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下保單法律效力
㈠ 內地人去香港買保險合法嗎
分兩種情況:
1、是地下保單是在內地簽名辦理購買的香港保險單,這種保險單不受任何法律保護。
2、是親自到香港購買的保險,這種並不屬於地下保單,雖然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但受到香港法律的保護。
根據香港法例第41章保險公司條例,任何在香港獲授權之保險公司,在香港推薦人壽保險均屬合法,不論銷售對象是香港本地人士,外國人士或中國內地人士。香港保險簽署地在香港為合法保單,簽署地在香港境外為非法保單。
在香港買保險應該注意的地方和風險:
1.在簽名時照一張背景為該保險公司的相片,並將辦理時的過境證據復印一份跟保險合同一起保持起來,以備日後所需。
2.內地人買香港保險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如果本人沒有親自到香港簽辦的話,是一份不受任何法律保護的合同,日後不但可能無法獲賠,甚至連本錢也如泥牛入海。
3.到香港辦理的合法保單,以後每期保險費交費也很麻煩,目前多數都是靠香港的經紀人到內地收取現金,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風險。否則就需要將港幣或美元在內地匯入自己在香港開設的賬戶扣款,這就增加了不小的麻煩。
4.以後所有的理賠必須到香港辦理,無形中增加了很大的成本,而且很多香港保險公司對內地被保險人只保壽險而並不保健康險。
5.最大的風險來自於訴訟風險。不論中外任何地方的保險,都不排除有些會產生爭議,無法協商時,只能採取訴訟,但應知道,在香港的訴訟費用可不是內地可比的,最終處理下來,也許不排除出現成本大於賠償額的可能性。
6.匯率風險,從這二十年的匯率變化之大可見,日後長期匯率走勢存在一定的風險。
(1)香港地下保單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香港法條例第41章:本條例旨在規管保險業務的經營;設立保險監管局(屬法人團體),以規管保險業,從而保障保單持有人及潛在的保單持有人,及促進保險業的穩定發展;以及就相關事宜,訂定條文。
參考資料來源:電子版香港法例-第41章《保險業條例》
㈡ 什麼是地下保單,地下保單一定無效嗎
地下保單即非法境外保單,是指境外(以港澳為主)保險公司未經中國保監會批准,在內地向內地居民銷售的保單。「地下保單」所涉及的產品主要是壽險,且多為長期性、儲蓄性、高保額的壽險保單。
地下保單存在一定的風險,風險如下:
1.保單的法律效力風險。
在境內完成投保手續,業務員偽造過境記錄並代收保費,實際在境外簽發保單,或直接在保單上註明簽約地為香港或澳門,這樣的保單是無效的,既不受內地的法律保護,也不符合港澳地區投保條件規定。
2.發生糾紛適用法律風險。
由推銷員組織出境購買或正常境外消費形成的保單雖然根據港澳法律有效,但一旦發生糾紛,投保人得不到內地法律的保護。
3.索賠取證風險。
由於人身保險合同通常履行期限比較長,長期定居在內地的投保人在索賠取證時面臨的法律風險十分嚴重,不但要認真研究合同條款內容和全面了解港澳地區的有關法律規定,還應當慎重考慮在未來長達數十年的涉外保險合同履行期中會遇到的諸多法律問題,包括相關法律的調整。
4.保單維護風險。
港澳地區保險公司在內地沒有設立合法的營業機構,投保人繳納續期保費、辦理受益人變更、地址變更、繳納保費方式變更等保單批改手續,以及申請保險賠款等,一般是通過電話與原來的推銷人員聯系,很難保證得到及時、有效的服務。
5.償付能力及其他風險。
港澳地區不少保險公司規模都較小,由於市場競爭激烈,保險公司倒閉已屢見不鮮。而且外幣投保,存在一定的匯率風險。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㈢ 香港保單有什麼好處
尊敬的網路用戶您好!
歡迎使用網路知道!很高興為您解答!
