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的法律責任
⑴ 加多寶和王老吉事件所牽涉到的法律都有哪些
直接涉及的法律:
1、合同法、商標法:授權商標行為
3、仲裁法:
4、廣告法:
5、著作權法:紅罐外觀版權問題
6、民事訴訟法:加多寶向法院申訴請求撤銷「王老吉」商標裁決行為
⑵ 買假王老吉有什麼罪
買假王老吉沒有任何罪名,不用負什麼法律責任。
但是你如果購買了大量的假冒王老吉,並且為了出賣的話,那麼你就構成了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的預備犯罪。
根據案情的輕重,有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和行政處罰.民事主要有賠償損失,退貨,包換,刑事責任主要為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該犯罪除要判刑外,還有沒收犯罪所得和罰金等附加刑.行政處罰主要為罰款,沒收產品和沒收非法所得及吊銷營業執照等
⑶ 王老吉和加多寶什麼關系
王老吉是廣葯集團的一個商標,並把商標租賃權給了鴻道集團生產涼茶。由於商標租賃合同到期後,鴻道集團由於無法使用王老吉商標,所以改用了「加多寶」這個名字。
作為占據國內涼茶市場半壁江山的兩大品牌,「加多寶」與「王老吉」因商標侵權糾紛已纏斗多年。雙方此番侵權紛爭始於2014年5月,加多寶方面曾一度提出管轄權異議及反訴,但其相關主張最終均被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支持。
(3)王老吉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針對該案的賠償問題,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王老吉方面請求按照加多寶方面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來計算損害賠償的金額,且盡到了其舉證能力范圍內的舉證責任。
加多寶方面不僅未盡舉證責任,且一再以明顯不合理的理由拒不提交相關財務賬冊,構成舉證妨礙,依法應負相應法律責任。考慮到在案證據及加多寶方面構成舉證妨礙等因素,法院認定加多寶方面在2010年5月2日至2012年5月12日期間的凈利潤為29億元。
因為雙方對該案被訴行為的發生均存在一定過錯,在確定賠償數額時應給予相應考量,賠償數額宜以加多寶方面在被訴侵權期間所獲利潤的一半即14.5億元為宜。
⑷ 「怕上火喝王老吉」是宣傳功能的廣告語,為什麼王老吉卻是普通食品是否違背法律
當然沒違法,王老吉是涼茶,涼茶當然算普通飲食品了。涼茶本身就具有清火解毒的作用,這是眾所周知的,又不是虛假宣傳。
回答者: chen1945 - 高級魔法師 七級 2009-6-11 17:42
這句廣告語是針對食品類的,並沒有誇張其葯用醫療作用,所以不違法廣告法。
回答者: goddoger - 副總裁 十一級 2009-6-11 19:02
我上火了 口腔里起了一個泡 舌頭也疼 喝王老吉管用嗎
回答者:匿名 2009-6-11 19:25
「怕上火喝王老吉」是宣傳功能的廣告語.
王老吉就是的一種廣東涼茶。是夏天必備消暑飲料,尤其是吃了火鍋,麻辣油炸等刺激性食品後更是不可缺少。 當然就是普通食品,你想當保健品別人也不幹呀 呵呵 既然不普通食品,所以就沒有背法律啊
回答者: xxyzl13191 - 總監 八級 2009-6-11 19:32
涼茶是普通食品!茶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不違背法律!不是虛假廣告是實事求是!
回答者: TXYjrz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2009-6-11 19:51
當然不會王老吉是一種涼茶飲料,涼茶具有清火去燥,清熱解毒的功效,所以被稱為去火飲料,沒有不當成份,廣告中只是突出產品效用用於擴大影響突出賣點。
回答者: 784650577 - 經理 四級 2009-6-11 19:54
不違法的、
回答者: 洛﹏尛慕 - 試用期 一級 2009-6-11 20:40
鑽法律的空子。卑鄙。誤導消費。
回答者: wb2cdm - 魔法師 五級 2009-6-12 00:54
《食品衛生法》第10條明確規定:「食品中不得添加葯物。」而中葯文化自古就和飲食文化融為一體。根據不同的時令和季節,在中葯用量上把握到位,就可以在飲食中充分發揮中葯葯性,滋補身體。考慮到這點,《食品衛生法》對第10條作出了補充說明:「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作為原料、調料或者營養強化劑加入的除外」,也就是說,某些葯品也可以作為食品或者加入食品中。隨後,衛生部又制訂了相關規章,推出了《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物品名單》。這一名單中的中葯材,都可以加入普通食品中。所以,並不違反《食品衛生法》。
參考資料: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8-d1000577591.html
回答者: kinmark - 總兵 十一級 2009-6-12 08:24
"怕上火喝王老吉"是宣傳功能廣告語,不錯,但是王老吉並非保健類飲品,因為王老吉是屬於嶺南文化特產,屬於人們日常飲料,是夏天必備消暑飲料,尤其是吃了火鍋,麻辣油炸等刺激性食品後更是不可缺少。同時,不光在夏天,在任何時候你想喝飲料時,王老吉都是首選,因為王老吉對於一般人不傷胃,喝多了也不是很影響,其他飲料畢竟對胃有刺激性,不適合經常食用,同時任何時候怕上火均可想到王老吉,所以作為普通食品,這樣的宣傳不違背法律,不是功能保健品這樣的宣傳廣告語即可,不違法。
回答者: 奇怪蠟筆小新 - 一派掌門 十二級 2009-6-12 08:52
您好!
這並不違法法律。
在南方,尤其是南嶺地區的涼茶文化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已經形成一種文化。
涼茶確實具有清火解毒的作用!完全可以說:怕上火喝王老吉。
王老吉是「植物飲料」,已經獲得衛生部門頒發的許可證,屬於普通食品。長期飲用不會對消費者造成危害。
因此,作為普通食品的王老吉飲料,「怕上火喝王老吉」作為一個符合實際情況的宣傳語是不違反法律規定的!
