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對於殘疾人的法律責任

對於殘疾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20 14:00:19

Ⅰ 什麼時候需要對殘疾人承擔法律責任

殘疾人犯罪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刑事處罰,但是對於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刑事處罰是違反刑法,應當受到的刑法制裁,簡稱刑罰。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第十九條
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Ⅱ 殘疾人會坐牢嗎

法律分析:殘疾人犯法會坐牢。對於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肢體殘疾的人犯罪與正常人負同樣的刑事責任,不構成從輕、減輕、免除處罰的法定理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九條 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Ⅲ 重大疾病殘疾人犯罪應負的法律責任

殘疾人犯罪和正常人犯罪是一樣的,需要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但如果是未滿十二周歲的殘疾人犯罪,不負刑事責任。若是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九條
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第一條
將刑法第十七條修改為: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Ⅳ 殘疾人犯罪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因此殘疾人犯罪也需要承擔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九條、第二十六條
【又聾又啞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主犯】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對於第三款規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Ⅳ 殘疾人犯罪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法律分析:殘疾人犯罪需要承擔法律責任。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法律規定,只有未到法定責任年齡的人與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不負刑事責任,除此以外的人都應當負刑事責任,殘疾人當然也不例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Ⅵ 殘疾人犯罪如何處罰

首先,殘疾人和其他主體一樣,法院會根據案件的具體事實和證據進行定罪量刑。但是,如果法律在量刑上有相關的有利規定的話,法院在判決時也會依法處理。
我國《刑法》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是《刑法》中一條涉及殘疾人的量刑規定,但要注意:對於聾啞群體的規定是必須要達到又聾又啞的程度,單獨的聾或者單獨的啞是不能適用這一條的。對於眼睛受損的群體,如果達到盲人標準的,可以適用這一條。除了盲聾啞以外的殘群體,包括其他身體殘疾,《刑法》是沒有規定相關量刑情節的。所以,殘疾人犯罪,法院會按照案件的具體情況和法律的規定依法量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九條【又聾又啞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民法典對殘疾人的保護有哪些

法律分析:對殘疾人的保護有進一步完善了民事行為能力制度和監護制度、充分肯定殘疾人作為民事主體的平等地位,注重殘疾人民事權利的平等保護、強化了涉及殘疾人的侵權責任劃分。四、強化了與殘疾人有關的社會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八條 法律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婦女、消費者等的民事權利保護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千零四十一條 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熱點內容
政府制定規章的程序 發布:2025-02-04 21:28:54 瀏覽:274
2014年陳印法規講義 發布:2025-02-04 21:17:34 瀏覽:976
法官助理立案 發布:2025-02-04 21:13:45 瀏覽:177
房屋外牆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4 21:12:57 瀏覽:775
北京勞動法病假 發布:2025-02-04 20:26:20 瀏覽:373
行政法由哪兩部分組成 發布:2025-02-04 19:15:17 瀏覽:543
經濟法期末測試卷 發布:2025-02-04 19:07:38 瀏覽:580
錦州法律咨詢在哪裡 發布:2025-02-04 19:05:12 瀏覽:509
律師職業險 發布:2025-02-04 18:20:05 瀏覽:116
什麼情況下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4 17:44:37 瀏覽: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