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自己代理法律效力

自己代理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5-20 02:05:15

㈠ 簽協議名字不是自己具有法律效力

協議必須當事人簽名才能對當事人發生效力,如果是隨便簽:(1)隨意簽自己的回名字,合同有效答;(2)隨便簽上別人的名字,則構成無權代理和侵犯他人姓名權;(3)在合同上亂簽,既不是自己的名字,也不是別人的名字,無效。如果侵犯對方利益的,構成惡意磋商,另一方可以根據你的過錯要求賠償,法院一般會支持此類訴訟請求。

註:簽訂合同要慎重!在合同領域,很多東西並不是法律沒有規定後果就不懲罰。法官會根據公平、誠實信用等原則在當事人之間分配責任,有過錯就得承擔責任。

㈡ 自己代理行為是否有法律效力

1這種行為是代理行為,且是明顯的濫用代理權,有違代理的本質特徵和誠實信用原則,應該被禁止。

其法理在於:合同仍雙方法律行為,當事人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自己代理或雙方代理訂立的合同,是代理人的單方行為,很難避免發生代理人為自己利益而犧牲被代理人利益,或損害一方或雙方利益的情況。所以,其原則上被各國法所禁止。

2.這種行為是代理行為,基本是是無效,但是有例外即:自己代理與雙方代理訂立的合同若事後得到被代理人的追認,其法律後果歸屬於被代理人,應為有效。

1995年1月,由梁慧星先生整理完成的合同法學者建議稿《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試擬稿)》第三十七條規定:「代理當事人雙方訂立合同,無效。但符合法律規定或者商業習慣的,或者經過雙方當事人許可或追認的,不在此限。」第三十八條規定:「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訂立的合同,無效。但合同純使被代理人一方獲得利益的,不在此限。」⑴該條文被規定在第三章合同效力的無效合同一節中。來源法律咨詢:網頁鏈接由此可看出,學者們對自己代理與雙方代理訂立的合同效力原則上也是持否定態度的,但同時又作了例外規定。這無異是在原經濟合同法基礎上的重大進步,使該項制度趨於完善,與大陸法系國家的對該制度的規定有異曲同工之妙。如《德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代理人無特別許可,不得以本人名義與自己為法律行為,亦不得為第三人之代理與本人為法律行為;但法律行為系屬專以債務為目的者,不在此限。」《日本民法典》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無論何人,不得就同一法律行為,為其相對人之代理人或為雙方當事人之代理人;但債務之履行不在此限。」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第一百零六條規定:「代理人非經本人之許諾,不得為本人與自己之法律行為,亦不得既為第三人之代理人,而為本人與第三人之法律行為。但其法律行為,系屬專履行債務者,不在此限。」上述立法例雖是對法律行為的規定,合同是法律行為的下位階概念,其上位階概念所適用的原則,當然適用於下位階概念。由此可知,多數國家及地區的法律對自己代理與雙方代理訂立的合同效力均予以否認,但同時又都作了彈性規定。

㈢ 代簽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代理人獲得被代理人的委託授權,並且合同是當事人依法訂立的合同,該代簽的合同生效。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對其發生效力。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六十一條
民事主體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依照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民事法律行為的性質,應當由本人親自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
第一百六十二條
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名義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代理人發生效力。

㈣ 個人委託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個人委託書有法律效力。只要是委託人真實意思表示,並親筆簽字的都是有效的。在效力上來說,經過公證的委託書會更有公信力。在訴訟中,是指委託代理人取得訴訟代理資格,為被代理人進行訴訟的證明文書,其記載的內容主要包括委託事項和代理許可權,並由委託人簽名或蓋章。但也可能存在有授權委託的法律文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千三百七十六條 民事法律行為的委託代理,可以用書面形式,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書面委託代理的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許可權和期間,並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㈤ 個人委託書有法律效力嗎

授權委託書需要注意幾點:
1、委託人和受委託人身份信息要明確,並且需要委版託人和受委託人簽字權;
2、委託的事項要自委託書中明確;
3、委託人授予給受委託人的許可權要在委託書中明確;
4、委託的時限要明確;
上述事項同時具備,委託書就具有法律效力了,如果到政府部分辦理相關事項,可能還需要將委託書公證。

㈥ 代簽的合同能否有法律效力

代簽合同是否有效
在勞動關系等民事行為中,無論是初次簽訂勞動合同,還是續簽勞動合同,當事人的簽名都是其在法律上同意的表示,是對合同權利義務接受的表示。簽名者應對自己的行為所可能產生的法律後果承擔責任。若他人代簽合同,應得到當事人書面委託或事後追認,否則,合同不對該當事人產生法律約束力。
如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的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目前一些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推行勞動合同制的過程中,不嚴肅地對待勞動合同的形式要求,隨意漏簽、代簽的情況時有出現,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勞動糾紛。因此,在此提醒大家,不要忽視訂立勞動合同的程序,既不要沒有得到授權代為別人簽訂合同,也不要隨意委託別人代簽合同。

