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公司公章蓋在簡歷上有法律責任嗎

公司公章蓋在簡歷上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2-05-17 12:14:22

A. 公司公章 法律責任

就是因你持章期間因公章產生的對應民事、刑事等法律後果,即權利義務關系。比如你持章時跟別人簽訂一份合同,但這個合同讓你公司受到侵害,這個損失你公司就能找你承擔受損賠償

B. 公司的部門印章有法律效力嗎或者說有哪些法律效力

印章和簽名一樣,表示「本人或本單位確認或認可此文書的內容」,專用章適用范圍窄,只用於某一類事務的文書,用於其他類文書時無效。一個單位通常有多個專用章。

C. 公司公章和法人章放在一起有什麼法律責任

公司公章和法人章放在一起由一個人保管,沒有什麼法律責任。
蓋章才產生法律責任
大點的單位公章由辦公室管理,法人章由財務管理

D. 在收入證明上蓋公章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收入證明是對勞動者在職期間正常收入標準的確認。如果屬實的話,蓋公章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一般在辦理簽證、銀行貸款,信用卡等會被要求由當事人單位出具的對經濟收入的證明。

收入證明的用途:

1、在申請信用卡或者辦理其他銀行業務的時候,收入證明是必不可少的證明材料。

2、許多人在要求單位開具收入證明的時候並不知道標準的收入證明是什麼樣的格式,導致很多收入證明無法使用。

(4)公司公章蓋在簡歷上有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收入證明的用途:

收入證明是我國的公民在日常生產生活的經營的活動中,所需要的對經濟的收入的一種證明了,一般在辦理簽證、銀行貸款,信用卡等會被要求由當事人的單位出具的對經濟收入的證明了。它是在辦理的買房的按揭時的主要參考內容之一了,直接反映了辦理人的還款能力的。

銀行批款是否只參考收入證明上的工資了?

如果申請人已婚,一個人的收入證明啊低於其月供的,則可以夫妻的雙方同時開具收入的證明來申請貸款的,符合條件後,銀行也可以審批。另外,還有家庭的一些其他的資產,如大額存款、債券、房產等也可以作為收入證明,銀行是一般會作參考的。

虛假「收入證明」既是一種弄虛作假的不道德行為,更會給購房者自己帶來巨大的風險。

所謂開虛假收入證明是指用人單位為本單位員工或非本單位人員出具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收入證明。它包括三種情形:一、用人單位為本單位員工出具收入情況比實際收入情況高的證明;二、用人單位為本單位員工出具收入情況比實際收入情況低的證明;三、為非本單位人員出具虛假收入證明。

對於個人來說,如果最後被銀行識破,無法通過審查關,購房者要求退房就屬於違約行為,而另一方面自身還款壓力較大,如果最後無力支付月供,更與開發商與銀行沒有一點兒關系了,弄虛作假的風險全由購房者自己承擔。

貸款買房開虛假收入證明,屬於合同欺詐的行為,存在的法律風險是,銀行可以欺詐為由要求撤銷貸款合同。

建議大家在買房子的時候自己去辦理收入證明,如果需要中介來幫忙代開的話,也一定要在合法的范圍內,千萬不要因小失大。

E. 需要蓋我們公司的公章,如果出了問題需要承擔哪些法

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公司公章具有如下主要的效力:
1、確認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要素,公司在以書面形式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時,記載意思內容的書面文件必須有簽名或蓋章,一是表明該意思為公司所表示,二是表明該意思有產生私法上效果之目的,三是表明公司願為該意思承擔責任。一份書面文件內容上雖然體現為民事法律行為,但不能與任何一個簽名或印章相聯系,該份書面文件便不能認定為民事法律行為的書面形式,因為無法確定作出民事法律行為的當事人。
2、證明行為主體。公司在一份書面文件上使用公章,不僅表明該書面文件是公司的意思表示,而且表明該意思由公司作出。由於公司公章上的印文與蓋章後留在紙張等書面載體上的印文具有同一性,以及公司公章由公司控制和支配,所以,以書面形式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主體推定為加蓋公章的公司。
3、區別主體。公司是一個組織體,自身不能實施簽字行為,其簽字或蓋章行為,需要由代表人或代理人行使,因此,公司公章能區別民事法律行為的主體:由於蓋章等同於公司簽字,是公司行為,因此,在由代表人或代理人的簽字或蓋章的書面文件上加蓋公司公章,該蓋章行為盡管形式上由代表人或代理人行使,但性質上是公司行為,對代表人或代理人而言是職務行為,而不是個人行為。

