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應急救援預案法律責任

應急救援預案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22 03:00:53

Ⅰ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備案的規定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備案的規定包括應急救援隊伍根據救援命令參加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所耗費用,由事故責任單位承擔。在事故責任單位無力承擔的情況下,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協調解決。
應急救援預案指的是指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制定的行動方案。 應急預案總指揮的職能及職責具體如下:
1、分析緊急狀態確定相應報警級別,根據相關危險類型、潛在後果、現有資源控制緊急情況的行動類型;
2、指揮、協調應急反應行動;
3、與企業外應急反應人員、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
4、直接監察應急操作人員行動;
5、最大限度地保證現場人員和外援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安全;
6、協調後勤方面以支援應急反應組織;
7、應急反應組織的啟動;
8、應急評估、確定升高或降低應急警報級別;
9、通報外部機構,決定請求外部援助;
10、決定應急撤離,決定事故現場外影響區域的安全性。
搶險救援組的職能及職責具體如下:
1、搶救現場傷員;
2、搶救現場物資;
3、組建現場消防隊;
4、保證現場救援通道的暢通。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第六條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規定,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明確規定應急組織體系、職責分工以及應急救援程序和措施。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制定單位應當及時修訂相關預案:
(一)制定預案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標准發生重大變化;
(二)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發生調整;
(三)安全生產面臨的風險發生重大變化;
(四)重要應急資源發生重大變化;
(五)在預案演練或者應急救援中發現需要修訂預案的重大問題;
(六)其他應當修訂的情形。

Ⅱ 應急救援指揮的主要責任是什麼

主要職責是:
(一)參與擬定、修訂全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定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管理制度和有關規定並負責組織實施。
(二)負責全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指導、協調地方及有關部門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
(三)組織編制和綜合管理全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對地方及有關部門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的實施進行綜合監督管理。
(四)負責全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資源綜合監督管理和信息統計工作,建立全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信息資料庫,統一規劃全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通信信息網路。
(五)負責全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重大信息的接收、處理和上報工作。負責分析重大危險源監控信息並預測特別重大事故風險,及時提出預警信息。
(六)指導、協調特別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應急救援工作;根據地方或部門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要求,調集有關應急救援力量和資源參加事故搶救;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或國務院授權組織指揮應急救援工作。
(七)組織、指導全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培訓工作。組織、指導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訓練、演習。協調指導有關部門依法對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實施資質管理和救援能力評估工作。
(八)負責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科技創新、成果推廣工作。參與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國際合作與交流。
(九)負責國家投資形成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資產的監督管理,組織對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項目投入資產的清理和核定工作。
(十)完成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交辦的其他事項。
根據上述職責,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內設綜合部、指揮協調部、信息管理部、技術裝備部、資產財務部5個職能部門,人員編制80名。

Ⅲ 什麼是應急救援預案包括哪些內容

應急預案指面對突發事件如自然災害、重特大事故、環境公害及人為破壞的應急管理、指揮、救援計劃等。它一般應建立在綜合防災規劃上。其幾大重要子系統為:完善的應急組織管理指揮系統;強有力的應急工程救援保障體系;綜合協調、應對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統;充分備災的保障供應體系;體現綜合救援的應急隊伍等。

應急預案體系的構成 應急預案應形成體系,針對各級各類可能發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險源制定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並明確事前、事發、事中、事後的各個過程中相關部門和有關人員的職責。生產規模小、危險因素少的生產經營單位,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可以合並編寫。
1、綜合應急預案
綜合應急預案是從總體上闡述事故的應急方針、政策,應急組織結構及相關應急職責,應急行動、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應對各類事故的綜合性文件。
2、專項應急預案
專項應急預案是針對具體的事故類別(如煤礦瓦斯爆炸、危險化學品泄漏等事故)、危險源和應急保障而制定的計劃或方案,是綜合應急預案的組成部分,應按照應急預案的程序和要求組織制定,並作為綜合應急預案的附件。專項應急預案應制定明確的救援程序和具體的應急救援措施。
3、現場處置方案
現場處置方案是針對具體的裝置、場所或設施、崗位所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現場處置方案應具體、簡單、針對性強。現場處置方案應根據風險評估及危險性控制措施逐一編制,做到事故相關人員應知應會,熟練掌握,並通過應急演練,做到迅速反應、正確處置。