合同生效是指合同產生法律約束力。合同生效後,其效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法律效力。一旦合同成立生效後,當事人應當依合同的規定,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當事人依法受合同的拘束,是合同的對內效力。當事人必須遵循合同的規定,依誠實信用的原則正確、完全地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不得濫用權利,違反義務。在客觀情況發生變化時,當事人必須依照法律或者取得對方的同意,才能變更或解除合同。
2.合同生效後產生的法律效果還表現在對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產生一定的法律拘束力。合同的這一效力表現,稱為合同的對外效力。合同一旦生效後,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得侵犯當事人的合同權利,不得非法阻撓當事人履行義務。
3.合同生效後的法律效果還表現在,當事人違反合同的,將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必要時人民法院也可以採取強制措施使當事人依合同的規定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對另一方當事人進行補救。對此本法第七章作了規定。

㈦ 表見代理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法律分析:對本人來說,產生有權代理的效力,即在相對人與本人之間產生民事法律關系,本人應受表見代理人與相對人之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約束,享有該行為設定的權利和履行該行為設定的義務。本人不得以無權代理為抗辯,不得以行為人具有故意或過失為理由而拒絕承受表見代理的後果,也不得以自己沒有過失作為抗辯。對相對人來說,既可主張狹義無權代理,也可主張成立表見代理。主張前者,他可向無權代理人追究責任,主張後者,他可向本人追究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四條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外,該代錶行為有效,訂立的合同對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發生效力。

第一百七十二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有效。

㈧ 獨家代理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一般來說是有效的。當業主與中介公司簽訂獨家代理協議時,協議中可能存在霸王條款,主要是在代理協議中無代理銷售時間的限制及不能按時完成委託的賠付標准,但是如果業主不通過該中介售房,卻要承擔高金額的違約金。所以簽訂合同的時候要注意各項條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㈨ 合同上什麼是無權代理,無權代理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一、合同上什麼是無權代理無權代理,簡言之,是指沒有代理權的代理。無權代理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權代理,是指沒有代理權,但又具備代理行為其他特徵的行為。廣義的無權代理,包括表見代理和狹義的無權代理。所謂表見代理,是指代理人雖然沒有代理權,但第三人有足以相信其有代理權的理由的代理。狹義的無權代理,即通常所說的無權代理,是指表見代理以外的沒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狹義的無權代理,包括三種情況: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和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所為的代理行為。從無權代理的含義來看,它有以下幾個特徵:第一,無權代理在為無權代理行為時是以「被代理人」的名義。無權代理盡管是沒有代理權的行為,但它仍然是以他人的名義進行的行為,如果行為人沒有以他人的名義,而是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其行為結果只能由自己承擔,與代理毫無關系。第二,無權代理人沒有代理權。這是無權代理最重要的特徵。第三,根據法律規定,無權代理不是當然無效的行為,而是效力未定的行為。例如被代理人事後追認,可以使無權代理轉化為有權代理,被代理人因此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民法通則》第66條還規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二、無權代理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無權代理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本人知道他人以自己的名義實施民生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由此可見,無權代理的效力分為無權代理的生效和無權代理的無效兩種情況。(1)無權代理的生效。無權代理的生效是指通過被代理人的追認,可使無權代理行為中欠缺的代理權得以補足,轉化為有權代理,發生法律效力。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在無權代理中被代理人享有的追認權。被代理人所享有的追認權的性質屬於形成權,即只須被代理人依自己的意志作出單方的意思表示,便可使原法律關系發生變化,從而引起某種民事權利義務的產生、變更或者消滅。追認的行為是單方法律行為,追認的表示具有溯及力,通過追認權的行使,無權代理行為自始有效。(2)無權代理的無效。無權代理的無效是指被代理人對無權代理行為不作追認,從而使無權代理行為不產生法律效力,無權代理行為自始無效。與被代理人享有追認權相對應的是善意第三人享有撤回權,即第三人通過行使撤回權來確定無權代理行為無效。第三人行使撤銷權的意思表示應當在被代理人作出追認的意思表示之前作出,經撤銷的無權代理行為不得再作追認。

㈩ 代簽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如果雙方當事人要進行民事活動的,是需要簽訂民事合同,明確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權利義務的。合同是需要經過雙方當事人簽字才能有法律效力的。
在民事行為中,當事人的簽名都是其在法律上同意的表示,是對合同的權利義務接受的表示。簽名者應對自己的行為所可能產生的法律後果承擔責任。若他人代簽合同,應得到當事人書面委託或事後追認,否則,合同不對該當事人產生法律約束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未經被代理人追認的,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行為人實施的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未被追認的,善意相對人有權請求行為人履行債務或者就其受到的損害請求行為人賠償。但是,賠償的范圍不得超過被代理人追認時相對人所能獲得的利益。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無權代理的,相對人和行為人按照各自的過錯承擔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熱點內容
法律服務護航產業占 發布:2025-02-04 23:31:48 瀏覽:366
法院審判部門 發布:2025-02-04 22:39:56 瀏覽:385
法治宣教外包 發布:2025-02-04 22:30:31 瀏覽:541
肛門周圍長猴子土方法治療 發布:2025-02-04 22:22:02 瀏覽:805
政府制定規章的程序 發布:2025-02-04 21:28:54 瀏覽:274
2014年陳印法規講義 發布:2025-02-04 21:17:34 瀏覽:976
法官助理立案 發布:2025-02-04 21:13:45 瀏覽:177
房屋外牆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4 21:12:57 瀏覽:775
北京勞動法病假 發布:2025-02-04 20:26:20 瀏覽:373
行政法由哪兩部分組成 發布:2025-02-04 19:15:17 瀏覽: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