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立虛假合同貸款的法律效力
『壹』 假按揭合同無效
法律分析: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該合同無效,所以虛假的按揭合同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應具備如下構成要件: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貳』 以虛假的融資租賃物融資借款的所訂立的借款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嗎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應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七條規定,結合標的物的性質、價值、租金的構成以及當事人的合同權利義務,對是否構成融資租賃法律關系作出認定。對名為融資租賃合同,但實際上不構成融資租賃法律關系的,人民法院應按照實際構成的法律關系處理。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七條的規定,結合標的物的性質、價值、租金的構成以及當事人的合同權利和義務,對是否構成融資租賃法律關系作出認定。對名為融資租賃合同,但實際不構成融資租賃法律關系的,人民法院應按照其實際構成的法律關系處理。
『叄』 騙取貸款的借款合同是否有效
騙取貸款的借款合同是無效的。無效合同的情形包括有:以虛假的意思表示簽訂的合同無效;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簽訂的合同無效;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所簽訂的合同無效;違背公序良俗簽訂的合同無效;法律其他規定。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五十四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肆』 簽訂虛假不實的合同,違反了哪些法律條款
違反了合同法的相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42條規定: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版情形之一,權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伍』 虛假合同的認定和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虛假合同的認定如下:1、欺詐人發出欺騙性或虛假性的邀請,誘導對方向自己發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採取欺詐手段實現簽約目的。2、欺詐人對訂立合同的主要條款及有關關鍵性事實作虛假介紹,或者隱瞞事實真相,向對方發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致使對方做出錯誤的承諾,以實現其訂立合同的目的。3、所簽合同生效後欺詐人通過履行該合同,達到其獲取不法利益的目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陸』 借款合同虛假抵押合同是否有效
借款合同虛假抵押合同是無效的,因為法律規定以虛假的意思表示簽訂的合同無效。合同無效的情形主要有:以虛假的意思表示簽訂的合同無效;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所簽訂的合同無效;違背公序良俗簽訂的合同無效;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簽訂的合同無效;法律其他規定。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五十四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柒』 朋友要我和他簽虛假合同,用於貸款,我要冒風險嗎
從民事角度上講,簽虛假合同用於貸款,無論你是「付款方」還是「受款方」,都面臨合同無效的風險——當然,如果一開始就沒有履行的意思的話,可以認為合同無效並不構成風險,但是,從刑法上講,如果你是收款方,則可能構成貸款詐騙罪的主犯,而如果是付款方的,則可能構成從犯,法院認定比較嚴格的,還可能作為共同正犯。
法律分析
根據民法理論,「通謀虛偽」行為對相對第三人無效,因此,行為人和朋友簽訂的虛假合同事實上無效,不得作為銀行貸款的根據,因此,用於貸款的借貸合同存在真意隱藏而導致的意思表示瑕疵,需要一方承擔締約過失責任。並且,銀行如果發現有問題的,也會盡快追回貸款,此時如果行為人是收款方則會作為責任承擔者,被迫支付貸款金及其利息,這筆錢不一定能夠從朋友那裡追回。另外,如果無法償還的,銀行可能通過刑事手段解決問題,此時簽訂虛假合同用於貸款的雙方都將面臨刑法當中「貸款詐騙罪」的追究,根據相關規定,數額如果在二萬元以上的,就可以立案追訴,行為人將面臨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危險,視具體的情況,有可能被作為共同正犯論處,也有可能被作為從犯論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四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五)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最高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 四十二、貸款詐騙案(刑法第193條)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應予追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五條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七條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捌』 虛假合同的法律責任
虛假合同的法律責任為:虛假合同損害國家集體利益,會被認定為無效。因該無效合同給他人造成損失,應承擔賠償責任。如果具有非法佔有目的,則有可能涉嫌刑事犯罪。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條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條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條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玖』 騙貸的合同是否有效
法律分析:借款行為構成詐騙,借款合同不當然無效。
(一)借款合同無效
認定借款人構成貸款詐騙犯罪所涉借款合同無效的主要理由是:雖然合同效力應由民事法律來規范,但犯罪應由刑事法律來調整,如果刑事判決認定自然人或單位構成貸款詐騙犯罪,民事判決卻認定所涉借款合同有效,則明顯存在法律邏輯上的矛盾,兩者應是非此即彼的關系,有效就不能構成犯罪,犯罪就不能有效。刑事法律是最強烈的強制性規范,違反刑事法律的規定,損害的不僅是當事人的利益,而且必然同時損害國家利益,屬於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根據《民法典》第148條的規定,應認定合同無效。
(二)借款合同有效
認定借款人構成貸款詐騙犯罪所涉借款合同有效的主要理由是:對合同效力進行判斷和認定屬於民商事審判的范圍,判斷和認定的標准也應當是民事法律規范。雖然借款人構成貸款詐騙犯罪,但因犯罪行為與合同行為不重合,其所涉借款合同的效力應從民事法律角度即從有效合同的三個要件來考察:行為人是杏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實;是否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符合該三個要件的借款合同應認定為有效。
(三)借款合同可撤銷
認定借款人構成貸款詐騙犯罪所涉借款合同可撤銷的主要理由是:行為人在刑事上構成貸款詐騙犯罪,在民事上應認定其在簽訂合同時主觀上構成欺詐,該欺詐行為損害的是相對方或第三人的利益,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應認定為合同可撤銷。即將決定合同有效與否的權利賦予受欺詐方,對債權人擔保權利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更有利於保護權利人的權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五十四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