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非法律責任
⑴ 民辦非企業法人企業出資人的法律風險
摘要 實際出資人在公司的股權被查封、凍結到最後拍賣處置過程中的風險。雖然實際出資人把出資交給了公司,但從工商登記、股東名冊等外部看,公司股份與實際出資人毫無關系。名義股東的債權人依法查封、凍結名義股東名下的股權,實際出資人是無法提出執行異議的
⑵ 民辦非企業單位是否承擔責任
法律分析:要負責。任何一個企業的法人代表,在參與公司經營決策管理的同時,最重要的是對企業的所有合法經營行為和非法經營行為負責,對企業的所有債權和債務負責。
法律依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 第五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是本級人民政府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以下簡稱登記管理機關)。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國務院或者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授權的組織,是有關行業、業務范圍內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業務主管單位(以下簡稱業務主管單位)。法律、行政法規對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監督管理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⑶ 員工注冊民辦非企業單位當經辦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么
首先,「不承擔任何不利的責任」這個表述就有問題……責權利是對等的。不承擔不利專的責任,只承擔有利的責任,屬這可能么?顯然不可能!
其次,做一件事,只要身處其中,就必定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即使自己只是個傳遞信息的辦事員,一旦傳遞有誤,還要承擔責任呢……何況是注冊公司這樣的大事……
所以,你千萬不能聽一面之詞!必須依法行事!
⑷ 民辦非企業單位承擔有限責任還是無限責任
法律分析:對外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非法人型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民事責任非法人型民辦非企業單位經過民政部門登記注冊之後即具有完全的民事主體資格, 依法享有民事權利並承擔相應的民事義務,但因其財產缺乏獨立性,在民事活動中不能承擔有限責任。 換言之,非法人型民辦非企業單位財產的不完全獨立性,決定了其民事責任能力的不完整性,在其本身的財產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其舉辦人要用其個人財產予以清償。因此,非法人型民辦非企業單位是一種對外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民事主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零二條 非法人組織是不具有法人資格,但是能夠依法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的組織。
非法人組織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專業服務機構等。
第一百零四條 非法人組織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其出資人或者設立人承擔無限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⑸ 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利弊
民辦非企業單位是利用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根據這一概念的界定,民辦非企業單位不是企業,更不是經濟組織,不具有企業特性和特點的社會服務組織,它具有民間性、社會性、公益性和非營利性特性,其行為特徵是體現在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產品的公益性為宗旨、追求最大化的社會效益和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目標。
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優點如下:
1、有限責任公司的優點是設立程序比較簡單,不必發布公告,也不必公布賬目,尤其是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一般不予公開,公司內部機構設置靈活。
2、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好處主要有:貼近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承接政府轉移的服務職能;便於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等社會各領域中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根據上述對民營經濟組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基本界定,可以看出,它們既有相同點,但也有不同點。相同點就是民營經濟組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都是利用非國有資產組建成立並運作,體現了「民間」的特點。
法律依據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
第四條 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不得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不得危害國家的統一、安全和民族的團結,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違背社會道德風尚。民辦非企業單位不得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第十二條 准予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由登記管理機關登記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名稱、住所、宗旨和業務范圍、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開辦資金、業務主管單位,並根據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的不同方式,分別發給《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證書》、《民辦非企業單位(合夥)登記證書》、《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登記證書》。
依照法律、其他行政法規規定,經有關主管部門依法審核或者登記,已經取得相應的執業許可證書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應當簡化登記手續,憑有關主管部門出具的執業許可證明文件,發給相應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
⑹ 經辦人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注銷要負法律責任嗎
辦理注銷的人要承擔提供如實的公司經營權可與財務報表的法律責任如果提供的公司經營情況不如實要去坐牢
⑺ 民辦非企業的債務誰承擔
法律分析: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經營實體。民辦非企業的債務為投資人承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⑻ 民辦非企業法人承擔責任
法律分析:1、企業的法人代表在不同的場合要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種類多樣。譬如,在代表該企業的場合,其個人簽名即導致企業承擔責任的後果;如果企業破產並負有個人責任,法人代表會受到將來再辦企業時的諸多限制;如果企業觸犯了有關法律的規定,可能法人代表的人身會受到限制,例如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法人代表被拘留;法人犯罪,法定代表人會受刑事處分,等等,以上只是列舉,不完全。2、該法人如無成立上的缺陷(譬如出資瑕疵),其虧損責任應由法人自己承擔,既不是股東也不是法人代表。當然如果是國有企業,法人代表如有失職行為,嚴重程度達到刑法追究的程度或應給予行政處分時除外;3、個人獨資的法人,只要能分清法人財產與個人財產,亦不需法人代表承擔民事責任。有限公司形式的法人在負債時,由公司以全部財產承擔,不需股東個人承擔,成立時有出資瑕疵的情形除外。4、因經營過錯向法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5、法定代表人因單獨或者共同侵害單位財產可能承擔的民事侵權法律責任;6、因違法行為而受到的民事制裁--罰款、拘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⑼ 民辦非 理事 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監事會由全體監事組成。監事的資格基本上與董事資格相同,並必須經股東大會選出。監事可以是股東、公司職工,也可以是非公司專業人員。其專業組成類別應由公司法規定和公司章程具體規定。但公司的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總經理、經理不得兼任監事會成員。監事會設主任、副主任、委員等職。監事的任期最長不許超過三年,但可連選連任。監事必須是自然人,不能由法人擔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五十條 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要求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列席會議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列席並接受股東的質詢。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如實向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不得妨礙監事會或者監事行使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