回答者: 歸田畝樂山林 - 經理 四級 2009-6-12 11:12
「防上火」是中國傳統的習慣說法,所以「怕上火喝王老吉」不屬於「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的范疇,不違背法律。
回答者: 金鑽世家 - 首席運營官 十三級 2009-6-12 13:12
這句廣告語是針對食品類的,並沒有誇張其葯用醫療作用,所以不違法廣告法。 王老吉就是的一種廣東涼茶。是夏天必備消暑飲料,尤其是吃了火鍋,麻辣油炸等刺激性食品後更是不可缺少。是普通食品。
回答者: 幽蘭繞人 - 助理 二級 2009-6-12 14:45
王老吉是一種廣東涼茶。是夏天必備消暑飲料,茶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所以是普通食品。
並不違背法律
回答者: 63960203 - 助理 二級 2009-6-12 14:58
不違法嗎?加入中葯材的飲品也是普通食品,這是一種強制告知而已!食品、葯品和保健品,時時刻刻都是相同相互的,只要在使用食品某種特殊作用時既是葯品或保健品啦!不過我還是很認同食療比葯療作用好!
回答者: shaoxiong1982 - 試用期 一級 2009-6-12 16:27
因為王老吉是一種涼茶 喝了以後身體舒服 涼快 . 不違背
回答者: 我說的123 - 試用期 一級 2009-6-12 17:13
不違背法律。
王老吉涼茶是一種治療上火的中葯配方。涼茶是用茶葉製成具有寒涼清熱,生津止渴作用的一種飲料。因茶葉本身就有這種作用,因而稱為涼茶。
回答者: 梅溪三槐 - 榜眼 十三級 2009-6-12 20:46
王老吉是一種廣東涼茶。是夏天必備消暑飲料,茶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是普通食品,並不違背法律。
回答者: wei_wei0601 - 舉人 四級 2009-6-12 20:56
因為王老吉是一種涼茶 喝了以後身體舒服 涼快 . 不違背
回答者: zzh3911 - 經理 五級 2009-6-12 22:43
王老吉是涼茶,涼茶是普通食品!
不違法。
回答者: jinwuyutu - 秀才 二級 2009-6-13 00:31
王老吉屬於涼茶
具有清火解毒的作用
不違背法律
回答者: sd3000225 - 經理 四級 2009-6-13 00:54
樓主好:
這並不違法法律。
涼茶確實具有清火解毒的作用!完全可以說:怕上火喝王老吉。
王老吉是「植物飲料」,已經獲得衛生部門頒發的許可證,屬於普通食品。長期飲用不會對消費者造成危害。
因此,作為普通食品的王老吉飲料,「怕上火喝王老吉」作為一個符合實際情況的宣傳語是不違反法律規定的!
回答者: 王振wsen - 魔法師 四級 2009-6-13 08:30
涼茶貫徹了「治未病」的養生學理念,許多配製涼茶的原料,具有食葯同源性,是涼性的,具有預防上火的作用。所以說,涼茶是飲料而非葯,那麼王老吉是普通食品卻能預防上火是正確的,更不是違背法律。
⑸ 王老吉和加多寶涉及到了合同法的哪條
直接涉及的法律: 1、合同法、商標法:授權商標行為 2、刑法、刑事訴訟法:加多寶行賄行為 3、仲裁法: 4、廣告法: 5、著作權法:紅罐外觀版權問題 6、民事訴訟法:加多寶向法院申訴請求撤銷
⑹ 加多寶和王老吉 法院判決根據的法律條款
經濟法 《反不正當競爭法》
《商標法》規定,商標所有權人與商標使用人可達成商標許可使用協議,並明確約定許可使用期限:在許可使用期限屆滿後,商標權人有權收回商標。
⑺ 王老吉的重要事件
2000年,作為王老吉商標的持有者,廣葯集團與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簽署合同,約定其對「王老吉」商標的租賃期限至2010年5月3日。此後,雙方簽署了兩份補充協議,將商標租賃時限延長。但由於加多寶賄賂廣葯集團原總經理李益民300餘萬港元,又續簽10年。2011年12月,雙方正式對簿公堂,在380多天後,仲裁結果才最終宣布。
價值1080億元的「王老吉」商標合同爭議案,隨著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2年7月13日終審判決書,駁回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關於撤銷王老吉仲裁結果的申請。這意味著持續達445天的王老吉商標案件正式以廣葯集團的完勝大結局,廣葯集團收回鴻道(集團)有限公司的紅色罐裝及紅色瓶裝王老吉涼茶的生產經營權。王老吉商標租賃早已逾期,廣葯集團收回合法合理。據裁決書,廣葯集團與鴻道集團簽訂的《「王老吉」商標許可補充協議》和《關於「王老吉」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的補充協議》無效;鴻道集團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雙方各負擔50%仲裁費。該裁決為終局裁決,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廣葯勝訴後,倪伊東稱,將保留向加多寶追訴2010年5月3日起損失的權利。所要求賠償金額內部還在商議中,尚未確定。「會結合生產經營運作情況,以及商標侵權的國際慣例。」加多寶悄然「去王老吉化」。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紅綠王老吉之爭」如火如荼的時候,加多寶已經悄然啟動去王老吉化」。從2011年年底,加多寶出品的紅罐王老吉涼茶產品啟用新設計產品包裝,此舉被外界認為是「去王老吉化」的開端。一段時期內,紅罐包裝上一面是「王老吉」,一面打著「加多寶」。
另一方面,廣葯積極招兵買馬。「紅綠之爭」並未公開懸念之際,廣葯集團已發布緊急招聘公告。5月10日,在廣葯集團官網,其發布了「第一期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第一期緊急招聘」稱全資子公司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緊急招聘3000名「快消人才」。此舉被外界解讀為,提前為「紅罐」王老吉招賢納士。 一道訴中禁令的頒布,終於讓王老吉「被改名」風波撥開雲霧見青天,真相大白於天下。
2013年1 月 31 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加多寶公司實施了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的行為,法院認為,為避免正在實施的虛假宣傳行為對本案原告的合法權益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有必要禁止加多寶公司及在經營場所擺放相關廣告牌的彭某實施上述虛假宣傳行為。法院遂依法作出訴中禁令(民事裁定書《( 2012 )穗中法知民初字第 263 號》),要求加多寶等被申請人立即停止使用「王老吉改名為加多寶」、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為加多寶」或與之意思相同、相近似的廣告語進行廣告宣傳的行為,禁令一出立即生效。
