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掌握法律知識提升法治素養

掌握法律知識提升法治素養

發布時間: 2022-05-17 10:55:28

Ⅰ 持續提升公民法治素養應當從哪三個方面著手

持續提升公民法治素養應當從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抓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三方面入手。

1、堅持黨的領導

是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法治素養的提高涉及法治觀念的樹立、法治思維方式和法治行為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 一蹴而就的,具有長期性、基礎性特徵。

提升公民法治素養,是政治性很強的業務工作,也是業務性很強的政治工作。只有堅持黨的領導,這項工作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才能將法治素養與黨和國家的事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發揮黨強大的組織力量、宣傳力量,以更加有效的舉措不斷深化法治宣傳教育工作。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持續提升公民法治素養,必須始終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在法律知識傳授、法律心理塑造、法律信仰傳遞、法律實踐引導上,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堅決反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3、堅持抓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

作為運用法治方式治國理政、管理社會的重要主體,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具有較高的法治思維水平、法治素養和依法執政能力,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領導幹部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部署,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

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確保全面依法治國各項任務真正落到實處。抓住了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就能夠起到「身教重於言傳」的重要作用,從而帶動全社會公民法治素養的提高。



提升公民法治素養的意義:

我國公民的法治意識和法治訴求日益增強,但法治素養的總體狀況距離建設法治中國的現實要求還有差距,切實提升公民法治素養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要求。當代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其法治素養的高低不僅直接關繫到個人的事業發展和生活幸福。

而且關乎全面依法治國的實踐進程和社會治理成效,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局。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作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公民的法治意識和法治訴求日益增強,但法治素養的總體狀況距離建設法治中國的現實要求還有差距。

因此,切實提升公民法治素養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要求。

Ⅱ 當代大學生如何提高法治素養

當代大學生提高法治素養方法:

一、要增強尊崇憲法、尊崇法律的.法治意識,樹立憲法至上的法治觀念。

二、要增強規則意識,明確守法守規是每一個法治國家中公民的基本意識,堅持依法辦事。

三、要增強程序意識,明確「程序是法律的生命」,學會依靠程序辦事,遵循程序要求,形成程序觀念。

四、要增強平等意識,自覺維護和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上沒有特權」,堅持公平正義。

五、要增強權利意識,依法維權、護權,尊重和保障他人的權利,自覺維護自身的權利,以法律為武器自覺與任何侵權和不法行為作斗爭。

培養青少年法治意識的重要意義:

1、有利於維護校園和諧穩定。

通過法治教育培養青少年的法治意識,不僅能讓他們明確法律底線,將法律法規作為行為准則,知曉敬畏規則意識,也能讓其更加遵守校園規范和班級守則。

更好地配合教師與學校的教育管理,與同學之間友好相處,更容易避免不打架斗毆、不歧視同學、不進行危險動作等不良行為,學會通過合理的方式表達意見和訴求,用合適的行為爭取維護自身權益,用合法的手段應對不良現象,有利於維護校園安全環境。

2、有利於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發展。

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與振興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青少年是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他們的法治意識素養,能讓其更好、更全面的成長。

從自身、自我認知中明白遵紀守法的重要性和違紀違法的嚴重後果,避免走入歧途,減少和降低犯罪行為,增強幾率觀念和規則意識。這也是為全面法治教育打下良好基礎。

3、有利於推動法治中國全面建設。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場深刻變革,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要做到全面守法,就要在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青少年也不例外,而且作為未來的國家主人群體,對他們的法治教育培養尤為重要,樹立其法治意識,不斷擴大影響,形成圈層輻射效應,這樣才能讓其順利發展為依法治國的後備軍,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Ⅲ 大學生如何培養法治思維提高自己的法治素養

1.法治知識概念比法律知識概念的內涵更深刻、外延更廣泛。因此,要培育和養成新時代大學生核心法治素養,就要對大學生進行普法和法治宣傳教育,使大學生的法律知識不斷更新,還要擴展其法治知識儲備、豐富其法治知識結構。
2.一要認識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理論體系、發展規律和實踐經驗;二要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的憲法法律等方面的...
3.健全的法治意識,是新時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精神要素。對於新時代大學生而言,健全法治意識的...

