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會議決議的法律效力
A. 會議紀要具有法律效力嗎
會議紀要不具有法律效力。
按照《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會議紀版要適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權定事項。如果會議紀要僅僅作為記錄會議情況之用,並在行政機關內部傳閱,則不存在對外發生效力的問題。
簡介:
會議紀要是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的公文。會議紀要不同於會議記錄。會議紀要對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都適用。會議紀要與會議記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區別十分明顯。從應用寫作和文字處理的角度來探析,二者截然不同。會議紀要是一種法定的公務文書,其撰寫與製作屬於應用寫作和公文處理的范疇,必須遵循應用寫作的一般規律,嚴格按照公文制發處理程序辦事。
拓展資料:
會議紀要適用於一些大中刑的、比較重要的會議。這種會議往往具有方向性、專題性、專業性、形容性、學術性的特點,是為了解決當前工作中的某項實際問題,會議本質精神,用至一些分歧意見等寫出來。
其目的有二:一是向上級匯報會議情況,以獲得上級及時的指導;二是向下級傳達;以便貫徹執行,因此,研究一般性問題的會議,尤其是一些規范較小的事務性會議,一般不寫會議紀要。
B. 股東會決議的法律效力
《公司法》第二十二條規定
公司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議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無效。
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
股東依照前款規定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應公司的請求,要求股東提供相應擔保。
公司根據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已辦理變更登記的,人民法院宣告該決議無效或者撤銷該決議後,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撤銷變更登記。
(2)團體會議決議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股東會決議效力的情形
參照民法和合同法的相關理論,總結我國司法實踐中認定公司股東會決議效力的判例,公司股東會決議的效力分為如下種類:
1、按照是否形成合意(即區分股東會決議是否成立),分為成立和不成立兩類;
2、成立的股東會決議按照是否生效,區分為有效和無效兩類;
3、有效的股東會決議按照其效力是否存在瑕疵,分為可撤銷的股東會決議和不可撤銷的股東會決議。即股東會決議的效力實際有四種情況:不成立、成立但無效、成立但可撤銷、成立且有效。
根據上述分類,司法實踐中,關於股東會決議的效力產生的爭議主要包括三類:股東會決議是否成立、股東會決議是否無效、股東會決議是否可撤銷。
C. 會議紀要具備法律效力嗎
根據案情需要,可以作為證據使用的。可以進一步聯系
D. 聯合國大會的決議有無法律效力
無法抄律效力,聯合國大會的多數通過投票只能表示聯合國通過了這份決議。但這份決議,有多大用,這都是不一定的。
比如,1947年,聯合國決定分割英屬巴勒斯坦,劃分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個國家。這個決議有一定的用處,以色列就以此,後來宣布獨立。但是,巴勒斯坦因為實力弱小無法獨立。以色列成立,招致很多阿拉伯國家不滿,以色列建國第二天,就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就進攻以色列。
還有,聯合國通過了一份對蘇聯的譴責,這份決議,作用幾乎為零。沒有哪個國家敢去進攻核武大國蘇聯。大部分國家,即使是英法日德以色列印度這些地區強國,也不願意得罪蘇聯。
E. 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決議對會員國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為什麼
聯大決議對其會員國來是否具有法源律效力,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由於聯合國的職能范圍相當廣泛,聯大決議不僅數量很大,而且內容迥異。同時,決議還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可能是一項建議或請求,也可能是一項決定、聲明或宣言。因此,很難說它們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
國際社會不存在凌駕各國之上的強制機關,使得這種拘束力的強制性遠遠不及國內法,正基於此,國際法被稱為「軟法」。歸根結底,國家認為自己受這些規則的約束,才是其獲得法律地位的源泉。因此,國家的同意是國際法效力的依據。如果它們在決議案的討論中明確承認決議條款為法律規范,並表示願意承擔遵守的義務,而且決議的文字用語也體現了這一點,那麼就應該認為已經存在了關於這一決議的法律信念,也就應承認其法律拘束力
聯合國大會的決議反映了各國政府的意願,是世界輿論的積累和集中表達,有很大的政治影響力。
F. 會議紀要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會議紀要不具有法律效力。會議紀要適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如果會議紀要僅僅作為記錄會議情況之用,並在行政機關內部傳閱,則不存在對外發生效力的問題。
法律依據:《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 第八條 公文種類主要有:
(一)決議。適用於會議討論通過的重大決策事項。
(二)決定。適用於對重要事項作出決策和部署、獎懲有關單位和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
(三)命令(令)。適用於公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晉升銜級、嘉獎有關單位和人員。
(四)公報。適用於公布重要決定或者重大事項。
(五)公告。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
(六)通告。適用於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
(七)意見。適用於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
(八)通知。適用於發布、傳達要求下級機關執行和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行的事項,批轉、轉發公文。
(九)通報。適用於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況。
(十)報告。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回復上級機關的詢問。
(十一)請示。適用於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復。適用於答復下級機關請示事項。
(十三)議案。適用於各級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請審議事項。
(十四)函。適用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准和答復審批事項。