次日,王老吉大健康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將啟動法律程序,全面追究加多寶在全國各地虛假宣傳的法律責任,同時也將保留全面追究抗拒執行禁令,傳播、發布虛假宣傳的單位和經銷商、個人的連帶賠償責任的權利。
12月20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王老吉「被改名」案做出公開宣判,判定加多寶推出的「改名」廣告為虛假廣告,構成不正當競爭。至此,為期近一年的王老吉「被改名」案繼「訴中禁令」後,有了最終的結果。法院判決:被告加多寶立即停止使用「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為加多寶」廣告語,並賠償原告廣葯集團經濟損失人民幣1000萬元、支付廣葯集團合理的維權費用81萬元,在主流媒體進行公開賠禮道歉。
加多寶答辯稱,承認確實做過「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這個廣告,但不同意原告證據,認為該廣告不存在任何誤導成分。並稱廣告也履行了全部刊播審批和手續報備,嚴格做到形式合法和內容真實,經得起任何公平正義的司法審查。「紅罐」、「紅罐涼茶」是加多寶公司知名商品特有名稱,有唯一指向性,即加多寶產品,不存在任何誤導。原告稱這種廣告導致社會誤解王老吉要消亡,應承擔舉證責任。而關於「王老吉改名加多寶」的廣告語,加多寶公司從沒做過。
加多寶稱,加多寶與廣葯改名廣告糾紛,盡管廣州中院做出了一審判決,但這並非最終結果。加多寶集團品牌部副總經理王月貴向媒體表示,官司對加多寶的市場沒有任何影響,加多寶仍然占據涼茶領導者的地位。對於一審判決結果,加多寶發布聲明稱,已立即依法提起了上訴。
廣葯集團的代理律師曾贇表示,廣葯會保留上訴的權利。他認為:「雖然表面上看我們是勝訴了,但我們一共提出了6條訴求,法院只支持了我們其中兩條,我們認為這是不夠的,而1000萬元的賠償也遠遠無法彌補廣葯的損失。我們也不排除會提出上訴的可能。」
針對王老吉與加多寶爭議已久的「改名案」,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已在2015年12月2日作出終審判決,加多寶被判定虛假宣傳,王老吉勝訴。判決結果顯示,加多寶還須賠償原告王老吉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共1081餘萬元,並在《廣州日報》、人民網等媒體進行公開賠禮道歉。 2015 年12月15日,廣州醫葯集團、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收到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書。 法理層面:
權威專家一致認定紅罐屬於知名商品王老吉涼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知名商品擁有特有裝潢權,該裝潢屬於知名商品的合法經營者,並可隨商品在不同的合法經營者之間轉移。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03)佛中法民三初字第19號民事判決書和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03)粵高法民三終字第212號民事判決書均認定「王老吉涼茶屬於知名商品」,是無可爭議的事實!紅罐王老吉涼茶是王老吉涼茶中的一種。廣葯集團之前授權鴻道生產經營紅罐王老吉,現收回紅罐王老吉的生產經營權後,特有裝潢權也隨王老吉涼茶生產經營權一並轉移至廣葯集團。
2)根據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的裁決,加多寶對「王老吉」商標以及帶有「王老吉」商標的包裝裝潢的使用權至2010年5月2日終止,加多寶品牌的涼茶從2012年5月份才開始推出,其不是知名商品,更不可能擁有知名商品王老吉涼茶的紅罐裝潢權。
3)早在1995年廣葯集團與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簽訂的《商標使用許可合同》中,就明確規定授權鴻道集團生產經營紅色罐裝和紅色瓶裝王老吉涼茶。如果沒有所有權,又何來授權?紅罐及紅瓶王老吉涼茶本身就是廣葯集團所擁有的王老吉涼茶產品系列中的一部分。鴻道繞過廣葯直接申請外觀設計專利,該專利已無效。
加多寶繼續使用紅罐侵犯了王老吉涼茶知名商品特有裝潢,屬於嚴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據悉,由於紅罐官司廣受社會關注,相關法律界專家紛紛表態。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李明德主任、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張玉敏教授、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張楚主任、清華大學法學院崔國斌教授、華南理工大學關永紅教授、華東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黃武雙教授、中山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兼中國商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民商法學研究會會長周林彬教授等多位專家一致認為,知名商品王老吉涼茶特有的紅罐、紅瓶包裝裝潢權,自始至終都屬於廣葯,加多寶繼續使用紅罐包裝侵犯了廣葯的權利,加多寶公司生產經營與知名商品王老吉涼茶近似包裝裝潢的加多寶涼茶,並在此過程中刻意製造市場混淆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王老吉大健康方面認為,加多寶生產、銷售紅罐涼茶使消費者造成了混淆,誤以為加多寶涼茶就是王老吉涼茶,公然掠奪王老吉的商譽,嚴重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
2003年王老吉(由加多寶經營)與二十四味裝潢權先例
2003年王老吉狀告華力公司的二十四味涼茶侵犯其裝潢權。罐裝「王老吉」涼茶飲料是否為知名商品,原告加多寶公司使用的包裝裝潢是否為特有?
