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和法律責任的區別
Ⅰ 何為社會責任社會責任與社會義務,社會反應有何區別
社會責任:是一種基本的道德底線,社會的進步離不開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
社會義務:是你在責任的基礎上,以道德和良知為前提,自己自願額外奉送的。
社會責任與社會義務,社會反應區別
1、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意思相近,責任偏向於主觀性,是企業應該承擔但沒有法律指令強制規定,義務是被動要求的,是國家以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工具強制執行的。
2、責任不履行受到社會的指責和討伐,義務不履行會受到國家執行機關的懲罰和勒令執行.責任不盡,會淪為無道德良知。義務不盡,會淪為麻木不仁。
(1)社會責任和法律責任的區別擴展閱讀
社會思想:
所謂社會思想就是人們對於實際存在的社會關系、社會生活、社會問題的反映,是人們對社會結構模式和社會運行模式的認識或設想所形成的觀念和理論。
這里,「社會關系」是社會的人與人的關系,包括社會的生產關系和階級階層關系,而生產關系和階級階層關系都歸根到底是由生產力發展的推動而形成的,它們反過來,又給予生產力的發展以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社會生活」,是社會中人們的共同生活。指在具體的社會中,人們進行社會生活的狀況和原因,以及維系這種共同生活的因素。內容至少應包括:社會規范、人的社會化、社會的價值取向和不同人的處世態度、社會的生活方式及社會變遷、社會控制等。
「社會問題」,是生活在具體社會的人們的和相互關系中所發生的問題以及影響社會進... (展開全部) 思想,歸根結底來源於存在,來源於現實。思想決不單純是思想家頭腦的思辨結果。社會思想,無論中外,也概莫能外。
Ⅱ 社會責任,名詞解釋
社會責任的思想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1923年,美國報紙主編協會制訂《報業法規》,提出報紙的責任問題。1924年,美國報紙主編協會主席C.約斯特著《新聞學原理》一書,指出報業要對社會「負責」,並認為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運用法律限制出版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美國芝加哥大學校長R.M.哈欽斯主持的「新聞自由委員會」,經過調查,發表了《自由與負責的報刊》、《新聞自由:原則的綱要》等調查報告,運用了「社會責任論」這一概念。英國皇家報刊委員會也在1949年提出報告,強調報業的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理論認為,自由是伴隨著義務的,報刊應對社會承擔責任,並以社會責任作為報刊業務政策的基礎。社會責任理論對自由主義理論作了重大修正。首先,修正了關於「自由 」的觀點 。 認為自由主義理論只有一種「 消極的自由」,唯有對社會承擔義務,負有「責任」的自由才是有實效的「積極的自由」。其次,修正了自由主義理論關於報刊的性質和職能的某些觀點。自由主義理論認為報刊是「自負盈虧」、不受政府幹涉和控制的「私人企業」,強調「超然獨立」、「監督政府」;社會責任理論則強調報刊要為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服務,對社會負責,實行「有控制的新聞自由」,政府可以「干預和控制」新聞活動。社會責任理論又被稱為「新自由主義理論」,它並不否定自由主義新聞理論的基礎,但懷疑自由主義理論崇尚人類理性的觀點,認為人類的目標不是尋求真理,而是滿足自身的直接需要和慾望 。它還懷疑自由主義理論提出的「觀念的自由市場」和「自我校正過程」等理論的有效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政府設置專門機構控制新聞發布或提供背景材料,管制派駐國外的記者,或者由總統直接頒布種種法令以管制新聞傳播。 新聞的社會責任理論是隨著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發展到壟斷,特別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而盛行於西方國家的。它從新聞理論上論證了國家干預新聞傳播的合理性。西方國家開展傳播學研究以來,將社會責任理論納入傳播學「控制分析」的研究范圍。
滿意請採納。
Ⅲ 你認為法律責任的承擔與社會責任的承擔有什麼關系
法律責任的承擔與社會責任的承擔是有區別關系的,前者是帶有強制性的要求承擔.不管是願意不願意都要承擔.而社會責任的承擔是看你自己覺悟高不高了.並不是強制執行的。
Ⅳ 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是一回事嗎
不是一回事。
法律意識只是讓人遵法守法 。
社會責任感對人要求更高更多,要求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有素質有教養。
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看懂了嗎
Ⅳ 請比較社會義務社會責任和社會響應間差異
社會義務、社會責任和社會響應之間的差異
一、職責范圍不同
