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法律責任
㈠ 精準扶貧戶遭遇車禍,自己需要承擔部分責任,那部分費用能報嗎
可以,你既然給自己規劃了醫療險,就可以報銷,關鍵點在於不同的醫療險產品責任不同,報銷的比例范圍都不一樣,你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預算和規劃意願去做方案,然後再說購買的事,這需要專業的保險知識和方案能力
㈡ 精準扶貧戶拿別人的房子騙取國家的補貼違法嗎
精準扶貧戶拿別人的房子騙取國家補貼,這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更是犯罪。
在國家扶貧政策中,貧困戶危房改造是一項惠民政策,是針對農村居民,特別是貧困戶居住房屋出現不同程度損壞,可以通過改建、修繕、置換等辦法,消除安全隱患,保證村民有安全住房保障,是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中的一項重要保障內容。
貧困戶危房鑒定有嚴格的程序,由當地人民政府聘請具有鑒定資質的房屋評估機構,在村委會人員的陪同下,對申請危房改造的村民住房進行鑒定,並由村委確定申報花名,報送鄉鎮政府。
如果精準扶貧戶拿別人的房子騙取國家危房改造補貼,這是詐騙罪的典型案件。
這種情況一經查實,不僅要追究當事村民的法律責任,還要追究村委幹部責任,很明顯,村委幹部負有把關不嚴的責任,是一種瀆職行為,如果和當事人合夥詐騙,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㈢ 精準扶貧戶口扶貧項目發生法律糾紛了怎麼辦
摘要 根據糾紛的具體形式,可以去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
㈣ 怎麼辦精準扶貧,什麼情況可以辦
申請精準扶貧的方式:
1、貧困戶申請、直接貸給貧困戶。
2、貧困戶申請、貸給貧困戶,貧困戶把錢交給大戶(企業),與大戶(企業)簽證分紅協議。
3、貧困戶申請、貸給大戶(企業),但大戶(企業)必須與貧困戶簽訂帶動發展、或分紅協議。
申請精準扶貧的條件:
1、年齡在18歲到60歲之間,有固定住所,具有完全民事能力;
2、持有效身份證件,具有還款能力,並且無不良信記錄;
3、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產業政策;
4、有貸款意願和自主發展能力;
5、能夠帶動缺乏致富能力的貧困農戶(必須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脫貧的致富能人、農村合作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6、貸款人需與貧困戶、村委會、鎮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共同簽訂增收脫貧帶動協議,使用貧困農戶的貸款額度,並作為承貸主體,承擔貸款全部償還責任;
7、貸款人是企業法人的,其法定代表人除具備前1至4款條件外,企業法人必須有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生產經營許可證等合法有效證件。
(4)精準扶貧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扶貧對象
當今世界多數國家大多是以人們的收入狀況來確定貧困線。中國的貧困線主要以是否達到溫飽為標准來確定。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1985年農民的消費水平,以年人均收入在 150元人民幣以下者為貧困型。
以後各地實行的標准有些上升為 200元,有的發達地區多至1000元。列入貧困線內的扶貧對象分為兩類:第一類,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國有18個片,包括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
這類地區生活條件差,生產力發展緩慢,經濟、文化落後,部分農民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第二類,零星的貧困縣和貧困戶。造成貧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勞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產和生活資料。
㈤ 貫徹精準扶貧要求的「四個明確」是什麼
貫徹精準扶貧要求的「四個明確」是目標明確;任務明確;責任明確;舉措明確。
法律分析
1、醫療費: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2、誤工費: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3、護理費: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4、交通費: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5、住院伙食補助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可以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予以確定。6、營養費: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7、殘疾賠償金: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第八十五條 國家扶持貧困地區改善經濟發展條件,幫助進行經濟開發。省級人民政府根據國家關於扶持貧困地區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制定扶貧開發規劃,並組織實施。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組織貧困地區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合理使用扶貧資金,依靠自身力量改變貧窮落後面貌,引導貧困地區的農民調整經濟結構、開發當地資源。扶貧開發應當堅持與資源保護、生態建設相結合,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全面進步。
