三)因在財務、會計、審計、企業管理或者其他經濟管理工作中犯有嚴重錯誤受行政處罰、撤職以上處分,自處罰、處分決定之日起至申請注冊之日止不滿二年的;

(四)受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的處罰,自處罰決定之日起至申請注冊之日止不滿五年的;

(五)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的其他不予注冊的情形的。

E.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法律效力僅次於()

ABC

F. 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內容

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內容

目前,我國的會計法規體系基本形成了以《會計法》為主體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比較完整的會計法規體系,主要包括四個層次,即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和地方性會計法規 。其基本構成如下:
(一)會計法律
會計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經過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關會計工作的法律。我國現行的會計法律是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根據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修正、1999年10 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修訂的《會計法》。它是會計法規體系的最高層次,是制定其他會計法規的依據,也是指導會計工作的最高准則,是會計機構、會計工作、會計人員的根本。
1、《會計法》的立法宗旨
《會計法》第一條規定:「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制定本法。」
2、《會計法》的適用范圍
《會計法》第二條規定:「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下統稱單位)必須依照本法辦理會計事務。」
(二)會計行政法規
會計行政法規是調整經濟生活中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會計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發布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擬訂、經國務院批准發布,制定依據是《會計法》。如國務院發布的《總會計師條例》、《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國務院批准、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准則》等。會計行政法規在法律效力上僅次於《會計法》。
(三)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指由主管全國會計工作的行政部門——財政部就會計工作中的某些方面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國務院其他各部門根據職責許可權制定的會計方面的規范性文件也屬於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但必須報財政部審核或者備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制定依據是《會計法》和會計行政法規,法律效力上低於《會計法》和會計行政法規。
1、會計規章
會計規章是根據《立法法》規定的程序,由財政部制定,並由部門首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的制度辦法,如2001年2月20日以財政部第10號令形式發布的《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等。
2、會計規范性文件
會計規范性文件是指財政部就會計工作中的某些方面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比如,《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等。財政部與國務院其他部門聯合制定的規范會計工作某些方面的規范性文件,也屬於會計規范性文件,比如,財政部與國家檔案局聯合發布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等。
(四)地方性會計法規
地方性會計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的前提下,根據本地區情況制定、發布的會計規范性文件根據規定,實行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允許范圍內制定的會計規范性文件,也應當屬於地方性會計法規。

G.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法律效力次於( ) A會計法 B注冊會計師法 C會計行政法規 D地方行政法規

按我國法律的嚴肅性,第一層次是法律,其次是法規,再次是制度。
從你所列選項,地方法規顯然對國家統一制度沒有節制性。而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全國統一的行政法規,都是高於會計制度的。

H. 中國會計體系

一.澳大利亞會計規范體系

澳大利亞的會計規范體系層次分明.主要分成以下三個層次:

1.<公司法>.<公司法>是澳大利亞會計方面的最高法律.<公司法>對會計管理僅作原則性的規定.其有關會計管理的內容主要體現在<公司法>的第3章第6節和<公司法實施細則>的第5條中.對<公司法>確定的會計原則.所有公司必須執行.具有法律約束力.1991年.澳大利亞聯邦國會對<公司法>進行了修訂.該法292條和293條規定.公司的經理要向社會和有關部門提供<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客觀.真實.公正地評價本公司的財務狀況(對這些報表的填制方法.報送時間.由AASB`S會計准則規定),第297條規定.公司實體必須保證財務報告符合有關要求.包括<公司法實施細則>和AASB`s會計准則的要求.這些要求是強制性的.必須遵守.1994年的<公司法>改革法案.修改了公司實體在報送財務報表上的一些規定.特別要求公司實體要每半年報送一次財務報表.並須在半年期限後的75天內報出.附上法定代表人的報告和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復議.如果是年度財務報表則須附上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審計報告與審議復議有很大區別.前者是對公司實體整個財務狀況客觀.真實.全面的審計報告.後者則是對公司財務的一些突出問題作出的審計意見.只需指出公司財務報表中應予注意的問題.而不需面面俱到.澳大利亞會計年度是每年的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1995年提出了簡化公司法的方案.並於2001年又重新頒布了<公司法>.

2.澳大利亞證券委員會法案.1989年.國會通過了證券委員會法案.此法案的目的是監督<公司法>有關會計管理規定的具體落實和建立澳大利亞會計准則委員會.法案規定.通過建立澳大利亞會計准則委員會(AASB).制定和發布適用於公司實體的會計准則(AASB`S).這一會計准則是對<公司法>有關會計制度的具體補充.同樣具有法律效力.具有強制執行力.所有公司實體必須遵循.法案賦予會計准則委員會(AASB)以行政執法的權力.證券委員會法案決定成立澳大利亞會計准則委員會(AASB).對公司實體的會計工作進行指導.

AASB依據證券委員會法案進行准則的制定工作.並受FRC的監督.AASB頒布的會計標准體系.依據法律效力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會計准則(Accounting Standards).AASB負責發展並頒布AASB會計准則和准則(包括AASBS和AASS)的修訂和維護.AASB`S的作用和權威由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代理法案(Australian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s Commission Act)(2001)227號規定授予.公司法賦予了會計准則以強制性的法律地位.由於在上個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一直由AASB和PSASB兩個機構制定兩套准則.因此他們制定的大部分准則.即公司制企業適用的AASB准則和非公司制報告主體適用的AAS大都沿用至今.2000年後新組建的AASB發布的准則則適用於澳大利亞境內所有類型的報告主體.以前PSASB頒布的AAS將逐漸被AASB的新准則所修訂或替代.AAsB`S會計准則如果與<公司法>有關會計規定相沖突時.執行<公司法>的規定.

