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擠抑鬱症患者負法律責任嗎
⑴ 抑鬱症患者犯法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法律分析:抑鬱症患者在一般情況下並沒有喪失認知能力和責任能力,在犯罪進行時是可以清楚的認知和控制自己的行為的,因此即使是抑鬱症患者犯罪也需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⑵ 刺激抑鬱症患者犯法嗎
法律分析:視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不構成犯罪,但如果情節嚴重,就可能觸犯刑法,構成侮辱罪或者誹謗罪,但這屬於自訴案件,起訴方需要提供證據證明存在言語辱罵行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⑶ 抑鬱症患者犯罪,會不會判刑,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抑鬱症患者屬於尚未完全喪失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因此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可以從輕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八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3)排擠抑鬱症患者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案例:抑鬱症患者駕車沖撞行人獲無期徒刑 感謝法院從輕處理
北京市一中院就被告人白連波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作出一審判決,判處被告白連波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白連波當庭表示不上訴。
白連波原先是一位計程車司機,因患上抑鬱症辭掉工作,2014年9月12日10時許,在北京市昌平區小湯山鎮馬坊村西側馬講路上,白連波駕駛紅色馬自達牌轎車無故對路上行人進行沖撞。
造成韓某某(女,歿年45歲)失血性休克合並腦損傷死亡,辛某某(女,歿年30歲)被鈍性外力作用導致顱腦損傷死亡,何某某輕傷。作案後,被告人白連波作案後向公安機關投案。
今年6月12日上午,北京市一中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庭審過程中,白連波說他此前撞人是為了求死,我也不知道怎麼就想自殺,其實從家出來也就不到10分鍾工夫。我到一個小超市買了壁紙刀,找了個偏僻的地方,拿刀在自己的左手腕上割了3刀,但是沒死,就想開車撞人。
撞死了人,政府就會槍斃我,我也想過別的死法,但是怕不牢靠,我想撞的人多一些,肯定會判我死刑。我現在很後悔,白連波在法庭上說。據悉,白連波被捕後,一直在治療抑鬱症,病情已明顯好轉。
受審時,他曾向法官求情:請求法院對我從輕處罰。白連波的辯護人提出,白連波作為一名抑鬱症患者,在案發時行為控制能力明顯受限,屬於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因此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據了解,在案件宣判前經法院調解,白連波的家人向兩位死者各賠償20萬,傷者賠償6萬,被害人及被害人家屬撤回了附帶民事訴訟。
北京一中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白連波駕駛機動車故意沖撞行人,致二人死亡、一人輕傷,其行為已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依法應予懲處。
鑒於案發時被告人白連波受所患精神疾病影響,控制能力減弱,屬於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且在犯罪後主動投案自首,同時考慮在本院審理期間白連波與其法定代理人賠償了被害人及其親屬的經濟損失,達成了民事調解並獲得諒解的情節,依法對被告人白連波予以從輕處罰。
北京一中院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被告白連波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案件宣判後,白連波表示不會上訴,並感謝法律對他的從輕處理,並會珍惜這一機會。
參考資料: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參考資料:人民網-抑鬱症患者駕車沖撞行人獲無期徒刑
感謝法院從輕處理
⑷ 抑鬱症傷人有法律責任嗎
您好!對於您提出的抑鬱症傷人有法律責任嗎?這一具體問題,我將為您進行解答,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有的人是有一些抑鬱症的,這個抑鬱症對於自身的負面影響非常的大,也有可能會因為這個情況去殺人,那麼抑鬱症患者去殺人的話,會不會承擔刑事責任呢?