F. 私自蓋公章單位如何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案例:王某系某公司員工,在公司工作三年多,前段時間公司以效益不好為由裁員,要求其辦理離職手續,王某經咨詢律師後認為可以要求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等,但苦於雙方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且不好搜集證明勞動關系的證據,遂尋找機會偷蓋單公章,以證明雙方之間的勞動關系及公司要求其離職的證明,並利用該證據提起勞動仲裁。問題:私自加蓋單位公章的證明是否有效,應承擔何種責任法律分析:1、分析私蓋單位公章證明的效力私蓋,即為在單位不知情的情況下加蓋,首先單位是不同意加蓋的,如同意不會發生私蓋;其次證明的內容是否屬實,單位是否認可,如證明內容屬實,只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需要,沒有其他違法的目的,雖然私蓋公章的行為違法單位的管理制度,但其行為違法性值得商榷;如單位認可證明內容,則問題容易解決,如單位不認可證明內容,須提交其他證據佐證,並有可能面臨被單位追究責任的風險。2、私蓋公章的法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條第二款規定:「行為人私刻單位公章或擅自使用單位公章、業務介紹信、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以簽訂經濟合同的方法進行的犯罪行為,單位有明顯過錯,且該過錯行為與被害人的經濟損失之間具有因果關系的,單位對該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在此情況下,單位可以向私蓋公章進行違法犯罪行為的人進行追償,並根據行為造成的後果追究其法律責任。

G. 人事章有法律效力嗎

人事部業務專用章只對該印章只對業務范圍內的文件承擔責任,使用范圍一般為公司對外洽談內,開展,運作容,結算具體業務時使用。業務專用章不得簽定經濟合作方面的合同印章包括:公司文件簽署用章、公司收發貨章、公司管理用章、公司業務用章、公司財務用章等。

H. 加蓋公司公章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公司蓋章具有法律效力。公司印章是其對外進行活動的有形代表和法律憑證,能夠代表法人意志。以公司名義發出的信函、公文、合同、介紹信等文件,加蓋公章後受法律保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條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I. 求有關公司印章的法律法規

關於公司印章管理和注銷後印章的保管處理的規定如下:

一、根據《印章治安管理辦法》(草案)規定如下:

1、第七條

國家權力、黨政、司法、參政議事、軍隊、武警、民主黨派、共青團、工會、婦聯等機關、團體的各級組織、機構需要刻制印章的,由制發機關的印章管理部門開具公函到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辦理備案手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應即辦理並出具准刻證明。

2、第八條

企業事業單位、民政部門登記的民間組織、村(居)民委員會和各協調機構及非常設機構需要刻制印章的,應當憑上級主管部門出具的刻制證明和單位成立的批准文本到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申請辦理准刻手續。

無上級主管部門的,應當憑登記管理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登記證書或者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證明,到所在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申請辦理准刻手續。

辦理准刻手續的經辦人員,需持刻制單位的委託證明和本人身份證明;辦理人名章准刻手續的,同時提供名章所刻人名的身份證明。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自接到申請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核發准刻手續的決定。對符合條件的,出具准刻證明;不符合條件的,書面通知申請單位並說明理由。

3、第十一條

需要更換印章的,須公告聲明原印章作廢後按照本辦法第七條、第八條規定重新辦理備案或准刻手續。

印章遺失、被搶、被盜的,應當向備案或批准刻制的公安機關報告,並採取公告形式聲明作廢後,按照前款規定重新辦理備案或准刻手續。

二、根據《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印章的規定》規定如下:

第四條、印章的刻制、管理和繳銷

(一)制發印章的機關,對印章的刻制和發送必須加強管理,嚴格手續。刻制印章的工廠或刻字社,必須取得用章單位的上級委託書和公安部門的准許,才能刻制。對偽造印章和使用偽造印章者,應當依法懲處。

(二)各單位對印章要嚴格管理,使用印章,必須經本單位領導人批准。對非法使用印章的,應當根據情節給予行政處分直至依法懲處。

(三)各單位的印章,如因機構變動停止使用時,應當將原印章繳回制發機關封存或銷毀。

(9)公司公章蓋在簡歷上有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經營本辦法所指的印章業務的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 有固定的經營場所;

(二) 經營場所和設施符合國家消防和治安管理的規定;

(三) 經營者和從業人員無詐騙、招搖撞騙、偽造印章等違法犯罪記錄;

(四) 符合公安機關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統的資質條件;

(五) 設有印章保密工房和成品保管倉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章治安管理辦法》、網路—《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印章的規定》

J. 我是公司的業務員,主要做招商的合同簽了我的名字也加蓋了公司的公章和法人章,會追究我的法律責任嗎

作為公司業務員,代表公司與客戶簽訂合同屬於代理行為,是否要負法律責任要看你簽訂合同中回是否有違反公司規答定,損害公司利益行為,比如吃回扣。。。。。
根據《民法通則》第63條規定,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稱本人)的名義,在代理許可權內與第三人(又稱相對人)實施民事行為,其法律後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就是說由公司承擔責任。
因此,只要你正常遵守公司相關規定,在簽訂合同過程中沒有與客戶串通損害公司利益行為,即使簽訂合同出現問題也由公司承擔,你不用負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
省司法廳張敏 發布:2025-02-05 10:08:43 瀏覽:375
公司監事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5 10:03:50 瀏覽:68
日本古代刑法圖片 發布:2025-02-05 10:03:05 瀏覽:104
司法考試考點組 發布:2025-02-05 09:29:15 瀏覽:780
術前簽字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5 09:27:47 瀏覽:399
法院康翻身 發布:2025-02-05 09:25:35 瀏覽:856
崇陽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8:55:02 瀏覽: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