知名商品應當是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商品。在認定知名商品時不能以任何人對該商品是否知道為必要條件,而應以該商品在相關的市場領域中有較高的知名度為條件。
「王老吉」涼茶歷史悠久,多年來在國內外市場享有盛譽,在廣東及東南亞地區幾乎家喻戶曉,並且產品行銷全國各地,憑其可靠的產品質量,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並且「王老吉」商標於1992年和1998年被評為廣東省著名商標,1993年和1998年被評為廣州市著名商標,2002年4月10日被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器材裝備中心授予在其形象宣傳、廣告、品牌推廣和其產品包裝上使用「中國體育代表團專用標志」、「第十四屆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合作夥伴」稱號、「第十四屆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唯一專用茶飲料」稱號。
對此,被告華力公司也無異議。因此,「王老吉」涼茶是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知名度,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商品,應確認為知名商品,那麼罐裝「王老吉」涼茶飲料作為「王老吉」涼茶系列產品中的一種,與知名商品「王老吉」涼茶具有不可分離性。認定特有性主要看是否為相關商品所通用和具有顯著的區別性特徵,上述兩性是相互關聯的,並且不需要任何部門認定和授予。本案中原告加多寶公司在其產品「王老吉」涼茶飲料上的裝潢,在文字、色彩、圖案及其排列,寓意明確,設計獨特,該裝潢底色、圖案與其名稱融為一體,具有顯著的區別性特徵,並非為相關商品所通用,為該商品所特有,應確認為知名商品的特有包裝裝潢,應受法律保護。對於仿冒罐裝「王老吉」涼茶飲料的裝潢,進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應予以禁止。
《商標使用許可合同》針對的只是「王老吉」商標,並非涉及裝潢權的許可合同。廣葯集團以偷換概念的方式,偽稱「明確授權紅罐及紅瓶予加多寶生產經營」,毫無事實依據可言。根據早在1995年廣葯集團與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簽訂的《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僅僅規定授權鴻道集團使用「王老吉」商標而已,該合同涉及的同樣是商標權。廣葯集團理屈詞窮的狡辯「如果沒有所有權,又何來授權」,充分暴露了其從上到下都不懂法的本質,讓法律界齒冷。紅罐及紅瓶本身屬於外觀裝潢,按照誰設計誰受益的理念,其權利人只能是設計人,跟廣葯集團毫無關系。廣葯集團宣稱包裝裝潢屬於其所擁有的王老吉涼茶產品系列中的一部分,更是沒有任何法律依據。鴻道繞過廣葯直接申請外觀設計專利,該專利已無效。
情理層面:
王老吉涼茶創立於清道光八年(1828年),1911年廣州王老吉遠恆濟以葫蘆招牌為記在中華民國政府獲准注冊。
由此可見,從王老吉遠恆濟到王老吉聯合制葯廠、再到羊城葯業和今天的王老吉葯業,王老吉在廣州的發展可謂一脈相承、薪火相傳。一代又一代王老吉人憑借著獨有的涼茶秘方,創制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涼茶產品。
一季度王老吉紅罐涼茶勢頭喜人
紅罐涼茶從開始即是廣葯最珍視的資產,在收回紅罐王老吉的生產經營權之後,廣葯組建了王老吉大健康公司,不惜餘力從產業源頭到品質,再到渠道的全面發力。繼2012年初步建立了快消團隊之後,王老吉採取了全國的渠道織網計劃繼續深化渠道下沉,預計打造1萬5千人規模的營銷團隊,再度深化王老吉的終端銷售網路。
據悉,經過數月打造,王老吉的渠道已經覆蓋了全國市、縣、鎮的各級市場。「讓每個中國人都能喝到最正宗的王老吉涼茶」,成為王老吉大健康概念的構成之一。而有良心的企業才能更被消費者認可。王老吉大健康經營發展狀況良好,2013年第一季度,銷售更創新高,並對100億元的銷售目標充滿信心。
雖然隨著業績的不斷攀升,王老吉在涼茶市場的領軍地位愈加鞏固。但是王老吉從未忘記,是千千萬萬消費者的支持,才鑄就了今天的王老吉。
王老吉只以事實說話。以為消費者提供百年不變的品質,為消費者提供百年不變的口味,來支撐185年來消費者們對王老吉不變的信賴。
歷經185年,王老吉從水碗涼茶到涼茶包、涼茶顆粒,直至盒裝灌裝涼茶的演變,王老吉的載體不斷更新,但王老吉對消費者的那份感情不變。王老吉願意在廣大消費者的支持下,繼續堅守以事實說話,誠信經營,不以悲情營銷騙取同情,對於王老吉而言,一罐實實在在的好品質涼茶,才是最有說服力的市場營銷。
但是王老吉莫名其妙的「被降價」、「被資金鏈斷鏈」、「被收購」等傳聞屢見不鮮。這是某些企業在特意的進行「有色營銷」,王老吉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
涼茶案件始末呈現:
加多寶訴王老吉不正當競爭被重慶一中院駁回
重慶市一中法院對原告廣東加多寶飲料食品有限公司(下稱加多寶公司)訴被告何某、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下稱王老吉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進行公開宣判:駁回加多寶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其繼續延用「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廣告語不構成不正當競爭。
加多寶公司訴稱,「怕上火喝王老吉」廣告語是原告經營的知名商品紅罐涼茶的顯著商業標記,王老吉公司直接抄襲該廣告語侵佔了原告的商譽,使廣大消費者誤以為王老吉公司生產的「此」紅罐「王老吉」就是過去原告生產經營的 「彼」紅罐「王老吉」。王老吉公司的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構成了不正當競爭,給原告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和商譽損失。原告請求判令二被告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並判令王老吉公司承擔消除影響、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000萬元的民事責任。同時,重慶一餐飲店商戶何某由於有相關涉案行為也成為被告。
王老吉公司答辯稱,「怕上火喝王老吉」廣告語的權益屬於知名商品「王老吉涼茶」的合法經營者即王老吉公司,原告是「加多寶涼茶」的經營者,不享有該廣告語的相關權益,原告主張的1000萬元損失無事實和法律依據。
