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直接責任人法律含義

直接責任人法律含義

發布時間: 2022-05-23 08:19:57

A. 一般事故直接責任人處理

法律分析:直接責任人是直接負有責任的具體部門或者從事該項工作的人第一責任是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主要負責人指的是一個單位或組織主持本單位全面工作具有最高決策權並對本單位承擔主要責任的單位主要領導。事故發生後,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後,應當於1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八十條 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後,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負責人。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後,應當迅速採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立即如實報告當地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遲報,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

B. 第一負責人和直接負責人有什麼區別

有以下區別:

1、代表含義不同

第一負責人所代表的不是個人而是一個單位,直接負責人是代表個人

2、需履行的義務不同

第一負責人需履行對整個單位或組織的義務,直接負責人需履行個人義務

3、承受責任不同

直接負責人需承擔主要責任,第一責任人付連帶責任

第一負責人是社會各階級行業、組織和個人,在道德、經濟、法律及制度上對某些事務必須首先承受履行的義務和權力;又叫首責制,故稱。是首先承當利害的關糸人。如道德行為的見義勇為。法律規定的法人、法人代表等等。

直接責任,「間接責任」的對稱。是指民事主體對自己不法行為依法應直接承擔的民事責任。根據現代各國民法中的「自己責任原則」,任何有行為能力人均應直接承受自己行為的後果;誰的行為造成不法侵害,就由誰承擔民事責任。

但這一基本原則又受到各國法中監護制度、代理制度、連帶責任制度和其他法律制度的限制。由此形成直接責任與間接責任並列的法制狀況。根據不同國家的法律,與不法行為人有特定聯系的當事人可負有無條件的替代責任,先行償付責任和補充責任等,學理上稱之為間接責任。

(2)直接責任人法律含義擴展閱讀

自近代始,英美法和大陸法民法均奉行以下基本規則:任何有行為能力的人均應直接承擔自己的行為後果;誰的行為造成不法侵害,就由誰直接承擔民事責任。學理上稱為「自己責任原則」。

但是在近代各國法律中,這一原則又受到監護制度、代理制度、保險制度、連帶責任制度和其他特別法制度的限制。由此形成了直接責任與間接責任並列的法律狀況。根據不同國家法律的特別規定,與行為人有特定聯系的間接責任人可負無條件替代責任、先行償付責任或補充責任。

C. 直接責任人和具體責任人

法律分析:直接責任人是直接導致事故發生的人員,而主要責任人則是根據法律的特別規定對工程安全負主要責任的人,一般是領導,但是不參與工程或者事故的直接實施,可能由於他的監管不力導致事故發生,法律規定他們應當承擔主要責任,就是主要責任人。

主要負責人指的是一個單位或組織主持本單位全面工作具有最高決策權並對本單位承擔主要責任的單位主要領導。而直接責任人一般是主要負責人的下級,是負責實施具體工作的人。

法律依據:《建築施工企業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和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管理規定》 第十四條 主要負責人對本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應當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體系,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保證安全生產投入,督促檢查本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安全事故隱患,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D. 第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到底有什麼區別

第一責任人是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或者一把手),直接責任人是直接負有責任的具體部門或者從事該項工作的人。

承擔責任時,直接責任人是第一責任人的「擋箭牌」,先處理直接責任人,再處理第一責任人。往往二者之間還有分管領導的責任(一般為分管的副職)。

(4)直接責任人法律含義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三十八條規定對失職、瀆職行為的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進行了劃分。分為直接責任者、主要領導責任者和重要領導責任者。

直接責任者,是指在其職責范圍內,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對造成的損失或者後果起決定性作用的黨員或者黨員領導幹部。如有的黨員領導幹部即使是重要黨員領導幹部,如果直接參與研究、決定某一具體問題或者某一事項由其拍板決策,則該黨員領導幹部為直接責任者,而非領導責任者。

參考資料網路「直接責任人」

E. 非法經營中的直接責任人是指什麼

法律分析:是指非法經營中起著組織、指揮、決策作用的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一條 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F. 什麼是第一責任人、主要責任人、直接責任人出現事故時,他們如何承擔法律責任

一、第一責任復是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制(法定代表人或者一把手)。

二、直接責任人是第一責任人的「擋箭牌」。承擔責任時。所以。直接責任人是直接負有責任的具體部門或者從事該項工作的人

往往二者之間還有分管領導的責任(一般為分管的副職)。

三、主要負責人指的是一個單位或組織主持本單位全面工作具有最高決策權並對本單位承擔主要責任的單位主要領導。

第一責任人非法律術語,但適用於各種合同,先處理直接責任人,再處理第一責任人,主要負責人和第一負責人意思應該大致相同。

(6)直接責任人法律含義擴展閱讀:

自近代始,英美法和大陸法民法均奉行以下基本規則:任何有行為能力的人均應直接承擔自己的行為後果;誰的行為造成不法侵害,就由誰直接承擔民事責任。學理上稱為「自己責任原則」。