抑鬱症是不免除刑事責任的,按照輕傷害造成的結果承擔法律責任,犯故意傷害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鑒定為抑鬱症的,可以作為從輕量刑的依據,但不影響對其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對於抑鬱症傷人的情形,其抑鬱症患者的認知是清醒的,其行為人是需要承擔責任的。抑鬱症殺人負法律責任。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對於抑鬱症患者故意殺人並無專門規定,因此,抑鬱症患者故意殺人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根據具體情節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這個抑鬱症的患者殺人的話是需要承擔刑事責任能力的,如果是屬於嚴重的精神病的話,可以不用承擔刑事責任,對於抑鬱症這種情況的相關判定是非常困難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⑸ 威脅恐嚇抑鬱症患者並造成患者自殺死亡犯法嘛
如果是你讓抑鬱症患者造成自殺的,當然你是犯法的,因為是你的原因造成抑鬱症患者你也是有責任的。
⑹ 抑鬱症患者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在觸犯「復憲法」的制情況下,單純的抑鬱症是完全民事行為人,但大部分的抑鬱患者會同時伴有精神分裂,強迫症等精神病,在這種情況下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我國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當滿足下列兩個條件:
(1)18周歲以上。18周歲是我國公民成年的界限。對於16周歲以上而不滿18周歲,但是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法律將之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最高人民法院《意見》第2條還對「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認定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並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精神狀況健康正常。公民能夠正確理解法律規范和社會生活共同規則,理智地實施民事行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理智地從事行為的人,即使18周歲以上,也不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⑺ 辱罵抑鬱症患者犯法嗎
法律分析:犯法。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惡劣、嚴重擾亂公共秩序的有可能構成尋釁滋事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條 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第二百九十三條之一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貸等產生的非法債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一)使用暴力、脅迫方法的;(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三)恐嚇、跟蹤、騷擾他人的。
⑻ 言語刺激抑鬱症患者使其自殘自殺負法律責任嗎
除了自殘或自殺外,抑鬱症患者也可能傷害他人。安徽省蕪湖市第四人民醫院的安徽昌平司法鑒定所醫師李業平總結,從專業的角度看,抑鬱患者殺人類型一般可分為三類:擴大性自殺、間接自殺和激越殺人。
第一種擴大性自殺往往具有:案發前患者情緒異常低落,有強烈的自殺傾向,有的之前發生過自殺行為(未遂);殺人是為自己的自殺消除後顧之憂;被害對象往往都是親人,多在家中作案;作案有預謀和計劃,成功率極高;殺人和自殺常先後緊接著發生等特點。其殺人動機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出於某些「愛」的目的,而實際上是症狀影響下出現的病態思維和扭曲認知。
第二種是間接自殺,在抑鬱發作時,情緒極度低落產生自殺觀念,而且以往數次自殺不成功,欲通過殺人的行為使其被判死刑,達到自殺的目的,也稱為「曲線自殺」。
最後一種是激越殺人,是最為常見的殺人模式。常見於抑鬱發作狀態時,患者一方面情緒極度低落,一方面又極度焦慮不安,情緒易激惹,呈激越狀態,周圍環境一點小的刺激,就出現突然的沖動殺人行為。
「抑鬱症是一種精神疾病,屬於精神病司法鑒定的范疇。」李業平告訴記者。身患抑鬱症並不是免責的理由,很多情況下,根據病情鑒定結果,當事人還是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的。
我國刑法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以上明確規定了評定抑鬱症等精神病人作案時的責任能力狀態必須具有兩個要件:一是醫學要件,即必須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二是法學要件,即根據其實施危害行為時精神症狀對其辨認和控制能力的影響。
⑼ 一個人把另一個人刺激成抑鬱症了,那麼他需要負法律責任么
1、從理論上講,某人直接導致另一個人得了抑鬱症,某人需要承擔全部的賠償責任。
2、事實上,抑鬱症的成因非常雜,實際上,很難證明某人的刺激言行,必然導致另一個會得抑鬱症,因此,具體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取決於案件的實際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七條規定,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根據上述規定可知, 除非法律有明確的規定,過錯責任原則是承擔侵權責任的一般原則,即當事人必須有過錯。但是涉嫌故意傷害別人的,應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9)排擠抑鬱症患者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四條規定,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第十條規定,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⑽ 對抑鬱症患者諷刺逼迫排擠造成一定傷害犯罪嗎
不構成實質性損害的不算犯罪,沒有證據證明的不算犯罪。最多就是道德譴責,別想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