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互換協議法律效力
㈠ 農村宅基地互換協議是否有效
1、「注意是規范的《宅基地互換協議書》!」:你所要的協議,不是要式合同,所以沒有法律規定的「規范」樣式,只要寫清互換人的基本情形、所交換的宅基地的具體情況、雙方自願交換的意思就行了。
2、樓上朋友給出的,是宅基地「轉讓」協議,而不是「互換」協議,不符合樓主的要求。
3、附:宅基地互換協議書(供參考)。另外,提示一下:此協議只是證明了雙方互換宅基地的意思表示,協議生效後,最好是到村委會開個證明並將雙方的宅基地證姓名變更,如果不變更,不發生物權的變動、只是協議有效,將來恐有麻煩。
宅基地互換協議書
甲方: XXX 身份證號碼XXXXXX 現住址XXX 聯系電話:
XXXX(甲方妻子)身份證號碼XXXXXX 現住址XXX 聯系電話:
乙方: XXX 身份證號碼XXXXXX 現住址XXX 聯系電話:
XXXX(乙方妻子)身份證號碼XXXXXX 現住址XX 聯系電話:
甲乙雙方經協商一致,自願將各自的宅基地及地上物交換,雙方經友好協商達成如下協議以資共同遵守:
一、甲方宅基地位置為XXXXXXXX,該宅基地登記面積共XXX平方米,四至是東XXX,西XXX,南XXX,北XXX。
甲方宅基地上有正房X間、廂房X間(寫清詳細情況),有樹XXX棵(有其他物的都寫明物品名稱和數量、狀況)。
二、乙方宅基地位置為XXXXXXXX,該宅基地登記面積共XXX平方米,四至是東XXX,西XXX,南XXX,北XXX。
乙方宅基地上有正房X間、廂房X間(寫清詳細情況),有樹XXX棵(有其他物的都寫明物品名稱和數量、狀況)。
三、甲方、乙方對各自的房屋狀態陳述和承諾如下:
1、保證對該宅基地有處分權:沒有其他共有權人;
2、該房屋的抵押狀況為:無抵押。
3、該房屋的使用狀況為:無使用權人。
4、房屋沒有其他任何糾紛。
四、甲方雙方自願將各自宅基地房有房子附屬物相互轉讓,相互不補償(如果有補償,寫清誰補償誰、補償款數額、支付方式和支付時間等)。
五、甲乙雙方約定,於本協議生效後20日內相互交換佔有,協議生效後30日內相互協助辦理過戶手續(時間如不合適,可以雙方協商確定)。
六、如果中途一方反悔,不協助另一方辦理過戶手續的,應承擔違約賠償金XXX萬元。
七、本協議一式二份,各方各執一份。自甲、乙雙方簽字後生效,未盡事宜雙方協商解決。
甲方:簽名 年月日
甲妻:簽名 年月日
乙方:簽名 年月日
乙妻:簽名 年月日
㈡ 未經變更登記,宅基地互換協議能否成立
□韓少清
閱讀提示:馮某與魏某簽訂協議互換宅基地後,馮某在魏某原來的宅基地上建起樓房。魏某出於某種原因反悔,以未辦理變更登記為由要求馮某退出該宅基地,恢復原狀,或要求馮某賠償其購地款,行不行?[案情]
馮某的宅基地與魏某的宅基地相鄰。兩塊宅基地的寬度均為8米,長16米,面積均為128平方米。馮某與魏某均於1996年2月12日取得土地使用證書。1999年5月6日,馮某與魏某協商簽訂了一份《宅基地調換位置協議書》,該協議書約定:馮某與魏某雙方互換調整宅基地位置,雙方所持的土地使用證書中的土地尺寸不變,協議簽訂後的任何一方不得後悔,否則負全部經濟責任。
2001年9月18日,馮某在尚未辦理宅基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時,便在魏某的宅基地上建起建築面積576平方米的樓房。2002年4月27日,魏某以雙方換地尚未辦理正式過戶手續,馮某侵佔其宅基地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馮某退出侵佔的128平方米宅基地,恢復原狀。在庭審中魏某變更訴訟請求,要求馮某賠償其該購地款15萬元及其利息。
[分析]
對本案的處理,主要存在以下三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應判決馮某與魏某簽訂的互換宅基地協議書無效,馮某向魏某賠償購地款15萬元及利息。理由是:馮某與魏某雖然經過協商簽訂協議,願意將各自合法擁有的宅基地互換,是雙方自行處置其民事權利的民事行為,應認定「合同成立」,但是雙方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宅基地權屬變更登記手續,方能認定合同有效。
第二種意見認為,應判決馮某與魏某簽訂的互換宅基地協議有效,駁回魏某的訴訟請求,並責令馮某與魏某補辦宅基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理由是:馮某與魏某用於交換的宅基地,雙方都已取得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用地證書;因而雙方對各自的宅基地都合法擁有使用權和處置權。雙方經過協商並簽訂協議書將各自合法擁有的宅基地互換是雙方自行處置民事權利的行為,且是真實意思的表示,其簽訂的協議是有效協議,雙方應該按照協議所約定的內容履行。現魏某以雙方互換宅基地沒有辦理真正過戶手續而主張雙方的換地無效不應得到支持。故應判決駁回魏某的訴訟請求,並判決馮某與魏某履行完辦理宅基地使用權變更登記這一民事法律行為。
第三種意見認為,應裁定中止本案審理,向當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司法建議,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做出決定書,責令馮某與魏某限期補辦宅基地權屬變更登記之後,由魏某自行撤訴。如果魏某未在責令期限補辦宅基地權屬變更登記,其宅基地權利將不受法律保護,屆時應恢復本案的審理,並依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所作出的決定書,判決馮某與魏某的換地協議有效,駁回魏某的訴訟請求。
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
首先,從我國土地管理的規定分析,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二條規定,依法改變土地權屬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手續;第八十二條規定,不辦理土地變更登記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辦理。可見,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轉移不經變更登記,不具有法律效力,即不僅不能以其權利變更對抗第三人,而且在當事人之間也不發生權利變動的後果。而作為土地監督、檢查、處理土地違法案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發現有關權利人未依法辦理土地權屬變更登記,或者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接到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未辦理土地變更登記的檢舉、申訴,應當查明事實。如果證據充分、事實清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作出責令限期辦理變更登記的決定。當事人在接到責令限期辦理的決定書後,應當在該決定書限定的期限內辦理變更登記,同時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有關人民法院起訴。如果當事人不按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決定辦理土地權屬變更登記,其原有的宅基地權利將不受法律保護。本案馮某與魏某簽訂協議互換宅基地後,馮某已在魏某原來的宅基地上建起樓房,雙方的換地事實清楚。現魏某出於某種原因反悔,以未辦理變更登記為由要求馮某退出該宅基地,恢復原狀,或要求馮某賠償其購地款,於法不應得到支持,而應由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作出決定責令其辦理變更登記。
