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送達地址確認書法律效力

送達地址確認書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5-20 00:13:34

『壹』 送達地址確認書案號寫一審還是二審的

送達地址確認書案號寫二審的。
一、法院專遞的適用范圍
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交由國家郵政機構(以下簡稱郵政機構)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受送達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受送達人指定的代收人同意在指定的期間到人民法院接受送達的;
2.受送達人下落不明的;
3.法律規定或者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中約定有特別送達方式的。
二、法院專遞的法律效力
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其送達與人民法院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三、電子送達的適用范圍
經受送達人同意,本院將採用電子送達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電子送達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即人民法院對應系統顯示發送成功的日期為送達日期。但受送達人證明到達其特定系統的日期與人民法院對應系統顯示發送成功的日期不一致的,以受送達人證明到達其特定系統的日期為准。
四、電子送達的法律效力
以法院電子送達方式送達訴訟文書的,其送達與人民法院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五、電子送達的使用說明
如受送達人同意接受電子送達,需向本院提供手機號碼,該手機號碼將用於接收法院以簡訊形式發送的電子送達訴訟文書簽名碼。簽名碼為身份確認碼,受送達人可以憑立案時預留的證件號和簽名碼簽收電子訴訟文書。
為方便受送達人接受送達,本院提供互聯網和手機APP終端推送電子訴訟文書服務。受送達人可通過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或者手機APP終端項下的「文書簽收」欄目簽收電子送達的訴訟文書。
六、送達地址的提供或者確認
當事人起訴或者答辯時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供或者確認自己准確的送達地址,並填寫送達地址、送達方式確認書。當事人拒絕提供的,人民法院應該告知其拒不提供送達地址的不利後果,並記入筆錄。
七、送達地址的推定
當事人拒絕提供自己的送達地址,經人民法院告知後仍不提供的,自然人以其戶籍登記中的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為送達地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其工商登記或者其他依法登記、備案中的住所地為送達地址。
八、法律後果及其除外條件
因受送達人自己提供或者確認的送達地址不準確、拒不提供送達地址、送達地址變更未及時告知人民法院、受送達人本人或者受送達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絕簽收,導致訴訟文書未能被受送達人實際接收的,文書退回之日視為送達之日。
受送達人能夠證明自己在訴訟文書送達的過程中沒有過錯的,不適用前款規定。

『貳』 地址確認書應該怎麼寫

法律分析
1.為便於當事人及時收到人民法院訴訟文書,保證訴訟程序順利進行,當事人應當如實提供確切的送達地址。
2.如果提供的地址不確切,或不及時告知變更後的地址,使訴訟文書無法送達或未及時送達,當事人將自行承擔由此可能產生的法律後果。
3.為提高送達效率,法院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以發送方設備顯示發送成功視為送達。
4.確認的送達地址適用於一審、二審、再審審查、執行程序。如果送達地址有變更,應當及時書面告知人民法院變更後的送達地址。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若干規定>》
第二條 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其送達與人民法院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條 當事人起訴或者答辯時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供或者確認自己准確的送達地址,並填寫送達地址確認書。當事人拒絕提供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拒不提供送達地址的不利後果,並記入筆錄。
第十一條 因受送達人自己提供或者確認的送達地址不準確、拒不提供送達地址、送達地址變更未及時告知人民法院、受送達人本人或者受送達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絕簽收,導致訴訟文書未能被受送達人實際接收的,文書退回之日視為送達之日。受送達人能夠證明自己在訴訟文書送達的過程中沒有過錯的,不適用前款規定。

『叄』 送達地址確認書的作用

法律分析:填寫當事人送達地址確認書是法院訴訟流程的要求,法院會向你提供送達地址確認書的表格,你按照內容填寫就能夠了。並應注意以下多少個方面:1,填寫的地址應該是能確保能收到法院信件的地址,因為如果你提供的地址錯誤,法院按此地址郵寄的信件被送還的,將被視為已經送達,對你產生不利的影響。2,如果以後地址發生變換的,應該及時到法院更正送達地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四十條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七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肆』 郵寄送達文書的規定

法律分析:郵寄送達的相關條例規定當出現直接送達確實有困難的情形,就要採用郵寄送達的方式,規定了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其送達與人民法院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和送達地址確認書的內容等等。