應急預案的類型有以下四類:
應急行動指南或檢查表
針對已辨識的危險制定應採取的特定的應急行動。指南簡要描述應急行動必須遵從的基本程序,如發生情況向誰報告,報告什麼信息,採取哪些應急措施。這種應急預案主要起提示作用,對相關人員要進行培訓,有時將這種預案作為其他類型應急預案的補充。
應急響應預案
針對現場每項設施和場所可能發生的事故情況,編制的應急響應預案。應急響應預案要包括所有可能的危險狀況,明確有關人員在緊急狀況下的職責。這類預案僅說明處理緊急事務的必需的行動,不包括事前要求(如培訓、演練等)和事後措施。
互助應急預案
相鄰企業為在事故應急處理中共享資源,相互幫助制定的應急預案。這類預案適合於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以及高風險的大企業,需要高效的協調管理。
應急管理預案
應急管理預案是綜合性的事故應急預案,這類預案詳細描述事故前、事故過程中和事故後何人做何事、什麼時候做,如何做。這類預案要明確制定每一項職責的具體實施程序。應急管理預案包括事故應急的4個邏輯步驟:預防、預備、響應、恢復。

Ⅳ 法律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制度有哪些重要規定

《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對危險化學品、特大安全事故、重大危險源等的應急救援工作提出了相應的規定和要求。
《安全生產法》第十七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具有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職責。」第三十三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應當制定應急救援預案,並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採取的應急措施。」第六十八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體系。」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四十九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工作的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制定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五十條規定:「危險化學品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配備應急救援人員和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和設備,並定期組織演練。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當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負責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工作的部門備案。」
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第七條規定: 「市(地、州)、縣(市、區)人民政府必須制定本地區特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制定特種設備的事故應急措施和救援預案。」
國務院《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規定:「從事使用高毒物品作業的用人單位,應當配備應急救援人員和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並根據實際情況變化對應急預案適時進行修訂,定期組織演練。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演練記錄應當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公安部門備案。」
《職業病防治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規定:「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當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定期組織消防演練。」
2006年1月8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明確了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分級分類和預案框架體系,規定了國務院應對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組織體系、工作機制等內容,是指導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規范性文件。預案中規定,國務院是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領導機構;國務院辦公廳設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履行值守應急、信息匯總和綜合協調職責,發揮運轉樞紐作用;國務院有關部門依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各自職責,負責相關類別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區域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領導機構。預案將突發公共事件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4類,按照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將公共突發事件分為4級,即工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特別重大或者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在4h內向國務院報告,同時通報有關地區和部門。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發布後,國務院又相繼發布了《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預案》、《國家處置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應急預案》、《國家海上搜救應急預案》、《國家處置城市地鐵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國家處置電網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預案》、《國家核應急預案》、《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和《國家通信保障應急預案》等事故災難突發事件專項應急預案。
《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適用於特別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災難、超出省級人民政府處置能力或者跨省級行政區、跨多個領域(行業和部門)的安全生產事故災難以及需要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處置的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等。

Ⅳ 《安全生產法》 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與調查處理

共9條。本章主要規定了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與調查處理兩方面的內容。具體包括: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體系;有關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救援組織,指定應急救援人員,配備、維護應急救援器材、設備;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應當迅速採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並按規定上報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及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負責人應當立即趕到重大生產事故現場,組織、指揮事故搶救。關於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主要是在事故發生後,及時、准確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質和責任,以及有失職、瀆職行為的行政部門的法律責任。對依法進行的事故調查處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和干涉。此外,本章還規定了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應當定期統計分析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並定期向社會公布。

Ⅵ 什麼是應急救援預案,包括哪些內容

一、含義:

應急救援預案,是指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制定的行動方案

二、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目前的應急救援預案需要按照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單位版)》(安監管危化字[2004]43號)來編制。主要內容包括應急組成員危險源來源事故發生後的應急措施應急演練

2、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經營、使用、運輸和處置廢棄危險化學品單位需要編制應急救援預案。

三、主要作用:

1、應急預案確定了應急救援的范圍和體系,使應急管理不再無據可依,無章可循,尤其是通過培訓和演練,可以使應急人員熟悉自己的任務,具備完成指定任務所需的相應能力,並檢驗預案和行動程序,評估應急人員的整體協調性

2、應急預案有利於做出及時的應急響應,控制和防止事故進一步惡化,應急行動對時間要求十分敏感,不允許有任何拖延,應急預案預先明確了應急各方職責和響應程序,在應急資源等方面進行先期准備,可以指導應急救援迅速、高效、有序的開展,將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將到最低限度

3、應急預案是各類突發事故的應急基礎,通過編制應急預案,可以對那些事先無法預料到的突發事故起到基本的應急指導作用,成為開展應急救援的「底線」,在此基礎上,可以針對特定事故類別編制專項應急預案,並有針對性的制定應急預案、進行專項應急預案准備和演習;

4、應急預案建立了與上級單位和部門應急救援體系的銜接,通過編制應急預案可以確保當發生超過本級應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時與有關應急機構的聯系和協調。

⒌應急預案有利於提高風險防範意識,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發布、宣傳、演練、教育和培訓,有利於各方了解面臨的重大事故及其相應的應急措施,有利於促進各方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和能力

