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衛生條例法律效力
① 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衛生條例(2005)》相關規定是什麼
世界衛生組織(WHO)2005 年修訂的《國際衛生條例(2005)》於2007年回6月15日生效。《條例》於2005年經世界衛生大答會(WHA)商定,包括一系列全面和經驗證的規定和程序,有助於世界更充分地避免全球衛生威脅。《條例》主要內容包括:定義、目的以及范圍、原則和負責當局;信息和公共衛生應對措施;建議;入境口岸;公共衛生措施;衛生文件;收費;一般條款;專家名冊、突發事件委員會和審查委員會;最終條款及附件。
② 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決策真的會保持三年嗎
不會。臨時建議可根據《國際衛生條例》第四十九條規定的程序隨時撤消,並應在公布三個月後自動失效。臨時建議可修改或再延續三個月。臨時建議至多可持續到確定與其有關的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之後的第二屆世界衛生大會。
臨時建議可包括遭遇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締約國或其它締約國對人員、行李、貨物、集裝箱、交通工具、物品和(或)郵包擬採取的衛生措施,其目的在於防止或減少疾病的國際傳播和避免對國際交通的不必要干擾。
(2)國際衛生條例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1、影響事件是否構成PHEIC的因素
疾病感染病例、死亡病例、傳染性、治療效果、疫區人口密集程度;病情發展速度;是否傳出國境;是否需要限制國際旅行及貿易等。
2、PHEIC影響
世衛組織會提醒各國必須開始考慮如何加強防控、提前准備應急措施、准備病例隔離等事宜。某種疫情被世衛組織宣布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後,相當於向世界各國發出一個明顯的信號:如果沒有大規模的應對行動,疫情將無法被妥善控制。各國政府還應評估採取重要社會干預的必要性,例如關閉學校或取消大型集會,甚至對特定地區實施旅行禁令等。
③ 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是如何確定的
世衛組織總幹事應根據最接近正發生的具體事件的專業和經驗的領域,從「《內國際衛生條例容》專家名冊」中選出若干專家,組成突發事件委員會,召開突發事件委員會會議。世衛組織總幹事將徵求突發事件委員會的意見,最終決定某一事件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該定義暗示出現了如下一種局面:當前事件情況嚴重、突然、不尋常、意外;對公共衛生的影響很可能超出受影響國國界;並且可能需要立即採取國際行動。
(3)國際衛生條例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歷次事件
2009年以來,WHO共宣布了六起「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第一次是在2009年,隨著H1N1豬流感大流行的爆發。
第二次是在2014年5月,當時小兒麻痹症似乎再次激增,威脅著根除工作。
第三次是2014年8月,當時西非的埃博拉疫情已逐漸失控。
第四起事件與2016年的寨卡病毒有關。
第五起事件發生於2019年,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爆發的另一起埃博拉疫情。
第六起事件發生於2020年1月,中國境內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④ 什麼是《國際衛生條例》
國際衛生條例(IHR)是一個國際法律工具,對全球194個國傢具有約束力,包括世衛組織所有會員國。條例旨在幫助國際社會預防和應對那些有可能跨國威脅世界范圍人民的緊急公共衛生風險。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疾病可以通過國際旅行和貿易遠距離和大范圍傳播。一個國家的衛生危機可以影響到世界上許多地方的生計和經濟。這些危機可能是新發傳染病造成的,比如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SARS),或者一場新的人類流感大流行。《國際衛生條例》也可以適用於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例如化學品溢流、泄漏和傾倒或核熔化。《國際衛生條例》旨在盡可能限制對國際交通和貿易帶來干擾的同時,通過預防疾病的蔓延來保證公共健康。
《國際衛生條例》於2007年6月15日生效,要求各國將一些疾病的暴發情況和公共衛生事件向世衛組織報告。以世衛組織在全球疾病監測、預警和應對方面的獨特經驗為基礎,《國際衛生條例》定義了各國報告公共衛生事件的權利和義務,確定了世衛組織在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工作中必須遵循的一系列程序。
《國際衛生條例》還要求各國加強其公共衛生監測和應對的現有能力。世衛組織正在與各國和合作夥伴密切合作,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來調動資源,以便滿足有效和及時執行這些新規定的需要。及時和公開的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將有助於使得這個世界更安全。