(十五)紀要。適用於記載會議主要情況和議定事項。
G. 會議決議沒有公司落款有我們簽名有法律效力嗎
會議決議一般情況下是有批准人和公司公章的,但是某些情況下,如果有簽名的話,那麼這也是一個合法的文件,是具有法律效應的,簽名和公章的效率是一樣的,既然知道相關的決定,而且是簽了字的,那麼你必須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的
H. 政府機關集體決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按照我的理解,你說的政府機關集體決議指的是政府決策吧。
分兩個方面來說吧:
一、政府作為行政機關,沒有立法權(法律),政府作出的決策一般是政策性的。但國務院及其所屬各部委、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擁有行政立法權。此外,經權力機關特別授權,某些經濟特區的市人民政府也擁有行政立法權。(深圳、廈門、汕頭、珠海市等) ,如果這些政府作出的決策是有關行政法規的,在不抵觸法律(各級有立法權的人大機關指定的法律)的前提下,是有效的;
二、如果政府作出的決策是屬行政行為的,也不能違反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這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和底線,否則,行政行為無效。
PS:無效行政行為的判斷標准就是如何區分一般違法和重大而明顯違法,一般違法的行政行為屬於可撤銷行政行為,那麼比一般違法更為嚴重的、達到重大而明顯程度的違法行為,則屬於無效行政行為。相對於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判斷:
1、行為主體有重大明顯違法情形。
第一,合法的具體行政行為的行為主體應當具備行政主體資格,這里所說的資格是形式上的資格,並非行政權能資格。如果行政行為的行為主體不具備行政主體資格,則屬於無效行政行為。需要注意的是,非行政主體進行的「假象行政行為」不是無權行政行為,因為這類行為根本不屬於行政行為。
第二,行為主體超越許可權或無許可權作出的行政行為無效。我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中將「超越職權的」作為撤銷判決的情形之一,未將無權情形進行單列,在司法實踐中,往往將無權處分的情形作為超越職權處理,所以廣義上的超越職權包括無許可權的情形,主要有兩種情形:一、行為主體行使了屬於其他行政主體的專有職權。國家對行政權利的劃分處於管理的需要,分別由不同的行政機關行使不同的行政權力。行為主體實施了超出自己許可權范圍的行政行為,即實施了應由其他行政主體享有許可權的行為,則該行政行為無效。比如,公安機關吊銷企業的營業執照,就是實施了應屬於工商管理部門享有許可權的行為。二、行為主體實施了其他國家機關的專有職權。主要是強制執行權。對於行政機關是否享有執行權,均由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否則不能享有強制執行權。
2、行政行為內容存在重大、明顯違法。
行政行為的意思表示不明確;意思表示受到脅迫;行為內容的作出基於明顯的錯誤事實;行為內容明顯違反公序良俗;相對人與公務員惡意串通實施的行為;行政行為的內容不可能的,都屬於這類重大、明顯違法。
3、行政行為程序上存在重大明顯違法或極不正當,違反最低限度的程序規定。
由於正當程序原則體現了「最低程度的公正」,是對行政行為最低限度的基本要求,因此如果行政主體作出行政行為時違背這一原則,完全可以將其作為重大而且明顯的違法而視為無效行政行為。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
4、行政行為形式上存在重大明顯缺陷。
嚴重違反法定形式的,也屬於重大而明顯的違法。行政行為主體違反法律法規關於行政行為必須以書面形式作出的規定,所作出的行政行為應當認定為形式上存在重大缺陷而無效。比如,工商行政許可體現在工商營業執照的發放,僅有決定,則屬於形式上的重大、明顯違法。此外,書面形式欠缺的,例如未加蓋公章的情形也屬於上述情形。
I. 股東會決議都有法律效力嗎
股東會決議原則上有法律效力。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未經人民法院宣告無效或者是撤銷的股東會決議都是有效的。根據效力有瑕疵的決議做出變更登記的,可以申請撤銷登記。
【法律依據】
《公司法》第二十二條
公司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議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無效。
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
股東依照前款規定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應公司的請求,要求股東提供相應擔保。
公司根據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已辦理變更登記的,人民法院宣告該決議無效或者撤銷該決議後,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撤銷變更登記。
J. 會議紀要有沒有法律效力
會議紀要不具有法律效力。會議紀要適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如果會議紀要僅僅作為記錄會議情況之用,並在行政機關內部傳閱,則不存在對外發生效力的問題。
會議紀要是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的公文。會議紀要不同於會議記錄。會議紀要對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都適用。會議紀要與會議記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區別十分明顯。從應用寫作和文字處理的角度來探析,二者截然不同。會議紀要是一種法定的公務文書,其撰寫與製作屬於應用寫作和公文處理的范疇,必須遵循應用寫作的一般規律,嚴格按照公文制發處理程序辦事。
會議紀要適用於一些大中刑的、比較重要的會議。這種會議往往具有方向性、專題性、專業性、形容性、學術性的特點,是為了解決當前工作中的某項實際問題,會議本質精神,用至一些分歧意見等寫出來。
其目的有二:
一是向上級匯報會議情況,以獲得上級及時的指導;
二是向下級傳達;以便貫徹執行,因此,研究一般性問題的會議,尤其是一些規范較小的事務性會議,一般不寫會議紀要。
【法律依據】
《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
第九條 行政機關的公文種類主要有:
(一)命令(令)
適用於依照有關法律公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行政措施;嘉獎有關單位及人員。
(二)決定
適用於對重要事項或者重大行動做出安排,獎懲有關單位及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
(三) 公告
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
(四)通告
適用於公布社會各有關方面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
(五)通知
適用於批轉下級機關的公文,轉發上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傳達要求下級機關辦理和需要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行的事項,任免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