但是在近代各國法律中,這一原則又受到監護制度、代理制度、保險制度、連帶責任制度和其他特別法制度的限制。由此形成了直接責任與間接責任並列的法律狀況。

根據不同國家法律的特別規定,與行為人有特定聯系的間接責任人可負無條件替代責任、先行償付責任或補充責任。

參考資料:網路-直接責任

G. 事故的主要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是如何區別的

1、直接責任人是直接導致事故發生的人員,而主要責任人則是根據法律的特別規定對工程安全負主要責任的人,一般是領導,但是不參與工程或者事故的直接實施,可能由於他的監管不力導致事故發生,法律規定他們應當承擔主要責任,就是主要責任人。

2、事故的直接責任人一般是自然人。而主要責任人則是指對該事故應當負法律責任的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比如交通肇事中的車主,礦難事故中的公司等。

3、主要負責人指的是一個單位或組織主持本單位全面工作具有最高決策權並對本單位承擔主要責任的單位主要領導。而直接責任人一般是主要負責人的下級,是負責實施具體工作的人。

(7)直接責任人法律含義擴展閱讀:

主要負責人的具體表現形式很多,根據習慣,凡是在單位負主要責任的領導在法律上統稱為主要負責人。不過,如何理解主要負責人的涵義,只能從本單位的性質,以及本單位的實際情況上來具體確定主要負責人。

例如:

1、建設部在《建築施工企業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和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考核管理暫行規定》明確說明
本規定所稱建築施工企業主要負責人,是指對本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和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有生產經營決策權的人員,包括企業法定代表人、經理、企業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副經理等。

2、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指對本單位生產經營負全面責任,有生產經營決策權的人員,具體指的是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其他生產經營單位的廠長、經理、礦長投資人等

參考資料:主要負責人_網路

H. 直接責任者含義

直接責任者,是指其行為與事故的發生有直接關系的人員,或者說,是指在其職責范

圍內,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對造成的損失或者後果起決定性作用的人員

I. 第一責任人,主要責任人,直接責任人

法律分析:第一責任是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或者一把手),第一責任人非法律術語,但適用於各種合同。

主要負責人指的是一個單位或組織主持本單位全面工作具有最高決策權並對本單位承擔主要責任的單位主要領導。

所以,主要負責人和第一負責人意思應該大致相同。

直接責任人是直接負有責任的具體部門或者從事該項工作的人。

承擔責任時,直接責任人是第一責任人的「擋箭牌」,先處理直接責任人,再處理第一責任人。往往二者之間還有分管領導的責任(一般為分管的副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九十一條 國家實行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責令生產經營單位停產停業整頓。

J. 什麼是直接責任者,主要領導責任者,重要領導責任者

1、直接責任者

自近代始,英美法和大陸法民法均奉行以下基本規則:任何有行為能力的人均應直接承擔自己的行為後果;誰的行為造成不法侵害,就由誰直接承擔民事責任。學理上稱為「自己責任原則」。 因此付直接責任的人,也稱直接責任人。

2、主要領導責任者

一般而言,領導者的主要職責是決策、用人和檢查、落實,因而領導責任就具有間接性的特點。但是,領導責任不是一句空話,不能成為搪塞責任、逃避處罰的擋箭牌,而必須認真、嚴肅地予以落實。

3、重要領導責任者

重要領導責任者是指在職責范圍內,對直接主管的工作不負責任,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對造成的損失直接領導人負管理責任的人員。重要領導責任者是指在職責范圍內,對應管的工作或者參與決定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對造成的損失負次要領導責任的人員。

(10)直接責任人法律含義擴展閱讀

領導責任和其行政職位、行政職權是統一的。

首先,領導者要有行政職位,即行政領導者在國家行政機關所處的法律地位和擔任的行政領導職務,這是行政領導者行使職權、履行責任的前提。

其次,領導者要有行政職權,即來自於行政職位的權力,它是行政職位所具有的一種由法律規定的權力,是行政領導者履行責任的必要依據。

第三,領導者要履行行政領導責任:行政領導者在國家行政機關中處於一定的職位,具有一定的職權,就要承擔國家所委託的一定工作任務,並對國家負有責任,這就是行政領導者的行政領導責任。

作為領導者,責任是第一位,權力是第二位的,權力是盡責的手段,責任才是行政領導的真正屬性。

熱點內容
公司頒布規章制度後的結束語 發布:2025-02-04 10:37:18 瀏覽:907
上市公司監事會主席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10:37:10 瀏覽:358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確定 發布:2025-02-04 10:35:44 瀏覽:605
招募刑辯法律援助律師 發布:2025-02-04 10:08:03 瀏覽:559
網路輿論與司法審判 發布:2025-02-04 10:02:38 瀏覽:631
2016年訴訟法收費標准 發布:2025-02-04 09:55:14 瀏覽:841
商法之商 發布:2025-02-04 09:23:02 瀏覽:154
工商局合同科向群眾宣傳合同法 發布:2025-02-04 09:09:19 瀏覽:363
疫情防控司法所 發布:2025-02-04 08:50:42 瀏覽:856
法律援助中心特邀監督員 發布:2025-02-04 08:49:16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