⑤ 中國會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被確定為疫區嗎
雖然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成為了國際上突發性的公共衛生健康事件,但WHO從來沒有將中國劃為疫區。在2020年1月30日WTO總幹事譚德賽對外宣布,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漫延非常嚴重,被列為PHEIC,並決定有效期限為三個月,因此中國被謠傳是「疫區國」,並且為期三年等傳聞都是虛假的。
1、世界衛生組織對外宣布中國新冠肺炎病毒列入PHEIC。
2、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此次宣布並不代表對中國失去信心,反而認為中國一定可以將疫情控制住。
3、PHEIC是傳染病應急機制當中最高等級,自從新冠肺炎爆發以來WTO已經連續兩天召開緊急會議。隨著疫情越來越嚴重,迅速的蔓延,讓WTO 評估並且宣布了PHEIC事項。
4、PHEIC不等於疫區國,在世界衛生組織當中沒有疫區國的定義和劃分。疫區國一般是指針對動物疫情感染的國家。
由此可見,世界組織只是認為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會對別的國家造成公共健康威脅,並且事情已經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發展,需要國際社會的協助才可以解決,因此新冠病毒被稱為PHEIC,而並不是宣布籠統的稱中國這個國家是疫區國。當然,認定為PHEIC對中國的以外貿易、旅遊都會有非常大的影響,不過沖擊也只是短暫的,隨著中國防疫措施的完善已經將疫情基本控制。
《國際衛生條例》,「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構成對其它國家的公共衛生風險並可能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的不同尋常的事件。」 根據2005年的《國際衛生條例》,各成員國均負有對「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做出迅速反應的法律責任。
《國際衛生條例》當有個別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符合以下兩個情況,就可以被正式宣布為PHEIC:
第一,該事件會因為疾病傳播,對其他國家構成公共健康風險;
第二,該事件因為發展到很嚴重的程度,或是方向不尋常、預料之外的方向發展,需要國際社會攜手合作才能夠解決。
⑥ 控制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國際傳播最有效的措施是什麼
1、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改善疾病預防控制的基礎條件,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公共衛生的服務項目。
2、完善功能定位,在國家、省、市、縣四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當中,進一步加強對急性傳染病的防控和應急處置的能力,明確國家CDC、省級CDC、市級CDC、縣級CDC各自的功能定位。
3、創新醫防結合的機制,把我國疾病預防控制的體系和醫療救治的體系,在機制上打通,實現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
概念
「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是指根據《國際衛生條例》規定所確定的不同尋常的事件:
1、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構成對其他國家的公共衛生風險。
2、可能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
根據《國際衛生條例》,當傳染病疫情滿足相應條件時,世衛組織總幹事有責任確定某個事件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而締約國則有責任向世衛組織通報相關疫情和病例。
⑦ 新冠病毒疫情被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會有哪些影響
突發的衛生事件會讓我們的經濟有些影響。
譚德賽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主席親自指導和部署了防疫工作。中國始終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及時發布信息,快速識別病毒並共享基因序列,採取果斷有效的措施控制流行病的傳播,不僅體現了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高度責任。同時也大力支持全球疾病預防和控制。他認為中國將有效控制並最終克服這一流行病。中國在抗擊這一流行病方面的努力值得尊重和贊賞,值得學習和贊揚。實際上,中國採取的許多預防和控制措施遠遠超出了應對緊急情況的要求,為各國制定了新的防疫基準。
⑧ 2005年國際衛生條例,對有乙肝小三陽的可以去西班牙留學嗎
可以的,不要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