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協議有法律效力
㈠ 公司與員工簽訂上班工時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內部協議需要滿足內容合法合理,雙方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簽署的協議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貴公司目前這種情況,簽協議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因為其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十六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超過這個期限,員工可以追溯經濟補償金。
員工因放棄社保所簽的協議無效。
㈡ 公司與員工簽訂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違反法律規定的協議是無效的,可以請求撤銷,也可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或申請勞動仲裁解決。
法律分析
勞動仲裁是指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當事人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居中公斷與裁決。勞動仲裁法律制度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包括:一、快捷,快捷是指用仲裁的方法解決爭議,程序簡便,時間比較短。勞動爭議需要快速處理,當事人一般都不願意在糾紛處理上花費很長時間和很多精力,仲裁正好適應了這一要求。二、專業性強,參加仲裁的仲裁員是來自勞動和法律方面的專家,具有處理勞動爭議的豐富經驗,有利於提高仲裁辦案質量。但是,仲裁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後,當事人不履行仲裁裁決的,仲裁機構不能強制執行,只能由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勞動仲裁不同於仲裁法規定的一般經濟糾紛的仲裁,其不同點在於:申請程序、一般經濟糾紛的仲裁,要求雙方當事人在事先或事後達成仲裁協議,然後才能據此向仲裁機構提出仲裁申請;而勞動爭議的仲裁,則不要求當事人事先或事後達成仲裁協議,只要當事人一方提出申請,有關的仲裁機構即可受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一條 為了公正及時解決勞動爭議,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㈢ 兼職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兼職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兼職合同也屬於勞動合同。既然是勞動合同,就要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做兼職的勞動者,簽署了兼職勞動合同,合同中就會約定勞動崗位和勞動時間,薪酬福利和違約金等重要內容。所以兼職合同約定的違約金是有效的。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非全日制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二十四小時,不得約定試用期,勞動報酬結算周期最長不得超過十五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六十六條
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
㈣ 公司內部定製的管理章程或工作協議,簽字後是否有法律效力
公司內部定製的管理章程或工作協議,簽字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如果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是無效的。
㈤ 入職協議書與勞動合同具備同等法律效力嗎
入職協議書如果具備以下條款,與勞動合同具備同等法律效力: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等事項。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㈥ 公司入職協議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公司的入職協議只要是勞動者自願作出的真實意思表示,並且內容合法的就是有效的,它可以當做證明勞動關系的證據使用。如果入職協議具備下列條款的,則其和勞動合同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㈦ 新員工入職協議有法律效力么
【為您推薦】佛坪縣律師
城區律師
黃島區律師
鹽都區律師
簡陽市律師
九龍縣律師
渭城區律師
現在有些企業在為新員工辦理入職手續的時候,並不簽署勞動合同,而是同其簽署一份入職協議。這份協議簡單規定了入職時間、工資報酬、工作地點、工作內容等事項,也需要雙方簽字蓋章,算是一種簡易合同。那麼新員工入職協議有法律效力么?下面我們看看小編是怎麼說的吧。
一、新員工入職協議有法律效力么?
勞動合同法之所以對勞動合同的形式和內容進行明確規定,主要目的就是督促雙方遵守各自的權利義務,並保證發生糾紛時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從而使雙方的關系處於有法可依的狀態。
所以,對於那些內容單一的入職協議之類的簡易合同,實質上缺少了勞動合同應當具備的必備條款,並不具備勞動合同法意義上的合同概念,所以對於僅有簡易合同而未全面約定雙方權利義務的,屬於未簽訂勞動合同的情形。但是經過雙方簽字蓋章的,就具備了法律效力,可以當做證明勞動關系的證據使用。
二、入職協議等同合同嗎?
入職前簽定的協議不是成為勞動合同,屬於職業意向,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建立書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並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文本上簽字或者蓋章生效。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三、簽署勞動合同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兩倍工資的起算時間為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截止時間為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前一日),並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
2、勞動合同履行地與用人單位注冊地不一致的,有關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標准、勞動保護、勞動條件、職業危害防護和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等事項,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的有關規定執行;用人單位注冊地的有關標准高於勞動合同履行地的有關標准,且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按照用人單位注冊地的有關規定執行的,從其約定。
3、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的80%或者不得低於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4、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對勞動者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有憑證的培訓費用、培訓期間的差旅費用及因培訓產生的用於該勞動者的其他直接費用。
5、除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商一致的情形外,勞動者依照勞動合同法規定,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該與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對勞動合同的內容,雙方應當按照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協商確定。
由此可見,員工辦理入職手續的時候,可能會簽署一份入職協議,其並不是勞動合同,只是在未簽勞動合同之前的一個簡易合同。只要經過雙方簽字蓋章,新員工入職協議有法律效力。簽署協議後,員工還應該要求企業盡快的簽署正式勞動合同,這樣後期一旦發生勞動糾紛,處理起來才有據可依。
延伸閱讀:
2017最新勞動合同法全文(修正案)
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要補償員工嗎?
沒蓋章的勞動合同有效嗎
㈧ 公司和員工簽內部協議有法律效應嗎
公司和員工簽的協議雖然是內部協議,但是它是具有法律效應的,因為每個人從事工作或者是在用人單位從事工作當中都會簽一份協議書的,所以這個協議書無論是在哪個方面哪個層次來簽簽約的,它都是具有法律效益的,這在我國是承認的。
㈨ 勞動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勞動協議書有法律效力。
勞動協議書的性質應為勞動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包括企業、事業、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組織)同勞動者之間確定勞動關系,明確相互權利義務的協議。企業與被招用的工人簽訂勞動合同時,必須遵守國家政策和法規的規定,堅持平等自願和協商一致的原則;勞動合同必須以書面形式簽訂;勞動合同的內容必須完備、准確。
勞動合同的具體程序如下:
1、勞動合同的主體由特定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構成,勞動合同當事人一方是企業、事業、機關、團體等用人單位,另一方是勞動者本人;
2、簽訂勞動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必須具備合同的主體資格,用人單位必須具有法人資格,私營企業主要必須具有公民資格;
3、勞動者一方必須具備勞動行為能力和勞動,且身體健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現實表現好;
4、勞動合同草案一般由用人單位提出、徵求應招工人的意見,也可以由被招工人與企業行政的代表人事處;
5、簽訂勞動合同前,用人單位應向被招工人如實介紹本單位的情況,被招工人也有權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要求,雙方經充分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後,用毛筆或鋼筆填寫勞動合同書,並簽名蓋章;
6、勞動合同簽訂後,應當到當地勞動行政機關申請鑒證,並向其主管部門和當地勞動部門備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第六條 工會應當幫助、指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法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並與用人單位建立集體協商機制,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