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保密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法律責任

保密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17 05:35:12

⑴ 什麼不屬於違反保密法律應承擔的責任

民事責任不屬於違反保密法律應承擔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發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主管部門予以處理。

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對應當定密的事項不定密,或者對不應當定密的事項定密,造成嚴重後果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非法獲取、持有國家秘密載體的;

(二)買賣、轉送或者私自銷毀國家秘密載體的;

(三)通過普通郵政、快遞等無保密措施的渠道傳遞國家秘密載體的;

(四)郵寄、托運國家秘密載體出境,或者未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攜帶、傳遞國家秘密載體出境的;

(五)非法復制、記錄、存儲國家秘密的;

(六)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國家秘密的;

(七)在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或者未採取保密措施的有線和無線通信中傳遞國家秘密的;

(八)將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接入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的;

(九)在未採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在涉密信息系統與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

(十)使用非涉密計算機、非涉密存儲設備存儲、處理國家秘密信息的;

(十一)擅自卸載、修改涉密信息系統的安全技術程序、管理程序的;

(十二)將未經安全技術處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贈送、出售、丟棄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且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所在機關、單位予以處理。

⑵ 屬於違反保密法律應承擔的責任。

法律分析:違反保密法律責任的基本形式包括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1、行政責任:

(1)行政處分。行政處分具體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形式,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具體實施。

(2)行政處罰。行政處罰是特定行政主體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尚未構成犯罪的行政相對人給予的行政制裁。

2、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非法獲取、持有國家秘密載體的;

(二)買賣、轉送或者私自銷毀國家秘密載體的;

(三)通過普通郵政、快遞等無保密措施的渠道傳遞國家秘密載體的;

(四)郵寄、托運國家秘密載體出境,或者未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攜帶、傳遞國家秘密載體出境的;

(五)非法復制、記錄、存儲國家秘密的;

(六)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國家秘密的;

(七)在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或者未採取保密措施的有線和無線通信中傳遞國家秘密的;

(八)將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接入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的;

(九)在未採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在涉密信息系統與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

(十)使用非涉密計算機、非涉密存儲設備存儲、處理國家秘密信息的;

(十一)擅自卸載、修改涉密信息系統的安全技術程序、管理程序的;

(十二)將未經安全技術處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贈送、出售、丟棄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且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所在機關、單位予以處理。

⑶ 保密法律應當承擔的責任包括

法律分析:(一)行政責任。根據《保密法》第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和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保密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形式。(二)刑事責任。《保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違反保密法的行為,情節嚴重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三)保密法律責任除了上述兩種基本形式外,還有一種特殊的情形,即《保密法》第四十八條第二款所規定的,對尚不構成犯罪,且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所在機關單位予以處理。這類人員不屬於組織人事和監察機關規定的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的范圍,應依據所在機關單位內部管理規定,或者合同約定條款追究相關責任,具體處理方式包括經濟處罰、解聘等。

法律依據:《保密法》第四十九條 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發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主管部門予以處理。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對應當定密的事項不定密,或者對不應當定密的事項定密,造成嚴重後果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⑷ 保密法規定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保密法規定的法律責任如下:
根據《保密法》第五章法律責任的規定:違反《保密法》規定,故意或者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違反《保密法》規定,泄露國家秘密,不夠刑事處罰的,可以酌情給予行政處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非法獲取、持有國家秘密載體的;
(二)買賣、轉送或者私自銷毀國家秘密載體的;
(三)通過普通郵政、快遞等無保密措施的渠道傳遞國家秘密載體的;
(四)郵寄、托運國家秘密載體出境,或者未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攜帶、傳遞國家秘密載體出境的;
(五)非法復制、記錄、存儲國家秘密的;
(六)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國家秘密的;
(七)在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或者未採取保密措施的有線和無線通信中傳遞國家秘密的;
(八)將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接入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的;
(九)在未採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在涉密信息系統與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
(十)使用非涉密計算機、非涉密存儲設備存儲、處理國家秘密信息的;
(十一)擅自卸載、修改涉密信息系統的安全技術程序、管理程序的;
(十二)將未經安全技術處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贈送、出售、丟棄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且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所在機關、單位予以處理。
第四十九條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發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主管部門予以處理。
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對應當定密的事項不定密,或者對不應當定密的事項定密,造成嚴重後果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第五十條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運營商、服務商違反本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由公安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予以處罰。
第五十一條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履行保密管理職責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⑸ 屬於違反保密法律應承擔責任的是哪些