法院經審理查明,加多寶公司經商標權人許可於1998年10月起取得「王老吉」商標的使用權,並用於其生產的紅色罐裝涼茶產品。原告為推銷其產品,設計了「怕上火喝王老吉」廣告語,並與其關聯公司投入巨資製作了含有該廣告語的廣告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持續、頻繁、多種方式的宣傳,使該廣告語具有極高的知名度。2004年12月13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認定原告生產的使用前述外包裝和「王老吉」商標的涼茶產品為知名商品。2007年度至2011年度,加多寶公司及其關聯公司生產的使用「王老吉」商標的紅色罐裝涼茶產品連續五年列罐裝飲料市場銷售額第一名。2012年5月9日,原告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並從該日起改用「加多寶」商標。之後,王老吉公司經商標權人許可取得「王老吉」商標的使用權,並於2012年6月3日上市銷售其生產的使用「王老吉」商標的紅色罐裝涼茶產品,該產品在2012年度的銷售額為17億余元。王老吉公司為推銷其產品,製作了含有「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廣告語的廣告,並在其官方微博及被告何某經營的餐飲店進行發布。
最後,關於王老吉公司使用涉案廣告語的行為結果。王老吉公司延用該廣告語,仍然是繼續宣傳「王老吉」品牌,不會也無法與其他品牌產品產生混淆,不會損害包括原告在內的其他經營者的合法利益,也不會產生反競爭的效果。
綜上所述,重慶市一中法院遂判決駁回加多寶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法院認定,王老吉公司作為「王老吉」商標的合法使用人,對「怕上火喝王老吉」廣告語享有合法利益,其繼續延用「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廣告語在行為動機及行為結果上不具有不正當性,因而不構成不正當競爭。被告何某同意王老吉公司在其經營的酒店發布涉案廣告語的行為也不構成不正當競爭。
工均被公安機關拘留。
2013年5月11日下午4點30分左右,廣州白雲辦事處三名業務人員在白雲區新市開展正常業務活動時,被加多寶公司20多名人員非法圍攻毆打,對方用刀具、磚頭等凶器進行施暴。致使王老吉三名業務人員全部受傷住院,其中一人手臂被刀割開約13cm長的傷口,被縫14針,手術後昏迷十幾個小時。經法醫鑒定,此事件對王老吉三名業務人員造成一定人身傷害和極大精神損害 。
暴力事件背後
受廣葯集團的委託,一家調查公司開始針對王老吉商標侵權行為進行調查、舉報。
工商部門在接到一家名為「北方狼」的公司實名舉報後,來到了位於廈門市翔安區新圩鎮馬塘村的廈門吉源企業有限公司。現場查出侵犯「王老吉」商標的加多寶涼茶空罐367.574萬個。
「這家工廠規模很大,是加多寶正規的OEM生產商,盡管查得很嚴,但我們的調查員經過一番周折後,最終還是進入到工廠里。」北方狼負責人、職業打假人劉殿林告訴本報記者,「調查員發現,盡管最新生產出來的產品沒有侵權,但在這家工廠庫房中仍有大量印有王老吉字樣的空罐,這涉嫌侵犯王老吉商標專用權。」
「找到證據後,我們迅速將此情況匯報給委託方廣葯,經他們的批准許可後,我們向工商部門舉報。」劉殿林稱。
北方狼的調查員是如何進入該工廠的?劉殿林說:「公司調查員有自己的多種取證方式。相比我們之前的卧底到企業地下黑窩點,長期進行潛伏活動,秘密進入到一家工廠很輕松。」
然而,對於具體進入到這家工廠的細節,劉殿林以講述起來很復雜為由,並未透露。
這起事件並不是偶發,實際上,類似事件頻頻發生。
據劉殿林介紹,廣葯集團委託該公司對市場上的侵權產品進行投訴和舉報,已經舉報了涉及約36個銷售點侵犯王老吉商標,遍及福建、浙江、江蘇、北京等地。
2012年5月,根據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裁決,廣葯集團收回鴻道集團(加多寶母公司)的紅色罐裝及紅色瓶裝王老吉涼茶的生產經營權。
劉殿林說,北方狼正是依據這個裁決來調查取證、投訴。「這些案件都拿到了當地工商執法部門出具的《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決定書》。」劉殿林表示。
廣葯請調查公司「打假」
除了向工商舉報加多寶涉嫌侵權產品外,北方狼還舉報加多寶廣告用語涉嫌欺詐。
「從1996年我開始做職業打假。做這項工作,卧底取證很正常。調查員有自己的多種取證方式,比如各種角色的變換等。」劉殿林說。
實際上,北方狼與加多寶早有淵源。2005年,劉殿林以 「王老吉涼茶」中違法添加「夏枯草」存在欺詐為由,起訴加多寶公司。
劉殿林說,該公司並不是廣葯專門找來「查找」加多寶侵權產品的。據他介紹,北方狼與廣葯的合作已有十幾年。此前主要是為廣葯調查生產其品牌的假葯及對廣葯知識產權進行維護。新增加了重要的一項合作:調查侵犯「王老吉」商標專用權的加多寶涼茶。
除了代理廣葯對加多寶涉嫌侵權產品進行舉報,劉殿林還以北方狼的名義對加多寶涼茶的宣傳用語進行實名舉報。
加多寶生產的每一個涼茶罐上都印有「加多寶涼茶獲准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遺產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名錄是只有國務院批准公布的,任何地方單位和社會團體無權命名批准和授權。」劉殿林認為,這涉嫌欺詐。
王老吉訴加多寶案宣判 加多寶被判賠償300萬元
2014年12月3日,王老吉訴加多寶虛假宣傳糾紛案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法院判決加多寶方面停止使用含有「加多寶涼茶連續7年榮獲『中國飲料第一罐』」等用語的廣告,在指定媒體上連續七日刊登聲明以消除影響,並且賠償王老吉方面300萬元。」
2014年6月,北京市三中院受理此案。原告廣葯集團、王老吉大健康公司共同起訴稱,被告加多寶(中國)公司、廣東加多寶公司在店堂告示、電視媒體、戶內戶外媒體、報紙雜志、互聯網及產品包裝等各類途徑,發布、傳播「加多寶涼茶連續7年榮獲『中國飲料第一罐』」「加多寶涼茶榮獲中國罐裝飲料市場『七連冠』」以及近似的廣告內容,侵佔了王老吉涼茶的商品聲譽,構成虛假宣傳,給原告造成影響,為此請求法院判令加多寶公司賠償經濟損失2000萬元及合理維權費用100萬元。