Ⅳ 論述大學生如何提升法治素養

如何提升法治素養?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需要堅持從小事做起、加強自我修養、具備正確的價值觀等,具體如下:
1、堅持從小事做起。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都要注重知行合一,堅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在實踐中加深對「知」和「德」的理解和認識,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境界,完善自我。
2、加強自我修養,培養高尚的人格,認真學習校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課程,將道德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習慣中,養成樂於助人,團結協作,關心他人的美好品德,修身律己。
3、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懶散、消極的生活態度,與具有良好修養的人交朋友,學習他人身上的優點,摒棄自己身上的缺點,不斷提高個人修養。
4、豐富知識儲備。中好好學習專業知識,在空閑時間學習其他知識領域的內容,學習法律知識,端正法律觀念。只有心懷學問,心懷法律,才能提升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意識。
5、提升思想素質和法律素質需要明白高素質需要具備哪些特質,然後以此為目標,不斷自我培養,自我強化,讓這些特質逐漸內化到我們靈魂深處,成為我們自己美好的素質。
6、要把自己放入到高素質環境,團體之中,相互感染,培養提高自己的素質。需要不斷學習,不能夠只停留在一個層次,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才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Ⅳ 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有哪些做法

當前,我國正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其中,採取有力措施加強法治教育,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如何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制素質呢?

  • 普遍教育與特別教育的結合。某些特定人群如領導幹部、青少年、流動人口等,或因其在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或因其在工作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或因其對法制宣傳教育的特殊、迫切需求,應成為特定時期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
  • 法制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的結合。學法的目的最終在於運用法律參與社會法治實踐。實現立法公開,指導公民積極參與國家立法,是法制宣傳教育的有效途徑


Ⅵ 大學生應怎樣依法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以及如何提升法治素養

摘要 (1)依法行使權利

Ⅶ 如何提高自身的法治思維和法治素養

參考答案:
一是要培養法治思維理念。首先,要養成運用法治思維的習慣。要通過各種途徑,培養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理念,使其認識到什麼是法治思維,為什麼要運用法治思維,怎樣運用法治思維,使「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成為領導幹部的常用語,使法治思維成為領導幹部自發的一種心理需求,養成依法履職、依規辦事的習慣。其次,要重視法治思維的實踐運用。在遇到權力與權利沖突、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沖突時,要牢固樹立民本意識,主動運用權利本位、正當程序等法治理念和法律原則處理問題,堅持依法辦事,減少官民對抗,樹立領導幹部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再次,要把握多種思維方式的合理運用。正確處理好政治思維、經濟思維、道德思維與法治思維的相互關系,使決策既合法合規、又合情合理。
二是要提升法治思維能力。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的提升,首先在於法律知識水平的提高。要不斷創新教育培訓方法,完善領導幹部學法制度,建立健全學法的長效機制。在學習形式上,要通過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法制講座等形式,通過舉辦領導幹部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專題研討班,定期組織領導幹部參加專門法律知識輪訓和新法律法規專題培訓。在學習內容上,既要學習憲法、通用法律知識以及與履行職責相關的法律知識,又要重視法律原則、法治精神等法治思維能力方面的學習培養。
三是要考核依法履職水平。要像考核經濟指標一樣,把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決策納入對領導幹部的考核內容,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要通過鼓勵、獎勵、晉職、晉級等激勵機制,引導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重視提拔使用法治思維意識強、善於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優秀幹部;要按照有權就有責、濫權應擔責、侵權要賠償的要求,強化領導幹部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對那些不依法辦事的領導幹部要嚴肅進行批評教育;對給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權益帶來重大損失,並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領導幹部,要嚴格追究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Ⅷ 大學生提升自身法律素養的方法與途徑

  首先,高校法復律教育要制回歸重在素養的本位。即教育和人事部門必須努力破除就業至上的評價體制,要科學定位就業與學業、知識與素養的關系,重建就業與學業並重、學業優先,知識與素養並舉、素養優先的評價體系。   其次,法律文明要對行為習慣起到培育作用。知識內化為素養要經歷一個不斷積累、逐漸形成行為習慣,由自在轉變為自覺的過程。  再次,法律環境要形成無所不在的外部約束。法律素養的形成並不是封閉的、單向的,而是開放的、互動式的。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形成與整個社會的法律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關聯。

