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識宅基出路
Ⅰ 宅基地出路通行權
法律分析:農村宅基地是僅限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符合規定的成員,按照法律法規規定標准享受使用,用於建造自己居住房屋的農村土地。農村宅基地是僅限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符合規定的成員,按照法律法規規定標准享受使用,用於建造自己居住房屋的農村土地。農民對宅基地只有使用權,土地則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九條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第十條 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第十一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
第十二條 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登記,依照有關不動產登記的法律、行政法規執行。
依法登記的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十三條 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於農業的土地,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承包,不宜採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可以採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家庭承包的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耕地承包期屆滿後再延長三十年,草地、林地承包期屆滿後依法相應延長。
國家所有依法用於農業的土地可以由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
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依法訂立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承包經營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和按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Ⅱ 關於<宅基地>的法律問題
如果以「一戶只能有一處宅基地」去起訴,也得分兩種情況:
一是那戶人家新的宅基地是村裡另外劃給他的,則可以要求他騰出原來的地方,但是騰出來的地方是村裡的,也不一定分給你家,還得和村裡協商;
二是那戶人家在自己有使用權的土地上建的新房,比如在自家的田裡,那麼就無權要他騰出地方。即使把老房子扒了,那地也是人家有使用權的。
綜上所述,最好還是協商解決。
你的問題還是說的不明白。感覺那戶的房子在你們家建房之前就存在。
按照你現在的說法,是村裡統一規定宅子往前移,但是你前面的那戶沒移,所以就和你家隔1.4米。還是找村委會從中協調吧,是村裡修公路的行為導致你家權益受損。那戶實在不拆,可以找村委會要賠償。
有人回答說起訴那戶侵犯通風、採光,我覺得不成立,農村的房子不會太高,而且已經10年過去了,只是現在要建院子沒有地方,應該沒有影響通風、採光。而且影響通風、採光即使成立,也只能要很少的賠償。
還是去找村裡協調吧。
Ⅲ 關於宅基地的法律規定都有哪些
農村宅基地包含的法律法規有:《憲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城鄉規劃法》、《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民法典》等。
【法律依據】
《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農村宅基地,是指農村村民合法使用或依法批准,用於建造住宅(包括附屬用房和庭院等,下同)的集體所有土地。
《憲法》第十條
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地利用土地。
Ⅳ 關於農村宅基地的法律知識
可以申請。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規定:
(五)嚴格宅基地申請條件。堅決貫徹「一戶一宅」的法律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省(區、市)規定的標准。各地應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統一的農村宅基地面積標准和宅基地申請條件。不符合申請條件的不得批准宅基地。
農村村民將原有住房出賣、出租或贈與他人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得批准。
(六)規范農村宅基地申請報批程序。農村村民建住宅需要使用宅基地的,應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申請,並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組張榜公布。公布期滿無異議的,報經鄉(鎮)審核後,報縣(市)審批。經依法批準的宅基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組應及時將審批結果張榜公布。
由於各地情況不一樣,各省所制定的宅基地面積標准和申請條件也不太一樣,一般的規定是:農村村民申請宅基地必須符合下列情況之一:1、現在住房影響鄉(鎮)村建設規劃,需要搬遷重建的;2、農村居民戶除身邊留一子女外,其他子女確需另立門戶而已有的宅基地低於分戶標準的;3、經主管部門批准,由外地遷入的農戶無住房的;4、集體組織招聘的技術人員要求在當地落戶且戶口已遷入的;5、離休、退休、退職的幹部職工,復退軍人和華僑、僑眷、港澳台同胞持合法證明回原籍定居,需要建房而又無宅基地的。
Ⅳ 農村宅基地門前出路屬於個人的么
宅基地使用權屬於個人所有,所有權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上的房產屬於個人所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八條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權
第一百五十二條
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
第一百五十三條
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
第一百五十四條
宅基地因自然災害等原因滅失的,宅基地使用權消滅。對失去宅基地的村民,應當重新分配宅基地。
第一百五十五條
已經登記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或者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
Ⅵ 農村宅基地旁有出路,後面鄰居還讓留出一丈出路合法嗎
這個事情沒有合不合法的,鄰里之間就是個合情合理的事,宅基地是你家的,審批時都是有尺寸的,他要覺得路小讓他去社區申請拓寬道路,你該動工的就按正常的動工,只要自己不違規就好。
Ⅶ 自己家裡宅基地留的出路有權利不讓鄰居走嗎鄰居家有公共道路可以走
自己家裡宅基地留的出路沒有權利不讓鄰居走。
相鄰權人必須本著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相鄰關系包括截水、排水、通風、通行、採光等多方面關系。相鄰權指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處理相鄰關系時所享有的權利。具體來說,在相互毗鄰的不動產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之間,任何一方為了合理行使其所有權或使用權,享有要求其他相鄰方提供便利或是接受一定限制的權利。相鄰權實質上是對所有權的限制和延伸。
相鄰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自己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時,應當以不損害其他相鄰人的合法權益為原則。如果因權利的行使,給相鄰人的人身或財產造成危害的,相鄰人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危險和賠償損失。在處理相鄰關系時,相鄰各方應該本著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互諒互讓,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依法解決。
Ⅷ 農村宅基地方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目前,國家對農村宅基地管理沒有專門性法律法規,相關的法律法規有《憲法》《土地管理法》《物權法》《擔保法》《城鄉規劃法》《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等。
黨中央國務院頒發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主要的有:
相關的中央1號文件,國務院批轉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請示》(國發〔1990〕4號),《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的通知》(中發〔1997〕11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國辦發〔1999〕39號),《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國發〔2008〕3號),《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農業農村部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中農發〔2019〕11號)等。
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發的一系列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如《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印發〈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的通知》(〔1995〕國土〔籍〕字第26號)、《國土資源部印發〈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234號)、《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完善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實維護農民權益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28號)、《國土資源部 財政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農業部 國家林業局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4〕101號)、《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6〕191號)、《農業農村部關於積極穩妥開展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工作的通知》(農經發〔2019〕4號)、《農業農村部 自然資源部關於規范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的通知》(農經發〔2019〕6號)等。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按照法律和中央的要求,立足本地實際,制定出台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管理文件,共同構成了現行農村宅基地法律政策體系。
Ⅸ 農村住宅出路規定
農村住宅出路規定是關於農村建房留路。農村建房留路新規定有哪些的相關解答農村建房留路我國法律並未有明確規定,具體由當地的政府確定,但是去建房所留的道路應當有利於相鄰權人以及其它通行的村民的生產生活的需要,為其通行提供必要的便利。
農村住宅出路規定講解
在這個房價高漲的時代,生活在農村的朋友,面對住房問題是比較幸福的,不用像市民那樣,為城市裡高昂的房價而苦惱。農民朋友只要有宅基地,自己建房就行了,所需投入的成本也比較低,加上住房新政策,就更開心了。農村閑置房屋是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歷史必然。但真正造成農村大量房屋閑置,農村土地和房屋資源大量浪費的原因是制度改革的滯後。
Ⅹ 宅基地出路
全基地的這個出路的基地的話,他是在當在現在這個農村來說,他是不允許去支持擴建或者是改建的,只能根據他們的一個原則地地進行鍵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