對於起訴,被告加多寶方面辯稱,涉案廣告並未給二原告造成直接損害,加多寶方面連續多年使用王氏後人授權的涼茶秘方和生產紅色罐體涼茶產品,享有合法權利,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法院審理後認為,相關機構出具的2007年至2011年《統計調查信息證明》中顯示獲得全國罐裝飲料市場銷售額第一名的是加多寶集團生產的王老吉牌涼茶,涉案廣告語將《統計調查信息證明》內容進行人為選擇編排後表達為「加多寶涼茶連續七年榮獲中國飲料第一罐」等,這里的「加多寶涼茶」如果理解為加多寶品牌的涼茶則與品牌的歷史不符,因為加多寶集團在2012年之前使用的是王老吉商標,加多寶品牌是自2012年才開始獨立投入使用,並無七年之久,因此,涉案廣告語的表達方式不真實。
法院認為,涉案廣告語能夠讓消費者產生加多寶品牌已經存在七年之久的誤解,從而使被告獲得了不當的競爭優勢。涉案廣告語將王老吉商標有意識地進行忽略,其真正的用意是將凝結在王老吉商標中的商譽轉移到加多寶商標之上,該行為不當地利用了原屬於王老吉商標中的商譽,侵害了二原告的正當利益。法院據此作出上述判決。
加多寶提出上訴,北京高級人民法院受理。2015年7月23日北京高院終審判決維持原判。 2014年12月,法院判決:被告廣東加多寶於判決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使用與涉案知名商標王老吉紅罐涼茶特有包裝裝潢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包裝裝潢;立即停止生產、銷售與涉案知名商品王老吉紅罐涼茶特有包裝裝潢相同或相近似的包裝裝潢的產品;立即銷毀與涉案知名商品王老吉紅罐涼茶特有包裝裝潢相同或相近似包裝裝潢的庫存侵權產品;立即停止使用並移除或銷毀所有載有被控侵權產品的廣告(包括但不限於電視廣告、視頻廣告和平面媒體廣告)以及各種介紹、宣傳材料等。
法院判決廣東加多寶於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賠償原告廣葯集團的經濟損失1.5億元以及合理維權費用265210元。
2015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駁回加多寶有關商標侵權案反訴,下達裁定書認為,6家加多寶公司所提反訴不符合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關於反訴受理條件的明確規定,一審法院對反訴不予受理的處理具備事實與法律依據,作出駁回加多寶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裁定。這是加多寶在與王老吉的系列糾紛案中第十二次失利。王老吉有望獲賠29億。
⑻ 廣州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紅綠之爭
王老吉「紅綠之爭」,終於到了攤牌的時刻。
加多寶與廣葯集團間的「紅綠之爭」最近再起波瀾,王老吉嫡系傳人、香港同興葯業董事長、王老吉合資企業新一任董事長王健儀公開對媒體表示,支持紅罐王老吉所屬的加多寶集團,並希望在任內將海內外王老吉商標整合到王老吉葯業。對此,廣葯集團則堅稱集團已於去年年底向紅罐王老吉的商標使用者加多寶發出了正式終止授權的律師函,如需續約,必須重談合作。紅罐王老吉何去何從令人關注。 王老吉的「紅綠之爭」 的背後
廣葯與加多寶的「紅綠之爭」 背後還是利益在作祟,目前雙方正在博弈的關鍵時刻,「廣葯並非真的想收回紅罐王老吉商標,而是試圖通過『提出終止合約』的手段,達到兩個目的:一是抬高繼續合作的租賃價格,二是擴大雙方合作內容,不排除再租賃其他涼茶品牌共同做大涼茶產業。」該市場人士認為,「哪怕是真的收回來了,廣葯也可以利用王老吉葯業的平台,進一步做大涼茶產業,最終實現大健康產業的目標。」 王健儀表示,2004年同興葯業和廣州葯業(21.40,0.20,0.94%)合資成立王老吉葯業的時候,雙方約定把國內外的王老吉商標轉入到王老吉合資企業,但廣葯集團「始終沒有能夠落實下來」。王健儀希望在任期內將「盡快把國內外的王老吉商標轉到合資企業,為王老吉涼茶成為國際性的飲料品牌鋪平道路」。
對此,廣葯方面稱,「合資時同興葯業有提過這個要求,但我們沒有同意。」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而依照慣例,一般組建合資企業都會把無形資產先剝離,不會將無形資產放到合資企業,因為這涉及到合作解除後無形資產怎麼分的問題,「1997年廣州葯業上市後,就把所有控股公司的商標所有權收歸廣葯集團,也不可能為了2004年的合資就單獨把王老吉商標放到合資企業。」 董事會討論未公布
在王老吉葯業開董事會的前夕,王老吉嫡系傳人現身指責廣葯未履約轉讓商標。但業內人士稱,廣葯已經為王老吉品牌未來發展定下了大計劃,放手的可能性非常小。
最近,不少媒體都刊登了以王老吉葯業董事長、王老吉嫡系傳人王健儀的名義發出的廣告軟文,公開指責廣葯沒有履行承諾將王老吉商標轉到王老吉葯業,但蹊蹺的是,刊登的時間竟然在王老吉葯業開董事會的前夕,讓此前一度降溫的王老吉之爭再度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不過消息人士透露,王健儀此舉另有別的目的,就是想通過媒體施壓以實現其背後利益團體加多寶公司對王老吉商標的控制權。但是前天持續了一天的董事會到底作出了什麼決議,目前雙方皆不透露任何消息。
但從別的渠道了解到,王老吉董事會共有9名成員,廣葯方佔3席,同興葯業佔3席,另外還包括著名經濟學教授毛蘊詩在內的3名獨立董事,很明顯獨立董事在王老吉葯業的事務表決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王健儀選擇在此時通過廣告軟文的形式來向廣葯施壓,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3月份廣葯將白雲山和黃涼茶交由王老吉葯業來經銷,這讓加多寶倍感緊張。一位熟悉王老吉的人士透露,加多寶也想做瓶裝王老吉,但是現在還沒有成品出來,一旦王老吉葯業開始經銷白雲山和黃涼茶,就意味著王老吉葯業很快就切入了瓶裝市場。這次事件讓加多寶方感受到他們對王老吉葯業的控制權逐漸失去,而這也是前天董事會的議題之一。 廣葯新的授權行為,無疑使廣葯與加多寶的王老吉商標爭奪案風波再起。加多寶方面對記者稱,廣糧實業新推出的王老吉新品盡管不是涼茶,但在外觀上與紅罐王老吉非常相似,有侵權嫌疑。
「加多寶集團一直以來堅決維護整個王老吉品牌聲譽和消費者的權益,我們一直致力於將整個百年歷史品牌的中國涼茶推向世界,所以我們對於任何侵害王老吉權益的做法都將堅決抵制。」加多寶方面昨日發給記者的郵件如是表述。 2012年5月11日晚間,廣州葯業股份在香港聯合交易發布公告稱,根據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2012年5月9日的裁決書:廣葯集團與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的《「王老吉」商標許可補充協議》和《關於「王老吉」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的補充協議》無效;鴻道(集團)有限公司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該裁決為終局裁決,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2012年5月12日,廣州醫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葯集團」)發布公告稱:根據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裁決,廣州醫葯集團有限公司收回鴻道(集團)有限公司的紅色罐裝及紅色瓶裝王老吉涼茶的生產經營權。至此,引起食品行業乃至社會廣泛關注的廣州葯業與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關於王老吉商標的糾紛終於落定。