Ⅸ 大學生如何提升法治素養思修

大學生如何培養法制思維:

1、法治知識概念比法律知識概念的內涵更深刻、外延更廣泛。因此,要培育和養成新時代大學生核心法治素養,就要對大學生進行普法和法治宣傳教育,使大學生的法律知識不斷更新,還要擴展其法治知識儲備、豐富其法治知識結構。

2、一要認識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理論體系、發展規律和實踐經驗;二要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的憲法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三要熟悉和掌握大學生應當遵循的有關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識,特別是與自身專業和未來職業實踐需要相關的法律知識。

3、健全的法治意識,是新時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精神要素。對於新時代大學生而言,健全法治意識的基本要求是,一要增強尊崇憲法、尊崇法律的法治意識,樹立憲法至上的法治觀念;二要增強規則意識,明確守法守規是每一個法治國家中公民的基本意識,堅持依法辦事。

4、三要增強程序意識,明確「程序是法律的生命」,學會依靠程序辦事,遵循程序要求,形成程序觀念;四要增強平等意識,自覺維護和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上沒有特權」,堅持公平正義;五要增強權利意識,依法維權、護權,尊重和保障他人的權利,自覺維護自身的權利,以法律為武器自覺與任何侵權和不法行為作斗爭。

(9)掌握法律知識提升法治素養擴展閱讀:

嚴謹的法治思維,是新時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思維能力要求。法治思維是現代國家治理應當確立的基本思維模式。大學生是新時代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學會和運用法治思維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思維能力。

法治思維模式,就是運用法律的思維,是依靠法治本身固有的運行特性和對法治的信念來認識事物、判斷是非、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法治思維與道德思維、政治思維、經濟思維、行政思維等思維模式的本質區別是,在治國理政、社會治理和行為方式上,它更側重於對法律規則和法律手段的運用與重視,強調法律的權威、依法行動和依法辦事。

大學生樹立法治思維,就是要樹立權力服從於法律的權力思維、理性平等的權利思維、依法辦事的程序思維、自覺主動的法律責任思維,提高對法治的踐行能力和運用能力。

Ⅹ 如何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素養

首先,高校法律教育要回歸重在素養的本位。即教育和人事部門必須努力破除就業至上的評價體制,要科學定位就業與學業、知識與素養的關系,重建就業與學業並重、學業優先,知識與素養並舉、素養優先的評價體系。高校不可隨波逐流,應堅持獨立的學術精神和辦學理念,消除學術泡沫,始終將素質教育擺在首位,高度重視包括法律在內的各種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在法律教育內容的安排上,要更加註重與哲學、史學及其他人文和自然學科知識的融合,更加註重從人類社會文明發展規律的層面來解讀法治文明和法的精神,將法律至上等法的原則融化在大學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之中,內化為一種素養。

其次,法律文明要對行為習慣起到培育作用。知識內化為素養要經歷一個不斷積累、逐漸形成行為習慣,由自在轉變為自覺的過程。因此,提高法律素養要重視法律文明建設,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注意借鑒世界先進的法治文明成果和優良的法的傳統,努力營造有益的法治文明氛圍,促進法律知識與法治文明的相互滲透與融合,促使當代大學生養成包含法律素養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再次,法律環境要形成無所不在的外部約束。法律素養的形成並不是封閉的、單向的,而是開放的、互動式的。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形成與整個社會的法律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關聯。為此,一要努力優化法律環境,有法必依,切實維護法律尊嚴;二要十分注重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運行,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屈服於特權,努力消除司法腐敗。以此,讓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法律許可權內自由自在、超越法律必受制裁的外部約束。

熱點內容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
省司法廳張敏 發布:2025-02-05 10:08:43 瀏覽:375
公司監事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5 10:03:50 瀏覽:68
日本古代刑法圖片 發布:2025-02-05 10:03:05 瀏覽:104
司法考試考點組 發布:2025-02-05 09:29:15 瀏覽:780
術前簽字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5 09:27:47 瀏覽:399
法院康翻身 發布:2025-02-05 09:25:35 瀏覽:856
崇陽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8:55:02 瀏覽: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