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負責人可以承當法律責任嗎

負責人可以承當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2-05-18 05:12:15

⑴ 分公司負責人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分公司法人要承擔什麼責任?

關於分公司的法律地位及民事責任承擔。《公司法》第14條第1款:「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這一規定,明確了分公司民事責任的歸屬,即分公司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其一切行為的後果及責任由隸屬公司承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7條第3款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經營管理的財產不足以承擔保證責任的,由企業法人承擔民事責任。該條第4款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提供的保證無效後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由分支機構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企業法人有過錯的,按照擔保法第29條的規定處理。

由此可見,分公司不具備法律意義上的法人,所說的公司法人相當於負責人的地位。

分公司負責人在法律上一般不對外承擔責任,只是相當於總公司一個部門。《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的規定,分公司是指公司在其住所以外設立的從事經營活動的機構。分公司的登記事項包括:名稱、營業場所、負責人、經營范圍。相對於總公司而言,分公司在法律地位上相當於公司的一個職能部門,分公司的負責人則相當於部門經理。

《公司登記管理條例》規定,分公司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分公司的經營范圍一般不得超過總公司的經營范圍。故法律上,分公司的負責人的許可權亦受總公司的章程的約束,負責人亦需要遵守公司治理結構如股東會、董事會的決議。由於分公司在法律地位上,相當於總公司的一個職能部門,因此總公司以其自身名義授權分公司中非負責人作為簽約代表,並無不可。但是,由於被授權的分公司員工不是法定的代表人,可能會帶來如下法律風險:

1、 簽約許可權沖突的風險。由於分公司負責人在法律上有對外代表分公司進行簽約的權利,分公司負責人的簽字一般亦對分公司具有約束力。因此,若總公司將簽約權授予非負責人的其他員工,則需要明確約束或者禁止分公司負責人的簽約權,但此類約束只能在公司內部生效,對外不能對抗簽約相對方。

2、表見代理的風險。《合同法》第49條的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若總公司將簽約權授予非分公司負責人的其他員工,但該員工被終止代理權甚至與公司終止勞動關系後,總公司未及時告知交易相對方其無代理權的情況,該員工與交易方所簽合同仍然成立並有效。

分公司的負責人對分公司的經營活動負有法律上的責任,在公司發生經濟或者刑事案件風險時,依法需要承擔刑事或者行政上的責任。

總結來說,分公司是企業一個特別的存在,沒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因此也不存在法律意義上的法人,但是對外卻往往有獨立經營資格,關於分公司法人要承擔什麼責任,其中所說的分公司的法人也就是我們所知的負責人,依然對公司經營承擔一定的民事、刑事責任

⑵ 擔任公司營業執照上的負責人會承擔什麼責任

擔任公司營業執照上的負責人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版》第權四十九條規定,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2、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3、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4、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5、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2)負責人可以承當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並不是任何情況下公司違法法定代表人都會承擔責任,負有個人責任的法定代表人才需承擔責任。若法定代表人對公司違法而被吊銷營業執照的違法行為負有個人責任的或者對公司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的,自企業被吊銷或破產清算起三年內不得再次擔任其他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不過,如果公司因不按時記賬報稅或者不按時年報造成企業被列入工商稅務的黑名單的,公司對應的法定代表人信用受限,出行乘坐交通工具會有影響。

⑶ 分公司負責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分公司負責人不承擔法律責任。
但相當於總公司的一個部門,分公司是企業主體形式中一個特別的存在,其雖無獨立法人資格,但是對外卻往往有獨立經營資格,須領取營業執照方可對外經營,而分公司的負責人,相應亦是屬於法定登記的內容,但由於現行規定對分公司負責人的法律地位及具體權利義務並無具體規定,導致實務中對於分公司負責人的具體許可權及相關問題,難以有明確法律指引。
分公司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分公司的經營范圍一般不得超過總公司的經營范圍。故法律上,分公司的負責人的許可權亦受總公司的章程的約束,負責人亦需要遵守公司治理結構如股東會、董事會的決議。由於分公司在法律地位上,相當於總公司的一個職能部門,因此總公司以其自身名義授權分公司中非負責人作為簽約代表,並無不可。但是,由於被授權的分公司員工不是法定的代表人,可能會帶來如下法律風險:
1、簽約許可權沖突的風險。由於分公司負責人在法律上有對外代表分公司進行簽約的權利,分公司負責人的簽字一般亦對分公司具有約束力。
2、表見代理的風險。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
第四十八條 分公司變更登記事項的,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申請變更登記,應當提交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變更登記申請書。變更名稱、經營范圍的,應當提交加蓋公司印章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分公司經營范圍中屬於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在登記前須經批準的項目的,還應當提交有關批准文件。變更營業場所的,應當提交新的營業場所使用證明。變更負責人的,應當提交公司的任免文件以及其身份證明。
公司登記機關准予變更登記的,換發《營業執照》。