加多寶悄然換裝似有前兆
在廣葯集團負責此案的仲裁代理人看來,鴻道集團透過「非正常手段」與廣葯集團原高層李益民簽訂的2個商標使用許可補充協議,直接導致了國有資產的流失。他稱,也正是因為鴻道集團觸犯《合同法》第52條規定,最終導致了鴻道集團的敗訴。
廣葯目前保留追索權利
2012年5月12日,廣葯集團的案件代理人在接受信息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將保留追究鴻道集團違規銷售的權利,或會啟動追索程序。」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和2011年這兩年間紅罐王老吉的銷售額多達160億元至180億元。
據該代理人透露,如果追索過往2年的商標侵權的話,廣葯有三個方法可使用。其一,根據紅罐王老吉所獲得的利潤計算賠償;其二,根據企業會計准則,按照紅罐王老吉的銷售額計算賠償金;其三,按照行業慣例推算。
按照國際慣例,商標使用費應該是銷售額的5%。「即便是廣葯下屬的合資公司王老吉葯業,每年都要按銷售額的2.1%繳納商標使用費。如果加多寶也按照2.1%的比例給廣葯,按照其160億元的銷售,要付費3.3億的費用。」
據透露,從2000年至2011年,鴻道集團付給廣葯集團的商標使用費僅從450萬元增加到506萬元。即使是到2020年,商標使用費年租金也僅為537萬元。
不排除再次與鴻道合作
對於廣葯在收回紅罐王老吉的商標使用權後如何經營,廣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層表示,不排除自己經營的可能,但也會考慮再次與相關企業合作。當記者追問是否會繼續與「鴻道」合作,該高層表示,還是要看雙方是否有共同的願景,能否為「王老吉」品牌作出貢獻。 在沒有任何跡象的情況下,加多寶集團突然於5月27日在官方網站發布了一份重要聲明,稱鴻道(集團)有限公司不服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於2012年5月9日作出的裁決結果,並以該裁決違反相關規定為由,於5月17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提起了撤銷上述裁決的申請。目前,該法院已經立案。
就在加多寶向法院提起申訴的前一天,即5月16日,加多寶在北京召開了媒體說明會,表達了對「王老吉」商標案敗訴的「失望」和「遺憾」之意,在回答「會不會上訴」時,加多寶方面表示「正在積極研究相關法律,會否選擇申訴尚無定論」。
而此前,加多寶集團已開始逐步推動「去王老吉化」的運作,廣告語由「怕上火喝王老吉」改為「正宗涼茶,加多寶出品」;原來的紅罐包裝也加上了大號的「加多寶」字樣;還一再強調擁有「涼茶創始人」王澤邦的秘方,換裝後口味不變等等,明顯給人一種感覺——王老吉商標之爭已然落幕。
按照《仲裁法》規定,當一方當事人申請撤銷裁決時,人民法院應當中止另一方當事申請人申請執行裁決;因此,廣葯集團不得申請執行裁決。這顯然讓裁決後高調表態要做大做強「王老吉」產業的廣葯集團措手不及。
在5月9日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裁決結果出來後,廣葯集團曾先向加多寶發出公函,要求協商解決相關侵權行為。加多寶集團董事長辦公室總監馮志敏也此前的媒體說明會上,回答記者關於廣葯集團可能會提出高達數億元的賠償問題時表示,「我們相信各方一定會積極尋求妥善的解決辦法,以求和平過渡這樣的局面,」並相信「廣葯不會索賠」。
雙方似乎都想平靜收場;孰料「明爭暗鬥」卻在背後升級。5月25日,廣葯集團發布一份鄭重聲明,再次打破寧靜的局面。該聲明表示,「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的未經廣葯集團授權的各種紅罐王老吉和紅瓶王老吉涼茶產品,均屬於侵權商品,任何企業和個人銷售上述產品將構成商標侵權行為,廣葯集團保留追究相關侵權方法律責任的權利。」並強調,未經廣葯集團授權許可,任何企業均無權對外發布任何關於「王老吉」、「紅罐王老吉」、「紅瓶王老吉」的產品經營信息及經營性廣告,亦無資格散布「紅罐王老吉更名」等虛假信息。廣葯集團的矛頭所向,不言而喻。據了解,目前市場仍有部分加多寶的紅罐和紅瓶王老吉涼茶在銷售。
5月28日,加多寶將在北京舉行涼茶全國上市儀式,據稱「一定會震撼」;而廣葯集團也將針對加多寶申訴一事,舉行媒體說明會。 廣葯與加多寶之間的關系要從2000年說起
2000年簽署主商標合同(時限至2010年);
2002年11月簽署第一份補充協議(時限延長至2013年),此前廣葯集團原老總李益民收受香港鴻道集團董事長陳鴻道港幣200萬元;
2003年6月簽署第二份補充協議(時限再延長至2020年),李益民收受陳鴻道港幣100萬元,隨後李益民落馬;
2010年11月廣葯在北京發布王老吉品牌價值過千億一事,隨後加多寶發聲明澄清與廣葯之間沒有隸屬關系,讓矛盾公開化;
2011年4月廣葯遞交「王老吉商標」仲裁申請;
2011年12月「王老吉商標」案進入仲裁程序;
2012年5月11日,廣葯集團收到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日期為2012年5月9日的裁決書,廣葯勝訴。 廣葯出租了罐裝王老吉商標使用權,看起來是筆「雙贏」的交易——既借力加多寶做火的王老吉,又開創出了綠色利樂包王老吉的一片市場。然而,紅罐的80億與綠盒的7億,這個巨大的數字反差,讓廣葯如鯁在喉。
傾注了如此多的心血,卻被廣州葯業輕輕鬆鬆地搭了順風車,加多寶卻只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忍」字為上,畢竟,王老吉的真正東家還是廣州葯業。對於加多寶而言,和廣州葯業搞好關系才是重點,因為這關繫到加多寶租借王老吉品牌的續約問題。
對當年簽訂租借合同的金額,以及上一次續約,雙方似乎都不願再提及。何舒華和賀慶均表示自己「不清楚」此事,而加多寶(廣東)股份公司市場部則對記者的采訪要求不予回復。 有報道披露,2001年,香港鴻道集團為了能夠與廣州醫葯集團續簽「王老吉」商標使用合同,在香港分3次給了廣州醫葯集團原副董事長、總經理李益民(2005年以受賄罪被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無期徒刑)300萬元港幣。