1、社會義務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僅僅承擔的是經濟和法律責任,對於個人而言是個人應對社會承擔的責任與義務,不可推卸,必須服從。
2、社會責任是一個組織對社會應負的責任。
社會責任是組織承擔的高於組織自己目標的社會義務。
3、社會響應是一個企業對社會呼籲的響應。
二、組成結構不同
1、社會義務是法律義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基於人的社會性所產生的、用以調整個人與"陌生人"之間關系的法律規范體系。
2、社會責任包括企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社會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由經濟責任、持續發展責任、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等構成。
這里不僅指企業責任,還有其他的社會責任。
3、社會響應是適應變化的社會狀況的能力。
三、類型不同
1、社會義務分為企業社會義務和個人社會義務。
2、社會責任可分為「積極責任」和「消極責任」。
積極責任也叫做預期的社會責任,它要求個體採取積極行動,促成有利於社會(不特定多數人)的後果的產生或防止壞的結果的產生。
消極責任或者說過去責任、法律責任,則只是在個體的行為對社會產生有害後果時,要求予以補救。
3、社會響應是由社會倫理道德標准引導的,它能夠為管理者做決策提供一個更有意義的指南。
Ⅵ 什麼是社會責任企業應該承擔社會責任嗎
社會責任是指一個組織對社會應負的責任。一個組織應以一種有利於社會的方式進行經營和管理。社會責任通常是指組織承擔的高於組織自己目標的社會義務。如果一個企業不僅承擔了法律上和經濟上的義務,還承擔了「追求對社會有利的長期目標」的義務,我們就說該企業是有社會責任的。
社會責任包括企業環境保護、社會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有經濟責任、持續發展責任、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等構成。
經濟責任:指公司生產、盈利、滿足消費需求的責任。其核心是公司創造利潤、實現價值的能力。公司的經濟責任表現可以通過財務、產品服務、治理結構三個方面進行考察。
持續發展責任:指保證企業與社會持續發展的責任。該項責任可以通過環保責任和創新責任兩方面進行考察。
法律責任:指公司履行法律法規各項義務的責任。該項責任可以通過稅收責任和僱主責任兩個方面進行考察。
道德責任:指公司滿足社會准則、規范和價值觀、回報社會的責任。該項責任可以通過內部道德責任和外部道德責任兩個方面考察。
企業當然應該承擔社會責任
Ⅶ 道義責任屬於社會責任還是法律責任!!!
道來義責任屬於社會責任。源
道義責任,正確的叫法是道德責任:道德責任是指有高度思考能力的個體及群體應當對自然及社會等履行的遵守道德及維護道德的責任。
在人類的道德生活中,道德義務是指一定經濟關系所產生的道德要求。這種要求既表現在人們相互間的各種關系中,也表現在個人對民族、國家、階級或團體的關系中。一個社會或階級,為了一定的利益和需要,總是向社會成員提出和規定各方面的道德責任,用以調整人和人之間的道德關系。不管人們是否意識到,客觀上都必然要求每個人履行他對社會、國家和他人所應負的道德責任。
對社會每個成員來說,在一般正常情況下,主觀上都要認真地選擇自己行為的動機,考慮行為的後果。道德責任,反映了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和道德原則規范。自覺遵守和履行自己在各方面所承擔的道德責任,是每個人應具有的品質。履行道德責任,要靠內心信念和高度的道德責任感。
Ⅷ 什麼是法律責任 ,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如何區分
法律責任個是個大概念,他包括刑事責任、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
刑事責回任,說簡單一點就是違反了刑法答的規定,行為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國家給予的否定評價),再簡單一點就是,根據刑法規定,應當給予行為人什麼樣的刑事處罰,通俗的說法就是被判多少年刑。但是刑事責任也有隻宣告成立犯罪,但不給於刑事處罰的(即不判刑的。
行政責任就是違反了行政法的規定,給予行為人什麼樣的行政處罰。比如,行為人逃稅,稅務局給予行為人罰款1000元,稅務局給予的處罰就是行為人承擔了行政責任。
Ⅸ 教育法律責任區別於其他社會責任的特點
法律分析:教育法律責任是指由行為人違反教育法律規范的行為所引起的,應當由其依法承擔的懲罰性的法律後果。可以看出,教育法律責任的前提是存在違法行為,所以具有強制性的特點。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七十一條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不按照預算核撥教育經費的,由同級人民政府限期核撥;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違反國家財政制度、財務制度,挪用、剋扣教育經費的,由上級機關責令限期歸還被挪用、剋扣的經費,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Ⅹ 企業的法律責任與社會責任的區別是
法律責任是針對政府法律條文的許可和禁止性規則的行為守則,社會責任是維護社會群體道德和公序良俗的要求