其次,從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分析,馮某與魏某所簽訂的互換宅基地協議已經成立,只是沒有到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變更登記。但是,當事人自願訂立的合同,必須依照誠實信用的原則正確、完全地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不得濫用權利、違反義務。本案涉及所互換的兩塊宅基地,雙方均具有獨立的支配處置其宅基地的權利,既然馮某與魏某已簽訂換地協議,並且雙方已將標的物即各自的宅基地交付對方,馮某也已經在魏某原有的宅基地上建上樓房,馮某沒有締約過失的責任。因此,馮某與魏某均應互相負有將該換地協議履行完畢,即到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變更登記的義務。
再次,從物權變動原因分析,交換、轉讓合同是物權變動的原因,而登記則是確定物權變動的效力。由於宅基地是一種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其權屬的穩定性,流轉的安全性,均會對社會秩序及人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國家才通過登記的形式把這種特殊物權的存在與流轉的過程記載下來,並向社會公示,以便預防和減少糾紛,便於國家進行監督和管理,也有利於當事人交易的安全。
㈢ 商品房的車庫兩家互換寫協議書有效嗎
你好,協議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建議簽合同。
㈣ 農村土地互換口頭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依法成立的互換農村土地的口頭協議有法律效力。當事人應通過收集合同訂立過程中和履行過程中的文書、資料、來往函件等證據材料,證明雙方合同關系的存在、合同的約定以及履行情況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第四百七十一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取要約、承諾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㈤ 憑產權調換協議可以確立房屋所有權嗎
簽訂了調換協議的產生法律效力,可以作為確權的依據
㈥ 宅基地互換協議是否有效
你好,如果是本村集體成員之間的宅基地互換,那原則上是有效的,但要經過村集體的同意並備案!祝好運!
㈦ 已經26年的口頭協議農村宅基地互換是否受法律保護
農村宅基地是農民集體所有,互換的只是使用權,而口頭協議根據《合同法》的規定也是可以的,這是受法律保護的。不過要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報備,同時重新更換不動產登記證。
當事人雙方共同申請。申請人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登記申請書;
(二)申請人、代理人身份證明材料、授權委託書;
(三)相關的不動產權屬來源證明材料、登記原因證明文件、不動產權屬證書;
(四)不動產界址、空間界限、面積等材料;
(五)與他人利害關系的說明材料;
(六)法律、行政法規以及本條例實施細則規定的其他材料。
《合同法》
第三條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第四條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第七條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第八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第九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當事人依法可以委託代理人訂立合同。
第十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土地管理法》
第八條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第三條不動產首次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注銷登記、更正登記、異議登記、預告登記、查封登記等,適用本條例。
第五條下列不動產權利,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辦理登記:
(六)宅基地使用權;
第十四條因買賣、設定抵押權等申請不動產登記的,應當由當事人雙方共同申請。
第十六條申請人應當提交下列材料,並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一)登記申請書;
(二)申請人、代理人身份證明材料、授權委託書;
(三)相關的不動產權屬來源證明材料、登記原因證明文件、不動產權屬證書;
(四)不動產界址、空間界限、面積等材料;
(五)與他人利害關系的說明材料;
(六)法律、行政法規以及本條例實施細則規定的其他材料。
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在辦公場所和門戶網站公開申請登記所需材料目錄和示範文本等信息。
第二十條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自受理登記申請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辦結不動產登記手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二條登記申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不予登記,並書面告知申請人: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
(二)存在尚未解決的權屬爭議的;
(三)申請登記的不動產權利超過規定期限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予登記的其他情形。
㈧ 簽訂房屋拆遷安置及房屋產權調換協議書,政府蓋(道路擴建指揮部是臨時的)公章是否有效
摘要 簽合同的主體為房屋徵收管理辦公室;拆遷辦是代表政府簽署的合同,蓋得章是政府的公章,同樣有法律效應;拆遷的賠償必須寫入補償協議,否則沒有法律效應。
㈨ 置換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置換合同如果依法成立的有效。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法,不違背公序良俗。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