⑷ 財務負責人承擔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

財務負責人如果有違法犯罪行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第五條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照本法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和其他會計資料,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

⑸ 公司出現安全事故,負責人有法律責任嗎

法律分析:有,公司的主要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的直接責任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

第十八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有下列職責:

(一)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二)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三)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

(四)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

(五)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六)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七)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第二十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的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需的資金投入,由生產經營單位的決策機構、主要負責人或者個人經營的投資人予以保證,並對由於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的後果承擔責任。

有關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規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產費用,專門用於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安全生產費用在成本中據實列支。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使用和監督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意見後制定。

⑹ 醫療器械公司企業負責人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承擔法人責任。
法人責任是由法人對其違法行為承擔的法律責任。法人是內社會組織,它不容同於公民。
法人的責任是一種有限的責任,即法人只以其所有的或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法律責任。當然,法人工作人員只有在其執行職務中的行為及法人代理人在法人授權范圍內的行為,才可能產生法人責任。非執行職務的行為或超越代理權的行為,不是法人的行為,只是法人工作人員或法人代理人的個人行為,不發生法人責任。

⑺ 公司法人和負責人要負什麼責任

公司法人需要承擔一切法律責任的,公司負責人即法定代表人,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公司法人是企業的一種組織形式。以營利為目的的社團法人。公司負責人是代表公司活動的人,有當然負責人與職務范圍內負責人兩種。
法律分析
公司法人和負責人需要承擔的責任有:1、企業法定代表人應當在不同場合承擔不同的法定責任,種類繁多。例如,在代表企業的場合,個人簽名會導致企業承擔責任的後果;企業破產並承擔個人責任的,法定代表人將受到今後重新經營企業的諸多限制;2、如果法人沒有成立缺陷,其自行承擔損失責任,既不是股東,也不是法人代表。當然,如果是國有企業,法定代表人有失職行為,嚴重程度達到刑法調查程度或者應當給予行政處分的除外;3、個人獨資法人只要能區分法人財產和個人財產,就不需要法人代表承擔民事責任。以有限公司形式的法人負債時,由公司承擔全部財產,無股東個人承擔,成立時有出資瑕疵的除外;4、因經營過錯向法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5、法定代表人因單獨或者共同侵害單位財產可能承擔的民事侵權法律責任。因違法行為受到的民事制裁、罰款、拘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第十三條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並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⑻ 疫情期間企業提前復工負責人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若疫情期間企業提前復工企業及其負責人可能被處以警告、罰款、拘留等行政處罰措施。如果因提前復工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的,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企業及其負責人應承擔民事侵權賠償責任。企業擅自提前復工,導致新冠肺炎傳播加快、造成員工及他人交叉感染的後果,其負責人可能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拒不執行人民政府在緊急狀態情況下依法發布的決定、命令的;

(二)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

(三)阻礙執行緊急任務的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搶險車、警車等車輛通行的;

(四)強行沖闖公安機關設置的警戒帶、警戒區的。

阻礙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的,從重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條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類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的;

(二)拒絕按照衛生防疫機構提出的衛生要求,對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污水、污物、糞便進行消毒處理的;

(三)准許或者縱容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從事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該傳染病擴散的工作的;

(四)拒絕執行衛生防疫機構依照傳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預防、控制措施的。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甲類傳染病的范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務院有關規定確定。

⑼ 我在公司當負責人簽字有法律責任嗎

有啊。簽字就代表你對簽字的事的認可與負責。而任何事情它都在法律管控的范圍內。因此你簽字的事也在法律管控的范圍內,也就是有法律責任游。

⑽ 法人和負責人的法律責任一樣嗎

法律分析:法人和負責人的法律責任不一樣,法人代表是企業的法定負責人。只要公司出了事,肯定要被追究責任,並追究具體負責人(以及直接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如果能證明確實和法人代表無關,那麼也要追究法人代表管理不力的責任。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可以不是法人代表,承擔責任也不同;比如安全防火負責人的過失,和質量負責人就沒有關系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熱點內容
法律碩士公派出國讀博 發布:2025-02-05 04:33:25 瀏覽:832
刑法二百一十條 發布:2025-02-05 04:18:29 瀏覽:512
方濤律師 發布:2025-02-05 03:29:28 瀏覽:288
法院審執運行 發布:2025-02-05 03:26:23 瀏覽:366
icu護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5 02:19:18 瀏覽:200
民法哲學研究 發布:2025-02-05 02:09:11 瀏覽:464
注會備考攻略2020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1:37:32 瀏覽:409
吉安市安福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1:30:40 瀏覽:65
深圳律師合作 發布:2025-02-05 01:02:09 瀏覽:147
經濟法自考論文選題 發布:2025-02-05 00:39:48 瀏覽: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