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和刑事責任

法律責任和刑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19 23:00:37

㈠ 刑事責任和法律責任啥區別

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法律責任的特點在於:(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根據違法行為所違反的法律的性質,可以把法律責任分為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違憲責任和國家賠償責任。 1.民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 2.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所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所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 3.行政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規定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4.違憲責任是指由於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某種法律和法規、規章,或有關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或公民從事了與憲法規定相抵觸的活動而產生的法律責任。 5.國家賠償責任是指在國家機關行使公權力時由於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所引起的由國家作為承擔主體的賠償責任。 根據主觀過錯在法律責任中的地位,可以把法律分為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 根據行為主體的名義,分為職務責任和個人責任。 根據責任承擔的內容可以分為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

㈡ 法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區別是什麼

刑事責任,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依照回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答1、管制。管制是刑法規定的一種相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刑罰中最輕的一種。2、拘役。拘役是一種短時間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由法院根據刑法對犯罪情節與危害後果較輕的人判處的刑罰判決,公安機關就近執行,一般為拘役所執行。3、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刑法規定的一種對大部分犯罪人普遍適用的、高度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刑期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4、無期徒刑。無期徒刑也即沒有期限的徒刑,是對罪行較重的人終身監禁的刑罰。5、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對罪行特別嚴重犯罪人的罪行依法判處了死刑,但又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犯罪分子,宣告緩期兩年執行的刑罰。6、死刑。對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犯罪判處剝奪生命的極刑;一般採取注射、電擊、槍斃的方法執行,家屬可以收屍。死刑的執行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㈢ 法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區別

法律分析:1.危害性:法律責任包含著刑事責任,被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為只能是犯罪行為,其社會危害性比被追究其他法律責任的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大。

2.程序不同:行為人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只能由國家司法機關按照刑事訴訟程序來決定。其他法律責任,則不是通過刑事訴訟程序決定的。

3.處罰結果不同:對負刑事責任的人往往隨之而來的是給予刑罰處罰,這是最嚴厲的國家制裁方法。它不僅可以剝奪被判刑人的財產,還可以剝奪其人身自由、政治權利,甚至可以剝奪其生命。其他法律責任引起刑罰處罰這種嚴厲的法律後果。刑事責任是指犯罪人因實施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按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種刑事責任。主刑,是對犯罪分子適用的主要刑罰,它只能獨立使用,不能相互附加適用。主刑分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分為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對犯罪的外國人,也可以獨立或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第六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㈣ 法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區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1、定義不同,法律責任,有廣、狹兩義。廣義指任何組織和個人均所負有的遵守法律,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的義務。狹義指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上的責任。刑事責任是指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主刑和附加刑兩刑事責任包括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2、分類不同;3、構成要件不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㈤ 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區別在哪各自負有什麼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區別:

1、適用法律規范不同,在處理民事責任時,適用的是民事法律規范,包括《民法總則》、《物權法》等。2、產生原因不同。民事責任是民事主體違反法定的或約定的義務所承擔的責任,刑事責任是違反刑事規范而產生的責任。3、民事責任是按照不告不理的原則追究責任,刑事責任是由國家斯法案機關立案偵查追究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負有的法律責任: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等等。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條,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本條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刑事責任負有的法律責任:

刑事責任的法律規定為《刑法》,其內容為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十八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5)法律責任和刑事責任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像是關繫到人身關系、財產關系的案件,比如離婚財產分割訴訟、商標、專利權的訴訟、企業拖欠工資等等都屬於民事訴訟的范圍之內,那麼在一般的民事訴訟立案那天開始,法院需要在六個月之內審理結案,如果遇到了特殊的情況需要延長審理時間的,只要法院院長批准,還可以延長六個月,但是如果還需要延長的,還要向上級法院申請批准。但如果走簡易程序的話,就應該在三個月之內審理結案。
當然如果訴訟的結果並不滿意,或者覺得不公平還可以進行上訴,那麼就需要進行上訴二審,但如果是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審就是終審了。那麼我們來看看一審後,二審的時間長短。在對上訴案件的審理判決時,一般要在二審立案的那天起三個月之內進行結案,如果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需要院長批准,但是對已經有了裁定結果的上訴結果,就會在立案起的三十天之內做出最終的審理裁定。
但對於一些特別程序審理適用的案件,比如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失蹤或者死亡的案件等等都適用於特別程序審理,這種案件在立案起三十天之內或者公告期滿後三十天之內審理結案,但是再審理選民資格的案件時,必須在選舉日前審理結案。如果法院收到民事的再審申請書,那麼三個月內就要審,如果符合規定就會裁定再審,如果不符合規定就會駁回申請。
綜上所述,一般的普通民事訴訟的時間,一般一審是要在立案起六個月內審理結案的,有特殊情況的可以申請延長六個月的時間,但是二審應該在立案之日起的三個月內進行審理結案的,有特殊情況的也是可以申請延長時間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條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㈥ 法律責任主要包括

三種:

  1. 民事責任

  2. 刑事責任

  3. 行政責任

㈦ 刑事責任和法律責任有什麼區別

法律分析: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所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所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第十七條之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㈧ 承擔法律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一、民事責任形式:1、停止侵害。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4、返還財產。5、恢復原專狀屬。6、修理、重作、更換。7、賠償損失。8、支付違約金。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10、賠禮道歉二、刑事責任形式: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三、行政責任形式:可分為懲罰性行政責任、強制性行政責任和補救性行政責任。懲罰性行政責任的主要形式有:通報批評、行政處分等;強制性行政責任包括強制劃撥、執行罰等;補救性行政責任的形式較多,主要有:認錯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撤銷違法、糾正不當、返還權益、行政賠償等。

㈨ 法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區別

法律責任的外延大,包括刑事責任。而刑事責任是法律責任內容的一種。

㈩ 法律責任分為哪三種

法律責任分為刑事責任,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三種。
具體內容如下:
1、刑事責任,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所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所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
2、民事責任,民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
3、行政責任,行政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的特點如下:
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
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
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
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具體如下: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3、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損失和傷害;
4、主觀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條 【立法宗旨】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熱點內容
注會備考攻略2020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1:37:32 瀏覽:409
吉安市安福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1:30:40 瀏覽:65
深圳律師合作 發布:2025-02-05 01:02:09 瀏覽:147
經濟法自考論文選題 發布:2025-02-05 00:39:48 瀏覽:539
刑事訴訟法183 發布:2025-02-05 00:31:10 瀏覽:803
民法典實施日 發布:2025-02-05 00:19:43 瀏覽:379
businesslaw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0:15:55 瀏覽:721
中學生法律知識漫畫 發布:2025-02-04 23:56:24 瀏覽:968
法律服務護航產業占 發布:2025-02-04 23:31:48 瀏覽:366
法院審判部門 發布:2025-02-04 22:39:56 瀏覽: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