法律依據:《關於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若干規定》(一)人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交由國家郵政機構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二)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其送達與人民法院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三)條當事人起訴或者答辯時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供或者確認自己准確的送達地址,並填寫送達地址確認書。當事人拒絕提供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拒不提供送達地址的不利後果,並記入筆錄。(四)送達地址確認書的內容應當包括送達地址的郵政編碼、詳細地址以及受送達人的聯系電話等內容。(五)當事人拒絕提供自己的送達地址,經人民法院告知後仍不提供的,自然人以其戶籍登記中的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為送達地址。(六)郵政機構按照當事人提供或者確認的送達地址送達的,應當在規定的日期內將回執退回人民法院。(七)受送達人指定代收人的,指定代收人的簽收視為受送達人本人簽收。(八)受送達人及其代收人應當在郵件回執上簽名、蓋章或者捺印。

『伍』 民商事合同中約定「訴訟文書送達地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您好,不少當事人在基礎民商事合同中就發生糾紛時訴訟文書的送達地址進行明確約定(如明確只要郵寄至指定地址即視為送達),以便法院在受理案件後根據約定地址信息進行郵寄送達。這一條款也被稱為「送達地址確認書前置」措施。包括筆者本人在草擬和修改合同時,往往也會建議委託人盡可能在合同中增加這樣的條款內容,以期對合同對方產生一定約束。

盡管民訴法關於送達程序等相關規定屬於對訴訟當事人和法院的剛性約束,但當事人基於平等自願以協議方式,明確在糾紛發生時的管轄法院進行送達地址的約定,將送達地址確認程序前置至合同簽署階段,屬於其對自身訴訟權利主動選擇(處分),應予以尊重。相應條款內容,其實質仍可視為當事人可以約定的爭議解決方式條款的一部分。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和禁止性規定的情況下,法院應對其予以尊重、認可和確認。同時,這一措施,能夠較好的保障合同下守約方的權利,也有利於對違約方因預判訴訟程序及相應法律效果,進而對違約方形成更強的約束力。更重要的是,這也大大減輕了法院的送達成本,減少了送達周期,提高了訴訟效率。

實踐中,不少法院已逐漸認可這一方式,除部分法院對此作出專門規定外,也有部分地區法院雖未明確規定但事實上對此予以認可和接受。但由於缺乏權威的規范依據和不確定性,這一條款給違約方帶來的約束力還不夠。筆者建議最高人民法院可以考慮以如專門司法解釋、個案解答、會議紀要等適當方式對民商事合同中「訴訟文書送達地址」約定的效力予以確認和規范。

司法實踐中認可「訴訟文書送達地址」約定的情況

1、上海高院。

針對信用卡糾紛案件中大量申卡人難以查找和有效送達的情況,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在2011年制定的《關於審理信用卡糾紛案件的若干指導意見》(滬高法〔2011〕24號)中規定「三、送達1.如信用卡領用合約中明確約定訴訟期間送達地址,並約定受訴法院郵寄到該地址即視為送達的,該約定應屬有效。受訴法院應依法根據上述地址進行送達。」,對信用卡領用合約中申請人明確的訴訟文書送達地址,法院進行送達時可直接郵寄送達。申卡人即使未能收到法院郵寄的送達文書,由於其在相應合同中已明確確認這一安排,也應視為送達,並可在其未到庭的情況下進行缺席審判。這樣,發卡銀行就可以快速結案並申請強制執行。

2、福建高院。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在2014年10月29日發布的《關於依法規範金融案件審理和執行的若干意見(試行)》第7條規定,「對於金融機構與債務人、擔保人在借款、擔保合同中就送達地址及效力作出明確約定,或債務人、擔保人向金融機構出具內容明確的送達確認書,經審查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且內容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依法以該確認地址作為訴訟文書送達地址。」目的在於「切實提高金融糾紛案件司法效率,加大金融債權保護力度,充分發揮司法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能作用」。和上海高院僅限於信用卡糾紛案件的局限性一樣,福建高院將這一制度明確限定於金融糾紛案件中,其他類型的案件則無明確的依據。這也可看出在司法政策的公關和博弈上,金融機構擁有更豐厚的資源和優勢。

