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訴法律責任無中生有
① 惡意投訴的法律責任
惡意投訴,是指投訴人為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惜顛倒是非,捏造事實,向有關部門反映不實的內容和不存在的問題。基於自身好惡,為了滿足一己私慾在不合法的前提下的投訴也可稱為惡意投訴。舉報人是否會承擔法律責任,要認定是否是惡意舉報。如不是,則不需要負法律責任;如果是惡意舉報,被舉報的一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如以敗壞他人名譽、阻止他人得到某種獎勵或者提升等為目的而誣告他人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的,不構成本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八條 本法所稱告訴才處理,是指被害人告訴才處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人民檢察院和被害人的近親屬也可以告訴。
② 12315實名舉報的風險和後果
一般來說,12315實名舉報會保護舉報人的信息,所以沒有風險。 實名舉報的結果是受理符合規定的投訴並通知投訴人。 如果12315實名舉報不符合規定的投訴不予受理的,告知投訴人不予受理的理由。
12315的職責范圍:
1、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的,被投訴一方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轄的;
2、在消費者消費過程中,權益受到侵害的;
3、消費者發現製造假冒商品和假冒商品的「穴位」時;
4、如果消費者發現虛假廣告,欺騙消費者,請撥打12315報警電話。 有助於糾紛的調解。 如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將依法調查。
實名舉報和匿名舉報有區別嗎?
1、性質不同
匿名舉報。 舉報人在舉報時,不報真實姓名或不報真實姓名。 實名舉報,舉報人使用自己實名舉報。
2、原因不同
實名舉報對黨員、黨組織和行政監察對象的違紀問題向紀檢監察機關檢舉、控告。 匿名舉報問題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其存在有一定的社會原因。
3、不同的特點
實名舉報必須通過信函、來訪、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 匿名報告有很強的隱蔽性。 匿名舉報在信訪中占很大比例,這給信訪效率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
另外,對指控提出虛假指控的,應當嚴格區分是虛假指控還是虛假指控。 故意捏造事實,誣告陷害患者人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嚴格處理; 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認定冤情,必須經地市級以上(包括地市級)黨委或者紀委批准。 由於對事實了解不夠,發生錯誤指控時,應當在一定范圍內明確是非,消除對被錯誤指控者的影響,教育錯誤的檢舉者。
③ 胡亂舉報的人是否要負法律責任
後果輕的話構成民事上的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你可以要求賠禮道歉。後果嚴重的話構成刑事犯罪,誹謗罪,你可以要求其進行精神損害賠償。
④ 如果 去檢舉他人而情況不屬實的,要不要負法律責任的
舉報人如果不是惡意舉報,則不需要負法律責任;如果是惡意舉報,被舉報的一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誣告陷害罪】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4)投訴法律責任無中生有擴展閱讀:
誣告陷害罪立案標准
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行為。「捏造」,是指無中生有,虛構犯罪事實,意圖使被誣告者受到錯誤偵查、起訴、審判等。「虛假告發」,是指行為人將捏造的犯罪事實向有關單位進行告發。
告發的形式有多種多樣,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可以是署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誣告陷害罪在主觀方面必須是故意,具有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故其行為不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利,同時侵犯了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
按照有關規定,行為人涉嫌誣告陷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一是捏造的犯罪事實情節嚴重的;二是誣告陷害的手段惡劣的;三是嚴重影響了司法機關的正常工作的;四是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犯誣告陷害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此罪的,從重處罰。不是有意誣告,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構成犯罪。
至於誣陷沒有達到法定年齡或者沒有辨認或控制能力的人犯罪,仍構成誣告陷害罪。雖然司法機關查明真相後不會對這些人科處刑罰,但將他們作為偵查的對象,使他們捲入刑事訴訟,就侵犯了其人身權利。
⑤ 亂說話無中生有可以告什麼罪
【法律分析】
我國法律沒有規定污衊罪名,侮辱誹謗情況比較嚴重,可能構成誹謗罪。根據《刑法》,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構成誹謗罪的誹謗行為,必須是情節嚴重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規定,泄露並宣揚他人隱私,給他人名譽造成不良影響的,是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不構成誹謗罪。法人、團體、組織不能成為誹謗罪的犯罪對象。即使善意的檢舉、揭發、批評中有不實成分的,也不應以誹謗罪論處。誹謗罪散布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如果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雖然有損於他人人格、名譽,但不構成誹謗罪。而名譽侵權行為,即使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的,公開了將有損於他人人格、名譽,也可以構成名譽侵權。對於侮辱行為引起被害人精神失常甚至自殺身亡等後果,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的,檢察機關一樣可以自主介入調查,並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⑥ 如果有人無中生有去政府告你怎麼辦
摘要 可以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⑦ 實名舉報的後果是什麼
舉報人是否會承擔法律責任,要認定是否是惡意舉報。如不是,則不需版要負法律責任;如果是權惡意舉報,被舉報的一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
誣告陷害他人,必須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而捏造事實誣告的,如以敗壞他人名譽、阻止他人得到某種獎勵或者提升等為目的而誣告他人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的,不構成本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誣告陷害罪】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7)投訴法律責任無中生有擴展閱讀: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17條的規定,誣告陷害罪的主體是任何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屬於一般主體。但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誣告陷害罪的,從重處罰。
雖已年滿16周歲但不滿18周歲的人犯誣告陷害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⑧ 如果到紀委去舉報官員後無無真憑實據。會追求法律責任嗎
造成嚴重後果影響極其惡劣的,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
⑨ 造謠生事,無中生有可以追究其法律責任嗎
造謠生事,無中生有可以追究其法律責任。
誹謗罪,是指散布捏造的事實,足以敗壞別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捏造,是指無中生有憑空製造虛假事實。所捏造的事實,是有損對別人的社會評價的、具有某種程度的具體內容的事實,由於捏造事實,容易使人誤信,因而對別人名譽的損害程度比侮辱更為嚴重。如果行為人散布的是有損別人名譽的真實事實,則不構成誹謗罪。單純的捏造並非誹謗罪的實行行為。將捏造的事實予以散布,才是誹謗的實行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第四十二條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 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⑩ 實名舉報需要承擔什麼責任向哪些單位舉報比較有效
實名舉報只需承擔誣告的責任,即無中生有或明知錯誤而舉報,不必承擔判斷錯誤、認識錯誤而錯告的責任。所述村幹部屬於以權謀私的行為,向縣級紀委或檢察院舉報比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