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民事行為能力法律知識
㈠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怎樣認定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以下兩種情況:
1、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2、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所謂的無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自然人不具有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民法典》第二十一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㈡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哪些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以及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時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法律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㈢ 哪些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法律分析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智力發育不成熟或者精神存在障礙,不能認清自己的行為後果,如果讓其實施行為,則可能既不利於行為人自身利益的保護,也會損害他人的利益。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為其主體資格的限制,無法承擔民事責任。雖然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不能承擔或在承擔民事責任時受到限制,但是他們或她們在侵犯他人權利或利益時應該是直接侵害人,所以他們或她們是不能擺脫成為民事被告的風險。不過雖然他們或她們是被告,但是承擔責任或部分責任的主體卻是他們或她們的監護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㈣ 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構成要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的規定,構成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條件為「未滿八周歲」和「完全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即年齡和認識判斷能力,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構成不需要二者都具備,年齡和認識判斷能力是「或」的關系,只要二者具備其一即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相關法律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無行為能力人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效力一律無效。
民法總則:
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一百四十四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上海贈百萬房產老人被認定無民事行為能力:
2021年5月18日,水果攤攤主代理律師高律師提供了一份上海寶山法院的民事判決書顯示,老人妹妹申請認定老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法院於2021年2月3日予以立案。
申請人訴稱,老人於2017年7月因病住院,經診斷患有嚴重老年痴呆症,目前老人已無法判斷自己的意識和行為。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司法鑒定中心接受法院委託,於2021年4月14日出具鑒定意見書:
被鑒定人患有器質性精神障礙,目前應評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2021年5月8日,上海寶山法院作出終審判決,認定老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無民事行為能力
㈤ 如何確認無民事行為能力
民事行為能力不是說由個人進行認定的,而是由法律予以規定。如果對於某具體公民的某個具體民事行為具有爭議,可以通過訴訟途徑要求法院予以確定。
我國的《民法通則》及其司法解釋將公民按照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通常情況下對於民事行為能力認定主要依靠公民的年齡和智力水平:
依照公民年齡劃分:
10周歲以下 10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具體的民事行為能力由其法定代理人(通常是監護人)代理;未經其代理人同意的民事行為無效。但通常實際生活中,對於部分明顯簡單的民事行為能力(如打醬油、買冰淇淋),可以認為該未成年人具有比較清晰的認識,雖然該未成年人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但該簡單的民事行為(簡單的口頭合同行為)依然認為是有效的;
10周歲以上16周歲以下 10周歲以上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為限制行為能力,僅能夠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行為,超越其年齡、智力范圍的民事活動,必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法定代理人同意。而對於該年齡段的未成年人進行何種行為才是「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則根據一般人的合理推斷認知。如10-16周歲的未成年人購買黃金投資,則必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人出面進行購買或者由其法定代理人許可同意;
16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 16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若其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否則依然按照10-16周歲的未成年人的標准進行界定。以其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要求該未成年人須與用人單位形成勞動關系,並通過勞動關系取得勞動報酬,同時所取得的勞動報酬能夠基本滿足其生活或在其生活中屬主要部分。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則其可以進行所有民事活動,並對其所有的民事行為承擔責任;
18周歲以上 18周歲以上即為成年人,是完全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法律所許可的所有民事活動,並對於其所有的民事行為承擔責任。
但上述依照年齡劃分民事行為能力必須建立在一個前提,即該公民精神健康、心智健全,智力水平正常。
在對於成年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成年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規定上,我國《民法通則》雖然僅規定了精神病人,但其司法解釋將精神病人擴大解釋為包括痴呆症病人,並且在實際的生活中,植物人、腦萎縮病人、腦癱患者等心智不健全或智力水平低下或智力水平缺失等病人,也可以視為《民法通則》規定中的「精神病人」,但並不包括普通心理或普通精神類疾病的病人如焦慮症、抑鬱症等。
《民法通則》第十三條規定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而如果某具公民患有上述「精神病」,則其法定代理人需要申請法院進行確認,法院確認其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會進行宣告。經過宣告以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進行其認識范圍以外的民事行為的,該民事行為無效;若法定代理人並未申請法院進行宣告,則對於其某個具體的民事行為,認定其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需要發生糾紛的當事雙方通過法律,提請法院進行認定。
㈥ 在法律上小學生都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法律分析:我國法律規定了,八周歲以下的自然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小學生中8周歲以下的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八周歲以上十八周歲以下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以小學生是不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需要看他的年齡。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㈦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什麼群體這些人缺失什麼能力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完全不能以自己的行為行使相關權利或者履行相關義務的群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規定,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已經成年的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像是精神病人也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這些人缺失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的能力。
法律依據:根據《民法典》規定
第二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十三條【法定代理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四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認定與恢復】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以上就是針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什麼群體?」和「這些人缺失什麼能力?」的問題進行的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