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消費的法律效力
⑴ 最低消費合法嗎
法律分析: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你可以就實際情況向當地工商部門進行反映。
法律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第十條 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⑵ 最低消費合法嗎
不合法,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任何商場、個人都不能強制消費者消費,做出的關於最低消費的規定是不合法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13修正) 》
第九條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第十條 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⑶ 在手機營業廳買了個靚號合約說每個人最底消費99元一年內注銷號碼,這個有法律效應嗎。
是的!這個協議當然是有法律效力的,合約套餐沒有到期不允許注銷和變更套餐,如果號碼中途不用,每個月99照樣扣,最後還是要你還款的,不還移動公司可以起訴
⑷ 茶樓自行設定的最低消費額是否合法
法律分析:茶樓規定了顧客的最低消費額,這其實是一種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九條 消費者有自主選擇商品或服務的權利。
第二十四條 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否則規定內容無效。
⑸ 經營者限定最低消費額的行為是否合法
現實問題
陳某在某飯店包房與同事慶祝生日,用餐完畢結賬時,被飯店服務員告知他們的消費未到該飯店包房所規定的最低消費額1000元,如果不繼續點餐直至達到最低消費額,就必須按1000元結賬,陳某感到相當不滿,於是向消費者協會投訴。那麼,經營者究竟是否可以限定最低消費額呢?
律師解答
現在有很多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提供服務時,設定了最低消費的標准,強迫消費者接受,這類消費者與經營者關於最低消費額的沖突屢見不鮮。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同時法律還規定,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該規定表明,消費者有權依據自己的經濟情況、興趣愛好等決定自己將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其消費行為不受來自各方面的干擾、限制。本案中,該飯店規定的最低消費額是對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的限制和對消費者消費行為的一種干涉和阻撓,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一種違法行為。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九條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⑹ 買賣合同約定最低消費額,未消費完畢一個月補足差額,該約定有效嗎
該條款是對合同抄期內最低采襲購金額作出的約定,並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認定為有效。
考慮到交易成本的因素,銷貨方可在合同中設定最低采購金額,以確保自己如期取得相應的利益。采購方如果接受該條款,則該約定具有法律效力。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⑺ 飯店包廂有最低消費是否違法
法律分析:最低消費是不合法的,消費者享有自主消費權,即消費者自主決定消費的方式,消費的數量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九條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⑻ 包廂「最低消費」違法嗎
包廂最低消費違法。
違法行為又稱「無效行為」。不合法行為的一種。違背法律規定的行為。與客觀上不合法行為不同之處在於,行為人在實施該行為時主觀上有過錯,從而使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受到侵犯。主觀上的過錯指故意或過失兩種主觀狀態。根據違法性質,違法行為可分為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經濟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等;根據對社會的危害程度,違法行為可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犯罪)。
違法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違法是指一切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行為,包括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狹義的違法,則是指嚴重地違反法律,但未構成犯罪的行為。我們在這里是從廣義上對違法進行論述的。
違法與犯罪的聯系是犯罪一定違法,違法不一定犯罪。區別是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比違法行為嚴重,犯罪行為大多數要負刑事責任,違法行為承擔行政責任或民事責任。
違法行為與其他一些行為的存在著區別。首先,違法行為不同於違反道德的行為。許多違法行為,是犯罪行為,同時也是違反道德的行為。但是,並非所有違法行為都是違反道德的行為。同樣,有些違反道德的行為並不構成違法行為。其次,違法行為不同於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違法行為當然不能發生行為人實施違法行為時所希冀的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結果。但是,不能認為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有些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但也並不構成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六條 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格式條款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後服務、民事責任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內容,並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說明。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並藉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⑼ 商家自行設定的「最低消費額」是否合法
近年來,一些飯店、茶樓或咖啡廳等場所都規定了顧客的最低消費額。顧客在這些地方消費,無論是否願意,或是消費了多少,最少都要支付經營者規定的最低消費金額,超出的部分則按實際價格計算。這其實是一種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規定:「消費者有自主選擇商品或服務的權利。」《餐飲修理業價格行為規則》第四條規定:「經營者應當以成本費加法定稅金和合理利潤為依據制定價格,應質價相符,不得強迫消費者接受其規定的價格。」由此可見,經營者「最低消費」的規定,侵犯了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的權利,是經營者強迫消費者接受其規定的價格的行為,應認定是一種違法行為。而且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還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否則規定內容無效。故經營者不得以自己的規定來要求消費者支付最低消費額。因此,該茶樓設定「最低消費」是於法無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