為何香港保險產品深受內地顧客的青睞?實際上和其它商品一樣,相比於內地的同類保險,香港保險性價比更高,費用更便宜,因此,越來越多的內地遊客赴港旅遊歸來的時候,很願意將塞滿紀念品和商品的旅行包騰出一小片空地,放置一份厚厚的保單。
性價比是硬道理
理財師小何的客戶是一位戶外愛好者,經常參與高風險運動,因為國內的保險產品往往把這類運動計入免責條款,所以他一直都沒能在國內購買合適的保險產品。小何在為這位客戶進行財產規劃的時候幫他選擇了香港的一款醫療險,因為保險觀念不同,香港的很多保險並不視滑雪、沖浪等為危險運動,該客戶於是利用一次香港旅遊的機會購買了一份保險。
在一次滑雪過程中,小何的客戶摔傷了腿,小何幫助他整理了醫院的急診診斷書、化驗單和檢查憑證,以傳真的形式發送給保險公司,很快對方就實施了賠付,手續不僅不復雜,而且十分高效。
香港的保險產品不僅賠付方便,在保障內容上也具有優勢。以國內的重大疾病保險為例,普遍的保障種類在30-40種,而香港的重大疾病保障種類達到50種以上,雖然有些疾病是經過細分後單獨分立的,但是整體保障性上要優於國內產品。
除了保障內容更多,保費相對便宜也是一個主要特徵。相同保障內容,香港保險的保費要比國內的保費低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尤其在重大疾病保險方面,香港保險的價位優勢更為明顯。保險的費率是按照當地的人口壽命、疾病發病率、死亡率等各種因素精算出來的,香港人口平均壽命85歲,內地人口則大約是75歲左右,由於內地人口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數值偏高,因此國內保險公司的費率要比香港保險公司高不少。
實際上,香港保險的優勢,不僅表現在其保障型保險產品的性價比更高,而且表現在其投資型保險產品的回報率更加誘人。內地的壽險預定利率被定為2.5%,演示利率普遍分為高中低三檔,最高檔收益不過7%;而香港的投資型壽險演示利率往往只有兩檔,收益水平為8%-12%,這種收益水平是國內保險公司無法企及的。
出於安全考慮,保監會限定了國內的壽險產品的最高利率,並且對保險公司的投資方向和領域進行了限制,因此保險公司的收益水平不高。香港、台灣地區的保險產品都是開放利率,根據公司盈利水平進行分紅;而且很多香港保險公司都是國際保險集團的香港分部,這些保險集團的總部都位於歐洲和美國等發達地區,可以將世界各地的投保資金匯集到總部進行整體投資運作,所投資的領域與范圍遠比國內保險公司廣闊,因此投資收益更高,這也使得香港投資型保險產品越發吸引國內投資者。
不可忽視的風險
保險規劃師張建斌具有十多年的保險從業經驗,近日,他的一位朋友從香港旅遊歸來,同時從香港購買了一款投資相連型保險產品,但是不確定是否符合自身的投資需求,想請張建斌做個分析。香港保險必須本人親自赴港簽字購買,如果退保也需要本人到香港親自辦理,幸好該保險的猶豫期是21天,有著充足的考慮時間。
張建斌通過閱讀該投資相連保險產品的條款發現,這是一款類似於國內投連險與基金定投結合的保險產品,按月繳費,每年繳費28.8萬港幣,連續繳費時間25年,每年分紅收益預計最高能夠達到12%。雖然該保險的收益水平不固定,而且繳費期限較長,但是從分散投資角度來看,這款保險產品要比國內的投資保險產品收益水平高。
但是通過與這位朋友溝通,張建斌先生發現了一個重大紕漏,原來這位朋友在購買這款保險產品的時候,銷售人員介紹該保險產品的繳費期限是三年,三年後就可以享受分紅,而由於整個保險產品由繁體字和英文組成,這位投保人並未看清具體投保時間是25年。最終這位投保人與保險公司聯系退保。
盡管香港保險產品有諸多優勢,但內地居民赴港投保時,可能會遇到法律、服務和匯率等方面的問題,由於內地法律對香港保險公司沒有約束力,投保人只能依照香港的法律制度請求司法援助。一旦發生保險糾紛問題,如保險營銷欺詐、條款內容不符等問題,投保人就需要與香港當地的法律機構接洽,處理相關法律糾紛,有時需要請當地律師代理訴訟,維權成本較高。
匯率風險也是不能迴避的風險之一。所有香港保險均不能以人民幣直接結算,需要兌換成港幣或者保險條款中允許的支付幣種,如果人民幣升值,這就意味著以港幣結算的保單年收益率會相應減少。