Ⅶ 目前,對生產事故的應急救援調查處理作了規定的法律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七十六條、第七十七條、第七十八條、第七十九條、第八十條、第八十一條、第八十二條、第八十三條、第八十四條、第八十五條、第八十六條
第五章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與調查處理
第七十六條國家加強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能力建設,在重點行業、領域建立應急救援基地和應急救援隊伍,鼓勵生產經營單位和其他社會力量建立應急救援隊伍,配備相應的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提高應急救援的專業化水平。
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建立全國統一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系統,國務院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相關行業、領域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系統。
第七十七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體系。
第七十八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與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組織制定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相銜接,並定期組織演練。
第七十九條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金屬冶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建築施工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救援組織;生產經營規模較小的,可以不建立應急救援組織,但應當指定兼職的應急救援人員。
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單位以及礦山、金屬冶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建築施工單位應當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和物資,並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保證正常運轉。
第八十條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後,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負責人。
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後,應當迅速採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立即如實報告當地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遲報,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
第八十一條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後,應當立即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上報事故情況。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對事故情況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遲報。
第八十二條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負責人接到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後,應當按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要求立即趕到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搶救。
參與事故搶救的部門和單位應當服從統一指揮,加強協同聯動,採取有效的應急救援措施,並根據事故救援的需要採取警戒、疏散等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和次生災害的發生,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事故搶救過程中應當採取必要措施,避免或者減少對環境造成的危害。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支持、配合事故搶救,並提供一切便利條件。
第八十三條事故調查處理應當按照科學嚴謹、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原則,及時、准確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質和責任,總結事故教訓,提出整改措施,並對事故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事故調查報告應當依法及時向社會公布。事故調查和處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事故發生單位應當及時全面落實整改措施,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加強監督檢查。
第八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經調查確定為責任事故的,除了應當查明事故單位的責任並依法予以追究外,還應當查明對安全生產的有關事項負有審查批准和監督職責的行政部門的責任,對有失職、瀆職行為的,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第八十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和干涉對事故的依法調查處理。
第八十六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定期統計分析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情況,並定期向社會公布。

Ⅷ 法律法規強制要求施工企業必須編制的安全應急救援預案有哪些

2002年1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十七條明確規定生產經營單位要制定並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第六十九條亦要求建築施工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救援組織,生產經營規模較小的也應當指定兼職的應急救援人員等。當發生事故後,為及時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建築施工企業應按照《安全生產法》的要求編制應急救援預案。由於以往建築施工企業一般都沒有編制事故應急預案,因此現在很多施工企業因對預案的編制還不熟悉而無從下手。下面就施工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製作一闡述,供各項目部參考。

一、 基本原則與方針

制定安全第一,安全責任重於泰山;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優先保護人和優先保護大多數人,優先保護貴重財產等原則和方針。

二、 工程項目的基本情況

1. 工程項目基本情況簡介:
1) 項目的工程概況及施工特點和內容;
2) 項目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工地外圍的地理位置、居民、交通和安全注意事項等;
3) 氣象狀況等。

2. 施工現場的臨時醫務室或保健醫葯設施及場外醫療機構:
1) 醫務人員名單,聯系電話;
2) 有哪些常用醫葯和搶救設施;
3) 附近醫療的情況介紹,位置、距離、聯系電話等。
3. 工地現場內外的消防、救助設施及人員狀況。介紹工地消防組成機構和組成人員,成立義務消防隊,有哪些消防、救助設施及其分布,消防通道等情況。
4. 施工消防平面布置圖(如各樓層不一樣,還應分層繪制),畫出消防栓、滅火器的設置位置,易燃易爆的位置,消防緊急通道,疏散路線等。

三、 可能發生事故的確定和影響
根據施工特點和任務,分析本工程可能發生較大的事故和發生位置、影響范圍等。如列出工程中常見的事故:建築質量安全事故、施工毗鄰建築坍塌事故、土方坍塌事故、氣體中毒事故、架體倒塌事故、高空墜落事故、掉物傷人事故、觸電事故等;對於土方坍塌、氣體中毒事故等應分析和預知其可能對周圍的不利影響和嚴重程度。

四、 應急機構的組成、責任和分工

(1) 包括指揮機構和救援隊伍的組成,具體指揮機構組成可參考附表。企業或工程項目部應成立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由企業經理或項目經理、有關副經理及生產、安全、設備、保衛等負責人組成,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或小組(可設在施工質安部),日常工作由工程部兼管負責。發生重大事故時,領導小組成員迅速到達指定崗位,因特殊情況不能到崗的,由所在單位按職務排序遞補。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成立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由經理任總指揮,有關副經理任副總指揮,負責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提醒注意的是:救援隊伍必須是經培訓合格的人員組成。

(2) 職責:如寫明指揮領導小組(部)的職責:負責本單位或項目「預案」的指定和修訂;組建應急救援隊伍,組織實施和演練;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准備工作;組織和實施救援行動;組織事故調查和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的經驗教訓。

