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贈與行為的法律效力

贈與行為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5-19 20:55:58

❶ 贈予與贈與的法律效力

贈與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的一種行為。贈與合同是合同的一種常見的類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只要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就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條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❷ 贈與協議不公證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只要贈與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協議內容體現了當事人的真實意思,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與公序良俗的,表述完整與清楚,協議即有法律效力。公證不是協議生效的必須條件,可以不證。但公證的協議承載公證法律效力,一般是推翻不了。

法律規定

根據民法典的規定,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通常情況下並不享有撤銷贈與的權利,所以一經公證該贈與合同即生效,贈與人反悔的要承擔違約責任。但是由於房產贈與只有依法辦理了登記才能轉移房屋產權,所以只是經過了公證但是沒有辦理房屋登記手續,受贈人只能依據民法典要求贈與人承擔違約責任,並不能得到房屋的產權。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規定,一般的贈與合同簽訂後,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前,可以撤銷贈與,但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前,贈與人不得撤銷贈與。

❸ 贈與房產法律效力是否有效

贈與的房產具有法律效力。受贈人與贈與人簽訂贈與合同,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贈與的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成立並有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第六百五十七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❹ 贈與公證書的法律效力是什麼贈與人去世了,該公證書還有作用嗎

贈與人去世了,該公證書還有作用。贈與公證書具有的法律效力是贈與人有交付受贈人財物的義務。贈與人按照贈與合同約定的地點、期限、交付的方法等將財產交付給受贈人,並由此而發生物權的轉移,但是,法律規定必須經過登記才發生轉移的財物。贈與合同具有不可撤銷的效力,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具有不可撤銷的效力,也就是說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必須受合同義務的法律約束,不能行使撤銷權。經公證的不動產贈與合同是諾成合同,一旦經過公證,當事人之間的贈與關系就發生法律效力,受法律保護。贈與合同經過公證即具有法律約束力,不動產所有權證等所有權轉移登記證件則是受贈人取得該財產所有權的重要標志,相對合同來講,應是法律規定的程序要件,後者不能對抗前者,前者也不能否定後者,互不矛盾,區別僅為順序有先後,即實質要件是程序要件的前提。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的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人民法院對有關單位和個人提出的證明文書,應當辨別真偽,審查確定其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八條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❺ 贈與合同的法律效力

贈與合同成立,贈與人有交付受贈人財物的義務;贈與合同成立,贈與財物若已交付受贈人,物權發生轉移,贈與人不得撤銷贈與合同;贈與合同成立但財物未交付的,贈與人可撤銷贈與合同,但是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或者是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除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條 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❻ 贈與合同怎麼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只要贈與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對所贈與的財產擁有處分權、自願贈與他人,由贈與人與受贈人簽名確認後,該贈與合同即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七條 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❼ 遺囑和贈與哪個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都具有法律效力。遺囑是指人生前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對其遺產或其他事務所作的個人處理,並於創立遺囑人死亡時發生效力的法律行為。贈與如果屬於遺贈范圍的,那麼遺贈是指被繼承人通過遺囑的方式,將其遺產的一部分或全部贈予國家、社會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的一種民事法律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條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組織、個人。自然人可以依法設立遺囑信託。

❽ 贈與合同的法律效力是多久

法律分析:只要協議是有效的,有效期沒有限制。但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條【贈與人任意撤銷權及其限制】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❾ 贈與合同的法律效力是多久

除非協議中明確約定一般的贈與協議書,對有效期沒有限制。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贈與合同可以附生效條件或附義務。贈與人實施贈與行為後,受贈人有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贈與人近親屬的合法權益、對贈與人有撫養義務而不履行或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在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起一年內撤銷贈與。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條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三條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近親屬的合法權益;

(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熱點內容
注會備考攻略2020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1:37:32 瀏覽:409
吉安市安福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1:30:40 瀏覽:65
深圳律師合作 發布:2025-02-05 01:02:09 瀏覽:147
經濟法自考論文選題 發布:2025-02-05 00:39:48 瀏覽:539
刑事訴訟法183 發布:2025-02-05 00:31:10 瀏覽:803
民法典實施日 發布:2025-02-05 00:19:43 瀏覽:379
businesslaw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0:15:55 瀏覽:721
中學生法律知識漫畫 發布:2025-02-04 23:56:24 瀏覽:968
法律服務護航產業占 發布:2025-02-04 23:31:48 瀏覽:366
法院審判部門 發布:2025-02-04 22:39:56 瀏覽: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