雖然香港保險公司的理賠速度快,一些額度較少的理賠申請往往不需要提供材料原件,但是由於投保人與保險公司相隔甚遠,如果發生理賠申請資料不齊或其它疑問的情況,解決問題的時間必然就會延長,不及親自去保險公司面對面交談來得迅速。
對國內投保人來說,最大的危險則是「地下保單」。所謂「地下保單」,是指非法在境內銷售的境外(主要是香港和澳門)保險公司保單。按照我國當前的法規,內地居民赴港期間向香港保險公司購買保險是符合法律規定的,但僅限在香港簽署保單;在內地投保,或在內地填寫投保書,繳納保費,再由推銷人員將投保單、保費帶到香港的保險公司簽發保單的行為都是違法的。
杜絕非理性消費
雖然香港保險的性價比要比國內保險高,但是就如同去香港購物一樣,當時覺得很多東西又便宜又實惠,於是不惜血本瘋狂購買,一旦冷靜下來,會發現有很多東西自己並不需要,或者某些產品反而沒有在國內買的好,甚至因為不懂而買到了假貨。
張建斌建議,選購香港保險前一定要針對自己的需求進行購買,雖然香港的投資型保險收益更有誘惑力,但是保險最終還是要回歸其保障功能,而且國內可投資的金融領域有很多,像基金、信託等收益水平與香港投資型保險相近,安全系數也很高,只有基於分散投資角度考慮才應該選擇香港投資型保險。
他同時指出,香港保障型保險品種多樣,它們提供全球理賠服務,賠付效率高,並有很高的性價比,如果投保人有時間與精力,可以選擇合適的保障型保險產品赴港購買,但必須在仔細閱讀保險條款與了解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慮風險承受能力進行投保。
目前香港擁有大大小小保險公司200多家,競爭十分激烈,一些小的保險公司為了吸引客戶,提供更多優惠服務與讓利,通過價格戰吸引國內投保人,但是香港保險公司是有倒閉風險的,如果保險公司倒閉了,那麼保單也就成為了一疊廢紙。因此在選擇保險公司的時候,應該選擇大型的保險公司,最好是全球性的保險集團。
本解答由【謝小夫】友情提供!若有不足之處望諒解, 希望本次解答對您有幫助! 望您能及時【採納】,在此表示謝謝!有緣下次再見!!!!
㈣ 內地居民購買香港保險是否具有法律風險
內地居民購買香港保險具有法律風險
一、香港保單不受內地法律保護
首先,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單,需親赴香港投保並簽署相關保險合同。如在境內投保香港保單,則屬於非法的「地下保單」,既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也不受香港法律保護。其次,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險適用香港地區法律。如果發生糾紛,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區的法律進行維權訴訟。與內地相比,香港法律訴訟費用較高,可能面臨較高的時間和費用成本。
此外,除了法律訴訟之外,投保人也可選擇向香港的保險索償投訴局投訴與理賠索償有關的糾紛,但該局目前可裁決的賠償上限是100萬港幣,大額保單的賠償糾紛無法通過該局裁決處理。
二、存在匯率風險和外匯政策風險
一方面,內地居民在香港購買的保單,賠款、保險金給付以港幣、美元等外幣結算,消費者需自行承擔外幣匯兌風險。另一方面,內地居民個人到境外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屬於金融和資本項下的交易,是現行的外匯管理政策尚未開放的項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風險。此外,如以期交保費方式購買長期壽險保單,也可能存在因外匯支付政策變化導致無法交納續期保費的風險
三、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
對於分紅保險,其保證收益之上的紅利分配是不確定的。目前內地保險產品遵照監管要求,按照低、中、高三檔演示紅利水平,演示利率上限分別為3%、4.5%和6%。香港保險市場化程度較高,未對紅利演示作出明確要求,大多數產品通常採用6%以上的投資收益率進行分紅演示。但分紅本身屬於非保證收益,具有較大不確定性,能否實現主要取決於保險公司能否長期保持高投資收益。
