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殘疾的人的法律效力
Ⅰ 聽力殘疾證有什麼用
法律分析:如果有聽力殘疾,憑聽力殘疾證,可以向國家申請補助。
一級至四級傷殘待遇如下:
1、標准,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一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級傷殘為22個月的本人工資;
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
四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
2、按月享受傷殘津貼:
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
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
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
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補足差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第十一條 國家有計劃地開展殘疾預防工作,加強對殘疾預防工作的領導,宣傳、普及母嬰保健和預防殘疾的知識,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預防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機制,針對遺傳、疾病、葯物、事故、災害、環境污染和其他致殘因素,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採取措施,預防殘疾的發生,減輕殘疾程度。國家建立健全殘疾人統計調查制度,開展殘疾人狀況的統計調查和分析。
Ⅱ 聽力語言多重殘疾一級的,是否屬於無勞動能力人
無勞動能力
無勞動能力是指高於(低於)法定勞動年齡(男60歲,女55歲以上,16歲以下未成年人),或因殘、因病及其他原因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無勞動能力殘疾
無勞動能力殘疾是指依據國家殘疾人評定標准評定的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肢體一、二級殘疾。
下列人員均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依照有關法律享受救助,但已享受農村五保的農村無勞動能力殘疾人不再進行救助。
(一)年滿18周歲、無勞動能力、無個人收入來源的殘疾人;
(二)18周歲以下的殘疾孤兒;
(三)父母離異或其他原因導致隨他人生活的18周歲以下的殘疾人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你覺得還是不詳細。
可以再提問。
Ⅲ 聽力殘疾能享受國家哪些政策
一級殘疾證可以享受不核定家庭收入上浮20%的全額低保,每年約5000元;可以辦理免費公交乘車卡;可以享受子女或本人大、中專上學補貼,每人每年約800元;可以享受大病醫療救助;還可以享受下面的相關優惠政策:
1、稅收優惠
(1)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勞務,免徵營業稅。
(2)殘疾人員的所得,由納稅人提出申請,報市地方稅務局審核批准,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3)對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工廠和街道辦的非中途轉辦的社會福利生產單位,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35%(含35%)以上,暫免徵收所得稅。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的比例超過10%未達到35%的,減半徵收所得稅。
(4)對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工廠用地,凡安置殘疾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35%(含35%)以上的,暫免徵收土地使用稅。
2、互聯網產業和電子商務方面的工作互聯網可以幫助很大一部分殘疾人就業問題,一來減去了肢體走動的不便,二來也可以了解世界。
3、平等參加高考的權利
2017年4月28日,為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殘疾人平等參加高考的權利,教育部、中國殘聯聯合印發《殘疾人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管理規定》,為殘疾人參加高考提供必要支持條件和合理便利。
Ⅳ 耳朵聽不見的殘疾人簽合同起作用嗎
那要看聽力殘疾人對這份合同的認知水平與簽署的哪類的合同來區別對待。
Ⅳ 殘疾人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是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回法權益,發展殘答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根據憲法而制定的法規。於2008年4月24日修訂通過,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Ⅵ 殘疾人保護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是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根據憲法而制定的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第一條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
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的人。
殘疾標准由國務院規定。
第三條殘疾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
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禁止基於殘疾的歧視。禁止侮辱、侵害殘疾人。禁止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貶低損害殘疾人人格。
第四條國家採取輔助方法和扶持措施,對殘疾人給予特別扶助,減輕或者消除殘疾影響和外界障礙,保障殘疾人權利的實現。
Ⅶ 聽力殘疾到什麼程度才能按殘疾人對待
如果是一隻耳朵聽不見平均聽力損失是50%,是不能達到聽力殘疾的標准。
聽力完全喪失及有殘留聽力但辯音不清,不能進行聽說交往才能達到聽力殘疾的標准。
聽力殘疾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雙耳不同程度的聽力喪失,聽不到或聽不清周圍環境及言語聲(經治療一年以上不愈者)。
聽力殘疾的分級
級別 平均聽力損失(dBspL) 言語識別率(%)
一級 >90(好耳) <15
二級 71—90(好耳) 15—30
三級 61—70(好耳) 31—60
四級 51—60(好耳) 61—70
(7)聽力殘疾的人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管理辦法》
第九條核發殘疾人證程序。
(一)申請:第一次申辦殘疾人證的申請人,需持申請人居民身份證、戶口本和3張兩寸近期免冠白底彩照,向戶口所在地縣級殘聯提出辦證申請,如實填寫申請表、評定表。申請智力、精神類殘疾人證和未成年人申請殘疾人證須同時提供法定監護人的證明材料。有條件的地方可開展網上辦理申請。
(二)受理:縣級殘聯接到辦證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後,由受理人對申請人、法定監護人、照片、身份證、戶口本進行確認,對於填寫虛假信息者不予受理。
(三)評定:指定機構對於申辦殘疾人證的申請人進行殘疾評定,按照殘疾標准作出明確的殘疾類別和等級評定結論,填寫評定表並加蓋公章。評定結論符合殘疾標準的,應在申請人所在的村(社區)予以公示,公示時間為五個工作日;申請人是未成年人的,原則上不予公示。
(四)審核、批准:縣級殘聯對辦證申請材料、受理程序、殘疾評定結論和公示結果進行審核,並在十個工作日內審核完畢。
經審核符合規定的,予以批准,填寫列印殘疾人證相關信息,並在批准殘聯欄內加蓋公章、在持證人像上加蓋鋼印,同時將殘疾評定表等相關信息錄入殘疾人人口基礎資料庫。
評定結論不符合殘疾標准者,不予辦理。
(五)發放、存檔:縣級殘聯將殘疾人證發放給申請人,並將申請表、評定表、公示結果等相關材料存檔、長期保存。
Ⅷ 聽力一級殘疾證的殘疾人能享受國家哪些待遇
單耳聾可不可以辦殘疾證
Ⅸ 嚴重聽力殘疾並伴有反應慢的能確認為限制民事行為人嗎
你好,嚴重聽力殘疾並伴有反應慢的能確認為限制民事行為人嗎?
聽力殘疾伴隨反應慢應該是不能認為限制民事行為人,具體的相關事宜可以去當地的殘聯咨詢下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