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號權出借的法律責任
① 商號權轉讓的形式有哪些
商號權包括了商號的使用權和專用權,作為一種法律權利,商號權利人可以對商號進行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其中包括了轉讓。但是商號權與商標權又有區別。那麼商號權轉讓的形式有哪些?商號權轉讓的形式有哪些一、商號權轉讓根據《民法通則》第99條,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享有名稱權。企業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有權使用、依法轉讓自己的名稱。商號權的轉讓跟銷售貨物一樣,需要簽訂轉讓合同。商號權就是一個企業的商業名稱,需要注冊登記才能享有商號權,根據我國《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實施辦法》第26條企業變更名稱,應當向其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由此可知,商號權轉讓需要進行變更登記。因此轉讓商號權主要經歷兩個過程:1、簽訂及履行轉讓合同;2、轉讓人和受讓人到工商行政管理局進行變更登記。二、商號權的轉讓需要注意哪些問題1、轉讓原則。根據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我國跟大多數國家一樣,採取的是不得單獨轉讓原則。如我國《民法通則》第99條第2款規定: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享有名稱權。企業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有權使用、依法轉讓自己的名稱。《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第23條規定:企業名稱可以隨企業或企業的一部分一並轉讓。企業的名稱只能轉讓給一戶企業。企業名稱的轉讓方與受讓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或者協議,報原登記主管機關核准。企業名稱轉讓後,轉讓方不得繼續使用已轉讓的企業名稱。2、競業禁止。商號與營業既然相合而同時轉讓,則轉讓人已將商號專有權及相關營業上的一切設置均轉讓給他人,因此不便再在相鄰區域內從事相同的營業。轉讓人因轉讓而取得一定的經濟報酬,他自由營業的權利已因轉讓合同而受到束縛。假如法律允許其自由營業,不加地域和年限的限制,則對受讓人的利益造成不利的影響,並且其享受的商號權並不能專門獨占的享有。因此,轉讓的效力不能使社會公眾所信服,亦不能維持商業秩序。3、債權一並轉讓。債權債務的發生,是因為第三人深信原商事主體或原商事主體深信第三人而設定,此為普通的原則。只有商人之間相互信任而後相互資助,所以於法理、債務、債權轉移時須得到債權或債務人的同意,方生轉讓的效力。當商號轉讓涉及第三人的利益時,如果新商事主體在繼續沿用其商業名稱的情況下,對原商事主體由債權債務的第三人可能會因為不知道商事主體已轉讓或變更而受其損害。因此,法律應當規定受讓人一同承受轉讓人的債權債務。
② 在法律上什麼是商號權
商號權是指商標所有權人依法申請商標注冊後,根據注冊登記證明,所享有的,對商標的專用、處分、許可等權利的總稱。並且商號權具有人身屬性和財產屬性的特徵。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四十三條
商標注冊人可以通過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許可人應當監督被許可人使用其注冊商標的商品質量。被許可人應當保證使用該注冊商標的商品質量。
第六十七條
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③ 商號權的法律屬性
關於商號權與商標權的沖突行為的法律屬性,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解決商標與企業名稱中若干問題的意見》中進行了規定。該意見第4條規定,「商標中的文字和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相同或者相似,使他人對市場主體及其商品或者服務的來源產生混淆(包括混淆的可能性),從而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應當依法予以制止。「我認為此規定對於商號權與商標權沖突行為的定性過於籠統。因為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要件之一,就是要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即行為人主觀上有不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不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的過錯。在商號權與商標權發生沖突的案件,可以說在大部分案件中行為人主觀上存在過錯,具有故意或過失的主觀心理態度,這是因為商號和商標都是企業的商譽的載體,能夠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提高企業的市場知名度,從而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有些經營者正是看到了商號與商標背後所隱藏的巨大經濟利益,所以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傍名牌「、」搭便車「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商號權與商標權沖突的行為定性為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而可以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賠償損失。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另外一種情況,即行為人在主觀上既無故意也無過失。比如說,在商號、商標都沒有知名度的情況下,商號所有人、商標所有人分別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注冊,都取得了合法的商號權、商標權。只是在後來的使用過程中,由於商號或者商標獲得了較高的知名度,從而引起二者的沖突。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法律法規沒有做出具體的規定。我認為,在行為人主觀上不存在過錯的情況下,由於商標獲得了較高的知名度而引起的二者的沖突,我們可以將這種沖突行為定性為商標侵權行為,進而可以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但是不應要求其賠償損失。因為一方面,在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中,只要求存在混淆或聯想的客觀事實,主觀過錯不是認定商標侵權的要件。它只是認定侵權行為賠償責任的要件。另一方面,在商標獲得較高知名度後,商號所有人會藉助於商標較高的知名度,獲得不當得利,即自己利益的增加沒有法律依據,從這個角度看,也侵犯了商標所有人的利益。如果由於商號獲得了較高的知名度而引起的沖突,商號所有人可以在商號發生效力的范圍內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要求商標所有人停止使用,但也不應要求其賠償。
④ 商號權法律上有那些
商號權的法律保護包括:民法保護、行政法保護、刑法保護。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發生商號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無法達成和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法律依據】
《商標法》第六十條
有本法第五十七條所列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之一,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主要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五年內實施兩次以上商標侵權行為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從重處罰。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銷售。
⑤ 個體工商戶授權給別人經營有法律責任嗎
律師文集
個體工商戶的債務應由誰承擔?負責經營的人承擔責任嗎?