㈥ 精準扶貧政策有哪些內容
法律分析:精準扶貧的主要內容是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
法律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三、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加快貧困人口精準脫貧
(四)健全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抓好精準識別、建檔立卡這個關鍵環節,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打好基礎,為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創造條件。按照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的要求,使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有5000萬人左右通過產業扶持、轉移就業、易地搬遷、教育支持、醫療救助等措施實現脫貧,其餘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行社保政策兜底脫貧。對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定期進行全面核查,建立精準扶貧台賬,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根據致貧原因和脫貧需求,對貧困人口實行分類扶持。建立貧困戶脫貧認定機制,對已經脫貧的農戶,在一定時期內讓其繼續享受扶貧相關政策,避免出現邊脫貧、邊返貧現象,切實做到應進則進、應扶則扶。抓緊制定嚴格、規范、透明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退出標准、程序、核查辦法。重點縣退出,由縣提出申請,市(地)初審,省級審定,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備案。重點縣退出後,在攻堅期內國家原有扶貧政策保持不變,抓緊制定攻堅期後國家幫扶政策。加強對扶貧工作績效的社會監督,開展貧困地區群眾扶貧滿意度調查,建立對扶貧政策落實情況和扶貧成效的第三方評估機制。評價精準扶貧成效,既要看減貧數量,更要看脫貧質量,不提不切實際的指標,對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㈦ 銅仁市對「精準扶貧」幫扶責任人發生意外傷害有具體文件說明嗎
當然沒有,對於精準扶貧下鄉幹部發生意外傷害一般都是找單位報銷按照工傷處理。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條職工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㈧ 精準扶貧中的十不算十不脫指的是什麼.
一、精準扶貧中的十不算:
1、按統計口徑當年未實現現金收入的農副產品(哪一年出售實現現金收入就記入哪一年)。
2、養老金。
3、殘疾人補助金。
4、臨時性救濟金和一次性生活補貼。
5、合作醫療報銷和大病救助資金。
6、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分紅。
7、三、四類低保金。
8、到戶項目建設補助資金。
9、學前、高中和中職學生補貼。
10、一次性贈予和人情往來收入。
二、精準扶貧中的十不脫:
1、住危房或新建、改建房屋沒有達到入住條件的。
2、飲水不安全的。
3、義務教育階段有輟學學生的(智障和殘疾導致輟學的除外)。
4、家庭成員患大病未治癒的。
5、易地扶貧搬遷未入住或剛剛入住的。
6、整戶無勞動能力、無其它收入來源,主要依靠一、二類低保金等政策性收入維持生活的暫不脫(待國家政策明確後統一調整)。
7、當年新納入的。
8、雖然享受了扶貧政策但當年收入情況和家庭生產生活條件與往年相比變化不大的。
9、雖然收入及「三保障」達標但因災、因學、因房、因病等借貸5萬元以上的。
10、擬脫貧戶民主評議大多數群眾不認可脫貧但被強行脫貧的。
(8)精準扶貧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一、如何推進精準扶貧:
(一)精確識別,這是精準扶貧的前提。通過有效、合規的程序,把誰是貧困居民識別出來。
(二)精確幫扶,這是精準扶貧的關鍵。貧困居民識別出來以後,針對扶貧對象的貧困情況定責任人和幫扶措施,確保幫扶效果。
(三)精確管理,這是精準扶貧的保證。要建立起貧困戶的信息網路系統,將扶貧對象的基本資料、動態情況錄入到系統,實施動態管理。
二、如何強化精準扶貧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村黨組織建設。
完善工作制度、議事制度,健全農民自主投工投勞等機制,逐步形成村民自主決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長效機制。
(二)強化產業扶貧措施。
一對一落實扶貧工作責任人,制定任務書,簽訂責任狀,分戶建檔立卡,分戶制定脫貧計劃和時間表,提出項目安排和具體措施。
(三)強化扶貧資金監管。
扶貧部門要嚴格執行扶貧資金管理制度,加強監督檢查,規范資金管理,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四是加強政務公開。對每一筆扶貧資金的使用,都要做到政策、資金、項目三公開。
(四)建立後期幫扶跟進機制。
貧困人口脫貧後,要落實責任人進行3~5年的跟蹤,繼續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問題,直至其持續發展,實現穩定脫貧。
㈨ 村幹部以貪困戶的名字套精準扶貧資金是違法還是違規
摘要 建議申訴控告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