四、保單前期現金價值低,退保損失大
中途退保時,投保人只能獲得保單的現金價值。香港監管部門對保險產品的現金價值無具體要求,大多數長期期交保單在保單前期現金價值很低,前2年甚至為零,客戶如果退保將承受較大的損失
五、需認真閱讀保險產品條款
香港保險產品條款使用繁體字,表述方式與內地不盡相同。投保人需認真閱讀保險條款,充分理解保險責任、理賠條件等重要內容,避免因對條款理解不準確而引發合同糾紛。
(4)香港地下保單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香港保險和內地保險的對比
1.香港保險公司被國家政策約束,不得在內地設立服務機構,服務便利性有所欠缺。
2.小額理賠以快遞形式辦理,理賠效率和大陸沒有差異。但是大病理賠有可能處理比較繁瑣,因為內地和香港的醫療診斷差異較大,理賠認定可能會產生糾紛。
3. 如果萬一理賠出現糾紛,內地法律不能保護投保人的利益,必須由香港法院才能受理。而內地法院和香港法院各自對於當地的醫療認定是有偏差的。
4. 香港保險賠付的制度和內地區別較大,賠付的重點也區別很大。香港的保單重點賠付是手術費用,額度比較高。但是內地的情況是葯費,雜費比較高。如果是在內地就醫,去香港理賠,就是全額賠付也是不夠的。
5. 外資保險公司在香港的分公司是允許破產的,而內地保險公司受國務院管轄,不允許破產。
㈤ 香港法律對市民撿到東西的做法是什麼
你的問題要分兩個方面來看啦。
第一,內地居民在港簽署的保單是否有效。只要是本人到港的簽署的保單,才有法律效力。如果是沒有本人到香港,就會成為「地下保單」,法律合同無效。
第二,內地的保單在港是否收到保障。「香港保險索償投訴局決定由2013年5月1日起,將服務范圍擴展至非香港居民只要保單是有投訴局會員公司按香港法律出發,所有保單持有人,不論其居住地在哪,皆可獲得投訴局的免費服務。」因此國內客戶去香港買保險的人員越來越多,搜:鑒保家-香港保險,更多信息
㈥ 內地人去香港買保險靠譜么
很多客戶來問我在香港買保險安全嗎靠譜嗎?作為一名保險傱業員想讓大家對香港保險有更清楚的認知,藉此寶地,把所知告訴大家。
首先要中肯的告訴大家,沒有所謂最好最好的產品,只有最合適自己的產品,希望大家可以理智的去選擇合適自己的產品。
首先針對「地下保單」無效,現在還會存在這種保單嗎?
如果有,那隻能說是真的受騙了,因為香港保險一定要投保人親自赴港去保險公司驗證,購買。保險公司公司一旦受保,一定會受香港法律監管。
以下對大家關注的最不保險的幾個問題做出詳細解釋。
1、匯率問題。
過去7年人民幣一直在升值是事實,但反觀近期微妙的貶值變化,短短時間以是一年前貶值到一年前的0.8了,如果是去年投保,什麼概念?懂?人民幣未必會如大家所料一直單邊升值,否則基金經理是傻子都能閉起眼睛都能賺錢。不說其他優勢,單就香港比國內保費平均便宜30-50%來說,如果投保人預計人民幣未來十年還能繼續對美元貶值22%,那投保人還是賺的。但是人民幣對美元過去幾年貶值了22%其實最大的原因是有背景的,之所以會幾年內貶值22%是人民幣對美元傱固定匯率變成浮動利率造成的。但是目前已經是浮動利率的背景下,個人覺得再這樣十年貶值22%政府會同意嗎,中國製造事業難道就不出口了嗎?最重要的是香港保險分十幾二十年交,匯率波動對收益影響相對不會很大。
2、大陸人在香投保兩地都不受法律保護?糾紛不予受理?
重復了,那就是所謂的「地下保單」,現在資訊發達,清楚知道投他香港保單,一定要親自來港保險公司驗證,購買。
香港政府去年也就是2013年5月1日起,非香港居民購買保險同樣受理而非不予受理。(各附有文件證)香港政府和保監會已經明確規定大陸人投保香港保險的合法性和受到香港法律保護,並且歡迎全世界人民在香港投保。
3、宣布死亡定義,在香港投保不俱備避稅避債功能?
是的,香港保險確實是需要失蹤7年才能宣布死亡,這跟內地法律規定失蹤2年可以宣布死亡不同。這個規定是由於法律基礎不同引起的,一個是英美法系,一個是大陸法系。香港法制健全監管嚴格以是事實,在香港投保的人壽保單不僅有避稅避債功能還有傳承。因為許多人以知道並且已經在運用保險這項特殊功能,所以不想多說。
4、在港投保服務,理賠,續交保費不便利?