(3) 分工:寫明各機構組成的分工情況。如總指揮,組織指揮整個應急救援工作;安全負責人,負責事故的具體處置工作;後勤負責人,負責應急人員、受傷人員的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工作。

(4) 應急救援指揮部組織機構的職能和職責參看公司「重大事故應急救援處理方案」。

五、 報警信號與通訊

寫出各救援電話及有關部門、人員的聯絡電話或方式。如寫出:消防報警:119,公安:110,醫療:120,交通:XXX,市縣建設局、安監局電話:XXXXXXX,市縣應急機構電話:XXXX,公司應急機構電話:5310602,工地應急機構辦公室:XXXX,各成員聯系電話:XXXX,可提供求援協助臨近單位電話:XXXX,附近醫療機構電話:XXXX。

工地報警聯系地址及注意事項:報警者有時由於緊張而無法把地址和事故狀況說清楚,因此最好把工地的聯系辦法事先寫明。如:XX區XX路XX街XX號(XX)大廈對面),如果工地確實是不易找到的,還應派人到主要路口接應。並應把以上的報警信號與通訊方式貼出辦公室,方便緊急報警與聯系。

六、 事故應急與救援

(1)寫明應急程序:報告聯絡有關人員(緊急時立刻報警、打求助電話)→成立指揮部(組) →必要時向社會發出救援請求→實施應急救援、保護事故現場、上報有關部門等→善後處理。(2)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可根據本工程項目可能發生的事故列表寫出事故類別,事故原因,現場救援措施等。具體舉例如下表:現 場 應 急 救 援 措 施序號事故類別事故原因現場救援措施備注1人工挖孔樁事故

1.有毒氣體中毒
2.孔壁塌方
3.未使用安全電壓,井下觸電
3.墜物或墜落傷人等

1.最早發現者立即大聲呼救,向有關人員報告或報警,原因明確可立即採取正確方法施救,但決不可盲目下去救助。
2.指揮部門迅速成立,按照應急程序處置。
3.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和判斷事故發展狀態,採取正確方法施救,如中毒,必須先向井下通風或帶好防毒面具才可下井救人;未使用安全電壓觸電,必須先切斷電源。
4.急救人員按照有關救護知識,立即救護傷員,在等待醫生救治或送往醫院搶救過程中,不要停止和放棄施救,如採用人工呼吸,清洗包紮或輸氧急救等。
5.現場不具備搶救條件時,立即向社會求救。工地應配備氣體檢測儀,通風設備,防毒面具,擔架,醫用氧氣瓶等急救用具。演練時間X月X日2火災略略略

七、 救援有關規定和要求

要寫明有關的紀律,救援訓練、學習等各種制度和要求。

八、 有關常見事故的自救和急救常識

如人工呼吸的方法,火災逃生常識和常見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

參考資料:http://www.lawtime.cn/info/shengchan/sgyjya/2011112638174.html

Ⅸ 生產經營單位不編制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預案怎麼處罰法律依據是什麼不備案怎麼處罰依據是什麼

生產單位未按照規定製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或者未定期組織演練的,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不備案的情形並沒有做出處罰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九十四條 生產經營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

(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金屬冶煉、建築施工、道路運輸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按照規定經考核合格的;

(三)未按照規定對從業人員、被派遣勞動者、實習學生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或者未按照規定如實告知有關的安全生產事項的;

(四)未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情況的;

(五)未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如實記錄或者未向從業人員通報的;

(六)未按照規定製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或者未定期組織演練的;

(七)特種作業人員未按照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並取得相應資格,上崗作業的。

(9)應急救援預案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三十七條 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應當登記建檔,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並制定應急預案,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採取的應急措施。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本單位重大危險源及有關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第三十八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採取技術、管理措施,及時發現並消除事故隱患。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應當如實記錄,並向從業人員通報。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督辦制度,督促生產經營單位消除重大事故隱患。

熱點內容
國家法官學院新校區 發布:2025-02-04 14:39:00 瀏覽:126
2014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試題 發布:2025-02-04 14:26:57 瀏覽:706
最新勞動法保胎怎麼發工資 發布:2025-02-04 14:12:58 瀏覽:161
兩高司法解釋最新 發布:2025-02-04 13:55:39 瀏覽:682
李榮凱律師事務所法律咨詢 發布:2025-02-04 13:55:26 瀏覽:233
違反工會法的法律責任分為哪幾類 發布:2025-02-04 13:49:52 瀏覽:403
專利壟斷條例 發布:2025-02-04 13:48:26 瀏覽:192
事業單位臨聘人員適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04 12:46:29 瀏覽:281
銀行放貸合同法 發布:2025-02-04 12:02:27 瀏覽:172
出售非賣品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11:24:23 瀏覽: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