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題契約具有法律效力
1. 買房契約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購房協議是有效的,但還沒有發生法律效力。但有以下情況時合同無效:
(一)房地產分離出賣;
(二)產權未登記過戶;
(三)產權主體有問題;
(四)侵犯優先購買權;
(五)單位違反規定購房;
(六)價格欺詐,顯跌公平;
(七)非法轉讓。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2. 房產繼承贈予以契約的形式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根據你的描述,房產繼承贈予以契約形式同樣具有法律效力,它只不過是應專用了另一種格式屬而已,只要是能夠體現雙方的真實意圖,什麼樣的形式都無所謂。作為旁觀者建議你最好是拿著書寫好的契約到公證處公證一下,會更具有法律效力。自己斟酌吧。
只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罷了。
3. 契約與合同有什麼不同,是否具有同樣法律效力
合同也可以叫做契約,契約一詞出現的早一些,從古代就有契約這個概念,後來有了合同法,合同一詞要嚴格一些,規范一些.它們之間也有區別契約一般是目的對立而達成的協議,合同是目的相同而達成的協議。現實中應用時合同與契約是沒有區別的,是一個概念.
4. 私下契約是否有法律效力
要根據具體內容來判斷,只要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都是有效的。
5. 契約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1 不違反法律 2 真實意思表示 即可
6. 這樣的契約有法律效力嗎
乙已經構成敲詐勒索,其中將200萬以100萬屬趁人之危,欺詐,脅迫手段,其民事法律行版為無權效,應返還財產,恢復原狀!還有那個僱傭合同,涉及人身權,侵害他人人身權,屬於法律禁止的行為!宗上,乙構成犯罪,應負刑事責任,契約自始無效,當然無效!
7. 契約和合同哪個更有法律效應
我暈,你好,契約就是合同,兩者一回事,只要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內容合法,都具有法律效力。
8. 契約是否有法律效力
契約即合同,只要約定不違反法律規定,當然具有法律效力。
9. 房產買賣契約簽了有法律效力嗎
房產買賣契約等同於房屋買賣合同,有沒有法律效力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依據《合同法》法律規定只要是不符合合同可撤銷,合同無效的法定條件,就是屬於有效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
房屋買賣合同作為一種特殊的買賣合同,它是指出賣人將房屋交付並轉移所有權與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房屋買賣合同的法律特徵既有買賣合同的一般特徵,也有其自身固有的特徵。這主要表現為:
1、出賣人將所出賣的房屋所有權轉移給買受人,買受人支付相應的價款。
2、房屋買賣合同是諾成、雙務、有償合同。
3、房屋買賣合同的標的物為不動產,其所有權轉移必須辦理登記手續。
4、房屋買賣合同屬於法律規定的要式法律行為。
二手房是相對開發商手裡的商品房而言的,是房地產產權交易二級市場的俗稱,包括商品房、允許上市交易的二手公房(房改房)、解困房、拆遷房、自建房、經濟適用房、限價房。
(9)判斷題契約具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雙方需要的費用:
買方:
1、契稅:成交價或評估價(高者)×1.5% (商用用房,二次購房或大於144平米的稅率為3%)
2、交易服務費:建築面積(平方米)×3元
3、交易印花稅:成交價或評估價(高者)×0. 05%
4、產權轉移登記費:50元(每增加1人加10元,買家為單位的80元)
賣方:
1、交易服務費:建築面積(平方米)×3元
2、交易印花稅:成交價或評估價(高者)×0. 05%
3、土地出讓金:成交價或評估價(高者)×1%
4、解困房:成交價或評估價(高者)×1%
5、商品房:土地出讓金按基準地價× 3% × 未交土地出讓金的建築面積
6、分攤費用:成交價/總面積×分攤面積×10%(10樓以下)成交價/總面積×分攤面積×20%(10樓以上)
7、個人所得稅:成交價或評估價(高者)×1%(房改房自用滿五年,且是唯一生活用房的免徵)
8、營業稅及附加稅:成交價或評估價(高者)×5.5% (房產證或購買時契稅完稅證未滿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