3、江西高院。

也有一些法院進行了較大膽的嘗試,如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於2015年8月10日向全省各級法院下發《民事送達工作指南》,對完善送達地址確認制度、建立當事人確認送達地址並承擔相應法律後果的約束機制等事項,作為重點內容進行了規范。

該《指南》第17條是專門針對「訴前地址確認」的內容,明確規定「當事人在民商事合同中就發生糾紛時訴訟文書的送達地址所做的約定,屬於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滿足下列條件的,可以按照合同約定確定當事人的訴訟文書送達地址:(1)合同條款明確約定了送達地址的適用范圍包括爭議進入民事訴訟程序後的一審程序、二審程序和執行程序;(2)合同條款約定了當事人送達地址需要變更時的通知程序;(3)合同條款提示了以下法律後果:因當事人提供或者確認的送達地址不準確、送達地址變更後未及時依程序告知對方和法院、當事人或指定接收人拒絕簽收等原因,導致訴訟文書未能被當事人實際接收的,郵寄送達的,以文書退回之日視為送達之日;直接送達的,送達人當場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情況之日視為送達之日。」

此外,該《指南》還明確在「公證債權文書中明確約定債權文書履行發生糾紛後的訴訟文書送達地址」和「當事人向仲裁機構提交確認的仲裁文書送達地址」符合上列條件的,也可以向「當事人的訴訟文書送達地址」進行送達。不僅如此,該《指南》還明確「當事人在公安派出所、交警、人民調解委員會等機關和組織處理調解民事糾紛時,向以上機關和組織填寫確認的送達地址,或者在調解協議中約定送達地址」也可以將其作為當事人確認的送達地址。

當然,我們可以看到,由於江西高院為使「約定訴訟文書送達地址」的適用范圍的突破性規定得以更好的執行,江西高院為落實這一政策對相應約定條款的內容也作出了明確限制性規定,甚至還擬定了「合同約定的送達地址條款參考範本」供參考。若不符合該《指南》條件的條款則存在不被法院認可的風險。想必,此後相關機構製作的標准文本中都會引用江西高院這一「參考範本」。

4、其他。

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地方法院通過專門規定、與所在轄區金融機構等單位通過會談紀要等方式明確認可「約定訴訟文書送達地址」作為送達地址送達後即視為有效送達的內容。

『陸』 第一次審核沒過送達地址確認書二審是否有效

有效的。根據相關資料查詢2015年9月28日從上述規定內容看,當事人在一審訴訟時向法院提供或確認的送達地址,在案件進入二審和程序後仍然是有效的。因此二審法院的判決書送達是有效的。

『柒』 簽了地址確認書的結果

簽了確定出了意外自己負責。
法院准備的送達地址確認書上也詳細介紹了填寫地址時應注意的事項,受送達人在填寫送達地址確認書時,一定要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填寫准確無誤的送達地址,若地址變更,應及時告知人民法院。
故意不提供准確的地址或提供的地址變更後不及時告知人民法院,導致文書被退回,文書退回之日即視為送達之日,與實際送達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捌』 送達地址確認書

法律分析:一、當事人起訴或者答辯時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供或者確認自己准確的送達地址,並填寫送達地址確認書。當事人在第一審、第二審和執行終結前變更送達地址的,應當及時以書面方式告知人民法院。 二、當事人拒絕提供自己的送達地址,經人民法院告知後仍不提供的,自然人以其戶籍登記中的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為送達地址。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 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受送達人的同住成年家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負責收件的人,訴訟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熱點內容
注會備考攻略2020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1:37:32 瀏覽:409
吉安市安福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1:30:40 瀏覽:65
深圳律師合作 發布:2025-02-05 01:02:09 瀏覽:147
經濟法自考論文選題 發布:2025-02-05 00:39:48 瀏覽:539
刑事訴訟法183 發布:2025-02-05 00:31:10 瀏覽:803
民法典實施日 發布:2025-02-05 00:19:43 瀏覽:379
businesslaw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0:15:55 瀏覽:721
中學生法律知識漫畫 發布:2025-02-04 23:56:24 瀏覽:968
法律服務護航產業占 發布:2025-02-04 23:31:48 瀏覽:366
法院審判部門 發布:2025-02-04 22:39:56 瀏覽: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