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犯罪預備的法律責任

犯罪預備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18 11:51:59

Ⅰ 犯罪預備怎麼判決

法律分析: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犯罪預備行為是為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法律規定對於預備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同時考慮到犯罪預備行為畢竟尚未著手實行犯罪,還沒有實際造成社會危害,刑法又規定,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二條 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Ⅱ 犯罪預備需要刑事處罰嗎

一般情況下,犯罪預備要刑事處罰,但如果免除處罰的,就不需要了。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犯罪預備的認定是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客觀上有為實施犯罪進行了准備活動的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二條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第十四條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Ⅲ 犯罪預備罪需要受到怎樣的刑事處罰

犯罪預備該受到刑事處罰。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犯罪預備亦稱預備犯。是為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行為人在此階段上,主觀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預備行為是為侵害某種客體製造條件,並希望以此保證犯罪的既遂;客觀方面表現為為實施犯罪而准備工具、製造條件。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十二條
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Ⅳ 犯罪預備需要處罰嗎

法律分析:需要。犯罪預備盡管沒有著手實施犯罪,但是犯罪人為了犯罪的順利進行而做了相應的准備,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應當負刑事責任。但犯罪預備畢竟沒有把犯罪行為實施完畢,與完成了的犯罪(犯罪既遂)相比,社會危害性要小很多(比如說為了殺人而准備菜刀和用菜刀把人殺死畢竟是兩碼事),因此在處罰上比犯罪既遂要輕。《刑法》第22條第2款規定: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就是說根據犯罪預備的社會危害性的大小可以分別予以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要注意的是這里只是「可以」而不是一定要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不從寬處理也是可能的,但現實中對犯罪預備的處罰一般要比犯罪既遂要輕,而且一般都輕得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二條 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Ⅳ 犯罪預備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嗎

法律分析:需要,犯罪預備行為是為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形態則是犯罪行為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預備階段的停止形態。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二條 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Ⅵ 犯罪預備需要定罪嗎

法律分析:需不需要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看,原則上是可以定罪的,但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犯罪預備亦稱預備犯,是為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行為人在犯罪預備階段上,主觀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預備行為是為侵害某種客體製造條件,並希望以此保證犯罪的既遂,客觀方面表現為為實施犯罪而准備工具、製造條件,既可以是作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為的形式。

犯罪預備行為也有其犯罪構成,它是一種具備修正的構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態。這是追究犯罪預備行為的刑事責任的法理根據。犯罪預備行為雖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體,但已經使犯罪客體面臨即將實現的現實危險,因而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犯罪預備行為同樣具有可罰性,可以定罪追究刑事責任,只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二條 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Ⅶ 犯罪預備要受刑事處罰嗎

犯罪預備該受到刑事處罰。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犯罪預備行為雖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體,但已經使犯罪客體面臨即將實現的現實危險,因而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應當給予處罰。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十二條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第十三條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Ⅷ 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怎麼處罰

法律分析:1、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2、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二條 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熱點內容
法律碩士公派出國讀博 發布:2025-02-05 04:33:25 瀏覽:832
刑法二百一十條 發布:2025-02-05 04:18:29 瀏覽:512
方濤律師 發布:2025-02-05 03:29:28 瀏覽:288
法院審執運行 發布:2025-02-05 03:26:23 瀏覽:366
icu護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5 02:19:18 瀏覽:200
民法哲學研究 發布:2025-02-05 02:09:11 瀏覽:464
注會備考攻略2020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1:37:32 瀏覽:409
吉安市安福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1:30:40 瀏覽:65
深圳律師合作 發布:2025-02-05 01:02:09 瀏覽:147
經濟法自考論文選題 發布:2025-02-05 00:39:48 瀏覽: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