法律分析:勞動者違反保密義務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賠償的費用包括: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所支付的費用;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四十七條 機關、單位對違反保密規定的人員不依法給予處分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建議糾正,對拒不糾正的,提請其上一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對該機關、單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予以處理。

⑹ 觸犯客戶信息保密條例會受到什麼處罰

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實施檢查後,應當出具檢查意見,對需要整改的,應當明確整改內容和期限。經保密審查合格的企業事業單位違反保密管理規定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或者整改後仍不符合要求的,暫停涉密業務;情節嚴重的,停止涉密業務。涉密信息系統未按照規定進行檢測評估和審查而投入使用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並建議有關機關、單位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遵守保密守則,按照《保密法》規定程序依法辦事,是我們每一位公民應該盡到責任。構成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的條件是如下:
一、對於違反保密法會受到什麼處罰
按照《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
1)第三十三條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實施檢查後,應當出具檢查意見,對需要整改的,應當明確整改內容和期限。
2)第四十一條 經保密審查合格的企業事業單位違反保密管理規定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或者整改後仍不符合要求的,暫停涉密業務;情節嚴重的,停止涉密業務。
3)第四十二條 涉密信息系統未按照規定進行檢測評估和審查而投入使用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並建議有關機關、單位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二、構成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的條件
客體要件
該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保密制度。保守國家秘密是一切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每個公民對國家應盡的義務,它是一項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保衛和促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的重要工作。任何泄露國家機密的行為,都會給國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嚴重危害。因此,每個公民必須堅決同一切泄露國家秘密的行為作斗爭。
該罪侵犯的對象是國家秘密。根據《保守國家秘密法》第八條規定,國家秘密主要包括:
(一)國家事務的重大決策中的秘密事項;
(二)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活動中的秘密事項;
(三)外交和外事活動中的秘密事項以及對外承擔保密義務的事項;
(四)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
(五)科學技術中的秘密事項;
(六)維護國家安全活動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項;
(七)其他經國家保密工作部門確定應當保守的國家秘密事項。

⑺ 機關單位違反保密法應受哪些行政處分

一、行政責任或其他處理1、違反保密法規定,有保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版的行為之一,尚未造權成泄露國家秘密或者泄露國家秘密未達情節嚴重的,依法給予處分;對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所在機關、單位給予經濟處罰或者解除勞動合同的處理。2、機關、單位違反保密法規定,發生重大泄密案件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處分。3、機關、單位違反保密法規定,對應當定密的事項不定密,或者對不應當定密的事項定密,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的說 。。。。

⑻ 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在保密檢查中,發現有泄密隱患的應當怎樣處理

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在保密檢查中,發現有泄密隱患的應當按照以下方式處理:
1、制度不全原因造成的,那就應該健全制度;
2、制度未落實造成的,那就應該加強落實;
3、因為日常管理原因造成的,那就應該加強管理,登記造成;
4、如因為設備不符合規定造成的,該更換還是得換,保密工作,馬虎不得。
保密行政管理部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保密局及各地方省份下級國家保密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保密局是對政府內部的文檔,資料等方面的管理,就是負責政府保密工作,查處泄密,涉密案件,保密文件,內部電腦保密,及文檔銷毀等等方面的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保密局是一個負有檢查,督促各政府機關履行保密法的行政主管部門。它可以明確政府機關的各類文件,匯報、報告,統計數據等材料的機密等級。
同時還可以對所有涉及秘密以上的文件和部門行使督察檢查以及指導的權力,依法要求該部門執行保密法的各項規定和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九條 下列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項,泄露後可能損害國家在政治、經濟、國防、外交等領域的安全和利益的,應當確定為國家秘密:
(一)國家事務重大決策中的秘密事項;
(二)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活動中的秘密事項;
(三)外交和外事活動中的秘密事項以及對外承擔保密義務的秘密事項;
(四)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
(五)科學技術中的秘密事項;
(六)維護國家安全活動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項;
(七)經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確定的其他秘密事項。
政黨的秘密事項中符合前款規定的,屬於國家秘密。
第五條 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國的保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保密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保密工作。

熱點內容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
省司法廳張敏 發布:2025-02-05 10:08:43 瀏覽:375
公司監事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5 10:03:50 瀏覽:68
日本古代刑法圖片 發布:2025-02-05 10:03:05 瀏覽:104
司法考試考點組 發布:2025-02-05 09:29:15 瀏覽:780
術前簽字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5 09:27:47 瀏覽:399
法院康翻身 發布:2025-02-05 09:25:35 瀏覽:856
崇陽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8:55:02 瀏覽: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