第二層次:UIG會議摘要(UIG Abstract).UIG作為AASB處理緊急問題的一個委員會組織.經UIG一致同意的觀點會在UIG會議摘要(UIGAbstract)中公布.ASCPA和ICAA的成員在提供通用財務報表時.必須在他們的許可權之內採取合理的措施保證他們所服務的主體遵守UIG通過的一致意見.UIG的一致意見對於澳大利亞國家會計學會(National Institute of Accountants)的成員具有強制力.此外.其他機構或團體.例如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ISC).聯邦財政和管理部門等主要政府機構.也給予UIG會議摘要一定的權威性.AASB有權否決UIG的意見.當UIG達成一直意見之後.被提議的會議摘要會公布在網上.如果被AASB否決的話.就會成為無效意見.

第三層次:會計概念和政策公告(Accounting Concepts&Policy statements).AASB的職責之一是發展建立會計的概念框架.概念框架不具有會計准則那樣的強制力.根據CPAA和ICAA發布的聯合聲明[關於會計准則和UIG會議摘要的遵從"".澳大利亞會計職業界的會員也不必在財務報告的提供或審計過程中遵從會計原則公告的內容.但它的職能是評價幫助會計准則的制定.AASB在制定會計准則時必須考慮由前AASB和PSASB制定的會計概念公告.政策公告則是對多種關於准則制定程序和國際協調化進程的政策的說明.

澳大利亞的概念框架也是世界上較有影響力的會計理論結構之一.迄今為止.發布了四份會計概念.其分別為關於財務報告主體的定義.通用目的的財務報告的目標.財務信息的質量特徵和財務報告要素的定義和確認.
第四層次:會計指南和公告(Accounting Guidance&Bulletins).前AASB和PSASB頒布了一系列會計指南和會計解釋.其中有許多直至現在還在運用.其目的是對現行的會計准則的運用提供指導.AASB將來可能會繼續頒布會計解釋.AARF的成員為前AASB和PSASB提供技術支持.提出了很多會計公告.詳細闡述了有關現行會計准則的要求.會計公告反映了AARF的成員在准則發布時對准則的觀點和意見.

3.澳大利亞股票交易所制定和發布股票上市的規則.包括有關上市公司會計報表報送.財務資料披露等會計管理原則.這些規則的執行.是通過上市公司實體和股票交易所共同簽訂契約協定來實現的.不執行上市規則的公司.可能失去上市資格.這些規則是對<公司法>的補充.適用於上市公司.作為澳大利亞的公司實體.既要執行<公司法>有關會計的規定.又要執行澳大利亞會計准則委員會頒發的會計准則(AASB`S).如果是上市公司.還要執行股票交易所發布的上市公司會計規則.

二.與我國會計規范體系的比較

我國的會計規范體系主要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第一層次.會計法律.會計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有關會計規范方面的法律.現階段主要有<會計法>和<注冊會計師法>.會計法中對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等的規定屬於基礎性的.

第二層次.行政法規.行政法規主要是由國務院頒布的會計法規.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會計法律.現階段主要有<總會計師條例>和<企業財務報告條例>.

第三層次.部門規章.此層次的會計規范主要是由財政部頒布的會計准則.會計制度.是企業進行會計核算.對外報告財務報告應該遵守的具體標准.這一層次的會計准則.制度還包括三個等級:基本會計准則.這是對財務會計原則性的規范.是准則的基礎,具體的企業會計准則,會計准則指南.

第四層次.規范性文件.目前主要有單位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以及會計基礎工作規范.

我國會計准則制定機構是財政部.屬於政府部門.民間會計團體對於會計准則制定的影響很小.這是由我國特殊的經濟環境所決定的.由於我國國有企業佔主導地位.而國家是財務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會計准則的制定就必須考慮國家對信息的需求.而在我國這個注重集體主義的國度.由國家來制定會計准則.從而賦予准則以強制力也許是最佳的選擇.值得深思的是.信息的使用者自己來制定會計准則.就如同游戲者自己制定游戲規則.這是否欠缺獨立性呢?澳大利亞雖然也是政府主導的會計准則制定模式.但是直屬於財政部的FRC不能過多干預AASB的會計准則制定工作.財政部不能直接對會計准則制定實施影響.從而保證了AASB機構的獨立性.
希望採納

I. 會計從業考試,會計法律等效力從高到低怎麼排

在會計法律法規體系中,《會計法》由全國人大通過頒布,屬於法律層級,效力最高;《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由國務院通過發布,屬於行政法規層級,效力僅次於法律;《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為財政部發布,屬於部門規章,效力次於行政法規;《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僅為規范性文件,效力再次之。

熱點內容
行政法規立法程序是什麼 發布:2025-02-05 13:51:27 瀏覽:52
昆明市司法鑒定 發布:2025-02-05 13:30:52 瀏覽:984
李晨被法院 發布:2025-02-05 13:19:50 瀏覽:10
考研刑法學碩 發布:2025-02-05 12:21:09 瀏覽:764
永遠居留條例 發布:2025-02-05 12:05:08 瀏覽:796
美國律師守則 發布:2025-02-05 11:15:41 瀏覽:138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
省司法廳張敏 發布:2025-02-05 10:08:43 瀏覽: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