發布時間:2018-07-18
趙陽律師
趙陽律師
服務地區:濟寧-濟寧市
咨詢我
一、什麼是個體工商戶?
1、《個體工商戶條例》第二條規定:「有經營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條例規定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從事工商業經營的,為個體工商戶。個體工商戶可以個人經營,也可以家庭經營。
2、《民法總則》第五十四條規定:」自然人從事工商業經營,經依法登記,為個體工商戶。個體工商戶可以起字型大小。
3、所謂「字型大小」,就是個體工商戶的商號,它是經營者的一個外部標志。在「字型大小」名義下進行的一切民事行為都是個體工商戶的行為。
二、個體工商戶的債務應由誰承擔?
(一)個體工商戶債務,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
1、所謂「個人經營」,也就是公民一人獨資經營。獨資經營的權利主體是公民全個人。由個人行為而產生的法律責任只能由個人承擔,不能轉移給其他人;另一方面,個人也僅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因他人與自己無關的行為而受牽連。因此,作為獨資經營者的個體工商戶是以全部個人財產,而不是以全部家庭財產對經營債務承擔責任的。
個體工商戶一人經營的,其財產責任不涉及家庭共有財產,這是一般原則。個人財產既包括他自己所有的財產,也包括與他共有的財產中應歸其所有的財產部分。如果個人財產沒有從家庭共有財產中分離出來,那就應該在分割家庭共有財產之後,以歸屬於獨資經營者個人那一部分財產來滿足債權人的請求。
總之,個體工商戶一人經營的財產責任,只涉及他的個人財產;債權人只能就獨資經營者的個人財產來滿足自己的全部債權請求,而不能將債權請求權擴大到其他家庭成員在家庭共有財產中的「應有份額」。
2、個體工商戶的個人財產,包括他的經營資本和其他的個人財產,換言之,經營資本和屬於經營者的那一部分其他財產,都是經營者的個人財產。一人經營的個體工商戶,一般應首先竭盡全部經營資本來清償債務,經營資本不足清償的再動用他的其他財產清償。
(二)個體工商戶的債務,家庭經營的,以家庭財產承擔。
1、經公民個人名義申請登記的個體工商戶用家庭共有財產投
資,或者收益的主要部分供家庭成員享用的,其債務應以家庭共有財產清償。
2、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從事個體經營,其收入為夫妻財產,債務亦應以夫妻共有財產清償。
3、由於參加經營的家庭成員的身份關系不同,家庭經營的責任范圍也不盡一致:
(1)配偶雙方共同經營或配偶雙方與未婚子女共同經營時,一般說,全部家庭財產都應當作為履行債務的擔保。全部家庭成員既作為整體從事經營,亦作為整體承擔民事責任,責任限度當然涉及全部家庭財產。
(2)配偶一方與未婚子女共同經營,配偶一方並不參加經營的,不參加經營的另一方配偶對經營債務不承擔責任,因此他(她)的個人財產與他(她)在家庭共有財產中的應有份額不能用於清償經營債務;
(3)未婚的兄弟姐妹之間共同經營的,父母只要不加入經營活動,就不應以他們的共同財產對子女經營債務負責。如果父母出資而不經營,就應以出資為限對子女的經營債務負責。
(三)個人經營的工商個體戶,其個人財產與家庭財產難以區分的,應以家庭財產承擔債務的清償責任。
個體工商戶的債務,如以家庭共有財產承擔責任時,應當保留家庭成員的生活必需品和必要的生產工具。
三、個體工商戶在訴訟中的地位?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五十九條規定:
1、在訴訟中,個體工商戶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為當事人。有字型大小的,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字型大小為當事人,但應同時註明該字型大小經營者的基本信息。
2、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以登記的經營者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訴訟人。
⑥ 可以把商號權轉讓給別人嗎
商號權可以轉讓的。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注冊商標可以進行轉讓。若商標所有權人與受讓人就轉讓_相關事項達成協商的,應當訂立書面的轉讓協議,並及時申請變更登記。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四條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對其商品或者服務需要取得商標專用權的,應當向商標局申請商標注冊。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商標注冊申請,應當予以駁回。
本法有關商品商標的規定,適用於服務商標。
第四十二條
轉讓注冊商標的,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簽訂轉讓協議,並共同向商標局提出申請。受讓人應當保證使用該注冊商標的商品質量。
轉讓注冊商標的,商標注冊人對其在同一種商品上注冊的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注冊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應當一並轉讓。
對容易導致混淆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轉讓,商標局不予核准,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轉讓注冊商標經核准後,予以公告。受讓人自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標專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