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稅的法律界定和責任
『壹』 企業欠稅法人要不要承擔責任
法律分析:需要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二十條 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貳』 欠稅的違法行為與逃避追繳欠稅罪應如何界定
欠稅是違法行為,但並不是所有的欠稅都會成為逃避追繳欠稅罪。兩者既有聯系也有區別,要界定清楚,就要看二者的區別。
欠稅是納稅人發生納稅義務而沒有在限繳期限之內繳清稅款的行為。無論金額大小、性質惡劣程度和納稅人主客觀原因。
逃避追繳欠稅罪是指納稅人故意違反稅收法規,欠繳應納稅款,並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較大的行為。
『叄』 公司欠稅股東應承擔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需要承擔責任。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二十條 第三款 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干問題》 第十八條 第二款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因怠於履行義務,導致公司主要財產、賬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肆』 逃避追繳欠稅罪的刑事責任
逃避追繳欠稅罪的主體是法律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單位犯罪的,實行兩罰制。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當理解為妨礙追繳欠稅單位中對該罪負有直接責任的法定代表人、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參與人員。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零三條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伍』 主播、明星欠稅被查,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主播和明星欠稅被查具體需要承擔什麼責任還要根據涉及的金額來定,一般來說主播和明星欠稅只需要補交欠下的稅費即可,同時會面臨被封殺的可能,因為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主播和明星欠稅作為公眾人物更應該有責任為大家樹立榜樣,所以主播和明星才會面臨丟掉工作的危險,娛樂圈很多主播和明星欠稅被查到欠稅都會遭到封殺,如果沒有依法補交稅收就很有可能會面臨牢獄之災。
第二、面臨被封殺
這個其實也不算是什麼法律處罰,這個應該算是道德處罰,一般來說被查出欠稅的主播和明星都難以立足,主播和明星欠稅如果按時比較稅款就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反之則需要坐牢,主播和明星欠稅本身就是一種違背道德和法律的行為,我們應該堅決抵制。
『陸』 欠稅不交,生意不做了,應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稅法中的「欠稅」概念,是指超過稅務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沒有按時繳納稅款、拖欠稅款的行為。這里的納稅期限是指實體法中規定的納稅期限。欠繳稅款既影響國家稅款的及時入庫,又佔用了國家稅款,破壞了稅法的嚴肅性,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對不按期繳納或者解繳的,稅務機關應當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解繳。在現實中,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的情況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①非故意的。
有的是不知道應該納稅,有的是知道但由於各種原因不能按期繳納或者解繳。
②故意的。
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出於一定的目的佔用稅款,不按期繳納或者解繳。對這兩種情況,不論是否是故意的,稅務機關都要責令其限期繳納,如果過期仍不繳納,也沒有提出延期繳納申請,或者提出延期繳納申請,稅務機關沒有批准,對納稅人及扣繳義務人上述行為給予一定的處罰,避免其無償佔用國家稅款。
對欠稅要負的法律責任,《稅收徵收管理法》有多處規定:
①第六十五條對逃避追繳欠稅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刑法也對其規定了明確的制裁措施。
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延緩徵收稅款要負法律責任。如第八十三條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前、延緩徵收或攤派稅款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行政監察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③明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法律責任。如《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納或者應解繳的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照《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所謂逃避追繳欠稅,是指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超過稅務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沒有按時繳納稅款,並在稅務機關追繳稅款期間,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稅款的行為。《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五條規定:「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欠繳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逃避追繳欠稅,是指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所欠稅款的行為。這類行為的特點是:納稅人有能力繳納欠繳的稅款但謊稱無力給付,而採取轉移、隱匿財產的手段加以逃避。盡管這類行為的發生是以欠繳稅款為前提,但其與欠稅的不同在於,欠稅是無力繳納,而逃避追繳欠稅是有繳款能力而不繳納。區別兩者的關鍵是:逃避追繳欠稅的行為人採取了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而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欠稅行為人則未採取上述手段。兩者主觀方面也不完全相同,即逃避追繳欠稅具有逃避納稅而非法獲利的目的,欠稅行為一般只是暫時拖欠稅款,而無逃避納稅的故意。盡管逃避追繳欠稅行為與偷稅都是在暗中進行的,但偷稅隱瞞的是計稅依據(即稅基),而逃避追繳欠稅隱瞞的是繳款能力。
『柒』 公司欠稅會計有什麼責任嗎
法律分析:如公司只是拖欠稅款的,及時補繳並繳納滯納金即可;如會計協助公司偷稅漏稅的,則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三十二條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第六十三條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捌』 如何認定逃避追繳欠稅罪
法律分析:逃避追繳欠稅罪認定如下:一、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與偷稅罪、抗稅罪一樣,是國家的稅收管理制度。如果侵犯的不是國家的稅收管理制度,則不構成本罪。二、主體要件。逃避追繳欠稅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法律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零一條 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第二百零二條 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玖』 刑法追繳欠稅罪的責任的規定
逃避追繳欠稅罪的刑事責任為:行為人構成逃避追繳欠稅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稅收管理制度。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零三條
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