您在香港投保親自去一趟簽單繳付首次保費,後面繳費,一可以在香港渣打銀行開個戶口,辦理自動轉賬非常簡便,,也可以電匯到保險公司戶口,接下7月開始可用銀聯自動轉賬繳費,有何不便。理賠時只要把索賠的文件,一個DHL快遞到保險公司,不僅快捷而且方便(另有真實理賠案例附上)。您的所有賬戶變化均可以在保險公司的網站查到。每年保險公司都會用email和郵政郵件告訴您賬戶的紅利收入等變化,何時需要繳付保費等等。試問一輩子會賠幾次大病?而在中國的賠付,只是把快遞改成徒手去拿或者送索賠文件而已,其他區別不大。在香港索償文件還少一些。
5、香港保險公司倒閉?
先說中國保險公司,因體制不同,國外完全是市場經濟,中國還沒有完全市場經濟,但卻是個趨勢。對於大家說的中國的保險公司不能倒閉。一直覺得這是個非常大歧義的問題。保監會副主席魏瑩寧說過:市場機制有進有退,各個行業都有破產,中國以前沒有保險公司倒閉,不代表將來沒有。中國保險法原文第九十條:保險公司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二條規定情形的,經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同意,保險公司或者其債權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和解或者破產清算;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對保險公司進行重整或者破產清算。
再說香港保險公司,香港的保險公司有足夠的再保險安排,「保險公司條例」規定,保險公司須備有或將會作出足夠安排,為其擬經營的保險類別的風險作出再保險。
此外,申請授權的保險公司亦須符合由保險業監督發出的《授權指引》[PDF]中臚列的其他條件,以確保申請人具備足夠的財力和有能力為投保人士提供足夠水平的服務。保險公司在獲授權後仍須繼續遵守這些條件。該指引第11項列舉的規定適用於所有申請人,不論申請人是在本地或海外成立為法團的公司。而且香港政府會讓另一間保險公司接管,或以第三方形去銷售,政府監控非常嚴格。
6、保單現金價值前三年為零?傭金問題。
不知道這位朋友看過幾家保險幾公司的計畫書,採用英式分紅的公司前兩年確實是現金價值是零,但是後面過了多少年就能夠超過中國的保險為什麼沒有有提呢?採用英式分紅的前幾年都是有現金,朋友如果有對比過計畫書就一目瞭然。至於說到傭金問題,香港大陸都是有成本的,這個看公開的數據就能夠知道,保險公司不是開善堂,沒有利潤如何生存?香港大陸的傱業員都是要吃飯的,維持良好的職業操守,有合理的收入以激勵傱業人員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素養和知識,這是必不可少的。買保險是一輩子的事,買保險的本意是什麼,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7、購買了重疾,醫療保險存在就醫便利及成本問題,指定醫院只有百家,數量有限?
首先要分清楚重疾和醫療的分別,先說重疾險,重疾險是帶有儲蓄的壽險,保障的范圍更廣,就本公司產品最少都有68種主要大病和早期疾病,另有危疾加倍保更可保105種重疾加早期疾病,可多次賠付,同樣保額比內地便宜接近三分一,天災人禍均可以賠償,更有分紅每年4-6%足以抗衡通漲。總的來說,有疾病保險公司會賠付投保額加上額外的紅利(如有)。身體健康則可在年老時提取作退休費用。反之國內的重疾險基本都有八大免責:戰爭,軍事沖突,武裝判亂不賠,核輻射不賠;酒駕,不合理實用駕照不賠等等。而香港基本只有一條,自殺一年後才可以賠償。
再說醫療險,公司理賠方便不用再去細說了,針對朋友說就百來家醫院,不知道他的這個數據傱何而來,姑且不論其他保險公司,就保誠保險公司在全國三甲以上的指定醫院960家,發出這番言論的朋友根本不成立。
相信香港保險傱業員詆毀大陸保險只是極個別素質差的現象,大部份都是非常尊重的。
以上是對香港保險心存不解的朋友們,有與趣的朋友們可以留意。
㈦ 我今年去香港AXA公司買了保險,買的是讀書基金,不知道是不是「地下保單」請給詳細的答案!
在香港購買就不是地下保單,如果是在國內購買就是地下保單,其實現在已經很少人到香港買保險,這里的原因主要是人民幣升值及國內經濟增長快速,分紅方面會比香港好,本人是中國人壽的業務人員,如需要這方面的建議可以找我,點擊我的名字有我的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