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平台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㈠ 阿里巴巴作為第三方交易平台,如果消費者的利益受損,其是否應承擔責任若要承擔,應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1、即使是為第三方提供平台,在提供服務時也有一定的注意義務,比如說發布的商品不能違反法律禁止規定,如果商家是實名經確認的,應該保證商家的真實性,發布的商品不能明顯侵犯他人隱私權等。
2、但是是否侵犯商標權,應該沒有這個注意義務。
3、如果消費者利益受損是基於阿里巴巴的某種承諾,或者他們違反某些法律法規的規定,或者他們沒有完成應該作到的注意義務等,可以追究他們的責任。
㈡ 阿里承擔了什麼社會責任
不同的商業模式直接決定了其當下的發展路徑,阿里巴巴在「新零售」的戰略下,更深層次的踐行了其「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宗旨,並且一改電商沖擊傳統零售的刻板印象,而亞馬遜則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更重要的是,阿里效應在客觀上產生了巨大的正向社會價值。
在全球宏觀局勢變革,傳統零售行業遭遇瓶頸的時候,阿里有足夠的動力去推動零售業的新增長。我們可以看到,全球零售著名品牌寶潔、歐萊雅、星巴克等都在積極與阿里合作,不僅是簡單的流量導入,而是全面的數字化改造,提供一種新的發展驅動力。此外,通過更多元的方式幫助零售品牌進行營銷和銷售,比如直播。
亞馬遜也開始效仿阿里巴巴的直播模式,但其死板的形式備受詬病。而在淘寶直播平台上,月收入達百萬級的主播已經超百人,近百名珠寶引導銷售額過億元,電商主播經紀公司逾600家。從這個角度而言,阿里巴巴不僅幫助商家實現了新舊動能轉換和銷量增長,更創造出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平台模式的一大特點即「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可以看到,阿里生態中已經囊括了越來越多的行業,包括金融、物流、營銷等等,創造和拉動了無數的就業機會。截至2018年,阿里巴巴創造的直接就業崗位和間接就業機會達4082萬個,更驅動了一大批相關企業業績增長,比如物流,2012年,中國快遞總量56.9億件,2013年菜鳥成立,整合國內物流行業,2018年快遞總量超過500億件,攬簽時效提升2.5天。
阿里並非慈善機構,但其平台模式在客觀上卻將社會價值與商業利益完美結合,形成與社會共榮共生的格局。因此,阿里的利潤主要在於增量越做越大,而亞馬遜的自營模式一大部分則在於競爭中的成本控制,比如稅收。
㈢ 阿里巴巴集團被罰182.28億元!阿里巴巴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因為阿里巴巴出現了運營上的錯誤,觸犯了我國的《反壟斷法》。在我前幾天看到這個新聞時,我很震驚,因為阿里巴巴是一個很大的公司,基本上每個人都會用這個公司的產品。從邏輯上講,這么大的公司在經營公司的時候,肯定會非常小心,以防自己的同行撬走自己的客戶和生意。但是沒想到這次居然被罰了這么多,也讓很多人懷疑阿里巴巴這次到底做錯了什麼。
阿里巴巴集團的處罰也讓國家開始重視壟斷行為了在之前,壟斷行為之前可能沒有引起太多關注,畢竟很多人覺得可能離自己太遠了。但是隨著阿里巴巴被罰款,各大企業如何在人們的生活中實現壟斷的方法和手段逐漸被發現,這也使得這些行為越來越受到重視,也使得其他企業不敢像以前一樣肆意進行壟斷行為,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綁架”消費者。從長遠來看,這對消費者非常有利。
㈣ 據報道,阿里巴巴集團被罰182.28億元,到底緣何被罰
據報道,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集團作出處罰,責令阿里巴巴集團停止違法行為,並處以其2019年中國境內銷售額4557.12億元4%的罰款,計182.28億元。那麼阿里巴巴是什麼原因被處罰呢?
根據文件說明,阿里巴巴集團濫用該市場支配地位,對平台內商家提出“二選一”要求,禁止平台內商家在其他競爭性平台開店或參加促銷活動。
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
㈤ 阿里巴巴被罰182億元,遭到如此判罰的緣由是什麼
據了解阿里巴巴遭到如此判罰的緣由是因為“二選一”被調查,但平台二選一罰款上限是200萬元。這次阿里被罰的182.28億,遠遠超過了200萬的上限,是迄今為止比較大的罰款額度。
阿里本次被罰理由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罰款額是2019年國內銷售額的4%。
罰款目的是為了懲罰阿里的壟斷,防止阿里一家獨大。但還沒有使用分拆的懲罰。
分拆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使用的,阿里對經濟發展還是有貢獻的。
於是市場上較大的那塊蛋糕就切給了螞蟻,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早前螞蟻沒有上市,如今被處的巨額罰單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流量太大,數據太大,稍微一個撲騰,可能就是驚濤駭浪,所以加強監管是必然的。
㈥ 阿里巴巴集團被罰182.28億元,被罰的原因是什麼
我看到了這個消息是很震驚的,因為阿里巴巴這個公司是一個非常大的公司,基本上大家都會使用這家公司旗下的產品,按理來說,這么大的企業,在經營公司的時候,肯定是會非常小心,防止自己的競爭對手抓住自己的把柄來打擊自己,但是被罰款這么多,也是讓不少人都覺得好奇,這次阿里巴巴是做錯了什麼。
㈦ 阿里被罰182億,這是怎麼一回事
主要原因是市場監管總局依據《反壟斷法》對阿里巴巴集團在中國境內網路零售平台的壟斷行為開展反壟斷調查然後做出的處罰。反壟斷法第四十七條 【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法律責任】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2020年12月,市場監管總局依據反壟斷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國境內網路零售平台服務市場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立案調查。其實主要的處罰原因還是“二選一”在商業市場不來就是客大欺行,行大欺客,阿里的主要還是做的太過了。才被查。
㈧ 人民日報再評阿里巴巴被調查,大型網購平台需要具備什麼責任感
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因二取一等涉嫌壟斷行為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法查處。此舉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也引發了人們對發展平台經濟的思考。
事實上,互聯網行業從來都不是,也不應該是反壟斷法之外的一個地方。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網路經濟的治理規則是世界各國面臨的新課題。為了新的產業形態和新的產業平台,我們的監管一直非常謹慎。但互聯網公司也需要守法。2008年實施的《反壟斷法》對國內外投資者、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大中型企業、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一視同仁,確保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雖然平台經濟領域的競爭呈現出多邊市場、動態競爭、跨境競爭、網路效應等新特點,但反壟斷法律法規的本質和本質仍然適用。要與時俱進地更新和完善法律法規,為平台經濟發展營造透明。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完善互聯網領域的監管,加強反壟斷監管,這是為了確保行業競爭的有效性,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
㈨ 因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阿里巴巴集團被罰182.28億元,你覺得冤嗎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覺得阿里巴巴因為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被罰款182.28億元,我覺得不冤。
2020年12月。市場監管總局就對阿里巴巴集團在中國境內網路零售平台服務市場,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進行了立案調查。經過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集團的調查,發現從2015年以來以後,阿里巴巴就濫用了市場支配地位,對平台的商家提出二選一的要求,例如禁止在京東或者其他競爭性平台開店假獎懲措施的保障二選一要求的執行。
我們應當反對壟斷,造福百姓,企業家也應該心系國家和百姓,做到達則兼濟天下,做任何事情都要遵紀守法。遵紀守法是每一個公民及企業的底線,也是保障市場健康發展的法寶。因此,阿里巴巴集團這一次的處罰我並不覺得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