雖然何舒華肯定的回答加多寶租借王老吉品牌經營權到2020年才到期,但國家商標局的公告顯示與李益民案件中的時間一致,廣州葯業將王老吉品牌租借給香港加多寶集團的續簽時間為2003開始至2013年為止。
北京百世福達時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浩告訴記者,可能雙方達成的合作意向是到2020年,但一個商標的許可有效期為10 年,因此需要10年一續簽。但這不等於加多寶一定能使用到2
020年,因為到2013年時,如果出現一方反悔,合同能不能受到法律保護還得具體看合同約定。
李益民受賄案的「後遺症」將持續到2013年。至於廣州葯業是會繼續「借光」加多寶,對賺取巨大利潤的零頭甘之如飴,還是會「過河拆橋」,搶下加多寶巨資打下的這片江山?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⑼ 王老吉訴加多寶侵權案敗訴的結果是什麼
王老吉訴加多寶侵權案敗訴 3億賠償等訴求被駁回
廣州白雲山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訴訟結果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並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訴訟請求
(1)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使用與原告(即廣葯集團)「王老吉」涼茶特有包裝裝潢相同或相近似的包裝裝潢;立即停止生產、銷售帶有與原告「王老吉」涼茶特有包裝裝潢相同或相近似包裝裝潢的涼茶產品;立即銷毀全部庫存的被訴侵權產品以及帶有與原告「王老吉」涼茶特有包裝裝潢相同或相近似包裝裝潢的容器;立即停止使用並移除或銷毀所有載有被訴侵權產品的廣告(包括但不限於電視廣告、視頻廣告和平面媒體廣告)以及各種介紹、宣傳材料等。
(2)判令被告賠償原告自2012年6月起至本案一審判決作出前,被告因侵犯原告「王老吉」涼茶特有包裝裝潢造成原告經濟損失人民幣3億元。
(3)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為制止上述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維權費用人民幣100萬元。
(4)判令被告在中央電視台、各省級電視台、省級以上報刊及其官網上連續6個月公開發布聲明,澄清事實,消除因其使用與原告「王老吉」涼茶特有包裝裝潢相同或相近似的包裝裝潢而給原告造成的嚴重不良影響。
(5)判令被告承擔本案的全部訴訟費用。
2017年9月16日,廣葯集團向福建高院提交了變更訴訟請求申請書,請求將上述訴訟請求第2項變更為:判令被告賠償原告自2012年6月起至本案一審判決作出前,被告因侵犯原告「王老吉」涼茶特有包裝裝潢造成原告經濟損失人民幣1億元。
二、判決結果
根據判決書,本案的判決結果如下:
「駁回原告廣州醫葯集團有限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541800元,由原告廣州醫葯集團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並按照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於最高人民法院。」
三、本次判決對公司本期利潤或期後利潤的可能影響
預計本次判決對本公司本期或期後利潤不會產生影響。
四、備查文件目錄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5)閩民初字第84號】
特此公告。
廣州白雲山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
2018年1月29日
⑽ 王老吉與加多寶打官司賠了多少
1081萬元。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了一審判決,裁定加多寶敗訴,銷毀相關廣告,賠償原告方廣葯1081萬元,並在媒體上向廣葯集團公開道歉。
這一判決顯然並非加多寶所想得到的,在法庭宣判後,加多寶當庭表示不服廣州中院做出的一審判決,將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而隨著這一訴中禁令案宣判,圍繞加多寶與廣葯王老吉之間的商標案、紅罐裝潢權案將進入集中宣判期。
(10)王老吉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2012年,廣葯集團通過法律程序收回「王老吉」品牌。同年,運營「王老吉」多年的加多寶公司推出自有品牌「加多寶」涼茶。那一年加多寶冠名的第一季「中國好聲音」也讓加多寶家喻戶曉。
不僅如此,加多寶鋪天蓋地的廣告也接踵襲來。「全國銷量領先的涼茶改名加多寶」「每銷售10罐涼茶7罐加多寶」等宣傳語被消費者熟知。
然而,加多寶的「一夜成名」背後有長期的未雨綢繆。加多寶母公司是香港鴻道集團,在「王老吉」品牌租賃期限未到時,王老吉的品牌所有者廣葯集團與鴻道集團交涉,要求提高租賃價格或收回品牌,雙方沒有談攏。
在此之前,鴻道集團於2002年和2003年分別與廣葯集團簽訂兩個補充協議,將品牌租賃期限延伸到2020年。據媒體報道,因為這兩份補充協議簽訂期間,鴻道集團曾向廣葯集團領導行賄,所以廣葯不承認後兩份協議。
2010年,廣葯集團向鴻道集團致律師函,接著廣葯集團將「王老吉」品牌授權廣糧實業,但是加多寶聲明表示反對。
2011年底,「王老吉」商標進入仲裁程序。2012年5月,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裁決補充協議無效,鴻道集團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而同年,廣葯集團也推出了紅罐裝王老吉。
然而,鴻道集團對仲裁決定不以為意,並以廣葯推出曾經獨家授權給自己的紅罐王老吉而將廣葯集團告上法庭,要求撤銷仲裁委的仲裁決定。當年,北京一中院作出判決,駁回鴻道集團請求,維持裁決。
知名品牌與市場戰略咨詢機構Millward Brown Vermeer高級戰略總監張承良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加多寶對於品牌的運作能力非常強,它運作下的「王老吉」品牌開創了涼茶這個細分領域,並且帶動了「和其正」等品牌,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營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